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淡泊龚望


来源:遍地文学 作者:江海滨

文|江海滨龚望老先生是津门书法大家,作为天津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他的书法格外出尘,其风神气韵颇得弘一衣钵。上世纪九十年代起,通过天津美院主办的《中国书画报》,我就时常看到龚

文|江海滨

龚望老先生是津门书法大家,作为天津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他的书法格外出尘,其风神气韵颇得弘一衣钵。上世纪九十年代起,通过天津美院主办的《中国书画报》,我就时常看到龚望老的作品或消息,他的名字铿锵大气,豪爽也好记,心底就有了天津龚望的烙印。

龚望老的容颜在报上偶见,便觉他的形神颇有右任大千风度,只是他既不任政公务也不云游四海(只兼任书协副主席及文史馆员),因此在我的印象加想象中,龚望老仿佛始终如“宅男神”般一直在书斋沉潜修行心画。记得他与河北陶然一样都喜爱用长锋鸡毫大字惯性书写,也有放浪形骸的游刃有余,洒脱不羁。

龚望(1914—2001)天津人,字作家、迂公,号沙曲散人、无漏居士。其幼承家学,早年毕业于天津国学社,曾在严范孙先生主办的崇化学会学习。龚望先生一生清贫勤勉,在经史、诗文、佛学、训诂、金石、书法等领域均有相当造诣,是天津引以为自豪的乡贤和文化大家。龚望先生也是天津颇具代表性的书法家之一,是天津文脉、艺脉传承的重要一环,是天津文化历史坐标中的一个闪光点。在与津门阎丽川、李鹤年、龚望、顾志新、孙家潭诸家鸿雁笔墨因缘际会后,尤其得龚望老难得之洛阳纸贵的片纸“淡泊”心怡欣慰不已,也为津门还拥有王麦杆、王颂余、王学仲、孙其峰、孙克纲、余明善、秦征、吴燃、孙伯翔、毕开文、曹柏昆、王千、李泽润、霍然、张建会等一众书画名流而欣幸。龚望老1914年生于侯家后肖家大门胡同,8岁时迁居西沽桥口街24号,直至去世。龚望一生从事文化教育工作。生前曾任中国书协天津分会副主席、中国书协理事、天津市文史馆名誉馆员、天津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天津居士林名誉林长、天津李叔同研究会顾问等。

龚老斋号“四宁草堂”,看得出他是推崇傅山先生的,这一点在他流传民间的一些手札简牍中可以感知,老辣纷披、率真豁朗,回味隽永。先生或许受到禅宗哲思及人生履历的影响,笔墨间时时透露出灵逸仙骨,真不俗。龚望老为我题署这“淡泊”草隶二字,虽只字片纸,两平左右元书纸书之颇有禅意心香,章法字法都有意外妙趣;采用鸡毫柔刚并济,有超脱明净、自在天然、空灵散逸的气息,大道至简却真切养心。最后行草题款:“武侯一生大事业皆从此得来,学者其可不尽心乎。龚望”亦然流落老辣、通透洞明。

《龚望遗墨》搜囊龚望先生88幅遗墨暗合其享寿88龄。其子女在遗作中精心遴选从20岁至88岁的作品,跨度达一甲子,窥见先生的书法博涉群碑、广猎诸帖。其之所以形成“龚隶”自家面目,绝非“摇身一变”。遍临汉碑,鸡颖作隶,出神入化,古朴洒脱,在津门乃至全国书界无人不翘指这“龚隶”,然而龚望先生的楷书几为“龚隶”所掩。在《龚望遗墨》中,楷书作品虽仅占十之一二,但独具风貌的楷书,让人感觉眼前一亮的同时,更让人觉得不俗不媚而又神清骨秀。

书界均知龚望先生斋号为“四宁草堂”,取傅青主论书句:“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率真毋安排。”这“四宁”斋号代表了先生作书的宗旨,这种观点从年轻时就已确立,在《龚望遗墨》中有一帧26岁时书写的楷书扇面,落款已是四宁草堂。取此斋名不是招牌,而是从少壮为始实实在在地在践行。其隶书自不待言,细读其楷书,亦见如是这般。

