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真人论


来源:遍地文学 作者:王蒙

文|王蒙一个天一个人,一个个人和一个群体——社会——他人,一个个有灵性有意识有自觉的个体,和一个浑然的万物万象的自然——世界—&mdash

文|王蒙

一个天一个人,一个个人和一个群体——社会——他人,一个个有灵性有意识有自觉的个体,和一个浑然的万物万象的自然——世界——宇宙,其中的奥妙吸引着不知多少哲人的关注与思考。是人定胜天?是天意难测?是天地不仁?是人生如梦与并无意义?是未知生安知死?是存而不论?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

知道天是怎么样运作、人是怎么样运作的,就算齐了。知道天的运作,是遵循天道、倾听天道而产生的了悟。知道人事运作,是以人类的所知,弥补人类的所不知,能够作到终其天年,不至于半道上夭折,也就是智力与知识的发达有效了。

毛泽东称世间的知识只有两种,一个叫生产斗争,一个叫阶级斗争。庄子也说,世间的知识、智慧分两种,一个叫知天,即掌握与了解天道、天意、天时、天机、天良、天心、天命、天之所为。一个叫知人,即掌握与了解人事、人文、人运、人和(人际关系)、人心、人欲、人道、人群、人众、人的动机与行为。有了这两方面的知识智慧,就算到了头儿啦。

能够懂得天之所为(命运、吉凶、变异、生死与各种天象……),是天生的、自然而然的,这样的人,是天才、天资、天命的接受者、是听天由命者。这看起来很难,但不要忘记天的根本、本质、特色是无为而无不为,你只需无知也就无不知了。天怎么为都是道,都是英明伟大不可避免不可批评不可抱怨的,你只需乐天知命,你只需顺天而行,你不可逆天乱为,齐啦。

庄子讲得不多,倒是老子讲道讲得多些,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与无同出而异名,一曰大,天无所不包皮,二曰远,恒久性的,三曰逝,变易性的,四曰反,物极必反,否定之否定。因此要清静无为,不要轻举妄动,不要枉费心机,不要贪婪无厌,要慈要俭,不为天下先等等。作到这些了,加上庄子喜欢讲的槁木死灰,加上齐物,加上游刃有余,加上逍遥与无用之用,您就算知天、合天与天生了。

知人呢?如何才能知道人的所做所为的缘故、规律与后果呢?庄子讲得绝妙的是: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专家解释说,其字后面的知作智解,相信这是有道理的。但是既然汉字曾经智知不分,我们就可以既注意到智与知的区别,也可以整体主义地去体察它们的统一。庄子未分知与智,我们为何一定要分?知识就是智慧,智慧就是知识,这才算回到了庄子本义。

那么庄子的意思是:用你的知识和智慧所掌握了的一切,去保养、帮助、调理、安慰、平衡、发育、托举你的知识和智慧认定你尚未掌握的那更多的东西。

上面这句话虽然有点绕,但是其味无穷。顺便说一下,这里的“养”字经过我的挖掘铺排,可能其含义已经王蒙化地扩大了,这正是我在本书中要作的事,尤其是我的解读中的托举二字,是王某所理解的以知养其不知的核心。

人没有全知全能的,谁都是在半知半解,半聪明半糊涂的状态中生存和活动的。说一个正常的非智障者绝对地无知,与说一个一个智者无所不知,是同样荒谬的与不可信的。人的无知感、无奈感、不确定感像一口铅锅一样地压迫着自身,只有靠已有的知与智把无力感无定向感闷葫芦感托举起来,才能缓过一口气,才能有所作为,才能逍遥养生齐物游走于人间世。

