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余干古县城 赏析


来源:遍地文学 作者:浅见

这是一座小小的山城,踞高临水,就象塞上的孤城,恍惚还象先秦时那样,矗立于越国的西边。它太高了,仿佛跟空中白云一样高;也太荒凉了,似乎亿万斯年就没人来过。城里空空的,以前的官署早已掩没在秋天茂密的荒草里,唯有城上的女墙还在,但已看不见将士们巡逻的身影,只在夜间听见乌鸦在城头啼叫。站在城头眺望,平旷的沙地无边无际,令人迷茫;孤零零的夕阳,对着诗人这个远方来客冉冉低落下去,天地显得格外沉寂。

登余干古县城

[唐] 刘长卿

孤城上与白云齐,万古荒凉楚水西。

官舍已空秋草绿,女墙犹在夜乌啼。

平江渺渺来人远,落日亭亭向客低。

沙鸟不知陵谷变,朝飞暮去弋阳溪。

唐代饶州余干县,即今江西余干。“古县城”是指唐以前建置的余干县城。先秦时,其地名作余汗,因境内余水、汗水得名,为越国西界城邑,在安仁江(即今江西境内信江)西北,安仁江上游属楚国,故诗中云“楚水西”。汉代置余汗县,隋代正名为余干县。唐代迁移县治,这个旧县城逐渐荒落。刘长卿这诗是登临旧县城吊古伤今之作,在唐代即传为名篇。这荒落的古城也随之出了名,后有称之“白云城”的,也有修建“白云亭”的,都是附会刘诗而起。

刘长卿在唐肃宗上元二年(761)从岭南潘州南巴贬所北归时途经余干所作。诗人被贬谪,是由于为官正直不阿而遭诬陷,因此他深感当时的政治腐败和官场污浊。现在他经历的这一地区,又刚刚经过军阀战乱,触处都见战争创伤,显出国家衰弱、人民困苦的情状,使诗人更加为唐朝国运深忧。这首即景抒情的诗篇,就包蕴着这种感慨深沉的叹喟,寂寥悲凉,深沉迷茫,情在景中,兴在象外,意绪不尽,令人沉思。

这是一座小小的山城,踞高临水,就象塞上的孤城,恍惚还象先秦时那样,矗立于越国的西边。它太高了,仿佛跟空中白云一样高;也太荒凉了,似乎亿万斯年就没人来过。城里空空的,以前的官署早已掩没在秋天茂密的荒草里,唯有城上的女墙还在,但已看不见将士们巡逻的身影,只在夜间听见乌鸦在城头啼叫。站在城头眺望,平旷的沙地无边无际,令人迷茫;孤零零的夕阳,对着诗人这个远方来客冉冉低落下去,天地显得格外沉寂。在这荒寂的世界中,诗人想起了《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诗句:“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古城沧桑,不就是“陵谷变”吗?诗人深深感慨于历史的变迁。然而无知的鸟儿不懂得这一切,依然飞到这里觅食,朝来暮去。

这首诗,即景抒情而又不拘泥历史事实,为了突出主旨,诗人作了大胆的虚构和想象。这城废弃在唐初,诗人把它前移至先秦;废弃的原因是县治迁移,诗人含蓄地形容为政治腐败导致古城衰亡。出于这样的构思,次联写城内荒芜,醒目点出官舍、女墙犹在,暗示古城并非毁于战争。三联写四野荒凉,农田化为平沙。末联归结到人迹湮灭,借《十月之交》的典故,点出古城荒弃是因为政治腐败,导致人民离乡背井,四出逃亡。旧说《十月之交》是“大夫刺幽王”之作,诗中激烈指责周幽王荒淫昏庸,误国害民,“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噂沓背憎,职竞由人”,造成陵谷灾变,以至“民莫不逸”。结合前三联的描述,可见这里用的正是这层意思。

这是一首山水诗,更是一首政治抒情诗。它所描绘的山水是历史的,而不是自然的。荒凉古城,无可赏心悦目,并非欣赏对象,而只是诗人思想的例证,感情的寄托,引人沉思感伤,缅怀历史,鉴照现实。所以这诗不但在处理题材中有虚构和想象,而且在诗的结构上也突出于表现诗人情怀和自我形象。诗人满怀忧国忧民的心情,引导人们登临这高险荒凉的古城、空城、荒城、指点人们注意那些足以引为鉴戒的历史遗迹,激发人们感情上共鸣,促使人们思想上深省。方东树评此诗曰:“言外句句有登城人在,有诗人在,所以称为作者。”(《昭昧詹言》)中肯地指出了这诗的艺术特点。  

刘长卿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漂泊卅年,铸就五言长城 

安史之乱腰斩了唐代的繁华,之前是金玉满堂、豪情万丈,之后是美人迟暮、往事只堪哀。时代的车轮碾压下,唯有像刘长卿这样极少数坚硬的个体挣扎幸存,在众生的齑粉中熠熠,向黑暗投射一缕光。刘长卿生于盛唐、成于中唐,在几十年颠沛辗转的仕途中,创作了大量的诗篇,自许“五言长城”,承上启下,影响了后世诗风。