楷书难避板滞,最易滑媚,总之,最易写俗。近时以来,作为河北学者型书法名家旭宇有一手素雅俊逸的二王一脉手札风行草,但不知何故被选为楷书委员会主任,作为专业楷书主任或可希望做点学术性作业课题,提出创意“今楷”的理念,不过他所书写的今楷书法委实不悦目,经过深入浅出地研读,发现他的楷书取自市面很少推广且专业书家也很少人问津的《裴将军帖》《麻姑仙坛记》加之北碑和自我体质,有一种散逸拙生的不修边幅感,略显空落苍茫、清瘦修长,与大众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惯性单一的唐楷颜值大相径庭,也就让一个行草大家旭宇今楷在大众眼里成了丑书般的意外映像,对于旭宇来说真的得不偿失,不过他本人不知可否了解知晓他的今楷或整体形象在大众百姓中的具体情况,当然也有褒扬推崇他的两种不同角度反应,所以对于难免不太客观妥恰评论他也没有与别的艺术家那样据理力争辩解分明,从未见他有关于这方面的负面情绪或主动阐述,看来还是他的心性与学养使然。懂他的内美他自然领会,不理解没吃透他的他也会体谅与释怀,我虽然对他提出“今楷”这个概念意义必要性有所保留,亦如张海主动或被动提出的“草隶”概念一样,是个学术新概念也是他们楷隶的典型性特质,不过作为读者书界是否领略承认这种新名词或首创都具有商榷余地,或可成了标签式印象有了得失自在,其实不论草隶也好,今楷也罢,至少都是他们本身楷隶在别人眼中他们概念化特质化品味,也是他们显然不同的别具匠心所在。总之,他们除了今楷草隶外都在别的书体字体上均有不俗表现,或许也有一叶障目窥斑识豹之憾,感觉如若旭宇担任的是行草委员会主任也许就会画风突变成为文人卷气、大家风范的广泛口碑,每每为其有此不解风情的读者误读误判真心为旭宇感到遗憾和不忍,当然具有个色颜值和学人风度的陈永正书法亦然时或如是我闻,就像韩羽王子武和周退密、圆霖星云等学人禅师书法往往不被书法界理解欢喜的地方,可能是从技法和人文不同视角品读得出不同结论感受的结果吧?

而纵观龚望先生楷书,避开了一般学书者从唐楷而终的路径。据说先生入门楷书是欧颜,大凡处理不好的话,欧字瘦硬容易板滞雕饰,颜字凝厚容易臃肿笨拙。经过临池欧颜,取经褚字,而后将落脚点放在了隋碑上,其楷书经过了几番转益,终于形成了自己的楷书风格。龚望先生曾用楷书书写了八屏《朱柏庐先生治家格言》,近四百字鸿篇巨制一气呵成。通体不凝滞、没有刻意安排的痕迹,点画潇洒,结体随意,诸体俱备,正像蜜蜂采百花而成蜜,不见诸花之影唯觉甘馨沁心脾。在《龚望遗墨》中,收有节临褚遂良《圣教序》手卷,先生之子龚绶说这个手卷散佚了,只留下五六米长,上面的楷书显示了非同一般的功力。在龚望先生临终前几个月,他抱病写下了这样的跋语:“余早年习楷,临褚遂良《三藏圣教序》,褚书气雄力壮、轻盈飘洒,学楷者视为上乘。”记得在上世纪80年代,出版社出版了他临的《石门颂》,声誉广布,众口称道。见此手卷中的褚字让人体悟到老先生惊人的功力。

据龚望弟子张福义介绍,先生在隋碑上下功力尤勤,楷书的率真之气,下笔的利落干脆,结体的灵动自然与众不同。另外,还有一不为外人知的“不同”,写楷书爱用秃笔,行笔极快,所以其楷书飒然之风跃然纸上。

曾在天津“书法日课”微平台陆续推送龚望老的临帖日课,都是龚望老后人与平台主编热心合作为读者奉献的一道道精神美食,抑或如饮清泉甘露。其中有《曹全》《孔宙》《孔彪》,有《甲骨》《石鼓》,有北魏墓志石门颂,有《定武兰亭》《乐毅论》,有孟頫行草及手札随笔等,不论写在毛边纸、元书纸、废试卷纸还是稿纸背页的日常日课,不苟墨痕都始终那么风神温润、云卷云舒,一生从书60多年临摹60多种碑帖经典,每种不同风格的碑帖都能意临出他自己的品位和气质来,真的惠风和畅、心旷神怡。

