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梁文道:走下神坛的雷锋


来源:遍地文学 作者:浅见

梁文道:英雄是怎么炼成的呢?你看为什么“范跑跑”这回就像我们刚刚之前说的,他好像没有选择,他不能够很承认自己人性的软弱,或者我们叫做正常,在那一刹那你是会逃跑,他要想一个方法

梁文道:英雄是怎么炼成的呢?你看为什么“范跑跑”这回就像我们刚刚之前说的,他好像没有选择,他不能够很承认自己人性的软弱,或者我们叫做正常,在那一刹那你是会逃跑,他要想一个方法把自己的逃跑美化、升华。

刚刚沈双你说到就是我们好像要不就是做英雄,要不就是很卑鄙、很卑微的小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想法呢?

沈双:我觉得这是我们国家的传统吧,反正在我的记忆里面,就是渗入到生活的很多细节的地方,我还特别清楚的记得,八、九岁的时候我们学校去学农。

梁文道:去什么?

沈双:学农,学工学农。

梁文道:对。

在英雄荒芜的年代

沈双:到生产队就去跟生产队队长他就给我们讲解农田是怎么样耕种的等等等等,半天就回来了,回来我是班里的学习委员,就要写这个文章,完了就套话,就是说生产队长中午没吃饭。

梁文道:他真没吃饭吗?

沈双:他自己说他没吃饭,我说他没吃饭,就充分表现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

梁文道:说不定他是没空吃饭,反正总得代表什么。

沈双:不知道,反正是没吃饭,后来我那文章写完了之后,我爸就偷看我的文章,就在边上也不敢大声说,就嘟囔了一句话说,少吃一顿饭就不怕死吗?

梁文道:你应该多受你爸的教育。

沈双:我就觉得你看当时这不就是一种放大吗?对吧?你想我就小学的时候就已经受这种教育了,就在我们的血液之中了。

梁文道:你看我认识的朋友里面,像我知道像窦文涛,他是一天吃一顿饭的,他当然是按照您这个标准是天下最不怕苦、最不怕死的人。

沈双:对,为凤凰不怕苦、不怕死。

梁文道:为凤凰不怕苦、不怕死的一个人,所以我就想起来就是我想介绍一个人物,你一定很熟悉,很多人小时候一定对他都非常熟悉,雷锋。

走下神坛的雷锋

解说:60年代中国的英雄之一雷锋,雷锋做任何事都毫不利己,专门利人,雷锋立志要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传承着雷锋的精神,敬仰和崇拜这个英雄,每年3月5号举国上下掀起了学习雷锋的浪潮。

时间沉淀了一切,今天的年轻人追随的不光是雷锋的脚印,现代社会到处充斥着竞争和淘汰,看见做了半辈子螺丝钉的父母被安排下岗,在年轻人心目中不再只有雷锋这一个英雄。

有媒体做过一项针对年轻人的调查,超过八成的人认为,平凡人也可以做英雄。他们说,英雄应该脱去高大全的型心,回归朴实、平凡的本色,虽然牺牲自我是英雄之举,不过不能认为只有自我牺牲才是英雄。

电影中的主人公是雷锋生前的亲密战友乔安山,1962年的8月15号,雷锋与乔安山一起执行任务时,乔安山开车,雷锋在一旁指挥,乔安山倒车时意外将雷锋撞伤致死,从此乔安山把与雷锋生死手足的战友情变成凝重的深切关怀。

在雷锋去世后的30多年里,以雷锋为榜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留下了一串串不是雷锋、恰似雷锋的人生足迹。普通人能不能做英雄,也许从电影故事中已经找到了答案。

梁文道:虽然你看雷锋当年大家觉得是最标准的一个英雄人物,但是像看我这种殖民地长大的、很不像话的这种年轻人,你知道我们是怎么看雷锋的吗?

我记得十几岁第一回看雷锋日记,我就翻,我还念给同学听,因为我同学其实香港人很多人不知道谁是雷锋,我跟他们讲雷锋的故事,我说这个人很厉害,是专门利人、毫不利己。怎么个专门利人法呢?比如说我记得他有一天写,“今天是大年初二,我的战友们都去过年了,我不去,我今天要在马路上拣屎”。

拣牛屎,我们笑翻了,就是太异常了这家伙,在你们那时候完全不觉得有问题吗?