刘长卿字文房,祖籍宣城,家居洛阳,出身平常,无显赫家事,亦非神童,可以算士人中的“草根”。虽生于开元年间,但入仕时已是天宝末,历经肃、代、德宗种种战乱,主要供职于幕府,三十多年间在四十个州县停留过。

刘长卿的生卒年和进士及第的年份不详。他应当比王维、李白、高适、杜甫、岑参等出生皆晚,约为718年前后。年少入读嵩山,及第前数次应考,以至在天宝中已被举子们推举为“朋头”。

朋头者,举子们的群众领导,如果是新生断无资格,一定是应考经验丰富、学识不凡、热心勇敢、为众所服者才能担当。所以他说自己是“十年未称平生意,好得辛勤谩读书。”有学者将刘长卿一生归为悲剧,说他的诗中充满愁思,但不同时期的愁苦又不同,第一重便是多年困于场屋的“科举不第之怨”,代表作如《小鸟篇上裴尹》。

考中进士应该是天宝七八载之后。目前有两种比较可信的推论。一种是,他在天宝七八载金榜题名,三年后释褐,于天宝十一载(752)任职于浚仪县尉,之后去长安,可能担任了八品的监察御史。安禄山攻破长安后,百官出逃,刘长卿逃到了江南。另一种说他在天宝十四载(755)考中进士,遇乱避江南。无论哪种推测,可以肯定的是,他在天宝末年去了江南。

在江南,刘长卿先担任长洲县尉,又为海盐县令。由于他“直道为官”、耿介不阿,758年被罢,蒙冤入狱。唐代官员被贬谪者众多,入狱的还是少数,更何况是被诬以贪污钱粮,刘长卿感到愤懑悲屈,写诗鸣冤,“白日浮云闭不开,黄沙谁问冶长猜”,“不见君来久,冤深意未传”,“直道天何在,愁容镜亦怜”等,都抒发了他的痛苦无奈。

肃宗收复二京大赦天下,刘长卿出狱被贬谪南巴(今广东电白县)任县尉。途中遇到大赦后从夜郎返回的李白,作《将赴南巴至馀干别李十二》,“江上花催问礼人,鄱阳莺报越乡春。谁怜此别悲欢异,万里青山送逐臣。”南巴两年后,761年遇赦北归,被安排在浙西为官,到766年秩满结束,冤案不了了之。刘长卿一生有16年耗在冤案上,第一段冤案耗费了9年。

767年,刘长卿入长安作了一段京官,官职不详,最晚次年便离开长安去了鄂州。770年,刘长卿入淮南幕府,虽有官职调动,也算过了一段相对平稳的生活,这段时间诗作多,交游也多,与数位僧人亲近,诗意平和、空灵,不少佳句。如“香随青霭散,钟过白云来”被《唐诗归》评为“极秀”。此类的句子还如“野雪空斋掩,山风古殿开”,“衡阳千里去人稀,遥逐孤云入翠微”等。

大历9年(774),他遭遇了第二段冤狱。这次得罪的是郭子仪的女婿吴仲孺。郭子仪平乱有功,是代宗的重臣,和代宗还是儿女亲家。吴仲孺作为观察使想要截留送往京师的钱粮,刘长卿不许,被污蔑贪污二十万贯钱。这是可以直接被斩的死罪,幸好朝廷派去的监察御史苗伾救了他,只是将他判罚去睦州任司马。刘长卿赠诗苗伾感谢,“羊肠留覆辙,虎口脱余生”。

在睦州五年后,德宗继位,任用前朝皇帝谪臣,刘长卿被升为随州刺史,第二段冤案算是了结,历时7年。这个案子在彼时非常著名,人尽皆知。以至于四年后,包佶遇到类似情况。陈少游欲私扣包佶所管的钱粮,包佶初不许,被恐吓说,如果给了钱,就是刘长卿的下场;不给钱,则是崔众的下场(崔众被李光弼所杀)。“佶大惧,不敢固护”。

十六年占据了刘长卿为官生涯的一半时间,对他的打击非常大,“逐臣之悲”体现在作品中是频繁地使用多种悲苦的意象,比如荒村、野桥、落叶、古路、寒山、孤舟等。有学者甚至称他为“闭门诗人”,因为他诗歌中常常描述“闭门”,“寒灯影虚牖,暮雪掩闲扉”,“江南海北长相忆,浅水深山独掩扉”,“舟从故里难移处棹,家住寒塘独掩扉”,不胜枚举。“闭门”意象的营造是刘长卿思想冲突的产物——十多年的坎坷不平令他孤立失落,但内在的担当执着又令他不放弃追求。

