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民国时期上海的生活成本


来源:遍地文学 作者:本站小编

六国饭店那西洋风格的建筑当年在周边低矮的建筑群中可是鹤立鸡群般的气派,它有厚实的基座和宽大的券窗,屋顶还设有几组气派的老虎窗。它是当时各国公使、官员及上层人士住宿和餐饮的首先选择,也是达官贵人聚会的场所。据说,北平的交际舞的传入就是开始于六国饭店,里面的舞厅当时名噪一时。

来源:020艺术观察

1936年上海外滩。

民国名记包天笑在其自传《钏影楼回忆录》中说,1906年他到上海租房子,开始在派克路、白克路(现南京西路、凤阳路)找,连找几天都无结果,后来他发现一张招租,说在北面一点的爱文义路(现北京西路)胜业里一幢石库门有空房。贴招租的房东当时讲清住一间厢房,每月房租7元(以下均指银元)。当时上海一家大面粉厂的工人,一个月的收入也不过7到10元,而包天笑当时在《时报》任编辑,每月薪水80元。

釧影樓回憶錄》

背景资料:

包天笑在《釧影樓回憶錄》的〈緣起〉中也提及,有一回夢見自己回返孩童,依偎在母親身旁,醒來後便對母親懷念不已,想起種種往事,才觸發他寫這回憶錄。回憶錄的開篇,就是〈我的母親〉,可見其情。

他是小說大家,經歷又多,這回憶錄寫來資料豐富,可當近代史讀;又寫得活靈活現,可當小說讀。不過,他下筆絕無小說般浮誇,樸實而感人,是此書最大的優點。

1930年左右上海虹口菜场附近,经常是人流涌动,一副熙熙攘攘的景象。

房租高低主要看地段和时期,公共租界以外的地段,1906年左右的房租并不算贵,比如在虹口区一栋房子的月租金也可能只要3到4元。但到了30年代特别是“一二八事变”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亭子间的月租都已经涨到了20元(之前一般是7到8元),而且招租广告刚贴出去,往往浆糊还没有干,房子已经租出去了。

上海的亭子间,可以说是石库门房子里最差的房间。它位于灶披间之上、晒台之下的空间,高度两米左右,面积六到七平方米,朝向北面,大多用作堆放杂物,或者居住佣人。在二三十年代,很多年轻的作家来到上海谋生,往往先找这种房子栖身,以至于后来出了一个新名词,叫“亭子间文人”。

背景资料:亭子间

小小一方空间“冬凉夏暖”,待一会可以,要长年累月住在那里真是吃不消。“亭子间几乎都是朝北的,夏天闷热,冬天酷寒。到了20世纪20、30年代,“二房东现象”盛行时,亭子间常被二房东租给一些囊中羞涩的租客,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亭子间文化”。

梁实秋《亭子间生涯》里写道:厨房里杀鸡,无论躲在哪一个角落,都听得见鸡叫,厨房里烹鱼,可以嗅到鱼腥,厨房里生火,可以看到一缕缕的青烟从地板缝里冉冉上升……

一些专门从事写作的作家文人,收入大体是可以的,如郁达夫在二十年代末期,每个月的版税收入有100到200元,而当时一个熟练工人的月收入大概在30到40元,这已经足以养活一家五口人了。左翼作家柔石每月的收入在百元左右,此外每年另有版税800元,年轻的女作家丁玲月收入也有70元。至于没有名气、初来乍到的一般撰稿人,他们每月的稿费收入只有二三十元,只够上海一月的生活费,可谓是标准的“亭子间文人”。

在二三十年代,上海工人的月工资一般为20元上下,家庭月收入超过50元的话,就基本达到小康水平;如家庭月收入有一两百元,就可算是中产阶层。张治中在回忆录中说,他于1921年因失去军职而避居上海,在法租界租了一个楼面是16元,这个房间用布帘隔开,一间做卧室,一间作书房,他与妻子及一个孩子每月的生活费是50元,这还是比较拮据的。

民国时期街头小贩。

民国时期上海人家的生活水平还不错,普通人家每个月一般吃四次荤菜(肉、鱼、蛋、海鲜等),通常为每月的初二、初八、十六和二十三,这几天叫做“当荤”,其他日子则以蔬菜、豆制品为下饭菜,前面陈存仁先生说他八九岁的时候一个月只能吃一次荤,说明当时他家的生活是比较困难的。

著名画家张大千,他是民国有名的“吃货”。这是他炒菜的场景。

按上海的习惯,如果家里来客人的话,那就必须以荤菜为主,“无荤不成饭”,蔬菜则是配菜。至于那些拉黄包车的苦力,他们一般只能吃蔬菜、豆腐、咸鱼等,这在当时被认为是“极为低廉而粗劣”的伙食了。

1947年,一人一碗汤,菜只有一点点。

就像当时一首儿歌唱的:“当肚皮饿格时候,我们马上拿起筷,奔向厨房间,看看有点啥小菜,又是青菜炒豆腐,叫我哪能来下饭?”

