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佛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人人口头会说,到底如何理解?


来源:遍地文学 作者:本站小编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能出自如此高深的佛经,料想也不是泛泛之语。并且在这两句话之前,还有两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在此之后,还有两句“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来源:文史道

生活中,常常会听到有人说起“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经典佛语来。在一般人看来,大多理解都是和“性”“色”关联起来,其实是非常错误的。

其实,这句经典的佛语出自《心经》。《心经》是世界上流行最广的佛学经典之一,它阐述了大乘佛法的精华要义,表达的关键内容是空性,也就是我们熟知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目前我国流行的《心经》原文,最经典的当属玄奘译本。也就是西天取经的唐僧翻译的版本。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能出自如此高深的佛经,料想也不是泛泛之语。并且在这两句话之前,还有两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在此之后,还有两句“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要理解这句话的真意,我们必须搞懂《心经》,甚至要理解心经的创作背景。在藏文版和罽宾国三藏般若共利言等翻译的译本中,有着《心经》创作背景的介绍:

在释迦佛住世之时,王舍城是当时印度的六大城市之一,人口众多,十分繁华。王舍城的东边有座山,叫灵鹫山,这里是佛陀第二次转法轮的地方。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说法,眷属听众有小乘僧众的“大比丘众”,也有大乘僧众的“菩萨摩诃萨”。在那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就进入了一种证悟甚深空性境界的禅定之中。

在那个时候,观世音(观自在)菩萨也同时进入了很深的般若波罗蜜多,即慧度、智慧空性的禅定。舍利子当时也在场,承蒙佛陀禅定威神之力的加持,向观世音菩萨询问道:“如果有希望修持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的善男子、善女人,应当怎样修持呢?”

听到舍利子发问,观世音菩萨回答说:“舍利子,任何善男子善女人,如果想修持般若波罗蜜多,就应当“五蕴皆空(应观五蕴性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这段话,就是观音菩萨关于如何修持般若的回答。“五蕴皆空”,就是应当将五蕴观为空性。而接下来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四句话,就是整个心经,乃至整个般若的核心。也是《心经》修为的最高境界。

《心经》的开篇讲的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

这里的“行”是入定的意思,“行深”,就是深度入定。般若,通常是指智慧;波罗蜜多,就是到达彼岸。整句话的意思是说:观自在菩萨在进行禅定、入定,或者是以入定的方式在进行修行的时候,得悟出了如下心得。

这么说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即是观音菩萨在深度禅定时的佛学感悟。

在这句话的前提,还有一个是“照见五蕴皆空”。就是告诉我们,她已经达到了五蕴皆空的地步。就是整个身体已经脱离了“五蕴”所存在的境界了。

这里的“空”,不是没有了,而是在她看来,已经不会被这些能看到的“色”所带动了。这里的“色”说白了其实就是有形的物质。

所谓“五蕴”,指的是“色、受、想、行、识”。我们通常能知道的最直观的就是“色”。如果我们看到的东西都能不动心,不动念,那么就会登向涅槃的彼岸。

当对“五蕴”的证悟都相同的时候,就达到“空”的境界。不为所动,就是彼岸。

这里的彼岸,就是脱离了苦海的轮回,达到了佛祖所言的“世界”了。如东方琉璃世界,西方极乐世界等。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这里的色只是“五蕴”的代表。就是所有牵绊着我们的各种物质,念想,有情,有相以及无相。空,就是跳出了五蕴的束缚,脱开了苦海的轮回,到达了幸福的“彼岸”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修行达到了我无、空无的境界。

原文地址|http://www.bdwenxue.com/zixun/wenhuazixun/202002/29411.html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本站小编

 
最新评论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