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村上春树《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来源:遍地文学 作者:浅见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发表于1985年。该小说由两个似乎完全不相干的故事情节组成,两条情节交叉平行地展开。单数二十章为“冷酷仙境”,双数二十章为“世界尽头”。

村上春树《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作者简介:

村上春树,日本现代著名小说家,生于京都伏见区。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演剧科,亦擅长美国文学的翻译。

村上春树29岁开始写作,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即获得日本群像新人奖,1987年第五部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上市至2010年在日本畅销一千万册,国内简体版到2004年销售总量786万,引起"村上现象”。2017年2月24日,长篇小说《骑士团长杀人事件》由日本新潮社出版。

村上春树的作品风格深受欧美作家影响,基调轻盈,少有日本战后阴郁沉重的文字气息,被称作第一个纯正的“二战后时期作家”,并被誉为日本80年代的文学旗手,其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知名度。

村上春树尽管骨子里是日本式的,但其视角在很大程度上是西方化了的。他往往用非日本的视角来审视、把握、感受日本社会的一切,用一种非日本的语言来诘问日本的当代话语。举个简单例子,小说主人公看的哲学书是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文学作品是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塞林格的《麦田守望者》、托马斯·曼的《魔山》、赫尔曼·黑塞的《在轮下》;听的音乐自然清一色是西方的;就连在医院看护奄奄一息的病人讲的都是古希腊悲剧里的人物。

现实世界与虚构世界的一体化。村上小说中经常出现类似寓言、神话等离奇荒诞的情节,如《寻羊冒险记》、《舞!舞!舞!》中的鼠和羊男,《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中的“世界尽头”,《奇鸟行状录》中的zos房间等一系列情节等。

村上是通过使现实世界虚无化、使虚无世界现实化来讲人事物的本质的,他借此重新构筑现实世界,却又强调新的世界的虚无化本质,并在这一基础上把握存在的本质,把握自己意识的根。在村上那里,任何世界都归结为意识,而意识的根即是意识自己。

获奖记录

文学类

2015  安徒生文学奖(获奖)

2011  西班牙卡塔龙尼亚国际奖(获奖)

2009  耶路撒冷文学奖(获奖)

2009  第64届 每日出版文化奖 《1Q84》(获奖)

2007  朝日奖(获奖)

2007  第一届 日本早稻田大学坪内逍遥大奖(获奖)

2007  桐山环太平洋图书奖   《盲柳睡女》(获奖)

2006  捷克法兰兹卡夫卡奖   《Blind Willow,Sleeping Woman》(获奖)

2006  World Fantasy Awards 《海边的卡夫卡》 (获奖)

1999  桑原武夫学艺奖   《在约定的场所:地下2》(获奖)

1996  读卖文学奖    《奇鸟行状录》(获奖)

1985  谷崎润一郎奖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获奖)

1982  野间文艺新人奖  《寻羊冒险记》(获奖)

1979  群像新人文学奖 芥川奖候补 《且听风吟》(提名)

