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英雄之心


来源:遍地文学 作者:徐贵祥 

文|徐贵祥一钦州地面走了一遭,记住了几个人。第一站到冯子材纪念馆,一幅尚且清晰的巨幅黑白照片很快锁定了我的目光——一个装扮怪异的老者,挺着笔直的腰板,两只手在

文|徐贵祥

钦州地面走了一遭,记住了几个人。

第一站到冯子材纪念馆,一幅尚且清晰的巨幅黑白照片很快锁定了我的目光——一个装扮怪异的老者,挺着笔直的腰板,两只手在身后握着一柄大刀,眉眼肃穆,目光深邃,透出一股逼人的寒气。照片下方文字记载,此照摄于1885年,冯子材领命抗法。这一年,老将军68岁。在另外一些照片中,我们陆续了解到,冯子材是带着棺材上战场的,还有他的两个儿子,都在抗法一线。

太让我们震撼了。这是什么境界,这是什么胸怀,这是什么精神?我们熟悉很多英雄,但是一个68岁带着棺材和儿子上战场的、决心以高龄之躯同外敌拼杀的英雄,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紧接着,活动组织者又带领我们前往“三宣堂”,让我们见识了钦州的另一位清朝援越抗法的英雄刘永福。他是黑旗军首领,这个名字我曾经在中学历史课本上见到过,没想到几十年后找到了英雄的故乡。冯子材和刘永福这两个钦州人,同样出身草根,初始为敌,继而化敌为友,最终携手在反侵略战场上,创造了晚清抵御外侮扬眉吐气的战争胜利。现代戏剧家田汉评价有言:近百年来多痛史,论人应不失刘冯。

从钦州返回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想象着一百多年前的两位钦州人,心头不断地涌上各种问题。英雄为什么是英雄?英雄比我们寻常的人到底多了什么?英雄和英雄之间是个什么关系?

带着这些疑问,我向钦州作家谢凤芹要来了几本书,其中有她创作的《国柱冯子材》《虎将刘永福》,还有一本《话说老钦州》,从字里行间寻觅英雄成长的足迹,洞悉英雄的内心世界,似乎明白了许多道理。

我记住的第三个钦州人,应该是书写钦州英雄的谢凤芹。

到目前为止,我不知道谢凤芹的学历,不知道她的创作经历,不知道她的生活状况,但她的一句话让我怦然心动:“感觉不能让历史湮灭于尘埃,有一种自不量力的使命感。”

沏一杯清茶,坐下来看书。我随着谢凤芹勾勒的路线,在两路英雄的夹道欢迎中,走进了历史的深处。

一百年前的中国是个什么状况?1854年,一位传教士在一篇文章里这样描述:“照我们看来……中国在道德、社会和政治上的情况,几乎毫无希望地濒于险恶之境……政治上的腐朽暴虐,加以吸食鸦片的流毒,磨灭了中国人的民族精神,使他们变成了无能的种族……”每次看到这段文字,我的心里就涌起一阵难以名状的滋味,但是结合两次鸦片战争的结局,我们似乎又找不出驳斥这种说法的有力论据。他还有一句话,“要寻找能够担起这种任务的有效力量,却又使人感到茫然和沮丧”。我是无论如何不能同意这种绝望态度的。是的,当时的中国,确实一片黑暗,我们可以茫然和沮丧,但是不能绝望,不能就此沉沦,任人宰割。中国有着深厚的英雄文化,家国天下的情怀不仅活跃在知识分子的血液里,也渗透在普通百姓的心中。

不在沉默中死亡,便在沉默中爆发。当绝望将中国人逼到死角,英雄就会挺身而出。后来发生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都一再表明,中国人不会永远茫然和沮丧。事实上,即便是在茫茫长夜之中,中国人也从来没有放弃寻求希望的光芒,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在千万个黑暗中摸索成长起来的民族英雄当中,冯子材和刘永福是十分具有典型意义的两位。

