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余秋雨《吾家小史》


来源:遍地文学 作者:浅见

本书是以散文笔调贯通成的一部家族史诗。他把家庭魔咒转化成了生命笔墨,把自然灾难与人文灾难放在一起思考,从“民族大灾难”的视角来提炼一家三代经历。

余秋雨《吾家小史》

作者简介: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中国浙江余姚人,当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学者,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秋雨书院院长、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上海写作学会会长、上海戏剧学院客座教授、上海剧协副主席、青歌赛评委。 

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县桥头镇(今属慈溪市),1962年毕业于培进中学,1966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1966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文化大革命”期间,余秋雨的父亲被同事诬陷错划为“右派”,叔父遭到红卫兵及造反派的残酷迫害而含冤自尽。1969年—1971年,余秋雨赴江苏吴江县太湖农场劳动(即下放五七干校)。1975年—1976年在恩师盛钟健先生的帮助下,到浙江奉化县一所半山老楼里苦读中国古代文献,研习中国古代历史文化。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陆续出版了《戏剧理论史稿》、《中国戏剧文化史述》、《戏剧审美心理学》、《艺术创造工程》以及《Some Observations on the Aesthetics of Primitive Theatre》等一系列学术著作。先后荣获全国戏剧理论著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

1980年陆续出版了《戏剧理论史稿》《中国戏剧文化史述》《戏剧审美心理学》。1985年成为当时中国大陆最年轻的文科教授。1986年被授予上海十大学术精英。198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的荣誉称号。2011年被授予甘肃联合大学荣誉教授。2010年起担任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

余秋雨散文作品中始终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主线,那就是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问,与其他一些所谓文化散文家相似,余秋雨的作品更透着几丝灵性与活泼,尽管表达的内容是浓重的。余秋雨利用他渊博的历史知识,丰厚的文化功底,将历史与文化契合,将历史写活、展现,引起读者反思、追问,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的作品已渗透了文人的忧患意识和良知,这点也许是最重要的。

余秋雨他的散文追求一种情理交融的雅致语言,并且“语言在抒情中融着历史理性,在历史叙述中也透露着生命哲理”。余秋雨选择恰当的、富有诗意、表现力的语言加以表达,这些语言具有诗的美感,从而把复杂深刻的历史思想和文化说的深入浅出,平易近人,可读性很强。同时他还综合运用对偶、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大段的排比,对偶增强了语言表达的力度,构成了一种语言的气势,使语言不矫揉造作,装腔作势,平淡无味,而富有了张力,富有了文采。余秋雨娴熟地运用了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还采用了小说笔法、戏剧的笔法、镜头特写等多种手法,这对于烘托主题,使文章内涵更深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余秋雨的一系列“文化散文”中,始终贯彻着一个鲜明的主题: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问。一个民族的历史,是这个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是这个民族的民族特性中正面因素和负面因素纠结而成的“沉淀物”。

《吾家小史》是作家出版社2013年出版图书。2013年6月,余秋雨将之前的《借我一生》《我等不到了》,改写为眼前这本书《吾家小史》。 这是余秋雨私人的生命之旅,是以散文笔调贯通成的一部家族史诗。他把家庭魔咒转化成了生命笔墨,把自然灾难与人文灾难放在一起思考,从“民族大灾难”的视角来提炼一家三代经历。

2013年6月余秋雨先生将之前的《 借我一生 》《 我等不到了 》,改写为眼前这本书《吾家小史》。《吾家小史》涉及余秋雨先生和他的家族诸多不为人知的经历,从前辈到自己,在父亲临终的床头重新拾笔,直到为母亲写出悼词。面对二十多年一拨拨不间断的谣言进攻,余秋雨先生不忍糟践,他把家庭魔咒转化成了生命笔墨,把自然灾难与人文灾难放在一起思考,从“民族大灾难”的视角来提炼一家三代经历。 《吾家小史》是余秋雨先生的生命之旅,也是他蔑视灾难、不断突破的精神历程,是以散文笔调贯通成的一部家族史诗。这本书,以全新的内容描写了现代中国一个普通家庭三代人的历史;这历史,虽然低微以小见大,与通行的历史教条有根本区别;而正是这区别,与生存良知有关,与文学本性有关。 在此版《吾家小史》的修订中,余秋雨先生花费更多的笔墨记述了马兰父母的非凡经历,以及马兰本人作为一个纯净艺术家在当代社会的坎坷传奇;文中最后一章《侍母日记》更是首次发表。书中还增加了三十余幅秋雨先生及父母、叔叔;马兰及马兰父母从未发表过的照片。

目录编辑

一中国文化有很多优点,也有很多毛病。毛病中最让我感到痛切的,是它纵容谣言。在《何谓文化》一书中,我曾用八个押韵的短句概括过谣言在中国的优惠待遇:造谣无责,传谣无阻;中谣无助,辟谣无路;驳谣无效,破谣无趣;老谣方去,新谣无数。不少上了年纪的读者告诉我,这几句话他们已经能背诵了,因……

在上海的一家茶室,一位八十多岁的韩国老人,满脸皱纹,但身板挺直,带着助理和翻译,出现在我面前。我安排他们坐下,沏上茶水。老人立即就做自我介绍,他和我一样,也姓余。九百年前,宋朝派出不少使臣去高丽,其中有一位姓余的,办完事情后留了下来。到今天,余氏家族在韩国已经繁衍到两万四千多人,其中有不……

一、秘史朦胧

二、秘史渐近

三、还债

四、墓碑

五、朱家小姐

六、乡下

七、那天下雨

八、叔叔二十岁 

余秋雨的文章语言一向大气、精炼、华丽,《吾家小史》故事性、文学性很强,通过关键、典型人物和典型历史事件的叙述,浓缩展示余氏家族的兴衰变迁史,有祖辈在独特历史情境下的奋斗历程,也有家族至亲和自己在不同历史灾难面前的挣扎、隐忍和抗争,展现了不同人物面对苦难命运时的坚韧、正直、淳朴的性格,文章所表达的精神是主流的、向上的,积极乐观的。文章除立场鲜明地揭露荒唐人为灾难外,也对自身所遭遇的灾难式诽谤做了解释,像报纸大篇幅污蔑他个人的缘由、诈捐门的始末等等事件真相得以披露。略有不快的是,文章一直标榜个人大度、谦虚,从来不在乎、不理会负面言论,而实际上却在全力反驳和回应负面言论,部分字句大有剑拔弩张之势,这和新版《文化苦旅》中部分文章颇为相似。其实多年来遭遇子虚乌有的诽谤,花大篇幅解释清楚无可厚非,但非要一边标榜菩提心,自诩大度、宽容,功过是非由他说,一边又以圣人鄙视小人的姿态,用言语几近讽刺的反驳和抨击,也实在有失大家风范。

经典语句摘录:

1.归去来兮。家乡可以很近,也可以很远。生命可以是五尺之躯,也可以是万里苍原。

2.祸福相依的古典哲学,一点不错。如果哪一天你们眼前的坏事已经坏到匪夷所思,那么,千万不要沮丧,里边一定埋藏着一个重大契机。

3.人间的多数灾难,表面出自恶,实际出自爱。

4.灾难的最后恶果,是人格崩溃;崩溃的第一标志,是损毁他人。

5.人生如戏,角色早就定了,有人永远是打手,有人永远挨打。

6.造谣无责,传谣无阻;中谣无助,辟谣无路;驳谣无效,破谣无趣;老谣方去,新谣无数。

原文地址|http://www.bdwenxue.com/haoshutuijian/zhongdiantuijian/201906/6869.html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浅见

 
最新评论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