1980  芥川奖候补     《1973年的弹子球》(提名)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发表于1985年。该小说由两个似乎完全不相干的故事情节组成,两条情节交叉平行地展开。单数二十章为“冷酷仙境”,双数二十章为“世界尽头”。
在“冷酷仙境”部分中,主人公“我”是“组织”下属的一名计算士。“组织”为了与另一机构“工厂”竞争,开发了一种叫“模糊运算”的技术,“我”是这项技术的试验品之一。这项在被试验者的“意识核”中做手脚的技术最终使“我”丧失意识,进入了没有心、没有记忆、没有自我的“世界尽头”,成为“世界尽头”部分中那个被割去影子、在图书馆阅读“古梦”的“我”。在称为“世界尽头”的那个高墙围绕的小镇里,“我”与影子相互合作,策划逃离小镇,返回现实世界。但就在逃离成功在望之时,“我”选择了留下来。  
小说中的人物几乎从来不需要为生计担心,他们虽然没有靠努力奋斗以得到富足生活的压力,但他们也失去了生活的动力和意义。村上春树在作品中表现的自我流放意识,形成了对“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讽刺。 
1985年10月,《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获得第21届谷崎润一郎奖。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中“世界尽头”部分的原型出自村上发表于《文学界》1980年9月刊的中篇小说《街,以及不确切的壁》。但是作者本人认为这是一篇“有志的失败作”,因此根据他的意愿并没有收录入单行本或合集中。被平静的文学性贯穿始终的《街,以及不确切的壁》,与拥有诸多娱乐性元素、可读性很强的“冷酷仙境”相结合,便形成了这部《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中被割离母体的“影子”就极具象征意义,在整个故事中充当了这场巨大自我催眠的意识唤醒者。在文本结尾,作者选择了这样的处理手法:让作为母体标志的“影子”回到了充满生命感的世界,而作为自我意识象征的本体却留在了那个由于剥离了意识形态而完美到虚空的世界尽头。然而“我”并不是回到那个让独角兽吸食意识的小镇,而是被放逐到所谓的森林中,那里一直被视为所谓世界尽头和冷酷仙境的共同禁地,生存在那里的人们选择了残存记忆和意识而自我放逐。于是在忽明忽暗的不断交替中,最终仍然无法得到救赎,仍然继续着处于有路和无路的迷失中,继续着在这样夹缝中的自我挣扎。
先看过《海边的卡夫卡》又看的这本,相似的写作手法,故事这一部更精彩。对于结局大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 我的理解是,现实世界的他做出的选择反射到意识的世界尽头:选择沉睡,在意识中“永生”,所以世界尽头的他是不可能跟影子跳下去的。最终他选择逃避现实,永远留在自己打造的意识世界,但是又有坚持,因为他是带着“心”留下的。村上真的太会营造氛围,很容易把看的人带进去,想跟他一起吃一起喝一起听歌一起躺在草地上看天一起从黎明之前等天亮。
村上春树所有书里,我个人感情最爱这本。这是一本挺难理解的书,我还是不敢相信这是本畅销书。如果不是村上春树写的而是一个新人写的,鬼才会那么多人去买这么一本晦涩的书。这大概就是所谓江湖地位?
林少华在译序里面说到,世界尽头是心,这点人人都看得懂,但是冷酷仙境是什么?有点难说。林少华认为是脑。他说哈佛大学的杰.鲁宾也认可这个观念。
我倒不完全这么想。在冷酷仙境这部分,村上春树似乎一直在强调世界的pace(步调)这个问题。独角兽因为跟不上进化的pace,惨遭这个世界的淘汰。发现和保护独角兽头骨的人,跟不上战争和革命的pace,最后和头骨一起消失在历史里。主人公在瀑布附近遇见博士时,博士就告诉他:未来的世界是无声的。无声明显不是人类的pace,所以人类,或者说今天的人类早晚被淘汰,这是注定的。主人公35年的平静pace在短短三天内被频率越来越高的不可思议事件打乱,他除了听之任之没有办法。最可怕的是,pace越来越快,最后连无所不能的博士也阻止不了:“轮子一旦转起来,谁也无法让他停下”。冷酷仙境其实是指pace越来越快的,车轮严苛碾过一切不合格者的世界。
这个世界的pace变得越来越快,越来越混乱,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就书里指代的看来,应该是逐渐开始控制人的电脑技术(植入大脑的线路),永远看不清真相的邪恶庞大的组织(组织,工厂和夜鬼族群)。这两样东西,大概是村上春树心中的现代文明最大的毒瘤。考虑到此书成书于1985年,正是新兴的电脑技术把旧有世界搞的一片混乱的时候,村上春树大概对此感到了恐惧,所以有了逃到世界尽头的欲望。
而在内心小小的世界尽头里,美丽,跟不上世界进化pace的独角兽,却成了那个世界的主宰。没有新技术没有庞大组织,人们的关系松散随意,河流以平缓不变的慢速度缓缓穿过世界。一切都在高墙之后,谁都侵害不了。这是个pace不存在的世界。没有心也没有进步。
经典语句摘录:
1.世上存在着不能流泪的悲哀,这种悲哀无法向人解释,即使解释人家也不会理解。它永远一成不变,如无风夜晚的雪花静静沉积在心底。
2.没有人能在那个秋雨飘零的黄昏紧紧拥抱自己。
3.我不愿意从这世界消失。闭上眼睛,我可以真切地感觉到自己的心在摇摆。那是超越悲哀和孤独感的、从根本上撼动我自身存在的大起大伏。起伏经久不息。我把胳膊搭在椅背,忍受这种起伏。谁都不救我,谁都救不了我,正像我救不了任何人一样。
4.年龄一大,相信的东西就越来越少。和牙齿磨损一个样。既非玩世不恭,又不是疑神疑鬼,只是磨损而已。
5.山川寂寥,街市井然,居民相安无事。可惜人无身影,无记忆,无心。男女可以相亲却不能相爱。爱须有心,而心已被嵌入无数的独角兽头盖骨化为古老的梦。

原文地址|http://www.bdwenxue.com/haoshutuijian/jingdianduwu/201906/6897.html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浅见

 
最新评论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