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章太炎:彪悍的人生也需要解释


来源:遍地文学 作者:本站小编

坦率地说,章太炎虽然在近代革命史中有着重要地位,和多次重大历史事件有关,但他并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

01

从晚清到民国,旧传统不断被颠覆,新思想层出不穷。有人为了维护旧王朝的尊严负隅顽抗,也有人为了开创新时代的荣光奔走呼号。

但章太炎却很难被划分为其中的某一类,因为,在他的身上充斥着太多矛盾。

章太炎早年投身革命,为西方思想的传播摇旗呐喊,新文化运动之后,却竭力捍卫传统的经学。

他曾经和梁启超、孙中山等人并肩战斗,却最终因为理念上的差异而分道扬镳。

他师从名士俞樾,弟子中更是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黄侃等一流人物,却因为四代师徒相继决裂的往事,令后人唏嘘感叹。

他性情狂傲不羁,被称为“章疯子”,曾经怒骂袁世凯、非议孙中山、无视蒋介石,把当世的大人物几乎得罪了遍,而对于古文大家刘歆、抗清义士张苍水和经学宗师顾炎武等古人,他却不吝用最炽热的语言和行动表达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好在,著作等身且弟子众多的章太炎留下了足够多的印迹,让我们能够有机会领略这位生活在旧时代和新时代之间的另类学人的风采,也不至于对他的狷狂性情感到过分惊诧。

02

大清同治八年,一个叫章炳麟的男孩出生在余杭仓前的塘河畔,至今那里还保存着他的故居。后来他因为仰慕顾炎武,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太炎,后人称为章太炎。

章太炎祖上多代为官,父亲因为牵连进清末轰动一时的“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被罢官,而改行行医。

章太炎小时候经常和伙伴们到附近的“张老相公庙”里玩,慢慢的,章太炎才知道,这个庙纪念的是当年抗清的义士张苍水。

年幼的章太炎被张苍水的事迹所感动,把他当成了第一位人生楷模。此后,在遭遇危机时,章太炎表达了葬在张苍水旁边的意愿,多年以后,他的这个愿望竟然真的实现了。

如今章太炎墓和张苍水墓共同伫立在西湖边的南屏山北麓,“生不同辰,死当同穴”,这也算是追星的一种极高境界了。

唤醒章太炎民族主义情结的另一位重要人物是他的外公,也是他的启蒙老师朱有虔。从外公口中,章太炎听说了顾炎武、王夫之拒绝与满清合作的事迹,在阅读外公的藏书时,清军入关后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的行径让章太炎拍案而起,而吕留良和戴名世等学人在文字狱中遭遇迫害的惨痛也令他无比唏嘘。

种种因缘,让反抗满清政权的思想在少年章太炎的心中逐渐萌发,他需要的,只是一个合适的契机。

03

章太炎的少年时代,清王朝已经处在风雨飘摇当中,但参加科举考试仍是当时的读书人主要的出路。

章太炎本人对刻板的八股文章不感兴趣,但迫于父兄的压力,还是加入了备考的大军中。

或许是即将没落的科举制度和章太炎注定无缘。十六岁第一次参加童子试时,章太炎在考前癫痫病发作,倒地不起,神智不清,错过了童子试。

三年后乡试时,章太炎在本应该给大清国歌功颂德的文章中,写下了感叹民族危亡,呼吁社会变革的文字,被主考官怒斥为疯子,逐出考场。

家人看章太炎实在无意于科举功名,只好作罢。二十三岁那年,章太炎被送到父亲曾经就职过的诂经精舍,跟随当时的名士俞樾学习。

俞樾是一位经学大家,传承了乾嘉皖派的实事求是精神和治学门径,坚守学术壁垒,保持朴实学风,对弟子的要求极为严格,俞樾主持的诂经精舍成为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为数不多可以安静治学的地方。

章太炎先后追随俞樾学习八年,系统地学习了经学,基本功极为扎实。据说,工具书《说文解字》,章太炎竟然读过72遍之多。这样的经历也让章太炎具备了在新旧时代交替之时,睥睨万千学人的深厚知识底蕴。

04

安静的岁月终究被动荡的时局打破。1895年,中日甲午海战爆发,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几乎全军覆没,屈辱的《马关条约》签订。国家的孱弱,刺痛了章太炎。他抄写下了偶像顾炎武的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表达救亡图存的志向。

不久,由维新派人物梁启超、汪康年等人在上海创办的《时务报》招募人才,章太炎不顾老师俞樾的反对,前去就职。自此,章太炎离开了西子湖畔的安静书斋,踏上了波澜壮阔的革命之路。