龚望老有深厚的家学渊源,自幼读书临池,遍览家中富藏之碑帖字画,后人国学研究社,崇化学会研习国学,书法深受传统文化熏陶。1947年龚老先生之家父仙逝,也许是机缘已到,从那时起先生与佛结缘。他说:“部部佛经,皆是劝人行善的知识。以做人为本,以做善事为基。”他认为多读经是好事,问题是读了能不能对自己有用、有益处,能不能对社会、对世人有用、有益处。我年轻时喜读佛经经典,现在老朽了,只注重佛学中乐善行善的本旨,佛学的善门常开,行善不容易啊。龚望老就是这样弘扬了佛家的世间法,与如今台湾省南怀瑾、星云法师提出的“人间佛教”理念不谋而合。佛无处不在,佛就在心中。这也体现在龚望学识见地和他的艺术品德上,诸如良宽弘一一样以出世的态度对待处理入世的情愫和研悟人间书法。龚望认为“欲高书品先高人品”,他淡泊名利,对于自己极高的书法造诣看得很淡,常说:“古人就没拿写一笔好字当回事,可以说人人都会。试看汉人字迹,由庙堂以至于民间,随便一写,就有他的风格,就有耐人寻味的地方。古人看这事,太普通了,没有什么可贵重的。”对于有人求字,先生极乐意相送,他认为这是赐予自己的机缘。相送之后还常附一声真诚的谢意。这就是尘外境界的书道人生价值观,格调真的不一样了。

“心迹双清”四字是龚老晚年所题,书此以“自遣”,实为“自白”。先生一生勇猛精进,严于自律,实践了双清,画出了“朗如日月清如水镜”的洁白心迹。1947年,为了复兴扩建大悲禅院,近代高僧倓虚法师应天津佛教界诸善知识约请主持重修大雄宝殿。不料开工时,突有社会局来人干涉,言未起照。倓虚大师就委托龚望先生到社会局办理,手续顺利办妥,很快施工建成。

弘一法师李叔同是生于天津长于天津的高僧大德,在海内外受到广大僧俗的尊敬和赞扬。弘一法师圆寂后,作为他的故里天津,却没有纪念的活动和遗迹保存,实为一憾事。龚望先生长久仰慕法师的德慧,1956年建议住持惠文法师在大悲院内设弘一法师纪念堂。其后,龚老先生主动捐赠藏品,亲自与八方联络、呕心沥血、亲自征集,终使藏有十分丰富弥足珍贵弘祖遗物遗墨的弘一法师纪念堂诞生。但开放未满十年,即遭那些不堪回首岁月劫难,全部展品损失殆尽。1984年在天津市佛教第四次代表会议上,龚老建议恢复弘一法师纪念堂,代表欢喜赞叹,积极响应,龚老发心广大,慷慨布施展品,亲为题写匾额“弘一法师纪念堂”。天津市佛教协会积极运作,戮力同心,共襄善举,1985年建堂功德圆满。该堂成为加强海内外佛教界交流、促进中外友谊、众多弘一法师学人寻根问祖的津梁。

1988年,天津市佛教协会副会长严六符老居士和龚老发心恢复天津佛教居士林,于是上书市政府要求落实宗教政策并得到批准。龚老身为表率,慷慨解囊,布施净资,并为居土林立下了“只须往里倒水,不得往外淘水”的良好林风。众居士随缘乐助,居士林于当年11月30日庆典。龚老将自己收藏多年的龙泉窑香炉,大清嘉庆年瑛宝指画头陀像装框,捐赠给居土林。龚老身为副林长,工作中与林长严六符配合默契,为晚辈们作出了和合共事的模范。龚老先生不仅熟读经书,见地佛理,对佛乐也有颇多研究,1988年被推举为天津佛乐团团长。他将发掘整理佛乐为己任,在保留天津佛乐高雅、激越、潇洒、亲切特点的基础上,发展天津佛乐北风南韵、雅而不俗的艺术特点,使天津佛乐走出国门。1993年10月,天津佛乐团应英国亚洲文化研究中心和中国音乐研究欧洲基金会荷兰分会的邀请,在伦敦、阿姆斯特丹、海牙、莱顿等国际著名城市演出,同时在伦敦大学、约克大学进行了学术性展演。每场演出,座无虚席,所有观众被中国佛乐深深感染,谢幕时鼎沸欢腾,引起轰动效应。