一个人的选择、决策、有所行为或有所不为,有所接受或有所拒绝,都是根据他或她对自身的知与智的把握程度,其中包皮括着自己对于没有把握的部分的感知与内心预计。如果是做一个游戏,游戏中让你作出某种选择,虽然自己所知有关设炡与后果只有十分之一,你也是敢于去尝试的,因为你不认为你所不知的那一部分有多么严重巨大恐怖。如果是认购一种股票,其实并没有谁能具有百战百胜的把握,你就要多研究研究,你知道的是资料、记录、可能的前景、总体金融与经济情势,你不知道或知道得不全面的是市场动态 、变数、风险、陷阱。如果是参加一次政变,你就会更加慎重得多,哪怕你已经知道了许多有关政变的原因、力量对比、计划、预案,原因是你相信你不知道的那一部分更加严重巨大恐怖。

但人总要活着,要决定一些事情,要行动或者不行动。所以人其实常常是以其知之所知,养其知之所不知。这就好像进一个餐馆,你知道的是它的名气、品牌、菜系、口碑、价位、地点、门面、营业时间、历史、存车方便与否、过去数次在这里用餐的经验等等,你不知道的是今天的菜肴到底会烧得怎么样,口味到底会怎么样,材料的优劣到底会怎么样,哪怕你头一天刚刚在这里吃过,你仍然是有所不知,可能头一天的是它们的头号大厨掌勺,而今天轮到他歇班。可能它昨晚刚刚进了一批劣质原料和假酒。但是你仍然要参照你的已知,弥补着与预计着你的未知,决定进、或不进这个餐馆。

一切都是如此,报考一所学校,应聘到某个企业做事,购买一套房屋,你不可能等到你知晓了一切的一切后再做,那样的话肯定是什么都不做。你不可能拍脑袋就做,那样的话肯定是轻举妄动,自找苦吃。

为什么是以其知之所知养其知之所不知呢?所不知,也是一种知,一个企业知道它的市场的不确定性,与不知道有不确定性,运营的方略肯定有所不同。已经知道了一些基本信息了,从这个基本信息出发,已经对不确定、没把握、变化中、叫做无常的那一面有所估计了,该出手了,照样要出手才对。

家庭婚姻也是一样,你知道了对方的年龄容貌身体状况收入性情及各种情况,你已经知道对方确实对你有所爱恋好感了,但是你仍然不知道婚后你们会怎么样,你不知道生活不协调时他或她会怎么样,争吵时会怎么样,习以为常以后会怎么样,养育子女后会怎么样……你就更需要以知养不知了,没有以知养不知的习惯或思路,任何婚姻都不可能成功。

以知养不知,这是庄子的一个颇有新意的发现,应该命名为庄周的以知养不知定律。而且,不知也是一种知,对于一切不知,你其实依靠你的知已经有所估量准备。

我们还可以说,人生就是一个托举着不知,依靠所知来生活的过程。越是年幼年轻,知之越少,因为简单地说,人知道的是过去与现在,其实连过去与现在也是一知半解,糊涂与明白共存,说不定是糊涂大于明白。人生的魅力恰恰在于你的不知,你十岁时不知道二十岁与二十岁后的你的情况,你二十岁的时候不但不知道你三十岁七十岁时的情况,甚至连二十一岁的情况也不敢说准铁定。反之,如果你的神机妙算已经洞察未来,十岁时就已经预见了你今后几十年的每年每月每日将要发生什么事,你还活个什么劲呢?活着的动力之一是求知,至少求知自己与自己的周围,活着就能看得见,“期待看见”,是一个生活的动力。所以说以其知之所知养其知之所不知,是人生的根本规律之一。掌握了这个规律有利于终其天年。终其天年,竟然成为那时的知之盛也的标志。说明那时的死于非命的人如何之众。

或者,上述关于以知养不知的说法都是老王的自作多情,不知,就是生命啊,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就是说的养生嘛,养生的结果当然是终其天年而不是别的。好吧,既然是两千多年后的解读,我们就有一种乐趣,从绝妙的,字里行间的空白中努力作出更有趣更深邃的解释与发挥,我们有这个权利,也有这个义务,除非谁能提出绝对不允许更多解读的铁证。

虽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后当,其所待者特未定也。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

还有麻烦,知识与智慧是有所期待的,它们有待于检验与论证,经过了检验与论证,它们才能被认为是恰当、正当的。靠什么来检验与判断呢?谁也说不准。你怎么知道你所说的天生、自然不是人为地去认知去推广的结果呢?你怎么知道那个所谓人为地追求的东西不正是天意正是自然规律呢?何况,只有有了真人才有真知呀,谁才是真人呢?