沈双:我觉得可能,其实我觉得这就是很好玩儿的一个东西,就是说他其实当时就根本没想,完了就也不会想他是不是有意思,也不会想他是不是没有意思,但是我觉得这种状况恐怕是最危险的状况。

因为他就进入你的潜意识里了,对不对?所以包括你看我们现在说,普通人也应该可以做英雄,我觉得这句话可能都有问题,为什么普通人要做英雄?为什么普通人就不能做普通人呢?为什么我们非有英雄呢?对不对?

完了我们好像现在地震当然是给很多人的生命造成了非常大的创伤,心理上、生活上的创伤,但是我们创造了很多英雄是不是就是说好像贴补丁一样把一个正面的东西贴在一个创伤、一个裂痕之上,好像就觉得解决问题了,实际上他那个创伤并没有愈合,只不过就是说隐藏下去了。

只不过我就觉得好像这种对这个英雄的这种需要,甭管是好像主观的这种需要还是说外面竖造出来的这种环境的这种需要,总而言之我们好像仿佛觉得我们还需要英雄,就是即便是我们其实已经意识到雷锋那个形象是很可笑的,但是我们得需要另外一些英雄,我就觉得这个挺怪的,挺有意思的。

梁文道:因为你说这个,我突然有这么一个想法,就是我们看震灾发生之后,我们有那么多的英雄人物出现,数之不尽的英雄故事,突然之间有一个“范跑跑”出来,很反高潮嘛,就是说大家还沉浸在一个满国皆是英雄的这么一种感情,一种氛围之中,突然出了这么一个人,是个反高潮。

但是我现在突然想起来这样的一个历程,这一个月里面从高潮到反高潮,难道不正好就是我们中国过去几十年吹捧英雄,鼓励大家学英雄,到这改革开放30年来,英雄的形象渐渐的消失,雷锋现在甚至变成被很多人取消的对象,出现那么多反英雄的形象。

其实我们是把几十年的社会的演变浓缩在一个月里面,是吧?浓缩在这一个月里面,可是问题就来了,因为我们知道英雄总是很崇高的,而崇高就是做到一些非常人做得到的事情,所以我们要当英雄的代价就是某层要放弃自己的人性,我们的软弱,我们的自私等等等等,你才做得了英雄。

为什么我们现在照你刚才这个说法,我们现在对英雄仍然有那么大的一个渴望呢?就比如说我们过去30年不是鼓吹自私了吗?不是这是市场经济的时代,我们今天还有谁会觉得专门利人、毫不利己是好事儿呢?但为什么现在这一刻,比如说我们骂“范跑跑”的这个过程里面,显露出来是这种对英雄的渴望还有仰视呢?

沈双:我觉得我们现在可能觉得如果好像,可能很多人我觉得可能都会如果你要他真是说老实话的话,他可能会觉得像雷锋那种形象对他来说也未必他能够百分之百的相信,但是我觉得他可能会不能够放弃英雄这个观念,他可能会树立一些其他的英雄人物。

比如说现在跟这种完全为自己,完全为自己的人,我觉得现在为这个商品经济情况下也可能成为英雄,比如说现在很多这种成功人物,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新时代的一种英雄形象嘛,对吧?

梁文道:对,没错,因为其实资本家不就是这样吗?就是张扬自己的欲望,比如说累计自己的财富,我们都很崇拜这些人,只不过我觉得最近这个地震是有一点怪,就震得好像我们整个现在我们日常生活这个意识形态的体系,有一点被撼动了一下,是不是?