二十年代后的上海米价,每百斤通常在8元到13元上下浮动,这与房租一样,是低收入家庭的主要支出,省也省不下来的,所以米价一上涨,那些老百姓不免要摇头叹息,说日子过不下去了,但对于高薪人士来说,这点浮动根本就算不了什么。

民国时期上海无轨电车。

当时的上海交通,主要以人力车为主,起价多为十个铜板,按里程议价,但由于竞争激烈且毫无技术含量,人力车夫的收入是非常低的,大都在每月10元多点,仅能够维持一个人的生存。上海的电车,从法租界到公共租界是一枚铜元,在公共租界兜一圈也是一枚铜元;十多年后,又有了出差汽车(即今日之“的士”),从大世界到南市,车价就要1元以上,而当时一辆小汽车的价格也不过1000元左右。

上海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万国储蓄会内景。

上海的世家子弟结婚,礼金也是很高的,据《白银时代生活史》的作者、上海名中医陈存仁透露,大概在2000到3000元。与上海的物价相比,北京就要便宜得多了。

陈存仁(1908—1990)上海名医。曾创办国内第一份医药卫生常识刊物《健康报》。1949年赴香港行医。著作颇丰,出版有《银元时代生活史》、《津津有味谭》等著作。香港《星岛晚报》为其开设专栏17年。

陈存仁在新婚之后与妻子去北京度蜜月,第一晚在六国饭店住了一宿,房价6元,这个价格恐怕可以与现在的五星级饭店相媲美了。设施并不比六国饭店差的东华客栈,当时的房租是每晚1元6角,当时住的人已经是非官即贵了。当时北京的房租也不贵,一个大四合院租给四户人家,每家的月租金也不过8元。

背景资料:六国饭店

民国时东交民巷。

在北京东城区正义路南口的东交民巷附近,有一座六层楼的华风宾馆。别看它如今只是一所三星级的酒店,却有着十分显赫的历史。因为它就是老北京闻名遐迩的“六国饭店”。

六国饭店建造于1905年,当年地面只有四层,是作为附近东交民巷外国使馆区的配套建筑。因为是由英、法、美、德、日、俄六国合资所建,所以取名为六国饭店。

六国饭店那西洋风格的建筑当年在周边低矮的建筑群中可是鹤立鸡群般的气派,它有厚实的基座和宽大的券窗,屋顶还设有几组气派的老虎窗。它是当时各国公使、官员及上层人士住宿和餐饮的首先选择,也是达官贵人聚会的场所。据说,北平的交际舞的传入就是开始于六国饭店,里面的舞厅当时名噪一时。

六国饭店豪华的餐厅。

六国饭店现在改建为华风宾馆。

会花钱,还得会赚钱才行,而其中最厉害的是以钱赚钱,那就是买地皮。在高人的指点下,陈存仁在静安寺路愚园路(今常德路)花5200元买了一块面积3亩7分的地,不到3年的时间,陈存仁便以3万元的价格出手,而数年之后,更是涨到了10万元,可见投资地产是何等一本万利的生意。

民国时期上海时髦女性的穿着受美国时尚影响很大。

当然,适当的购买一些艺术品、珍贵首饰甚至是皮货也不错,譬如陈太太在北京花60元买了两件玄狐的皮筒子,后来被人用600元买去;而当时花120元买的一对翡翠耳环,在隔了二三十年后,陈家夫妇到了香港,以原价一千倍的价格出手,后来更是涨到了五千倍的价格。由此或许可以看出,银元时代的物价相对还是比较稳固的,等到了纸币年代,那就完全取决于政府的信用及对通货膨胀的控制了。

文图来源:ArtDeco上海,特此鸣谢!

原文地址|http://www.bdwenxue.com/zixun/wenhuazixun/202002/29446.html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本站小编

 
最新评论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