知与不知的检验标准是什么?知人与知天的标准是什么?直到两千几百年后庄子的祖国还在讨论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呢,何况庄子那个时候,生产力还很低下,科学还不发达,学科还没有正式形成,那么谁来考究这个知或不知呢?

庄子问得尤其好的是,天与人,又有谁能加以区分呢?天何言哉,所谓天意不耐心不都是活人说出来的吗?我们说的人为,是不是可能正是天意呢?胜者王侯败者贼,历朝历代,哪个取胜者不认为自己是受命于天、顺天应时呢?同时他们何时会不说对手是逆天逆时、气数已尽、遭到天谴、自取灭亡呢?而失败者也同样会宣称不是对手有优于自己的地方,而只不过是对手有运气,楚霸王说得好,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世界各国各代,有多少升降沉浮兴衰治乱,又有几个人出来承担人之责,又有几个胜者不是藉天唬人,败者不是藉天赦己!

于是庄子倒因为果,提出来“真人”才是判断检验是否真知的唯一标准。

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

庄子一个跟头从人生哲学翻到玄学神学上去了,他的真人接近神话,不能不说这只是一种想像、空想,最多是理想。

亏他想得这样美:而且叫做“古之真人”,仍然显现出中国文化喜欢向后看的特色。不逆寡,有的解释为不欺负少数派,这个思想就太先进了。因为民主 的要义不在于少数服从多数,任何不讲民主 的地方都可以做到以权力掌控多数,翦除消灭少数反对派,真正的政治文明、民主 要义要看对少数的态度。但是我老觉得这样解释未免过于超前,先秦诸子中再无强调不要违逆“寡”——少数派的主张。我乃怀疑,也许“逆寡”是一个同义词组,是一个情态语,如高兴、愉快、愤怒、悲伤一样,逆寡就是逆人心而动,而变成孤家寡人。一己偶想,录以备忘。

不雄成,不因成就而牛气冲天。不谟士,不用计谋不斗心眼。做错了或错过了时机不吃后悔药,做对了赶上点儿了不会得意洋洋。登到高处不紧张,没有恐高症,掉进水不湿衣裳不下沉。投到火里热不着不发烧。他的知识智慧已经达到了这样的境界。

又是刀槍不入的神功了。可以把它理解成功夫,变成准义和团。也可以理解成境界,不受内扰:逆寡、雄成、谋事(即谟士)、悔与自得。不受外扰:高、水、火。高水火也可视为比喻,是能指,高表达一切的升迁、发达、权势、地位等,高处不胜寒的是常人,不是真人,既是真人,低了不伤其贱,高了不晕其贵。水表达一切的流动、趋势、走向、财富、时运、起伏、浪潮,喝水窒息、沉底的是常人,真人则若无其事,既可随波逐流,也可弄潮破浪,还可逍遥沧海,其乐无穷,什么风什么流照样甘之若饴。火可以是表达人气、势头、诱惑、欲望、闹热、种种酒色财气,常人容易陷入而不能自拔,真人则视若无物,超拔九万里。这些才是所指。

这里的对于真人的描述,以功视之则为功夫,以邪视之则为邪魔,以修炼视之则为教派秘修秘炼。以道视之,则为得道真谛。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

