注册

杜甫《望岳》原文及译文


来源:遍地文学 作者:长弓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原文: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曾 通: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
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南山北山阴阳分解,晨昏不同。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一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显得渺小的群山。

《望岳》简介:《望岳》是唐朝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诗作,是诗人登山时抒发对南岳景象和自己的感悟的作品。作品将写景、叙事、抒情三者有机地结合于一体,在礼赞南岳的同时,突出了高昂不屈的人格精神,融入了国仇家恨之思。

原文赏析

这首诗深刻描写了山岳之势和神异,并且对祭祀天地之礼加以议论,加入了诗人对世事的哀叹和忧郁。

“南岳配朱鸟”,表面上看只是起兴,因为朱雀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南方之神,唐代统治者认定的南岳真形图也是朱雀,并因此而作为南岳衡山的山徽。而南岳风景“南岳独如飞,朱鸟展翅垂云大。四旁各展百十里,环侍主峰如辅佐”,第一句就不只是起兴而已,同时也是写实。同样,“鸿洞半炎方”也是虚中有实。鸿洞,弥漫无际之谓。历来,南岳有七十二峰、周遭八百余里之说。说它弥漫了半个南方,固然属于夸张,但这种连延不断的景象却只有站在最高峰顶上才能看到。实际上,这句话与说东岳“齐鲁青未了”,是用同一种手法,表达相同的意思。“巡狩何寂寥,有虞今则亡”,则通过自有虞氏以来历代帝王制定的巡狩南岳的礼仪也久不施行的曲笔,反映了国家处在多事之秋,皇帝无暇顾及。这两句还照应着上文。“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昂。”寥寥十字,把衡岳七十二峰尊卑次第,远近高低,囊括无遗。境界何其阔大、雄奇。此等手笔,非大家不能为之。次低昂”,真是把众峰朝祝融给写活了,使人感觉如在目前。“紫盖独不朝,争长山业相望。”一个“独”字,将紫盖峰昂首不屈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从写作手法上讲,更收倒绾前文之功,意谓上文之“峰峰”都是朝向祝融。炼字炼到此种程度,何只一字千金,不知省却了庸俗辈多少笔墨。“有时五峰气,散风如飞霜。”这两句表现的是一种小范围的灵动、秀美,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尤其“有时”二字,更给人一种细分时间段的感觉,只有当人处在一个较长时间内观看某一事物时才能产生此种感觉。“三叹问府主,何以赞我皇”。叹国无仁政,叹世无仁君,叹空有忧国忧民的志士仁人,南岳神灵啊,怎样才能使我皇成为尧舜一样的人?牲玉之荐只是沿袭旧俗,决不能换来国家的祥瑞。因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神灵只临有德之邦,神灵只近勤政爱民之君。

此诗写得雍容肃穆,情思婉约,与之前的望岳诗有很多相异的地方。诗作起于祀典,结于祀典,但旨归不在祀典。作者在这首诗中主要想表达的宗旨和思想,是效仿尧舜时代施行仁政。诗中无不处处反映出时世的凋敝、国家的衰颓。无奈之下,杜甫也只能向岳神发出“神其思降祥”的祈求了。“诗史”之誉于此可见一斑。 

名家点评:

清朝东阁大学士梁诗正《唐宋诗醇》:“华岱二诗,笔意峭拔,各极其变。此诗另辟一格,出以典重。以明德唯馨之意勖励守土,尤有立言之旨,非徒得郊擅登歌气象。”

清朝文学家沈德潜:“霞光飘渺,气象肃穆” 

杜甫 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创作背景

公元736年(开元二十四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原文地址|http://www.bdwenxue.com/gudaiwenxue/guwendaquan/201906/7149.html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长弓

 
最新评论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