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范炳南:从终南到皖南


来源:遍地文学 作者:江海滨

文|江海滨范炳南说我是他第一个学生,是的,二十年前他亲自从西北大学对面静禅堂给我来信也这么说。也在第二封鸿雁传书邀约我去西安后,让我零距离感知了古都的魅力,碑林的深邃,城

文|江海滨

范炳南说我是他第一个学生,是的,二十年前他亲自从西北大学对面静禅堂给我来信也这么说。也在第二封鸿雁传书邀约我去西安后,让我零距离感知了古都的魅力,碑林的深邃,城墙的厚重,长安画派的豪迈,陕西人的拙朴率性,羊肉泡馍和小米粥拌芝麻辣酱的滋味儿……

这次偶然联谊上,彼此都感到尤为亲切。从范老师微信圈里看见他在泰国清迈的庄园式工作室特别心仪,那里有水池有茶座有芭蕉有家犬也有照看的侍者,打理得很有民族格调,满园翠绿,威海也有朋友为他建立的老陕美术馆。除了游走各地和江南“无一物”范炳南现代水墨展,十月中旬又作为嘉宾参加了西安美院主办的“第二届终南论坛”,由他老朋友彭德主持,与故交陈传席、尚辉等好友相聚一堂华山论剑,从西安美院的学术会议厅,到终南山下的桐花乡村史馆再到玉川酒庄的展览空间,距离其学术目标“终南学”又推进了一步。“终南学”的学术抱负源自西安美院史论系博导、著名批评家彭德教授,19年前自楚地而来的先生对终南一眼定情。多年来,彭先生及他的研究生们对终南山进行了立体、全面的研究。他发现:终南山是历史上对文化产生深刻影响的山脉,全世界只有西亚托罗斯山脉以及欧洲阿尔卑斯山脉才能与它相提并论。终南山作为一座世界级的文化名山,在美术、文学、戏曲、建筑、民俗、宗教、隐士文化等领域以及地理学、地质学、植被学、动物学、药物学、生态学、政治经济学、军事学、交通学等学科都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是一座挖掘不完的学术富矿。然而,长期以来这一具有丰富学术价值、影响深远广泛的学术母题,并未引起足够重视。

由此,西安美院立足艺术学科高地,从挖掘传统、启迪当下、发展新时代美术事业的角度出发,集结学界精英,对这一学术话题进行多维度解读的一次重要尝试。有了终南论坛这个平台,它有明确的指向和特定的主题。特定主题是同终南山有关的中国文化问题,首先是艺术问题。除了每年坚持终南山与中国山水画核心议题外,选择与终南山文化相关的议题,连续举办,辐射到文化的各个方面,通过深入研究并不断扩大学术影响和与社会生活的当代链接,构建传统文化与学术的新方向,最终形成“终南学”。第二届终南论坛邀请我国有影响的美术史专家、学者参与搭建高端学术平台。在文化景观、人类学、社会学、历史考古学、宗教艺术学等方向和领域,深入挖掘终南文化内涵,拓展终南文化外延。与会专家、学者将从各自角度出发,围绕论坛主题,展开充分的学术对话与交流,深入挖掘终南文化的丰富内涵。在第一届终南论坛的基础上,在专家学者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下,终南论坛的学术视野、学术深度以及社会影响力必将逐届拓展,从涓涓细流汇集成学术洪流。 作为国际论坛,终南学的建立至少有三条理由。一是终南山下的长安城,是丝绸之路东端集散地,在周秦汉唐同西亚直到欧洲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中,终南山是见证者和参与者。二是世界七大宗教,即儒教、道教、佛教、摩尼教、祆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在终南山留下了显赫的记录与遗迹。作为文化山脉,全世界能和它相提并论的只有两条,一条是阿尔卑斯山脉,一条是小亚细亚半岛的托罗斯山脉。托罗斯山脉孕育了两河流域文明,阿尔卑斯山脉的两条余脉分别孕育了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三是周秦汉唐四代均以终南山下的长安作为都城,其文明内涵不仅影响了西方,更是强烈地影响了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列国。而第二届终南论坛有明晰的三大主题:终南山与中国山水画、终南山与中国山水诗、终南山与中国景观文化。数十位与会学者嘉宾围绕此三个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记得在西安与范炳南老师生活的日子里,并未关注到终南山的点点滴滴,也不知究竟离西安城区有多远?而后,时常闻知一些关于那里的人文传说,也收到过朋友寄赠的净业寺本如法师主编的《松风》《圆觉》学术期刊,意境品味非凡,能体味到黄庭坚题署“问山亭”的意蕴,有诗有书有画有声有色有情,无我无为无极,后来发现范老师亦然拜师问道本如法师修行禅佛境界。诸如二冬小颖《借山而居》和宋雅静的未来书院圈了不少都市丽人,23岁独立摄影师祥子一座院子一袭布衣,从2013年与友人来终南清修便留下第七个年头,她说自己不是隐士也不是修行者,只是一个热爱大自然并冲破一切阻难和考验,将自己的梦想照进现实的普通人,而这里的一切更让她心安。而炳南先生近来创作的《梨花染尽终南》《太阳初照鸡窝村》《秦岭三人雨中行,只见神龙不见形》《太白积雪天池碧》等等都令人感动于他的笔墨妙造天成,让我们看见颜值腔调都不一样的秦岭终南。