其天机浅。

再往具体里说,真人无梦,原因是真人无过度的思谋焦虑期盼或关切。这其实不符合心理医学。现代心理医学告诉我们,做梦是心理发泄的渠道之一,长久无梦,弄不好是抑郁症的前兆。无忧,很好,这是“普适价值”。老子讲“绝学无忧”。孔子讲“仁者无忧”、“君子坦荡荡”、“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等等。其食不甘,绕一点,解释为吃饭不求甘甜,解释为粗茶淡饭,糊口则好,还是有道理的。讲到其息深深,练气功练到了以脚后跟呼吸的程度,我们可以半信半疑。在媒体上,我也听到过气功师与佛道宗教人员讲他们的静坐,可以达到用踵——脚跟呼吸。从解剖学的角度看,很难从脚踵上找到气泡气囊气管气道,但是感觉上应该能够做到呼吸深深直达脚踵。就我所知,连教声乐的老师也有教学生唱歌共鸣到脚后跟的,虽然从物理构造上找不出脚踵里的共鸣箱来。声乐家的解释则是,脚后跟虽不共鸣,但你要全身努力发声,包皮括脚后跟也在起着动员你的情与声的作用。

调理呼吸有它科学有效的一面,举重运动员、跳水运动员,在从事关键一搏的时候是要深深吸一口气的。一个人遇到重大挑战或危难、或作出一个重大决定时,他会深呼吸,调理气息,这都是不鲜见的。而平常养成深度呼吸、腹式呼吸、自我感觉直达脚踵的呼吸习惯,对于做事与养生,都是有好处的。

其实庄子也很喜欢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努力使他的高妙无双的理论贴近日常经验。他说一般俗人,一生气,就喉咙噎堵,这是人人都有的经验,庄子将之解释为一个人的嗜欲越深,呼吸就越浅,就越加容易气恼堵噎。庄子的这个体会与分析很好玩。原来庄学也有这样贴近生活、贴近世俗、贴近鸡毛蒜皮的一面。妙哉!

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损)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

底下说的问题很重要也很困难,但是经过努力是可以做到的。用今天的语言来说,就是对待人生诸变抱一个潇洒的态度。不因生而过分喜悦。不因死而过分悲伤。不因出生而欣然,不因入死而拒绝。(或不因任何事的发生而欣喜,也不因任何事情的不如意,任何人的失落而窝囊。)潇潇洒洒地来了,又潇潇洒洒地离开。不忘记自己是怎么来的——是从无处来的呀,是从大自然中生出的呀,也不追求一定要如何如何终结完成自己的生命。来了,高高兴兴,走了,不过是回到原初你的未有状态。不因心有所爱憎,而罔顾、捐弃、损害大道,也不因己有所知就自命顺天助天其实是干扰天道。这就叫真人了。

这是理想的境界,也是最最纯真的境界,是人的本来面貌,这样才叫做真人。真人者,没有受到人间的种种伪劣之风习影响、合乎本性、发乎内心、天真无瑕之人也。

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颡頯……

真人的定义继续发挥开来,庄子做文章也是铺排的好手。这样的真人,心是坚定充实的,(或谓其心志乃其心忘之误,他的心态如同忘却了一切俗务私利,寂兮廖兮,虚兮白兮,也行,二者都可参照,反正都是参照。)他的的表情是寂然的,无喜无悲,无嗔无怒,无欲无慮。他的额头宽宏阔大,光洁智慧,深邃透辟,阅尽沧桑。

这样的容貌还是当真有的,掌权者很难做到,权力使人产生一种管关官的威力与思忖,最好的情况下是一种自信与自负,举手投足,自然有派。有钱人也难于做到这种表情,钱财使人得意与设防,而且时时有一种追求计划打算。确实在极少数高僧、道士中,确有出世之思之体之神的人物当中,我看到过这样的寂然而又宏伟,大度而又谦虚的风度。这一段描写是接近现实主义的。

但仍然存在着另外的思路。一个人,甚至是一个真人,可以作到虚静寂廖,槁木死灰,水波不兴,这当然很伟大。也可以做到该喜则喜,该悲则悲,喜而后寂,悲而后静,怒而后平,乐而后坐忘一切,这也是潇洒。

