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山野的风


来源:遍地文学

文|江海滨辞别石楠老师的时候,安庆斜照的夕阳依然温暖。也就立马联谊很早就慕名并期望结缘的冯仲华老师,冯老师是林散之最得意也最接近颜值本色的弟子,诗也绝,也是我省目前仅存

文|江海滨
 

辞别石楠老师的时候,安庆斜照的夕阳依然温暖。也就立马联谊很早就慕名并期望结缘的冯仲华老师,冯老师是林散之最得意也最接近颜值本色的弟子,诗也绝,也是我省目前仅存的高龄书协顾问。市文联秘书长朱仁安先生热心告知冯老师电话,冯老言及最近要出去可酌情再约,我说我已经来了安庆,他说那就明天上午九点你来,顺将详细的住址报给我,我索性记在手上,挂了电话又记在手机草稿本里。

先熟悉环境驱车来到冯仲华老师所在逸景湾,以为是冯老所题小区名,可惜不是,很流行的现代书风,秀逸而夸张,开发商可能不太熟悉冯老师,不然请“自家特产”笔墨当更有底蕴气质。小区虽在郊外开发区但楼层不少环境幽幽,应该属于当地比较高档住宅区,想来这里也是冯老师退休后专门建构创作室而更新换代的吧?找到目的地就不急了,来路上记得由赵朴初题写的【安庆站】特别吸引我,也就在安庆站附近的“天顺宾馆”留下来,夜幕下的安庆站彤彤红,天蓝蓝,品味这个全国最安详温润的火车站名,想象心仪的明天见到的冯老师各种可能的情形和神态。记得多年前曾与安庆博物馆胡寄樵先生与安庆图书馆唐根生先生都有过笔墨鸿雁因缘,没想他们都与冯老师友好知音,可惜胡寄樵老亦然离世,当年也亲手书写满满千余字信笺并留下家址号码,答应为我写联墨等纪念并欢迎来到安庆找他,心愿未了,让我更珍惜这次初识安庆土地拜见冯仲华老师的这份殊胜情缘。

冯仲华先生是皖籍学者、诗书大家。五十年前,南师大中文系毕业后在南京教书育人二十余年,中国书协首批会员,现为安徽书协艺术顾问、安徽省文史馆员、安庆市书协原主席。先生德高望重,也是一位淡泊名利、大隐于市的艺术家和书论家。先从南师大沈子善学书,后与同窗好友尉天池一同拜在林散之门下。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冯先生已是江苏省书法印章研究会成立时的会员,会长是大学者、书法名宿胡小石先生,副会长傅抱石、黄七五[省文史馆长]。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江苏人民出版社就出版了《冯仲华书法字帖》,也有书论专辑问世,这在当年书法家中也是少有的成就。同样,八十年代中期冯先生应日本书道邀请出访日本国,与青山杉雨、小坂奇石、村上三岛等交流书艺倍受赞誉,这些都鲜为知晓。

冯先生的书法艺术其用笔用墨丰富、情趣盎然,点画遒劲、碑帖相融,结字舒朗、峻逸,通篇书卷气静穆悠然,他的作品数十年来被国家级博物馆、美术馆,还有一些省级美术馆、艺术馆和藏家收藏,在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区影响广泛,具有鲜明的独特魅力。冯先生在苏皖等地的弟子众多,还有一些成就突出的弟子留学欧美、日韩以及东南亚地区,也都是颇有成就。先生在美学追求与书艺表现力上,致力于承传经典和创新突破,着力用墨的艺术与风格效果是创意性的。虽书史上王铎、董香光与近代林散之在用墨上有成功之道,但系统的墨色丰富之法惟冯仲华先生独具翘楚。冯先生用墨自然、随性、鲜活,水墨相融,用水如用墨,在整幅作品的表述上浑然一体,化境朴茂,这得益先生多年来秉持与继承的传统功夫和人文素养,是他成熟书艺的自然流露,也是匠心独运与精神品质所在,空灵意境、儒雅淳淡、萧散俊逸的字格里透露出一片禅理和心香。

第二天起来也不早了,安庆的梦还安稳,一觉醒来夕阳换了朝阳,安庆的朝气蓬勃。到处都是我们八九十年代的记忆光影,不论车子房子马路牙子,摊子巷子窗子谁家铺子,都能随手拈来老电影的道具剪影。馄饨应该不逊色别处的,不能放过地道的老早点味道。

