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张爱玲《赤地之恋》


来源:遍地文学 作者:浅见

小说的前半部分是写农村土改。时间也就过去了50多年,那段历史却不再被提起,被有意地遗忘掉了。

张爱玲《赤地之恋》

作者简介:

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原名张煐,笔名梁京,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中国现代女作家。7岁开始写小说,12岁开始在校刊和杂志上发表作品。1943至1944年,创作和发表了《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小说。1955年,张爱玲赴美国定居,创作英文小说多部,但仅出版一部。1969年以后主要从事古典小说的研究,著有红学论集《红楼梦魇》。1995年9月在美国洛杉矶去世,终年75岁。有《张爱玲全集》行世。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独具魅力的作家,她一生的创作涉及小说、散文、剧本评论,其中以小说成就最高。张爱玲小说超越了她所处的时代。她的小说无论是选材、立意,还是人物塑造、叙事结构和语言技巧无不显现出个人的特色,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她的小说无论是超越雅俗,还是对边缘化小人物的深入描写,都是20世纪40年代的其他任何作家无法比拟的。因此她的小说不能归于任何一个小说流派,而是个独特的存在,为中国小说史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张爱玲贡献了一批文学精品,创造了写实小说的新高,在中国小说史具有坐标的价值。

20世纪40年代,张爱玲以其《金锁记》《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小说,在那个“低气压的时代”的上海文坛引起一片哗然。可以不把她称之为文学大师,但谁也不能否认张爱玲小说继承传统又能超越传统,在小说表现技巧的运用上大胆创新,取得了一定意义上的突破,形成了“说书人的构思、冷静的叙述心态、参差对照的写实手法、感觉外化的心理描写、突出的个性化的直觉意象以及苍凉的美学意境共同组成了独一无二的张爱玲文体”。这一文体对人们的创作起着一定的文本示范作用,这是她对现代小说的最大贡献。

剖析战乱中的人性是张爱玲散文的又一个重要内容。张爱玲对人性的看法是偏向于恶的,她更多地描写了现世生活中鲜活的人性世界和人性体验,并毫不隐瞒地坦露了自己的冷漠无情。对张爱玲而言,她生于乱世,长于乱世,从小失去了正常的家庭与温暖,所以她总有无家可归之感。她把这种感觉以理性观念的方式直接注入到自己的散文文本之中,然而张爱玲并没有大肆的直接描写这种精神上的荒凉之感,而是更多地或热情或冷峻地描写了她所体的种种感性的家,借此给读者意味深长的启示。在张爱玲看似随意的散文艺术世界里,不断地有她对那个时代的人生、人性、文明的真知灼见闪现出来,于是,情、趣、理三者的水乳交融构成了张爱玲散文的艺术境界。

张爱玲散文所体现出的情、趣、理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同她在散文中所运用的独特艺术手段分不开。首先,在文体上,她采用了议论小品文的文体。其次,在语言的运用上,她采用的是形象的叙事语言和精警的议论语言交替的使用。在散文中,她常用的一个艺术手段就是采用一些物化的意象将人物、景物或心情传达得精致、细腻、形象可爱,充满着艺术的韵味和精致。

《赤地之恋》是张爱玲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离开大陆到香港后的两部长篇之一,长期以来被视为是“反共文学”,在国内少有人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后,国人对十七年的历史开始有了清醒客观的评价.

小说的前半部分是写农村土改。时间也就过去了50多年,那段历史却不再被提起,被有意地遗忘掉了。按照张爱玲的说法,书中写的都确有其事。因为没有足够多的地主,土改扩大化,中农也变成了地主,统统枪毙了事。干部得到了最多的实惠,而不久以前,这些共产党的干部还只是村里的小混混。

后半部分是三反。如今没有多少人说得上来三反五反,反的都是些什么。而在那个时候,每一次运动都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一起扛过枪的战友,变成了互相检举揭发的仇人。而主人公刘荃,一个只求安稳的小职员也被卷入了运动的漩涡,锒铛入狱。他最终被放了出来,代价是他的女友和上头的领导同居了。(现在没有人会做出这种傻事了,一是没有了政治运动,二是做也要为了实惠。也许时代真的进步了。)万念俱灰的刘荃来到了朝鲜,成了我们的最可爱的人,一名志愿军战士。

按照维基百科上的说法,朝鲜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有22000多人被俘,三分之二后来选择去了台湾,受到盛大欢迎,美其名曰“反共义士”。刘荃是属于剩下的三分之一。不是因为还想见到他的女友,他的心早已死了。只是他想不到更好的选择,毕竟,他的命是她给的。回到大陆的战俘是不见经传的,命运也可想而知。