就像奥运会上的一个强队强运动员,拼搏时奋力拼搏,胜败后自有反应,反应完了一笑解千愁,败了的向对手祝贺,胜了的向对手安慰与致意,这样的思路反而比较合情合理,既有风度,又有潇洒,又有真情真味。总之该记则记,该激动则激动,该忘则忘,该超越便超越,该冷静则极冷极静。不要认为只有时时冷静天天冷静月月冷静年年冷静的人才是冷静的,不那样的一分一秒地冷静百十年是太奇特太不自然了,倒是怨而不怒、哀而不伤、乐而不婬,同时拿得起来放得下,不论遇到何种麻烦困扰,都能最后做到一笑了之,浑然忘却,这是一个更可信可行可亲可爱的目标。

凄然似秋,煖然似春,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故圣人之用兵也,亡国而不失人心。利泽施乎万世,不为爱人。故乐通物,非圣人也;有亲,非仁也;天时,非贤也;利害不通,非君子也;行名失己,非士也;亡身不真,非役人也。若狐不偕、务光、伯夷、叔齐、箕子、胥余、纪他、申徒狄,是役人之役,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

这样的真人像秋天一样地凄凉孤傲,又像春天一样地亲和温暖。他们的喜怒哀乐与四季相通,与外物与世界相适应而变化无穷。

底下的所谓冷寂如秋,温暖如春的说法甚至使人想起雷锋的名言:“对待同志要像春天一样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估计雷锋的名言未必受到过庄子的直接启发,但是雷锋同样受到包皮括庄子在内的中华文化传统的修辞手段的影响则是必然的。而这种以自然季节表达人的品质的思路与自古就有的天人合一思想又是分不开的。学习 修养,说到底最重要的是师法自然,不仅绘画与音乐,人的道德品质状态,也要学自然学四季学天地学日月山川。这样的思路有它的魅力。

底下被我加上括弧的一大段,按闻一多主张是误入,闻说甚有道理,就不多作解读了。这一段不论是从论点上、结构上、文气上,都显得别扭,一般人不必为之费心力。即使没有闻说,读书尤其是读古书,何必让文句牵扯着鼻子走?没有选择性的阅读是傻读呆读,也就会读得更傻更呆了。

古之真人,其状义而不朋,若不足而不承;與乎其觚而不坚也,张乎其虚而不华也;邴(邴)乎其似喜也,崔(崔)乎其不得已也,滀乎进我色也,與乎止我德也,广乎其似世也,謷乎其未可制也,连乎其似好闭也,悗乎忘其言也。以刑为体,以礼为翼,以知为时,以德为循。以刑为体者,绰乎其杀也;以礼为翼者,所以行于世也;以知为时者,不得已于事也;以德为循者,言其与有足者至于丘也,而人真以为勤行者也。

底下的庄子像一个一自动开掘机一样地往纵深开阔处掘进。他说真人是高耸而不畏恧,巨大而不崩坏,虽不完满、有所不足、有所缺失,却没有承受压力的直不起腰来的狼狈,他是特立独行的,却不强硬较劲,他是恢宏空阔而不花里胡哨,他是欣然自己舒舒服服,似有喜悦,不得已而动(不妄动,只做必不得已之事)。他是积蓄充实而颜色可亲,他的德行宽厚富有亲和力、令人归附。他的心腹开阔装得下一个世界。他的精神世界高傲自由 ,不受辖制。他黯然少语,似乎闭关修行,他满不在意,似乎忘记了要说的话。下面几句话所谓以刑律为根本、以礼仪作辅助,以智慧审时度势,以道德为标准,应该是讲的治国。有些些话与庄子的通透思想有悖,怀疑它们是误入误植。这样的怀疑有理。但也可以理解为,庄子先讲一般性的对于治国之道的认识,再讲真人在这样的全然不同的事务上是怎样做、怎样处理的。以刑律为根本,那就要大开杀戒了。以礼仪为辅助,那就要把礼仪推行天下,使礼仪成为普遍规矩,只有人人接受服从礼仪的条件下,礼仪对于治国才能发挥巨大的作用。那其实是不易做到的。以智慧来判断时势时机机遇,正说明很多事情由不了你自己。做什么不不做什么都要经过智力的筛选审批,这正是人的行为的困难可悲之处。至于说什么一切遵循德行的标准,就和说走路上山要靠脚丫子一样,纯属大实话废话说了与没说一样的话。偏偏世人以为勤于行走的人才作得到。可以解释为,只要勤于走路,谁都是可以作得到的,还在那里谈论鼓吹个什么劲?