此后的二十多年间,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作为斗士和革命家的章太炎。

先是在《时务报》上发表文章,针砭时弊;戊戌变法失败后,与鼓吹光绪帝复辟的康梁决裂,写下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此后,章太炎加入中国同盟会,参与到孙中山的事业中,虽然后来一度与孙中山交恶,但在革命大义面前,章太炎还是选择了在大多数事件中,和孙中山站在同一个战壕中。

根据他的弟子鲁迅回忆,章太炎曾经七次被追捕,三次入狱,几度与死神插肩而过。而革命之志却始终不屈不挠,称得上是后生的楷模。

05

坦率地说,章太炎虽然在近代革命史中有着重要地位,和多次重大历史事件有关,但他并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

他的性情过于偏激,不善妥协,难以团结周围的伙伴共同战斗。

二十多年的革命中,他曾和梁启超、孙中山等人同行,最后都以无法弥合的龃龉分道扬镳;而被章太炎给予厚望的黎元洪和孙传芳等人,又并非是足以改变历史走向的合格领袖。

再加上新文化运动后,章太炎转向维护传统的经学,进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章太炎这个名字,已经不再是一个开天下风气之先的先锋人物,而是往往被人们当作守旧、复古的典型。

相形之下,作为一位老师的章太炎,反而更具影响力。

他的人生中,一共有三次设堂讲学,分别是在东京、北京和苏州。其中,培养人才质量最高的,是同盟会赋闲期间,在东京的国学讲习会。

鲁迅、周作人、黄侃和钱玄同等人,都是在那个时候追随他学习的学生。,

据说,鲁迅和周作人兄弟为了听章太炎的课,还专门委托章太炎的女婿龚宝铨代为请求,开一个周日特别版,为他们讲授《尔雅》和《说文解字》。

章太炎虽然平时不苟言笑、但讲起课来却语言诙谐,生动活泼,让听课的学生有茅塞顿开的感觉。他的弟子们在多年后回忆起章太炎讲课的情形时,仍然印象深刻。

章太炎在这一期间培养了大批高足,日后成为民国初年北京大学的台柱子,形成“章门学派”。

东京讲学的十几年后,当章太炎到北京大学演讲时,几位已经功成名就的学生仍然陪侍在周围。

由于章太炎余姚口音很重,刚刚被蔡元培破格提拔为教授的刘半农就做起了翻译的工作,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钱玄同主要负责写板书,另一位音韵学家马幼渔则负责倒茶水,实在堪称史上最豪华的助教团队。

章太炎的开场白一如既往地有个性,他说:“你们来听我上课是你们的幸运,当然也是我的幸运。”

听起来有几分狂傲,却也何尝不是一种难得的率真。

06

提起章太炎的教育生涯,不得不说的,还有一桩绵延四代师徒的“谢师公案”。

早年间,章太炎投身革命时,曾经遭到思想趋于保守的老师俞樾的强烈反对,指责他不忠不孝,号召大家对他群起而攻之。

个性鲜明的章太炎难以忍受老师的责难,随后写了一篇《谢本师》的文章,发表在《民报》上,宣布和俞樾断绝师生关系。

不过,政见虽不同,章太炎对老师俞樾却一直保持着深厚的感情。此后在多篇文章中表达了对俞樾传道授业的感激之情。

令章太炎意想不到的是,在他写下《谢本师》的二十多年后,他的弟子周作人,竟然如法炮制,也写下了一篇《谢本师》,抨击章太炎政治上幼稚顽固,学术上陈腐浅薄,宣布和章太炎断绝师生关系,可以说字字诛心。

故事到这里还没完,又过了十几年,当周作人出任伪教育总署的职务时,他的弟子沈启无写下了一首诗讽刺周作人,类似3.0版本的《谢本师》,从此师徒交恶,在报纸上笔墨官司打个不停。

几代师徒的决裂,不能用简单的“文人相轻”来解释。而是投射出面临前所未有的社会变局,众多学人无所适从的境况。

究竟是恢复传统还是打破秩序,是妥协求存还是誓死抗争,几代知识分子通过思索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也往往因此和自己的师长渐行渐远,甚至反目成仇。

除了章太炎与他的老师和弟子们的纠葛,在近代,还有一桩师徒的分道扬镳也影响重大,那就是康有为和梁启超的决裂。下一期,我们就来聊一聊“爱吾师,更爱真理”的梁启超。

原文地址|http://www.bdwenxue.com/wenhua/dajia/202001/27838.html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本站小编

 
最新评论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