冯子材出身贫苦,习武行侠,开设镖局,然后应征入伍,走上了正统的从军道路,一路建功立业,前半生为朝廷扫荡“匪患”、镇压农民起义,走的是顺风顺水的路线。这个“顺”,既可以看成是顺利的顺,也可以理解为顺民、顺从的顺。一句话说到底,冯子材对于当时的政治并没有彻底绝望,他大约是希望通过改良政治来改变国家状况。

同样出身贫寒的刘永福,走的却是另一条路线。少年落草为寇,然后是天地会、太平军,最后在越南扯起了黑旗军的旗帜,一条叛道走了几十年。同冯子材一样,刘永福的心里也揣着“自不量力的使命感”,然而,他却对于晚清政治彻底不信任了,当然他也不可能被那个腐败昏聩的政权接受,从而使他和他的战友们建立了另一种自信:帝王将相宁有种乎?不行了就推倒重来。

一个“顺”,一个“叛”,水火不容,这就决定了这两个人是见面就要厮杀个你死我活的天敌。真实的情况是怎样呢?要感谢谢凤芹的一双慧眼,她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细细梳理,从无数次对垒拼杀的背后洞悉英雄精神世界的明与暗,从残酷的血雨腥风中体察这两个铁血人物心中最柔弱的一面。这是中国战争文化的一道独特风景,是人性深处一缕绚丽的光芒。

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冯子材班师回到广东,并于这年任广西提督,前程蒸蒸日上。与之相反,刘永福则进入人生最灰暗的时期,东奔西逃,四海为家。但是,正所谓时势造英雄,战争形势把刘永福逼到了绝境,同时,在绝境中生存下来的生命更加顽强。经过10年征战,刘永福已经成为广西最大一支农民军的第三首领,并组建了自己的嫡系部队黑旗军。

冯子材到了广西,面临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围剿农民军,最强硬的敌人就是刘永福。也许从一开始,冯子材就没有把刘永福当作死敌,也许在他的心中有一个声音告诉他,他不应该把刘永福作为死敌。也许,前方有一道隐约的光引领着他,让他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化妆成伙夫潜入刘永福军中,试图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刘永福归顺。没想到的是,刘永福态度强硬,绝不妥协,义正词严驳斥了冯子材。只是,刘永福并没有借机杀掉冯子材,而是以“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名义让他赶快滚蛋。

正是这次会面,让冯子材对刘永福刮目相看,冯子材不仅欣赏刘永福的军事才干,同时也对其行侠仗义和忧国忧民的情怀高看一眼。虽然各为其主,但是人格的魅力还是照亮了彼此。

或许正是因为这种英雄相惜的情怀,使得冯子材和刘永福有了心灵的默契。打打杀杀几十年,刘永福没有被冯子材剿灭,还曾经帮助冯子材除掉了同法寇勾结的汉奸黄崇英。

数年后,冯子材因为官场腐败,几经沉浮,最终辞职。已经失去官职的冯子材同仍然占山为王的刘永福终于拉近了距离,并且结为儿女亲家。

故事并没有结束。

1882年,法军在全面占领越南南方后,向北方进军,企图以越南北方为跳板,进攻中国。而在此之前,刘永福率领的中国民间武装,在罗池与法军一战,击杀司令官安邺。一方面,是朝廷给了刘永福政策,另一方面,也是国家利益召唤,刘永福终于接受改编,率部抗战,在纸桥以诱敌之计杀了法军海军分舰司令李威利和他所率的大部分法军,接着又在左育给法军重创,并在法军必经之路大草摊火烧增援法军。

在民族战争中,刘永福似乎比冯子材更为激进。当然,仅以刘永福的力量,同法军抗衡,未免势单力薄。情急之下,清廷重新启用冯子材,令其在钦州紧急招募5000兵勇到广西边关抗敌。

在冯子材纪念馆,我看到了这样一段精彩的文字,在朝廷决定启用冯子材的时候,李鸿章嘲笑冯子材“四不能战”:一、人老体衰,力不从心,不能战;二、腹中无墨,胸无韬略,不能战;三、兵械简陋,杀伤力弱,不能战;四、新募兵嫩,训练无就,不能战。冯子材不甘示弱,致函力挺他的两广总督张之洞和兵部尚书彭玉麟,慷慨激昂地表态“四能战”:一、人老节坚,久经沙场,能战;二、胸存正义,腹有远谋,能战;三、赤胆忠心,保土安民,能战;四、众志成城,牛犊驱虎,能战。这个“答词”并不十分精彩,还有点牵强附会,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爱国老将的拳拳之心。