担任随州刺史几年后,刘长卿致仕,退出了官场,因此他又被称为“刘随州”。几年后辞世,大约得年七十余岁。

漂泊一生,刘长卿的诗中始终萦绕着离愁别绪。据统计,别离的诗作占现存诗作的一半左右。“一般人的送别诗多为客套语,长卿却不然,其情殷殷,绝无空话。”如《重送裴郎中贬吉州》,“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他也关注民生,是继杜甫之后,另一位记录战争杀戮、民间疾苦的诗人,如《奉使至申州伤经陷没》,“举目伤芜没,何年此战争。归人失旧里,老将守孤城。废戍山烟出,荒田野火行。独怜浉水上,时乱亦能清。”

他虽以五言著称,现存五言诗多达380首,占存诗的四分之三,但他的七律也很有名,葛晓音评价为“接续了王维、李颀的余绪,其清空的风格、流畅的声调,更多地保持了盛唐七律‘正宗’的风貌”。宋张戒在《岁寒堂诗话》中评:“随州诗,韵度不能如韦苏州之高简,意味不能如王摩诘、孟浩然之胜绝,然其笔力豪赡,气格老成,则皆过之。与杜子美并时,其得意处,子美之匹亚也。‘长城’之目,盖不徒然。”能与杜甫媲美,也不枉刘长卿半世漂泊之辛苦。

为何刘长卿被称为“五言长城”?

在盛唐后期到中唐前期的这段时间里,有一位诗人比较引人注目,他就是在诗坛上享有“五言长城”之誉的刘长卿。他在五言诗尤其在五言律诗方面,具有深厚功底和卓越成就。

刘长卿,字文房,做过随州刺史,人们称之为刘随州。刘长卿的青壮年时期大部分在贫困、窘迫的生活中度过。他长期为谋取功名而四处奔走,但一无所获。开元二十一年,他终于如愿以偿高中进士,但是随即而来的安史之乱阻滞了他的仕途。直到四十四岁时,刘长卿才被任命为长洲都尉,这才算是正式的进入官场仕途。可惜,他的命运坎坷,一生之中曾两度被贬。一次是在他暂时任海盐令的当年,由于冒犯上司,遭到小人谗言陷害,身陷囹圄,继而被贬为南巴都尉。十几年后,他才被提拔,却又因为触怒了郭子仪的女婿吴仲儒,被诬陷贪污欠款二十万贯,接着被贬为睦州司马。两次官场巨变和个人的不幸遭遇反映在刘长卿的诗歌中,成为他日后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与前期多反映边塞生活的题材大有不同。

生活在唐代由盛世变为衰败时代的刘长卿,所创作的作品,以平淡简洁的风格代替了盛唐诗歌的奇伟壮丽。两次谪贬的经历,使得他的诗作中对于景物的描写常寄托着某种属于自己的感情。刘长卿用严格的律诗来写景抒情,而无雕琢修饰的痕迹,达到了凝练自然、造诣清新的艺术境界。对事业、理想、社会的失望反而使他贴近了自然,对山水景物有了更细致的观察与体验,对表现这些内容的语言技巧有了更准确与成熟的理解。正因为如此,他的某些名篇可以说是独步中唐。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这首诗极为简练地勾勒了一副荒村雪夜归人的图画,20个字中色彩、声音、自然景观浑然一体,并烘托了一种茫茫然、无着无落的惆怅感受。他非常注意锤炼字句,尤其善于捕捉精巧贴切的自然意象,并选择富于色彩、声音效果的动词或形容词,把他们连啜成一句或一联,所以他的诗歌中多有佳句,如“苍山隐暮雪,白鸟没寒流”(《魏万成江亭》)。他还善于用意象之间的系连词,使之直接缀合,从而赢得更大的联想空间,如“寒渚一孤雁,夕阳千万山”(《秋杪江亭有作》)。他曾自诩为“五言长城”,看来并非自夸。他的另一首《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猿啼客散暮江头,

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

青山万里一孤舟。

诗作题目为“重送”,是因以前诗人已经写过一首同题的五言律诗。刘、裴曾一起被召回长安又同遭贬谪,同病相怜,发为歌吟,感情真挚动人。尤其最后一句,既写尽了裴郎中旅途得孤寂,伴送他远去的只有万里青山,又表达了诗人恋恋不舍的深情。随着孤帆远影在视线中消失,诗人的心何尝没有随着眼前的青山延伸,与被送者一道渐行渐远呢!通篇看来,基本上采用了直陈其事的赋体,紧紧扣住江边送别的特定情境来写,使写景与抒情自然而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情挚意深,别有韵味。

但是,刘长卿终究没有摆脱时代的束缚,反映社会的面较为狭窄,因而影响到其创造性的发挥。唐人高仲武曾说刘长卿的诗“十首以上,语意稍同,于落句尤甚”。

原文地址|http://www.bdwenxue.com/gudaiwenxue/tangshisongci/201907/10081.html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浅见

 
最新评论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