到了逸景湾,问了门卫知道冯老师也指点楼层所在区位。楼梯迅捷,转眼之间到了冯老师家门口,是冯老师老伴开的门,一看很热心肠的女人,说冯老师在楼上,类似复式楼,全是那种深褐色家居格局,地板也是,很沉淀的颜色,一看也是老成持重的格调,让人安静而又和穆。楼上冯老师正在书房闻声起身相迎,很和蔼可亲的容颜,也有让人安心的熟悉的老年斑,微笑的冯老让座,我自报家门,说昨天下午到了去赵朴初故居周一闭馆,今天约好就来了,其实很早就想来了,这也是我第一次来安庆,以前就知道这里有黄梅戏和黄梅戏学校校长冯仲华老师。

请冯老师过目带去联墨予以指点,很实在真切,行书率意了点,金文一看就出自宾虹,说金文钟鼎就属宾虹写得最好,他也取出两件金文联墨让我看看,很干净拙朴简约,说重来不以金文作品面世应约,都是自留,外面见到的都是我的行草隶;提及来时就遇见【安庆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冯老师说原来【安徽省黄梅戏学校】就是他请林散之题写的,现在原来几个字还保留其他的字不知从哪集来谁写的。冯老师问我来处告知来自宣城宁国,说他以前来过那儿,也与陈建国源于学校演艺业务多有联系,他那时在安徽省文化厅计财处处长,【陈建国先生也是多年前我读高中时候,他担任当时经济百强县文化局长且将“文化大世界”弄得风生水起,给我写过几副字都有很强的时代气息和个性气势,造型夸张大开大合,俯仰倚侧生姿,有米芾建构也有慧珺影子,手头还有一些当年寄的作品照片和传略,见过一些他题署的匾额和联墨都是更新的气象,不是纯粹传统体、流行展览体和自由干部体,类似刘子善、刘一闻、洪丕谟、鲍贤伦等等那样不同绝对传统也不同时风的一种新我风貌,空间适时酌情再具体品读】我说他现在安徽演艺集团公司总经理,对,他很活跃就负责管理安徽演艺这一块,记得在合肥拜访张良勋老师时就在他题写的演艺集团门口与良勋老师联系的,印象他的字也有抑扬顿挫唱念做打的戏剧舞台效果,自如收放、此起彼伏。

接着,冯老师很虚怀热心地陆续取出他的系列《窗课》手订本给我品读,真的很认真虔诚,他说每天依旧日课,什么《麓山寺碑》《袁安碑》《张迁碑》《礼器碑》,也有二王和董玄宰等等,不论什么书帖碑刻临摹,冯老师都有散翁和自我的味道在里面,把握原碑书帖本色内在化古出新。冯老师很注重用墨,结构笔画倒不是太刻意修饰,这与一般临古者不一样,我说冯老也画画吧?他说原先也与林老学过山水,没看见也没想到看看可有他的画,那些可人多变自然的墨色让碑帖刀刻琢磨习气一扫而空,显得如此温润空灵、自然而然,莫名奇妙有股说不清的禅意仙气,也有手写我心的人气和温度。冯老师说林散之就说临摹也要注重墨法,写字与画画一样,还有临摹也是创作,这两点也是我们从书者很少关注的问题,大凡都在形式逼真外在颜值上下功夫,也就难怪如今书界好多国展高手和学院娇子不乏拥有抗衡古人经典影像的技法才气,千人一面和展览体也就在所难免,偏偏也都少了味道丢了自己。

提及董其昌,我喜欢他的画和画论,不喜欢他的字和人,但看到冯老师也临摹他的字似乎有点意外,一般有着独特见解或个性奇逸的艺者大多不会牵涉柔媚悦人一脉的书风,不过冯老师临董不是太靠近,大的型质有,增加墨色化和拙涩感,融入本我理念以及劲健美,说他的线条过于流露光滑处多有留守,冯老师临董临草都很慢的,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快捷速达,几乎都比原碑帖慢一拍,但,不滞,却凝重,笔断意连又贯通和畅、古拙厚道且逸兴遄飞。字如其人在临摹时刻也能落到实处。

无意中见到冯老师自咏诗书册,才知道先生诗词也是如此多娇。想来真正让冯老师书法有此多娇的本来还是他的字外功夫,人格学养和诗文修炼吧!冯老师又找来不久前省文史馆特约展览退回的作品给我看——

旧识江村路,重来不厌多。

林书万里誉,草圣百年歌。

绿树鸣黄鸟,清池映白鹅。

还成今日会,为问字如何?