历史之手,再次将冯子材和刘永福这两位出身不同、经历不同的钦州籍英雄推到同一个战场上。不过,这一次不是围剿与反围剿,而是并肩携手,一致对外。或许,这才是两位英雄内心一直期许的战争,这才是让他们看见了光明和希望的战争,这才是他们发自肺腑可以以命相许的战争。正是爱国情怀,使他们消除了所有的隔阂、化解了所有的个人恩怨,神清气爽地走向了反侵略战争,并联手取得了反侵略战争史上最激动人心的一次胜利。

1885年3月,68岁的冯子材带着棺材和两个儿子,抵达前线。在镇南关战役中,冯子材的三儿子冯相荣、五儿子冯相华均担任中军管带,统率的部队作为第一梯队冲入法军阵营。冯氏父子身先士卒,对部队鼓舞很大,将士们众志成城,反守为攻。战斗最激烈的时刻,冯子材挥舞大刀,跳出战壕,率部潮水般涌向法军。战斗前一阶段,法军被击溃,死伤1700多人,总司令仓皇逃跑,又被击伤。冯部乘胜追击,直下十多座法军基地,取得了震惊中外的镇南关——谅山大捷。

与此同时,为了配合镇南关战役,刘永福在另一个战场上攻打临洮之敌,歼敌2000多人,连续收复广威府、不拔县等地,偷袭宣光法军,使法军指挥官的神经高度紧张,风声鹤唳。冯子材接到刘永福派人送来的捷报,非常振奋,大呼:好汉刘永福!从水火不容的宿敌到生死之交的盟友,这二人走过了漫长的道路,也经历了太多的曲折。最终,是国家利益驱散了笼罩在他们头上的迷雾,使彼此看清了对方的英雄本色。

战后,在广西没人肯接受刘永福的情况下,冯子材主动邀请刘永福到钦州任职,称为“二虎把水”,共同守护北部湾。后来因为张之洞爱才,在广东南澳给刘永福安排了总兵之职,刘永福这才到广东任职。直到再晚一些时候,二人同回钦州定居。我在参观冯子材纪念馆和刘永福的三宣堂的时候,脑子里浮现的是邯郸的回车巷。想象两位民族英雄同居一城的晚年生活,一定充满戏剧色彩。尽管这二人还有戒备、猜疑和明争暗斗,但是,他们之间的战争从此结束了,因为他们不再是敌人。

冯子材和刘永福的故事固然让我感慨,同时,我也为当代一位普通作家的劳动而欣慰。她的感觉也是我的感觉——“不能让历史湮灭于尘埃”,她的使命感也是我的使命感——尽管我们一样,都是自不量力。可是,我们不能一味地“迷茫和沮丧”,我们必须在这“迷茫和沮丧”之后,找到我们大有作为的地方。

谢凤芹笔下的英雄是活生生的,是近距离的。这不仅得益于她深厚的文学功底、无微不至的观察能力和叙事结构的引人入胜,更得益于她对历史资料的深刻洞见和精准把握。

所谓英雄,就是那些能够带领我们走出困境、走向胜利、走向光明的人。还有一类英雄,就是那些明知自不量力、明知微不足道,但是仍然义无反顾继续努力的人。英雄有大英雄,也有小英雄,有彪炳史册的英雄,也有默默无闻的英雄。事实上,只要我们有一颗英雄的心,有英雄理想,有英雄追求,每个人就都可以成为英雄。给我们一片施展理想的天地,我们就是英雄,包括谢凤芹和许多的谢凤芹们。

来自:中国作家网

原文地址|http://www.bdwenxue.com/zuojiawenku/guonei/202001/25979.html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徐贵祥 

 
最新评论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