唐诗佛王维在开元二十九(741年)至天宝三年(744年)之间的几年里,隐居终南别业,后来在蓝田辋川得到宋之问的别墅,生活更为悠闲,作为他和母亲奉佛修行的隐居之所。安史之乱后,王维为安禄山所获,强迫他任伪职。肃宗回京后,他一度被贬官,最后升迁至尚书右丞,卒于官。辋川别业作为王维最后的隐居之地,引起了后世学者极大的注意。因王维众多的诗文,如《辋川别业》,均描写了辋川这个地方的自然风景,要了解王维的平生以及他的思想,就要弄清他的这所别墅的方方面面。专家们认为,要揭开王维别业的面纱,首先要弄清“终南别业”以及“辋川别墅”这两处地方的地理位置及其由来。前人在提到王维隐居的事迹之时,对“终南别业”和“辋川别业”并不区分,包括李肇《唐国史补》、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都只提到王维在蓝田辋川有一处别业。这些原始材料,并未把所谓的“终南别业”作为辋川以外的另一个隐居的别业来看待。这种说法,一直要到最近才开始流行。然而,毋庸讳言,在王维自己创作的诗歌中,确实出现过“终南别业”和“辋川别业”这两个不同的名称。这两处别业到底位于何处?两者之间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是否因为它们名称不一致,就肯定意味着这是两处在不同地点的隐居别墅呢?这一问题,从进一步弄清王维的生平事迹来看,有必要一探究竟。一般来说,有以下两种不同观点:其一,认为这是两处别业,分别在不同地方;其二,认为“终南别业”就是“辋川别业”,指的是王维的同一处所。多数人持有第一种观点,其中以陈贻焮先生的说法作为代表。陈贻焮先生在《文学遗产》1985年增刊第六辑发表的《王维生平事迹初探》,根据王维的《终南别业》一诗,从而推定诗人是在开元末年到天宝三载之间,隐居在“终南别业”,此后始隐居蓝田“辋川别业”。后来出版的一些诗歌选本和文学史著作,几乎毫无例外地把这种意见作为一项新的成果来加以肯定和采用。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著的《唐代文学史》是一本权威的文学通史著作,内中也是这样阐述的。然而,近年来一些学者考订认为,事实并非如此。从地理位置来看,辋川在终南山一隅。王维步入中年后,确实曾在长安南郊终南山一带隐居过,这从他本人的诗集中,可以找到不少确凿的证据。如《终南别业》、《答张五弟》、《送陆员外》等,提供了一些可靠的线索。如《答张五弟》云:“终南有茅屋,前对终南山。”《送陆员外》:“行当封侯归,肯访南山翁。”都说明王维在邻近终南山的地方,有一个隐居的处所。那么这个隐居的别业到底在终南山什么地方?若撇开具体的地理环境不谈,仅根据王维诗中的线索,那么在《王右丞集》中确实既讲到了一个“终南别业”,又讲到“辋川别业”,好像指的是两处不同的地方。但是,若我们作些细心考察,结合资料查证“终南别业”实际含义,便可知道辋川之于终南,从地理位置上来说,确实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王右丞集》卷1《赠徐中书望终南山》一诗,清人赵殿成《集注》于此诗注云:“终南山,横亘关中南面,西起秦陇,东彻蓝田,凡雍歧郿鄠,长安万年,相去六百里,而连绵峙据其南者,皆此之一山也。”从“东彻蓝田”这句话中,可见,终南山由西向东贯彻于蓝田县的全境。徐坚《初学记》卷5“终南山”条下,也引用《福地记》云:“其山东接骊山、太华。西连太白,至于陇西,北去长安城八十里,南入楚塞,连属东西诸山,周回数百里。”根据这些材料的叙述,可知古代人习惯上说的“终南山”,是指长安及关中以南,“西起秦陇,东彻蓝田”这一长段连绵峙据的群山,它包括的地区是极其广大的。如若有缘再次来到西安,不去终南看看是不情愿的了。