(百年巨匠文献纪录片开拍余受邀重访先师林散之故居)

依旧是墨色感动了我,想来也会动人的。这件作品委实是散翁风度融入仲华秋色,似乎有些微妙处更比林老有时候过于畅快的行草显得沉实,入木三分也风韵犹存。五律也很亲切隽美、令人流连。

又见到冯老师取出拟寄给林筱之先生的诗书条幅——

九十君称健,朝朝仍苦辛。

劳生多济困,营宅只尊亲。

书画平常事,松筠不老人。

江村文藻气,藉尔一番新。

近日林筱之师兄造访邀余出席先师一百二十周年诞辰活动于和县举办落成林散之书画院因以访寄赠筱之。

随后取出林筱之为其题署斋名【景颜斋】,以及林筱之代表性隶书【和冯仲华师兄一首】——

江上侯山亦似鬟,有松有竹更宜看。

存有名诗八百首,伴公朝夕可居安。

都称呼对方“师兄”,一问才知林筱之比冯老师大十岁,【冯老师与石楠老师都是1938年生,也就是新年82岁了同喜同贺】都亲如手足也相敬如宾,源于散老江上清风彼此心心相惜吧。诗唱酬答的笔墨之间洋溢着一股浓浓的魏晋韵致和深情厚谊,淡然的品味,深切的渊源,知根知底的相依相偎依稀可见,你懂的。

南京也是冯老师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我们也聊到南艺季伏昆季公老师,我说我们也在一起吃过饭,古道热心的季老师还约我在他家附近茶楼茶点聊天,也约我以后马鞍山林散之纪念馆纪念林老活动时相约如会,可惜手机格式化后无意丢失了季老师电话,问冯老师可有联谊,冯老师说他们这些年也没联谊,以前在学校同学时冯老师比他高几届,好像还住在一起。提及林老书法,我说林老很少题署匾额招牌,很有禅意如若“生天成佛”,除了庙宇几乎都不适宜,但偏偏见过一次还是什么珠宝的招牌,不醒目却轻盈,冯老师说那不是在南京,那是在合肥,南京博物院旁边有个他的学生曾开过一个金饰店还是请他题的,现在搬迁了。他说他有两幅楹联在迎江寺有人代理,南京太平天国纪念馆【瞻园】有冯老师书题的楹联墨迹,堪为古色古香——

嵌壁书留十全老

累石屏张九叠云

聊及兴头门铃响了,以为也同石楠老师家一样“鲁豫有约”,没想过会儿有位年轻女子进来就对冯老师说我给你买了护肤霜还有啥啥,发现了我说有客人啊,一会又溜了樓,我问冯老师这是你学生吧,他温和地说是我女儿,我说怪不得这么亲昵呵,刚才还按门铃这么礼仪,以为有约来访,他说她忘了带钥匙。说过几天就要去深圳儿子那过年,然后给我留下详细地址并让我年后再约,还详细介绍安庆渊源,特别是当地人文特产的如数家珍,关于陈独秀、赵朴初家谱人脉,赵朴初是李鸿章后裔女婿,也就是赵朴老夫人是李鸿章后辈,还有严凤英故居也是冯老师题署,有懒悟艺术馆,新安画派传人懒悟法师也是安庆人出家迎江寺后去了合肥,还有邓石如故居所在,说是邓稼先也是邓石如后辈,邓石如故居附近有个源浦寺,特意写个字条让我去的话可以找住持心广法师,他会领我看看寺院里一些冯老师题写的楹联匾额等等,我很开心。

告辞冯老师说了一句出乎自己都意外的话,我喜欢你,真的意外,我原以为您是那种严肃套路的校长,有架子,又是省书协老顾问,冯老师微笑着说我是顾而不问的了,我说我知道您不必实时到场“顾问”的,您本身就是一种资历的。说想与冯老师留个影,他叫唤来女儿给我们拍了照。

下楼与冯老师依依惜别,恰好按门铃的女儿也要出门,她正好开车接孩子顺道送我去赵朴初故居,路上聊及安庆的地方环境,我说城里环湖公园很美,她说就是安庆石化建在市区,太大没能转移,夜里能看见火红的烟冲,对环境不好。我说在九十年代《安徽书坛》见过冯老师专题,她说那可能现在他不喜欢办展出集宣传了,以前有的都是学生友人做的,我说冯老师书法很有味道,他不是现在的流行书风也不是国展一脉,学林老也不沿袭,无为有我,她简约回应我说现在的“不耐看”。她毕业于南艺油画专业,现在安庆黄梅戏艺术学院任职,安庆的女儿也不一样,不嗲不娇,如若山野吹来的风,带着泥土香……

安庆和安庆的美不一样,孕育的邓石如、陈独秀、赵朴初、严凤英、懒悟、唐大笠、胡寄樵、冯仲华、唐根生等等一众不同寻常品味、风神独立的艺术家,他们各自都闪烁着平和素朴的光华,没有绚丽的姿色却能温润濡染着黄梅飘香的江淮儿女,那么动人那么可人那么宜人,让我不能不再回首!

江海滨于徽州新安艺舫

2019.1.26

原文地址|http://www.bdwenxue.com/yuanchuang/sanwen/201901/2180.html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江海滨

 
最新评论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