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扬州风情


来源:遍地文学 作者:江海滨

文|江海滨十年一觉,终未做成美轮美奂的扬州梦。但,这里的逗留的时光亦然令人流连。周一闭馆使得我不得不留下来,晃悠在黄昏暮色中的扬州老城巷,有招引进店看一看玉佩古玩物什,不

文|江海滨

十年一觉,终未做成美轮美奂的扬州梦。但,在这里逗留的时光亦然令人流连。

周一闭馆使得我不得不留下来,晃悠在黄昏暮色中的扬州老城巷,被招引进店看一看玉佩物什古玩,不懂也就看看走过场。见有小情侣在一间屋外等住店老板说是网上预订过的民宿,原来是家“愫言”的民宿水吧,我也跟着等,年轻女老板来了我们进去观摩,他们登记安顿,我略觉一人住一间双人房是奢侈点,说回头再说,尽管情调不错……遇见“一楼客栈”,不像城里人的城里人老板和朴素木质建构的民宿让我停驻,爽快地住下,放下行李,便走出去再看看久违的扬州和它的夜色,顺便解决晚餐温饱。

绕了一巷口,有一家不小的专门鸭血粉丝店,一位略略口吃口齿不利落的气质女子询问吃点啥,我说就鸭血粉丝汤吧,她说好的,然后主动拉开话茬,问我来自哪我答安徽,她说安徽是个好地方,去年还曾与几个朋友去了皖南青藏线,我说我恰恰来自你们去过的那地方,对,叫宁国。然后,问我是扬州工作还是出差,我说特意来看看,便与我介绍瘦西湖不远挺好的。

填饱肚子便不想家,接着晃悠,橘黄色的街巷路灯增添了一抹苏格兰调情,不,情调。又绕过一个巷口,便是一爿古玩店,都是一些红色年代前后的报刊杂志藏书海报像章连环画等等,也有碑帖,好像还有一本书里夹着哪位名家的实寄封,想顺带不妥想问价估计就不便宜了。满街都是扬州各种糖品特产,什么高粱饴什么牛皮软糖什么龙须酥花样繁多,也有酒,扬州的酒品也不少,什么八怪什么凤酒和当地景点冠名的酒也就具有了旅游特色的品牌。“徽字号”在一个街面上便有两家,都是当地人代理的徽州木制品和徽文化文房专卖,店招是卢中南题写的,我觉得算是卢写欧体最出色的一块招牌,稳重大方,与店主聊及秦淮河畔也有这么一家,也进去转过,不过里边不少徽州三雕木雕为主,还有一些歙砚质地精良。无意间发现还有老上海名媛百乐门旧时光的店面,经营着雪花膏、蛤蜊油、面膜香水、雅霜面霜和胭脂水粉之类,包装都是三四十年代的穿旗袍女子的气息,与时尚街市不够搭亦不违和,淡淡的忧伤和悠悠的岁月芳香弥漫。偶遇一个穿越时空的年轻女孩抒情歌声从扩音箱传送出来,也不记得具体的沙龙茶座名字,有一种犹如“荷塘月色”的味道,沿着声线和昏暗的里弄便见到七彩霓虹彩灯闪烁,类似KTV ,但更浪漫自在文艺,像是当地人的沙龙又像驴友的驿站,五湖四海的人都可以随饮随唱随坐随走,丝毫不介意人为消费的套路与选择,有服务生起身问喝点什么点首什么,我便安静地走开。偶尔也有好像叫墨龙画室的隐身在不显眼的角落,进入探看人不在,陈设布局有种特立独行的味道。也在时尚服饰门店见到厅柱上张挂有两幅当地青年画家水墨佳构,画的是本地巷弄胡同的人情风土,画面亦然老妪牵着孙儿的手沿街逛“大观园”的情境,主体还是地方街坊和土木街铺,很生活很地气,似乎从画面都能听到糖葫芦和米酿酒的叫卖声。

遇见一片徽派格局的会所楼阁,这里是汪氏兄弟盐商的故居,他们的影响在当地可谓如雷贯耳,所以他们的寓所一直保存完善。也有一家书画文玩店,店名斋号不记得,吴树题的,女主人说这是她与爱人一起经营的,店里有黄惇的条幅,也有萧平的小品写意文人画,扬州本地略有板桥遗风已故书家小联墨很出彩,只是记不起名。陈社旻题的也不少,最多的可能还是熊百之的字,听说他有七八十岁了,当年在江都龙川碑林集字中见过他的字,有碑味内敛古拙。金丹题的也有,她说她与金丹前妻同事,都曾在商场,当时金丹做商贸文宣,后只凭着书法特长爱好考入南艺,改变了人生,现在她前妻也从南京一起生活的地方回来,我说我去过黄惇老师家,这条幅不该是他真迹,金丹是他学生,我当年考学南艺时恰恰金丹在辅导学生,我们算萍水八卦,都懂的。