想来,74岁的炳南先生1971年叩拜长安画派创始人赵望云、1978年又叩拜青碧山水大师何海霞,更多的是秦岭华山险峻的时空造就,以及终南濡染,自然赋予其豁达朴质、空灵清静的憨逸之气。毕业于西安美院后从事古玩鉴赏,三十年前定居美国洛杉矶,任美国兰亭笔会会长、南加州画院院长、陕西文史馆馆员、陕西历史博物馆名誉馆员和东仓鼓乐社社长。

這老頭兒

桀驁不馴

調皮古怪

一語中的

不管不顧

不缺錢

不服老

不將就

不怕死

不順從

他媽的如此這般怎麼都好!

他是西安的 “蔡瀾” 西北的 “黃霑”

管他比喻是否恰當

就是拿一生的歷練

換紙上的筆墨

LA買把槍慶生70將至

花百萬搶救文物捐贈歷博

大唐雅樂一己之力申遺世界文化財產

紫雲樓數年獻藝昭昭

滾滾紅塵萬千情

隱居十載再發聲

下筆見性

汝是蒼生

無一物!

这是前不久叁和美术馆举行的《无一物——范炳南新写意水墨画展》中老陕范炳南先生自己的的独白,可见炳南先生格局超然、境界高远、直抒胸臆、视野开阔。他的绘画不是玩技巧,而是融合了个人修养沉淀,神游故国五千年文化,深入唐乐与秦腔神韵,尊崇佛道教化为精神旨向,独有出尘的绘画语言被民间称为中国水墨画领域的梵高毕加索、新一代海归艺术家。先生在继承长安画派绘画精神上做了大胆尝试,在扬弃并借鉴西方绘画理念的基础上,形成老陕符号,创立现代解构主义绘画之新写意当代水墨。

王西京认为范炳南先生传承了长安画派艺术精神及中国画大写意笔墨精神,同时融合西方表现主义、现代构成的诸多元素,超越了古今中西,这些在他那里都不是对立的,与他个人经历有关。范先生师从赵、何两位大师后,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历史使命和延伸长安画派艺术的抱负。为了在山水画上有所突破创新,选择去了美国彻底改变自己的理念,重新审定中国画的章法、构图、设色、用笔,他走出了一个中国化的梵高思想。这个阶段,正是他敢于冲破禁锢,以“立足长安、融汇东西”的大世界文化观照姿态,奔赴大洋彼岸从事“载酒时作凌云游”的探索发现和艺术实践。新时期以来,先生换位思考并审定中国画的时代立场、美学思想和哲学意味,不断从隶属之东方文化情结里走出“小我的中国绘画”,站在世界多元素绘画语言里探求出路。