你比如说像最近,我们很多大资本家也会被人骂,王石曾经被很多人吹捧的,是个英雄资本家,爬遍世界高山,赚那么多的钱,而现在被人骂,对不对?这很奇怪觉得这个事情。

沈双:其实我觉得这是个好事,就是说再回到“范跑跑”,我觉得很不幸的是他把他自己塑造成一个反高潮,我觉得他如果把自己塑造成是一个比如说一个严密不变的一个主流的话语中的一个裂缝,他如果在这个裂缝中寻找一些新的这些空间,那可能更好一点,就是说很不幸的是他就占据了另外一边,他就变成狗熊了。

谁就永远也不会听他的话,永远他也不觉得他的观点有任何的真实性了,人家大家都不把他当成很当真了,所以这是一个很不幸的。我觉得如果地震真能够震荡一点儿什么的话,就是比较好的现象,就是说大家能够顺着他这个裂痕继续去思考下去。

梁文道:对,我觉得这回地震,你刚刚这个说法也有意思的地方,就是他让我想到这次地震,让我们看到我们很多潜在的一些问题。你说的很对,如果他只是很正常的说对不起,我很软弱,人是这样的,人真是会软弱的,就是进入到你刚才说的那个裂缝,或者打开了这么一个裂缝。

但是他的选择是选择另一套很宏大的理论,蓄势来支撑自己,把自己变成那套很宏大的理论的代表,这让我想起来最近有些我们的财主、老板被人骂,也是有类似的反应。

最近的一些几个企业家被人骂的时候,要不然就是赶快缴械投降,说对不起我们赶快追加捐款;要不就像有些老板他很奇怪,他也拿一大套理论出来,说资本主义社会底下,资本家就是要为股东谋求最大的利益,怎么样怎么样,说的很大的一通理论。

就很难相信一个别的地方的资本家,像香港的资本家在遇到这种指责的时候会说这种话,就也是很理论的、一套的,这是很奇怪的对不对?就是说我们有很多人选择在这种情况底下要用一个很大的理论来支撑自己。

沈双:所以我就觉得这个特可悲,所以这“范跑跑”是北大毕业的也一点不惊讶,北大毕业可能我们这些北大毕业的人都比较善于用这种理论去覆盖一些很正常的一些东西,这很危险我觉得。

梁文道:就是有一种倾向就是喜欢把什么事都解释的。

沈双:过分解释。

梁文道:好像很过分解释,然后这种过分解释的行动底下说不定就有这么一种,你刚刚讲的一种英雄欲望,一种英雄的逻辑,就是要把自己脱离出一个凡人的状态,跟一个东西接起来。

沈双:我觉得他是过分解释,而且他一定要给他树立一个范畴,这个范畴就使得行为或者是某一种欲望合理化。

梁文道:没错,你说的很对,所以“范跑跑”不只是“范跑跑”他个人的问题,他说不定也能够让我们看到一点点就是我们今天我们很多人,比如说我发现我们很多人现在讨论问题的时候,也都或许会有这种倾向,就是喜欢把一件很个别的小事情,或者自己身上的一个东西,解释的特别大,比如说有一点像你刚刚讲的那个段子,一个指导员是吧?

沈双:就是生产队长,没吃中饭。

梁文道:生产队长,没吃中饭,就变成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好,谢谢你,沈双,谢谢。

沈双:谢谢。

梁文道:真是太厉害了。

软文化风

梁文道:过去30年是一个英雄坠落回民间的这儿一个30年,可是我发现最近有一个趋势,就是我们有很多的网民都很喜欢在民间,在我们日常生活很多很不显眼的地方里面,去寻找一些新的英雄、新的精英。

大家可能知道,在2008年开始之后,精英这个字眼成为一个骂人的话,比如说他可以指的是一些有权有势但是不顾民间疾苦的人;也可以指的是一些说话引经据典,然后常人无法理解,跟他不能沟通的人;甚至还可以是一些大明星、大演员。

什么叫做非精英化的民间英雄呢?于是很多网友就会告诉你,什么全国最美的车站上的,包括公车上的票务员,什么是全国最美的交通警察,这都是在民间,大家自己偷拍回来的一些人物,结果就变成了全国性的一些风云人物,比如说像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全国最美的班主任。

微笑的力量:最美送考班主任

解说:身穿粉红长裙站在学校门口,一脸笑容的鼓励这每一个考生,这段网友拍摄的视频短篇短短几个小时之内就有1万多人点击观看,主人公是武汉一中班主任张旭老师。

“今天天气不错,很利于你发挥喔”。“下午要多穿一点,考场开着空调,小心着凉”。一句话贴心的话语,张旭时钟面带着微笑,从高一到高三,她和班上49个学生朝夕相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考出好的成绩。

