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马家辉:湾仔有太多故事让我回味


来源:遍地文学 作者:本站小编

马家辉:七个底色,江湖有事“ 湾仔 有太多故事让我回味,耳朵听的,眼睛读的,亲身经历的,欢喜的,悲伤的,关于忠诚的,关于背叛的,都离不开修顿球场和四周的街道。”经常有西方游客站在湾仔

马家辉:七个底色,江湖有事

“ 湾仔 有太多故事让我回味,

耳朵听的,眼睛读的,

亲身经历的欢喜的,悲伤的,

关于忠诚的,关于背叛的,

都离不开修顿球场和四周的街道

经常有西方游客站在湾仔地铁站前,拿着一本旅行指南,问路过的当地人,哪里是《苏丝黄的世界》。很多香港年轻人已不太清楚“苏丝黄”是谁,她的“世界”又在哪儿。然而,这本小说和同名电影却是西方人对东方世界最初的想象。穿旗袍的美艳女子,昏黄的灯光牌,旧得滴满了污渍的街市,共同构建出了一幅西方视野中典型的东方城市画面。这是香港吗?是湾仔吗?在当年的美国大兵心里,香港大抵如此,一个声色场而已。

在香港人眼里,湾仔又是另一番面貌。作家马家辉新近出版的长篇小说《龙头凤尾》便以1936年至1945年的香港为背景,以黑社会老大陆南才在湾仔的发迹史,展现了香港二战前的乱世以及历史洪流中人们的不同抉择。小说中,湾仔的标志性建筑依次登场——修顿球场、六国饭店、英京酒家、和昌大押、水手馆……住在湾仔的人都能说出几段和它们的故事。

在马家辉的记忆中,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修顿球场是湾仔的中心,白天少年们会在这里“踢Ball”,晚上就变成夜市和古惑仔聚会的地方。那时的湾仔少年们都梦想着能结识到黑社会大佬,做个泊车仔也好。“原来湾仔三种人最多,疯子、妓女和黑社会。”马家辉在《江湖有事》一书中还绘声绘色地描述过黑社会当街砍人的往事。

到了《在湾仔回旋打转的记忆电车》里,湾仔又变得忧郁而温情:穿过修顿球场到庄士敦道,对街便是和昌大押,骑楼被保留下来,但内部已经变为高档餐厅。“小时候陪母亲进过这家押店,柜台极高,母亲踮起脚尖,极艰难地把手表递给店主,我年纪虽轻,却仍觉得委屈与难过,替自己,更替母亲。”而骆克道与分域街交界处往东走到卢押道,街道两旁仍是中门大开的酒吧,“鼓噪的音乐以及比音乐更鼓噪的人声”。泊车时,马家辉还低头嘀咕了一句“怎么现在这么多泰国人妖”。这条路不长,但声浪不停地撞击着你,举步维艰。

湾仔从来不缺故事,黄碧云笔下的湾仔“烈佬”敢偷美国大兵的钱财。也斯的《湾仔的鬼魂》把历史的沉重与鬼魂结合在一起,回忆的是香港不堪回首的日子。南下的张爱玲说只有听到“叮叮当当”的电车响才睡得着。时代在变化,曾是鸦片商豪宅的春园街后来变成妓院林立的色情场所,曾望海的洪胜古庙被高楼包围已无海可望,曾热闹的喜帖街变成了婚嫁主题步行街……但混杂依然是香港最大的特色,湾仔更是如此。

香港小说家潘国灵还曾把湾仔精分出七张面孔:太原街、蓝屋的唐楼是庶民的湾仔;湾仔北的会展中心、新鸿基中心是商业的湾仔;骆克道一带的酒吧代表了声色的湾仔;多个独立文化艺术团驻扎的富德楼和戏剧演出团体是人文的湾仔;税务大楼、金紫荆广场是官方的湾仔;以湾仔为背景的电影、小说、诗歌和漫画是文本的湾仔;因二战时死伤惨重,湾仔从来都不缺少鬼故事,故而也算作幽灵的湾仔。更有趣的是,这些“面孔”如今还被演绎成了各种社区主题Local Tour。或许有一日,马家辉也会亲自开辟一条“江湖湾仔游”线路,虽然他吐槽说“带人一个楼一个楼地逛,好傻啊!”

  • 湾仔的历史是你写作的重要灵感来源吧?

  • 是的,我在这里长大。从当年开埠以来,中环是商业区、政治中心,而湾仔则是最重要的生活区,别看现在铜锣湾、九龙、北角住的人很多,以前都很偏远的,湾仔才是香港人的生活中心,周围一圈围着各种行政机构。19世纪中期,湾仔不叫湾仔,叫下环,那时洪胜古庙附近有个小海湾,人们就逐渐用了“湾仔”这个称呼,1881年才正式命名。湾仔还有一个特点,1940年代以前,无论什么人来香港都先在湾仔落脚,所以这里不仅历史久,很多老牌富翁的财富资产也集中在这里。二战期间,香港沦陷的日子里,湾仔受到的破坏最为严重,修顿球场附近的唐楼全被日军征用做慰安妇场所,还杀了很多香港百姓,那是老湾仔人最惨痛的回忆。

  • 如今的湾仔和当年比变化大吗?