范炳南先生的绘画立场始终保持在东西方之间的游走与思考,他作品的一大美学思想则表现为深具东方文化神韵。华南师大皮道坚认为他的画“面对传统,以退为进。看起来好像是回到传统,实际上他是往前大大地推进了一步。他的这种推进,一种就是他的作品里边很好地保留了我们传统绘画的书写性或者叫书法性。”美术批评家陈孝信如是评价——擅长大开大合,开天窗,索性立体铺满,然后再在一个角落,或者一个中间,开一个天窗,这是他最擅长的一个特点。画山,很单纯、准抽象,内在一股精神。《陕北高原婆姨》具有西北地区艺术特色,他的特色体现了西北地区特别是当代陕西地区中国画创作的基本面貌和特点。

中国美院雕塑系孙振华教授从范炳南画作中思考:“从中国画文化的发展以及它自身的特点。怎么样保留,再和其他文化的对话中间或者说是一种新灵感的资源。”陕西美协理论委员南阳子谈及——以范炳南先生的《夜》系列为列,中国画意欲拓展题材和内容,不惟只向真山水获得灵感,也可由古典文学文本实现新的绘画语境,这也是当代水墨发展或想长驱直入,就要根植古典之重要性决定的。一是对古典的致敬和传承;另一面也可由古典文本实现介入式的当代化塑造和表达。《夜》系列水墨可看作是画家由文本向画本过渡生成的一个典型个案,其文本出处来自张岱的著作如《陶庵梦忆》《夜航船》是也,这个作品的出现是画家将绘画艺术积养和明清小品文高度融合的一次当代性尝试,也是利用当代水墨重新激活古典文本,重遇生活现场的案例。范先生实现一个最纯粹的水墨理想和主张,由文本向画本过渡生成的这一过程,除了向古典学习致敬外,加持了画家对自我文化体系的自觉和自信,这是范先生对当代水墨最有价值的探索。

作为既是解构后现代长安画派的赤子,又受到西方文化理念影响的绘画人,范炳南先生的绘画在相当时间和地域文化领域里早已扩越为一种跨越东西文化界限的张力。贾平凹说“中西合璧、意境灵透是范炳南画作的风格。诗意十足,天真烂漫,是范的个性。一个中国的西部,一个美国的西部,完成了一个范炳南的大涵。”更重要的是,范炳南先生执艺一生,兼顾有东西南北各方面的艺术体验和多重素养,他尤其对中国水墨画,尤其是长安画派的传承和延伸,同时还将西方现代的绘画理论和艺术实践带回中国,并通过作品展示给国人来看,那么,他的探索和绘画追求,又不仅仅是属于他个人的行为,而是真正的艺术家的追求。而这个追求,是贡献给中国和中国绘画事业的。

结束了终南论坛和无一物展事,炳南老师恰因故再次来马鞍山,我们如约在南京聚会,他从咸阳机场辗转禄口机场,我们多年未见,范老师显得苍老了些,说海滨呐,我们有二十多年未见,我都成了老年人了,你也中年了,我说我那次去西安也有三十多了,范老师说没有,对,只有二十出头,我们在他外甥委托的两位热心的司机友人招待下,在幽雅静谧的牛首山下桃源酒家就餐后随即来到马鞍山。多年前,范老师就曾在安师大李锦胜教授引介来过宣城旌德宁国等地采风,记得范老师还曾撰写过“宁国旧事为文章”的七绝,后三句可惜记不得了,我也因此与先生结下笔墨因缘。印象中,他还在接待画室内创作了巨幅莲花,那时候恰好莲花盛开,他画的蓬勃旺盛的莲花莲叶尤为可爱生动,富有拟人化情绪和朝气,构图拙妙天然、设色艳而不俗,当时就觉着比大千海霞和黄永玉画的荷花更有意思,故一直难忘。为我也随口为铭“秦徽缘丹青,笔墨艺在精。生为山神人,老残砚边鬼。淡泊万户侯,画卷随身行。”和联墨“努力崇明德,随时爱景光。”也曾写过七绝“清明落雨拜魏老,千古长安尊称陶。桃花满坊盛开香,不及老墨老枝豪。”字里行间也可见其温婉雅致的文墨情怀。乙丑炳南先生携亚红君赴安徽皖南采风,见一徽院被紫竹掩映,使其领略徽南雅致,忽觉紫气东来神怡抒怀:“买竹无计评人笑,却写紫竹卖与人。仙云落在徽院中,吾作此图来问道。”期间范老师也曾与黄河之会会友叶森槐先生短暂相唔,他们都在一起参加过泉城润华集团举办的笔会,冯其庸题署画集,苏叔阳谢春彦都在。