80年代大悲院重兴,每逢道场,众居土不畏脏累、寒暑,发心护持。龚老将众多墨宝交宝菡方丈,与这些护法居士广结善缘,使其增长道心,勇猛精进。1981年龚老书写了四条屏朱彝尊先生天津大悲院记,白色宣纸,红色格,每字寸半见方,其用鸡颖所书,可称上乘,为镇寺之宝。院内天王殿上的“护光明幢”金字大匾亦为龚老所题。大雄宝殿倒座观音像两侧对联“利物利人少灾少病,救苦救难大慈大悲”,也为龚老所撰书。1985年又为复建的“弘一法师纪念堂”书写匾额。2000年已届耄耋的龚老再次提笔为大悲院写下“圆通丈室”。

“自觉胸中生意满,须知世上苦人多。”龚老先生常以此句自警。遇有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老人积极捐款捐物,凡遇贫、病、盲、聋、哑则解囊相助。居士林每年元旦及春节之际,发起扶贫助困助残活动,龚老都提前把一笔资金投入此项活动,使佛教同仁深受感动。龚老一生到底为佛教为社会捐了多少钱物,他缄默不语,即是回答。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老人都做到了。世人尊称龚老为美髯公,佛教界则称其为龚大菩萨,老先生应当之无愧!

心迹双清淡泊弘,

津门古道洗心空。

望月云开天海阔,

抱朴寻真松化龙。

谨此纪念龚望老诞辰106周年,是以缅怀。

龚望老先生是津门书法大家,作为天津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他的书法格外出尘,其风神气韵颇得弘一衣钵。上世纪九十年代起,通过天津美院主办的《中国书画报》,我就时常看到龚望老的作品或消息,他的名字铿锵大气,豪爽也好记,心底就有了天津龚望的烙印。

龚望老的容颜在报上偶见,便觉他的形神颇有右任大千风度,只是他既不任政公务也不云游四海(只兼任书协副主席及文史馆员),因此在我的印象加想象中,龚望老仿佛始终如“宅男神”般一直在书斋沉潜修行心画。记得他与河北陶然一样都喜爱用长锋鸡毫大字惯性书写,也有放浪形骸的游刃有余,洒脱不羁。

龚望(1914—2001)天津人,字作家、迂公,号沙曲散人、无漏居士。其幼承家学,早年毕业于天津国学社,曾在严范孙先生主办的崇化学会学习。龚望先生一生清贫勤勉,在经史、诗文、佛学、训诂、金石、书法等领域均有相当造诣,是天津引以为自豪的乡贤和文化大家。龚望先生也是天津颇具代表性的书法家之一,是天津文脉、艺脉传承的重要一环,是天津文化历史坐标中的一个闪光点。在与津门阎丽川、李鹤年、龚望、顾志新、孙家潭诸家鸿雁笔墨因缘际会后,尤其得龚望老难得之洛阳纸贵的片纸“淡泊”心怡欣慰不已,也为津门还拥有王麦杆、王颂余、王学仲、孙其峰、孙克纲、余明善、秦征、吴燃、孙伯翔、毕开文、曹柏昆、王千、李泽润、霍然、张建会等一众书画名流而欣幸。龚望老1914年生于侯家后肖家大门胡同,8岁时迁居西沽桥口街24号,直至去世。龚望一生从事文化教育工作。生前曾任中国书协天津分会副主席、中国书协理事、天津市文史馆名誉馆员、天津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天津居士林名誉林长、天津李叔同研究会顾问等。

龚老斋号“四宁草堂”,看得出他是推崇傅山先生的,这一点在他流传民间的一些手札简牍中可以感知,老辣纷披、率真豁朗,回味隽永。先生或许受到禅宗哲思及人生履历的影响,笔墨间时时透露出灵逸仙骨,真不俗。龚望老为我题署这“淡泊”草隶二字,虽只字片纸,两平左右元书纸书之颇有禅意心香,章法字法都有意外妙趣;采用鸡毫柔刚并济,有超脱明净、自在天然、空灵散逸的气息,大道至简却真切养心。最后行草题款:“武侯一生大事业皆从此得来,学者其可不尽心乎。龚望”亦然流落老辣、通透洞明。

《龚望遗墨》搜囊龚望先生88幅遗墨暗合其享寿88龄。其子女在遗作中精心遴选从20岁至88岁的作品,跨度达一甲子,窥见先生的书法博涉群碑、广猎诸帖。其之所以形成“龚隶”自家面目,绝非“摇身一变”。遍临汉碑,鸡颖作隶,出神入化,古朴洒脱,在津门乃至全国书界无人不翘指这“龚隶”,然而龚望先生的楷书几为“龚隶”所掩。在《龚望遗墨》中,楷书作品虽仅占十之一二,但独具风貌的楷书,让人感觉眼前一亮的同时,更让人觉得不俗不媚而又神清骨秀。

