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杭州琼花歌 俞樾


来源:遍地文学 作者:浅见

琼花谓即聚八仙,斯言未定然不然。譬如满山红踯躅,谓即鹤林之杜鹃。将以此说为是欤,西施乃只直一钱。将以此说为非欤,邢尹原不分媸妍。或谓聚八仙有子,琼花无子异在此。恐亦如麻有雄雌,雌者为苴雄者枲。

杭州琼花歌

清代:俞樾

琼花谓即聚八仙,斯言未定然不然。譬如满山红踯躅,谓即鹤林之杜鹃。

将以此说为是欤,西施乃只直一钱。将以此说为非欤,邢尹原不分媸妍。

或谓聚八仙有子,琼花无子异在此。恐亦如麻有雄雌,雌者为苴雄者枲。

苴则有子枲则无,是亦阴阳之定理。又况物类不可知,区者萌者多参差。

八月桂花无一子,四季桂花子满枝。芭蕉之子亦罕见,闽广甘蕉子离离。

寻常谷树皆有子,独于斑谷则无之。如以子有无为辨,世间凡卉皆堪疑。

又谓其叶有分别,琼花之叶光而洁。聚八仙叶微有毛,此其所论殊琐屑。

虎蓟猫蓟等蓟耳,一皱一光竟何说。亦犹山林之民毛,地土使然非有劣。

乃今得见琼花图,绘之者傅序者卢。国朝周熙又重绘,两图传刻无模糊。

要皆九朵非八朵,竟与聚八仙悬殊。八朵九朵既有别,难云一样如云茶。

将毋琼花实仙种,自元以后见者无。陈源弄巧已堪叹,如以鹤颈来续凫。

自命程婴唐道士,恐其所存非赵孤。作伪更有金丙瑞,竟以赝鼎充昆吾。

琼花之论自此定,谁言莫辨雌雄乌。花下徘徊忽自笑,按图索骥亦未肖。

天下之物恶能齐,齐物庄周见未到。自六十茎至百茎,不妨同受灵蓍号。

自十五萼至八萼,不妨并入建兰考。栀子之花固六出,而八出者亦自妙。

桂树之花同四出,而五出者亦不少。即如雪花本六出,剪水仙人同斗巧。

至于春雪则五出,玉戏天公又改造。虽云八朵九朵殊,难定上中下中表。

虚烦讨论杨铁崖,徒费咨嗟于少保。宋郑兴裔辨琼花,一异三异苦探讨。

独于八九置不言,于意云何人莫晓。老夫欲为花解嘲,前人成见毋相胶。

洛以流坤吐地符,河以通乾出天苞。洛出九畴河八卦,八数九数分其曹。

要在乾坤之精蕴,能得其一皆足豪。古之琼花九畴数,今之琼花八卦爻。

奇偶阴阳天所定,雌雄牝牡物莫逃。雌者有子雄无子,无分裸羽鳞介毛。

一奇一偶数既判,有子无子理亦昭。乾坤苞符于此泄,岂一道士权能操。

我读尔雅虽未熟,虫鱼草木粗纪录。唐蒙均号女萝类,椵榇同称木槿属。

如必屑屑与分晰,安得老圃为我告。何者鹿葱何者萱,孰为苦意孰为菊。

芙蓉菡萏今同名,牡丹芍药古一族。古今时异物亦异,未可故见拘碌碌。

空山独坐荒榛荆,忽然满眼皆瑶琼。九老未能共谈笑,八公犹幸同年庚。

中郎虎贲既近似,玉环飞燕毋相轻。扬州琼花不可见,见此敢谓非琼英。

走笔为作琼花咏,佳话应遍杭州城。

相关阅读

清代文学

清代文学集封建时代文学发展之大成,是古代文学的一个光辉总结。各种文体无不具备,蔚为大观,诸多样式齐头并进,全面繁荣。诗、词、散文等传统文学样式,清代使之得到复兴;小说、戏曲、民间讲唱等新兴文学样式。

文学简介

清代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古代文学史上最后一个重要的阶段。诗、词、散文、小说、戏曲都取得了重要成就。清代文人作家也创作了数量众多的伟大和优秀的小说,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石玉昆的《三侠五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一般认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到鸦片战争(1840)以前告终。鸦片战争之后,开始近代文学阶段。

从政治上看,统治国家的是一个民族征服者的政权,不仅封建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有所加强,同时也带有强烈的民族统治的色彩.一方面,它残酷镇压各民族的反抗,厉行剔发易服,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就是这种血腥屠杀政策的集中表现;一方面又大力提倡程朱理学和宗教,麻痹人民斗志.一方面大兴文字狱,严厉压制知识分子在思想上的反抗;一方面又承袭明代以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不但扩充录取名额,还增定捐纳制度,康熙时又开设“博学鸿词科”.来罗致“名士”,以更广泛地羁糜知识分子.因此,清代社会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就有其新的特征。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世,充分地暴露了封建社会的腐朽性.农民与地主的矛盾、市民与封建势力的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都非常激烈。这不仅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主题I也给作家们的思想以深刻的影响一。从经济方面说,清王朝统一中国之后,采取了一系列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赦罪14税,招民恳荒,劝生丁口,兴修水利以及禁圈土地等等.这样,人民在多年的战乱之后,有丁喘息的机会。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耕地面积扩大,人口逐步增加,农业经济欣欣向荣。随之城市工商业也活跃起来,一度被摧残的资本主义萌芽又开始发展。封建经济的繁荣,特别是十八世纪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一方面给当时戏曲小说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条件,一方面也促进新思想的出现,如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反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以及戴震等对程朱理学的批判等等。这些,对清代的文学理论和创作都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乾隆、嘉庆时期,考据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嘉学派在森严的文网之下,逐渐改变丁清初顾炎武等人倡导的“当世之务”的学风,脱离现实,埋头于故纸堆中,虽然他们在整理我国古代学术文化方面有所贡献,但却被统治者所利用,使知识分子走上丁复古的道路,因而文学创作的复古倾向也更为严重.如桐城派古文和浙商派的词就都倾向于复古.

原文地址|http://www.bdwenxue.com/gudaiwenxue/tangshisongci/201912/24820.html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浅见

 
最新评论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