这次在马鞍山办完家事便首选采石矶游览,我建议看看江上草堂林散之艺术馆,师母腰椎腿脚不适,我们仨雇了游览车接送,在林散之纪念馆幽谧的环境中品读了林老“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的清静法书,真仿佛有字为心画的缕缕庙堂心香拂面而来,难怪林老绝笔“生天成佛”,果然不同凡响。范老师在休憩藤椅上与我聊及他在年轻时候就四处走访,林散之费新我关山月等等都有亲自叩访。我问他这里的林老作品不知可否真迹,听说南京林散之纪念馆为了保护墨迹都是复制展呈的了,他说应是真的。然后在唐李公青莲祠也就是谪仙楼太白楼里观摩了文博陈设和碑刻史籍,穿越在似乎停止的岁月里流连。

在然犀亭留影,在赵冷月题署的蛾眉亭我们聊及赵冷月,在启功题署三元洞里他不由自主地赞叹“太美了”,恰好有傍晚的余晖映照在缥缈的江面,有粼粼波光闪烁,实时轮渡经过,屋檐跳脚延展如若大鹏欲飞,红红的经幡悦目,为范老师拍了几张特写,还确实有种赤壁怀古的历史感和时代风。联壁台(又名捉月台)范老师驻足深情凝思,在自己的朋友圈发出感叹:“昨天下午去马鞍山采石矶長江边寻到李白投江处。李白当年在此夜飲捉月。我在投江处无酒但一口气喝光矿泉水。当然我越喝越淸醒。想不通,一代诗酒聖就这么以捉月的美丽诗意,结束了人生,靣對长江浩荡,能容下李白吗?”

我说,范老师,要么再到皖南走走看看,他说这次匆促且有家事,待空间在专程来皖南。我知道范老师是偏爱新安的,因为在济南山东美术馆他的个人书画展中,他有几幅特别精彩的拟新安宾虹画风的山水,我说范老师尽管属于长安画派一脉,但画的新安画派水墨很有特质格调,记得范老师还在西安送过我黄宾虹画集,与本土传承新安画派一脉山水画家逸趣味道不一样,当地画新安要么尽意逼真宾虹笔墨为能是,要么过于写实清秀或脱离新安笔墨旨趣,范老师创作的皖南山水笔调空灵而深闳,构建独特意蕴别有洞天,他说他是画过一些,现在也仅仅保留几幅不再拿出,我想范老师不再拿出的皖南笔墨一定格外值得玩味,不知道我是不是可以有幸得到老师赏赐珍存一二,那是范老师对皖南的一片冰心在玉壶……

相信范炳南先生对皖南的热爱挂念绝不会逊色于终南吧?回头找机缘试探性地问问范老师,也期待他尽意再回首游走皖南,采撷别样风情的皖南意外,等着你,范老师!

江海滨于徽州新安艺舫

2019、11、2

原文地址|http://www.bdwenxue.com/yuanchuang/sanwen/201911/20364.html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江海滨

 
最新评论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