她不仅给学生加油,也安慰在考场外等候的家长,“你要跟孩子说感冒了不要紧,不要因为感冒带来心理负担,这样可能比感冒更加的麻烦”,“明天可能会下大暴雨,你要早一点出门,多带点儿衣服,万一衣服湿了好给孩子换换”。

张旭说,别看我笑得那么灿烂,其实我也和家长、考生一样的紧张,但是我不能让学生知道。在张旭看来,把自己的焦虑埋藏在心底,用微笑、语言和一个个看似不经意的动作来鼓励学生,这实在是太平凡。

不过张旭的学生说,老师的笑容充满了温暖,充满了感染力,让我们更加有信心,看来平凡的动作却能产生不平凡的力量。

梁文道:光是在平民中寻找英雄,寻找有异于一般平民的人物,还不足够,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其实不止是中国,其实是全世界的现象,我们甚至最关心、最喜欢的是像跟我们一样的平民。比如说像在香港,就有这么一个看起来是平平无奇的博客,突然之间成为全香港最受欢迎的博客。

一屋四人  平凡人也有故事

解说:他们不是明星,不过他们的生活却感动了全香港数千万人的心;他们不是作家,不过他们的博客长期在网络中高居人气榜的第一名;他们不是专业摄影师,不过他们的照片却得到了国际级专业摄影大师的喜爱。

这是一个描述普通香港家庭琐事的博客,名叫“一屋四人,一日一志”,一屋之下四口之家,妈妈、爸爸、妹妹和弟弟,博客的创办人是妈妈。妈妈说原本写博客是为了给自己移民在外国的父母看,出乎意料的是,累计浏览人数超过了1500万人次,平均每天至少有2万人浏览他们的博客。

现在把博客集结成书,一家四口的新书签名会更是大受欢迎,一个月之内,更是加印到了第四版。这个博客的粉丝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未婚、没有儿女的香港人,现代社会的压力下,他们无暇估计自己的家庭生活,却关心别人的家庭故事。

细腻影像与情感,可爱的笑脸和幸福的一家四口,让每个坐在电脑屏幕前的孤独心灵得到慰藉,受到感染,这大概是妈妈博客受欢迎的原因吧。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抓得住的有像片里的笑容,还有那份永远温馨的感觉,生活就是不要忘记点点滴滴,快乐就是如此简单,简单就是如此快乐。

梁文道:尽管如此,在某些很特别的时刻,我们还是会忘记平凡人的喜怒哀乐,哪怕那些平凡人其实是处在一个非常悲痛、非常难过的状态底下,我们仍然希望勉强他,要他不要做一些他在这个状态下最应该做出来的事情。

余秋雨为谁含泪?

梁文道:我要讲的就是最近著名作家余秋雨余先生,他发表了一篇文章,惹起很大的争议,这篇文章叫做“含泪劝告请愿灾民”,是怎么回事儿呢?

情况是这样的,就是我们知道最近四川的震灾的灾区里面有一些家长,他们怀疑自己的子女为什么会死?为什么会给学校的建筑压下来压死呢?是因为这个学校建筑质量没保证,都是豆腐渣工程。于是他们有些人就跑到法院门口,拿着自己孩子的遗照,在那边请愿示威,他们主要要做的就是希望进入法院里面,希望去提出起诉,控诉当地的有关部门。

结果余秋雨先生就写这篇文章,就劝这些灾民,不要这么做,为什么呢?主要有几点,第一他就认为现在其实还有堰塞湖的问题,他希望这些家长是识大体、明大理的人,先让大家好好救灾,把最危急的、关系几十万、几百万活着的人的安全问题解决了。

然后第二余老师又认为现在这时候这些家长这么闹,很容易给外国的反华势力利用,用来破坏我们国家的形象,关于这点我觉得余老师很能够从政府的角度去关怀政府的看法。但是我建议我们也能够从灾民的角度来看,从灾民的角度来看的话,这时候我很悲愤,我去表达我的愤怒、我的意见,难道不是最正常的吗?

面对这样的问题底下,你选择从政府的角度看问题还是从老百姓的角度来看问题?这是一个选择。

原文地址|http://www.bdwenxue.com/zuojiawenku/guonei/202001/26255.html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浅见

 
最新评论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