第二天起早点心后,径直寻访个园。个园由清代嘉庆年间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的旧址上扩建而成。园虽不大,但处处体现出造园者的匠心独具,园中叠石采用分峰用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石料堆叠而成“春、夏、秋、冬”四景。四季假山各具特色,表达出“春景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景惨淡而如睡”和“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诗情画意。个园是一处典型的私家住宅园林。从住宅进入园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月洞形园门。门上石额书写“个园”二字,“个”者,竹叶之形,主人名“至筠”,“筠”亦借指竹,以为名“个园”,点明主题。园门两侧各种竹子枝叶扶疏,“月映竹成千个字”,与门额相辉映;白果峰穿插其间,如一根根茁壮的春笋。主人以春景作为游园的开篇,想是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义,透过春景后的园门和两旁典雅的一排漏窗,又可瞥见园内景色,楼台、花树映现其间,引人入胜。进入园门向西拐,是与春景相接的一大片竹林。竹林茂密、幽深,呈现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

听罢万箫吟见,前面就是个字园门,门外两边修竹劲挺,高出墙垣,作冲霄凌云之姿。竹丛中,插植着石绿班驳的石笋,以“寸石生情”之态,状出“雨后春笋”之意。这幅别开生面的竹石图,运用惜墨如金的手法,点破“春山”主题,即“一段好春不忍藏,最是含情带雨竹”。同时还巧妙地传达了传统文化中的“惜春”理念,提醒游园的人们,春景虽好,短暂易逝,需要用心品赏加倍珍惜,才能获得大自然的妙理真趣;夏景位于园之西北,东与抱山楼相接。夏景叠石以青灰色太湖石为主,叠石似云翻雾卷之态,造园者利用太湖石的凹凸不平和瘦、透、漏、皱的特性,叠石多而不乱,远观舒卷流畅,巧如云、如奇峰;近视则玲珑剔透,似峰峦、似洞穴。山上古柏,枝叶葱郁,颇具苍翠之感;山下有池塘;深入山腹,碧绿的池水将整座山体衬映得格外灵秀。北阴处有一涓细流直落池塘,叮咚作响,池中游鱼嬉戏穿梭于睡莲之间,静中有动,极富情趣。池塘右侧有一曲桥直达夏山的洞穴,洞之幽深,颇具寒意,即使炎热的夏天,人们步入洞中,顿觉清爽。盘旋石阶而上,登至山顶,一株紫藤迎面而立,游人悠游其间忘却了无尽的烦忧。

经过抱山楼的“一”字长廊,园之东部便是气势雄伟的秋景,相传出自清代大画家石涛之手笔。秋景用黄山石堆叠而成,山势较高,面积也较大。整个山体分中、西、南三座,有“江南园林之最”的美誉。黄山石呈棕黄色,棱角分明,如刀劈斧砍。整座山体峻峭凌云,显得壮丽雄伟。进入山腹,如入大山之中,险奇之处随时可见。中峰高耸奇险,下有石屋,可容十几人,内设石桌、石凳、石床,通风良好,四季干燥,颇具生活意趣。沿腹道攀援而上,至山顶拂云亭,顿觉心胸开朗,满园佳境,尽收眼底,正所谓秋山宜登者也。尤其是夕阳西照,使整座山体洒上一层黄金,这时你才能领略造园者将此山面西的道理;造园者将冬景安排在南墙之下,背靠高墙几乎终年不见阳光,远远望去似积雪未消,地面用白石铺成。冬山用宣石(石英石)堆叠,石质晶莹雪白,每块石头几乎看不到棱角,给人浑然而有起伏之感。造园者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将假山堆叠得如一群狮子,远观似一头头雪狮欢腾跳跃,憨态可掬。南面高墙上有二十四个风音洞,后面的巷风袭来,时而发出呼啸之声。造园者不光利用“雪色”来表现冬天,还巧妙地将“风声”也融合到表现手法中去,令人拍案叫绝。山侧的几株腊梅烘托出冬天的严寒。正当人们面对端庄、静穆的冬景,感叹一年终了之时,蓦然回首,发现西墙上有一洞窗,露出了春景一角,似乎在向人们招手,暗示春天又将来临。

园林艺术是人们追求美的户外空间,个园设计者将四季假山设置在一园之中,人们可以随时感受四时美景,并周而复始,颇具“壶天自春”之意,园中这四字白底黑字匾额恰恰是颇具现代意识的王冬龄题署,起初根本没看出出自其手笔,厚重天成,大家气象。

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

裕后有良图惟俭与勤

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

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自古至今,人们都重视读书的重要性,而“耕读传家”一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一个一等一的大盐商,能够有如个园的私人园林,内心世界是如此的平静。可见古人财富确实来得真实啊!