  • 整体格局没有变,中心区还是修顿球场到和昌大押这一片。但街上的店铺、商户变化已经很大了,也常有人会问我,小时候的味道是否已不见,但我其实对所谓的“过去”是没有迷恋的,时代进步是很好的事情。

  • 听说你有时也会带着文学界的朋友到湾仔走走。

  • 内地一些朋友过来,像是莫言、余华、阎连科……我都带过他们逛过湾仔。路线一般是从骆克道、卢押道到修顿球场,再到和昌大押,之后是圣佛兰士街、日月星街,再绕回庄士敦道, 再之后是大王东街、汕头街、门街、太原街、春园街、利东街、船街。都能讲出些故事来,像是利东街也是喜帖街啦,因为整条街都是卖喜帖的,现在街还在,卖的人都走了。还有船街啦, 这里曾是港岛的海岸线,所以这条街很短,还有石阶残迹,是当年的码头。港灯公司第一间发电厂就设在湾仔,后来这条街被称为电器街,最早有电供应的街道便命名日街、月街、星街啦。

  • 湾仔在你心中是什么样的存在?

  • 我视湾仔为故乡,这里有太多的事让我回味,耳朵听的, 眼睛读的,亲身经历的,欢喜的悲伤的,关于忠诚的,关于背叛的,都离不开球场和四周的街道。所以说《龙头凤尾》的故事哪些是真的发生的,哪些是臆想的,已经分辨不出来了。

  • 为什么50多岁才开始动笔写《龙头凤尾》?

  • 从我爷爷辈开始,我们家就在湾仔生活。1970年代的湾仔, 龙蛇混杂,我从小就耳濡目染了许多江湖故事和人物,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靠笔杆子吃饭,但一直没有正正经经给湾仔写一个故事,总觉得自己亏欠湾仔一个故事。在湾仔,我看到过很多悲伤,直到这个岁数我才能直面它。要接受湾仔,就要接受它的多元,接受湾仔的灯红酒绿,直面殖民史以及那些不太光彩的过去。我要写的“香港三部曲”(《龙头凤尾》为第一部) 会涉及到很多香港、湾仔不堪回首的过往,殖民地的历史、日本人占领的历史、红灯区的历史。

  • 有书评人提到《龙头凤尾》涉及到的各种身份认同是暗喻“香港的集体不快乐”?

  • 《 龙头凤尾》里故事所发生的年代,香港既是英殖民地,又遇到日本人入侵,面对多种处境,身份认同、国别认同、民族认同,挣扎度是很大的。现在的香港人同样有这样的困惑。其实长期以来,香港人是习惯处于一种“暧昧”中的,现在这种暧昧性在逐渐消失,但它其实是香港很重要的成色。

兜逛老湾仔,旧香港之旅

蓝屋

建于1920年,据说当年蓝屋在修建时,油漆工只有蓝色涂料, 所以就把建筑外墙涂成了蓝色。这座建筑有典型的岭南特色,是香港少有的还保留露台的唐楼, 建筑内曾经有二战前湾仔区唯一的英文学校一中书院、提供免费教育的镜涵义学和黄飞鸿徒弟林世荣侄子林祖开办的武馆, 直到现在,里面还有人居住。可以到里面参观香港故事馆,一窥香港早期的生活文化。

水渠街74号

旧湾仔邮政局

香港最古老的邮局建筑,1915年启用,1992年关闭,现在被列为法定古迹,1993年翻新成环境资源中心。内部至今还保留着当年的办事柜台、邮政信箱、邮票贩卖机等物品。

皇后大道东221号

北帝庙

一级历史建筑,原名玉虚宫,是湾仔街坊于清同治二年(1863 年)集资建成。庙内有3个殿堂, 主殿供奉身高3米的主神北帝。

隆安街2号

合和中心

1980年代建成的合和中心,曾经是香港最高的建筑物,有66层,最为人熟悉的是顶层旋转餐厅R66,转一个圈要66分钟。

皇后大道东183号

和昌大押

属于19世纪战前广州式的骑楼建筑,结合中西建筑特色,4层高窄长形的楼宇连成一排,面向庄士敦道处设有阳台长廊,现在已经变为高级餐厅,设计师是祥光著名艺术家黄炳培(又一山人)。

庄士敦道62号

原文地址|http://www.bdwenxue.com/zixun/mingjiafangtan/202001/27577.html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本站小编

 
最新评论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