张爱玲的书中,人是不分好坏的,笔下也绝不会流露半点儿同情。人都是脱不了俗气的,偏偏这样写就的人物最让人牵肠挂肚,有咂摸不尽的滋味。

以农村开始,以战争结束,都是张爱玲不常描摹的场景,而中间大部分是她和我都最熟悉的上海。斗争的残酷让人不忍直视,而我最喜欢的仍是她最擅长的部分:小情小爱。哪怕是戈姗,都让我觉得可亲,因为她的每个心思意念是独独张爱玲了解的,独独张爱玲能够表述的,真实的自己。有时想来,甚至可怕,但奇怪的,总看不厌。

记得一位哲人说过:“以任何一种强制性手段把人间改造成一种神圣世界的做法,都注定只能走向反面,即把人间变成真正的地狱。”在看《赤地之恋》的时候,我总想到斯皮尔伯格的电影《辛德勒的名单》只不过《辛德勒的名单》里还有拯救,而《赤地之恋》里没有拯救。也许所有人眼里的张爱玲是优美、冷艳的文笔只写没落家庭中男女情感、家庭伦理及回忆的沉浸于闺房的女子,以至于老年的她在美国过着与世隔绝的幽居生活。

但只要认真用心品读过她的全部作品文字的人都会感觉到,她的眼睛一直洞悉着在种种世态下的人性。而且,我感觉她所有的爱情小说里都没有真正确定过爱情。在《赤地之恋》里却有。

经典语句摘录:

1、不是有这么一个迷信:下雨天遇见的人一定会成为朋友。--张爱玲《赤地之恋》

2、她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毁灭她的蚀骨的欢情,赶在死亡前面毁灭她。而他不断地使她记起死亡。有时候他使她已经死了,他是个痴心的婴孩伏在母亲的尸身上吮吸著她的胸乳。--张爱玲《赤地之恋》

3、她又和他纠缠著。拥抱著她的时候,他心里想这样的女人,他就是在她里面生了根,她也仍旧是出牆红杏,她的眼睛向他笑,真正的她似乎在那微笑的眼睛的深处闪烁著,永远可望而不可及。这使他更疯狂地要佔有她。--张爱玲《赤地之恋》

4、「你为什么这样不快乐?」黄绢终于幽幽地说。「因为--」他顿住了,然后他说:「因为--我们不见面太长久了。」黄绢微笑了。「认生吗?」她的声音细微得几乎不可辨认,然而这三个字在他听来,却使他心里不由得一阵荡漾。他吻了她之后才说:「现在不了。」于是他又吻她。--张爱玲《赤地之恋》

5、人类是奇异的动物;即使是最隐秘最真挚的感情里,有时候也会夹杂著一些势利的成分。--张爱玲《赤地之恋》

6、你看今天这情形,谁要是有一句异议,简直就是地主的狗腿子!--张爱玲《赤地之恋》

7、不知道为什么,恐怖与痛苦的表情过了一个程度,就有点笑容。--张爱玲《赤地之恋》

8、刘荃跟在他们后面走著,把这一幕看得很清楚。这些人都是在时代的轮齿缝里偷生的人,他怅惘地想著。眼前他们不过生活苦些,还是可以容许他们照常过日子,可以在人生味中得到一点安慰。像土地改革那样巨大的变动还没有临到他们身上。迟早要轮到他们的,他们现在只是偷生。但是虽然是偷来的,究竟是真实的人生。想到这里,刘荃突然感到一阵难堪的空虚。--张爱玲《赤地之恋》

9、有时候狗急跳牆,把人逼到真正无法下台的时候,是什么也干得出来的。--张爱玲《赤地之恋》

10、他也像一切人一样,面对著极大的恐怖的时候,首先只想到自全。他拥抱著她,这时他知道,只有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是有一种绝对的安全感,除此以外,在这种世界上,也根本没有别的安全。只要有她在一起,他什么都能忍受,什么苦难都能想办法度过。他一定要好好地照顾她,照顾他自己,他们一定要设法通过这凶残的时代。--张爱玲《赤地之恋》

11、我有时候告诉别人一个故事的轮廓,人家听不出好处来,我总是辩护似地加上一句:「这是真事。」彷彿就立刻使它身价十信。其实一个故事的真假当然与它的好坏毫无关係。不过我确是爱好真实到了迷信的程度。我相信任何人的真实的经验永远是意味深长的,而且永远是新鲜的,永不会成为滥调。--张爱玲《赤地之恋》

12、一切的理论都变成了空言,眼前明摆著的事实,这只是杀人越货。--张爱玲《赤地之恋》

原文地址|http://www.bdwenxue.com/haoshutuijian/zhongdiantuijian/201906/7564.html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浅见

 
最新评论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