秋从夏雨声中入,

春在寒梅蕊上寻。

月映竹成千个字,

霜高梅孕一身花。

此诗句点出了个园特色:四季景色和“个”的竹影。

何处箫场醉倚春风弄明月

几痕波影斜撑老树护幽亭

朝宜调琴暮宜鼓瑟

旧雨适至新雨初来

旧雨新雨老友新朋,文字古雅而意味深长,苏州左笔大师费新我书法别有洞天,生拙而张力,个园风情演绎的无与伦比……

春夏秋冬山光异趣

风晴雨露竹影多姿

大门两边的一副对联,形象鲜明地概括了个园的整体特色。

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

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汉学堂对联,看出主人对儿孙后代的教育十分重视。这里的桌椅漆着暗红色的漆,中堂挂着一幅画,竹画据说是扬州八怪 郑板桥所作,画的两边写着这样一副对联。

出了个园便径直寻访张玉良纪念馆,去时等了些时开门,门犹如旧时铁匠铺厚重木门一个模样,一位中年女工作人员搬开一两扇门。这里是潘玉良娘家所在所以还是姓张,问及玉良老家是个大宅门嘛,工作人员告诉我说还真不是,那时候她家还很苦的,根本没有现在纪念馆这么大,这些还是后来建馆才由政府向她邻居和门面征集整合扩建而成的。见我第一个参观,我们也聊及《画魂》原著石楠,她知道,也进入馆内为我打开所有的灯,里边按照张玉良一生走过的旅途时空和境遇成就布置不同的展呈。让我去观看播放厅里特意为我播送的系列纪录片,一个是北京卫视的“非常记忆”的潘玉良记录片,一个是浙江卫视李晗主持的人文专题片,从张玉良幼年到雏妓生涯到抗战时期到美专学习,又几度辗转法国等地的从艺苦乐年华,与张大千徐悲鸿陈独秀的情节,与刘海粟的师徒情谊,与潘赞化的不解之缘,与王守义的生死相依。我说前年南京江苏美术馆旧馆【国立美术陈列馆】与安徽省博物院联袂举行了“月是故乡明——潘玉良作品展”,我还特意观摩并写了个稿子《 爱,是一种平静而沧桑的笔墨语言——潘玉良作品展观后》,并拟四句——

“镜湖岁月不饶人,梦笔芳华赞玉成。

丰韵民国山河恋,一生画魂泪写真。”

工作人员告诉我好像姓张还是陈,提及纪念馆可有张玉良真迹观赏,她说曾经有原来上海美专还是华东师大的教授来过这里,说那时扬州政府真那啥(想不起用了一个很辣很杵很差劲的什么字眼),说是曾经张玉良有意将一批画作移交寄托家乡扬州,可是当时他们不接受,后来潘玉良便将所有作品全部留给你们安徽博物馆了。

朱自清故居对面邻居家依旧日常晒衣,小女孩与奶奶好奇又自然地看着我,我拍了他们不经意间的特写,女孩儿害羞又逗耍,想来当年朱自清也会与女孩儿的前辈们天天戏耍嬉戏吧?故居不太大也有四五间,精致而又静谧,现在都是纪念馆格局了,有他的人生步履、家国情怀、笔墨寄情、永久记忆,有他的“荷塘月色”“书囊无底”手迹影印,有闻一多为其治印,背影美文图文展示,更有他的英文日记和手稿书简,对其不同凡俗的书法有了更新地领略和倾心,还有不少他的各类散文专著版本,进门是江总书记携家人来过这里与工作人员的合影,有他同名散文电影【阿河】,冰心题词赞曰:“扬州人杰”;杨振宁与翁帆也曾来过这里还亲笔题词:“……朱先生和朱迈先的生平反映了几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关怀民族前途的心情和志向。”

序文“永远的朱自清”是如此表述的——20世纪文化史上他的独特的艺术视角和精美语言,创作了具有民族特色和审美意识的散文经典,提供了现代白话散文的范例,对后世散文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同时是颇有建树的学者、教育家,在国学经典、现代文学研究、教育教学等方面都有很深地造诣;更重要的是,他的气节、风骨和精神长久以来被人们所尊崇,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朱自清的一生,是短暂的一生,勤勉的一生,正直的一生,那渐行渐远的背影,依然清晰可现……依依临行前我见到留言簿,虽然还没有留言,我却冒昧而直率地留言:“缘于纪念朱自清诞辰故居征集书画展中有幸入选,此次特意留宿扬州拜访,可惜朱自清先生不在家,但愿下次来他会等我,不要躲开。2019、11、26 10:57”。

江海滨于徽州新安艺舫

2019、12、26 21:18

原文地址|http://www.bdwenxue.com/yuanchuang/sanwen/201912/25394.html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江海滨

 
最新评论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