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

说着说着,果然又神妙抽象起来了。一个人(或谓是说真人,不像)有什么事物,有什么说法,他可能是喜欢的,有什么事物,有什么说法,他可能是不喜欢的。喜欢的是一路。不喜欢的是另一路。本身一路一个样子的的是一路。一个这样的一个那样的,互相不一样的,其实概括起来仍然是一路或一种说法。

比如说刑呀礼呀智呀德呀,说起来好像是四个概念,其实是一个概念,治国平天下罢了。嘲笑这个装模作样的刑礼智德,与提倡信奉这个刑礼智德,看起来是不一致的啦,其实也是统一的,一个有为,一个无为,讨论的都是为不为的问题,目标都是治与不治的问题,不治而治,考虑的仍然是治。无为而无不为,目的仍然是为,用刑礼智德就能治的主张,求其治也,认为越是求治越是闹腾什么型礼智德就越自找麻烦,不如像老子说的“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是两种针锋相对的主张,其实如一个硬币的两面。阿凡提的故事有云,阿凡提到邻居家讨一点油,邻居给了他,他由于心疼邻居的油并没有倒净,他把他的装油的碗倒过来,想用碗足那部分装没有倒净的那一点点油,结果不用说,一满碗食用油洒到了地上。一个碗,正着装油例如一市斤,反过来还是同一只碗,还能装五钱,装了五钱丢了一市斤,这是从区别上看,从统一上看,以碗盛油,怎么盛也是此碗盛的油,老子的说法,是谓玄同。不能因为丢了多数和的油便否认此碗盛来了油。得了大头便失了小头,得了小头便失了大头。捡了芝麻会丢掉西瓜,捡了西瓜会丢掉芝麻,芝麻西瓜,大头小头,何者为轻,何者为重,何为区别,何为统一,就看你怎么分析了。

善于认识同一性的是跟着天道走,是天之徒。善于发现不一致的是跟着人事走,是人之徒。而真人的特点是不把天道与人事对立起来,能够从高度整合融合处观察天道与人事,使天道与人事本身成为天人合一的体现。这可以说是成为真人的关键。真人的特点说到底是混然而一,合成而一,变易而一,浑厚而一,掌握了这个统一性的人是真人,只知道是非、真伪、天人、道术、生死的分际与悖谬的人不是真人。真人真人,能够概括一切、混合一切、调适一切、通达一切的才是真人。真人的基本特点是混一性与通达性,是平衡性与自适性,是快乐与稳定性。

从庄子对于真人的勾画可以看出中华传统文化对于修身的重视,儒道皆然。庄子首先重视的是人的内心的稳定与和谐。不悦生,不恶死,不受外物的影响,老子所谓的宠辱无惊,乃至一直夸张到不怕火烧不怕水淹的程度。人的内心还要宽容与谦虚,因为真人更重视事物的同一性而不是矛盾性差异性,不争,不较劲。庄子不喜欢感情冲动,他倾向于把喜怒哀乐视为破坏心理健康的负面因素。庄子强调的是内存的自由 感、逍遥感、齐物感、大道感与舒服自在的感觉。

同时庄子也注意风度、面容、表情。他提倡的是亲和,是恬淡,是镇静,是稳重,是冷峻,人可以特立独行,我行我素,但是犯不上与他人叫板作对……等等。

原文地址|http://www.bdwenxue.com/zuojiawenku/guonei/202002/29265.html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王蒙

 
最新评论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