书界均知龚望先生斋号为“四宁草堂”,取傅青主论书句:“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率真毋安排。”这“四宁”斋号代表了先生作书的宗旨,这种观点从年轻时就已确立,在《龚望遗墨》中有一帧26岁时书写的楷书扇面,落款已是四宁草堂。取此斋名不是招牌,而是从少壮为始实实在在地在践行。其隶书自不待言,细读其楷书,亦见如是这般。

楷书难避板滞,最易滑媚,总之,最易写俗。近时以来,作为河北学者型书法名家旭宇有一手素雅俊逸的二王一脉手札风行草,但不知何故被选为楷书委员会主任,作为专业楷书主任或可希望做点学术性作业课题,提出创意“今楷”的理念,不过他所书写的今楷书法委实不悦目,经过深入浅出地研读,发现他的楷书取自市面很少推广且专业书家也很少人问津的《裴将军帖》《麻姑仙坛记》加之北碑和自我体质,有一种散逸拙生的不修边幅感,略显空落苍茫、清瘦修长,与大众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惯性单一的唐楷颜值大相径庭,也就让一个行草大家旭宇今楷在大众眼里成了丑书般的意外映像,对于旭宇来说真的得不偿失,不过他本人不知可否了解知晓他的今楷或整体形象在大众百姓中的具体情况,当然也有褒扬推崇他的两种不同角度反应,所以对于难免不太客观妥恰评论他也没有与别的艺术家那样据理力争辩解分明,从未见他有关于这方面的负面情绪或主动阐述,看来还是他的心性与学养使然。懂他的内美他自然领会,不理解没吃透他的他也会体谅与释怀,我虽然对他提出“今楷”这个概念意义必要性有所保留,亦如张海主动或被动提出的“草隶”概念一样,是个学术新概念也是他们楷隶的典型性特质,不过作为读者书界是否领略承认这种新名词或首创都具有商榷余地,或可成了标签式印象有了得失自在,其实不论草隶也好,今楷也罢,至少都是他们本身楷隶在别人眼中他们概念化特质化品味,也是他们显然不同的别具匠心所在。总之,他们除了今楷草隶外都在别的书体字体上均有不俗表现,或许也有一叶障目窥斑识豹之憾,感觉如若旭宇担任的是行草委员会主任也许就会画风突变成为文人卷气、大家风范的广泛口碑,每每为其有此不解风情的读者误读误判真心为旭宇感到遗憾和不忍,当然具有个色颜值和学人风度的陈永正书法亦然时或如是我闻,就像韩羽王子武和周退密、圆霖星云等学人禅师书法往往不被书法界理解欢喜的地方,可能是从技法和人文不同视角品读得出不同结论感受的结果吧?

而纵观龚望先生楷书,避开了一般学书者从唐楷而终的路径。据说先生入门楷书是欧颜,大凡处理不好的话,欧字瘦硬容易板滞雕饰,颜字凝厚容易臃肿笨拙。经过临池欧颜,取经褚字,而后将落脚点放在了隋碑上,其楷书经过了几番转益,终于形成了自己的楷书风格。龚望先生曾用楷书书写了八屏《朱柏庐先生治家格言》,近四百字鸿篇巨制一气呵成。通体不凝滞、没有刻意安排的痕迹,点画潇洒,结体随意,诸体俱备,正像蜜蜂采百花而成蜜,不见诸花之影唯觉甘馨沁心脾。在《龚望遗墨》中,收有节临褚遂良《圣教序》手卷,先生之子龚绶说这个手卷散佚了,只留下五六米长,上面的楷书显示了非同一般的功力。在龚望先生临终前几个月,他抱病写下了这样的跋语:“余早年习楷,临褚遂良《三藏圣教序》,褚书气雄力壮、轻盈飘洒,学楷者视为上乘。”记得在上世纪80年代,出版社出版了他临的《石门颂》,声誉广布,众口称道。见此手卷中的褚字让人体悟到老先生惊人的功力。

据龚望弟子张福义介绍,先生在隋碑上下功力尤勤,楷书的率真之气,下笔的利落干脆,结体的灵动自然与众不同。另外,还有一不为外人知的“不同”,写楷书爱用秃笔,行笔极快,所以其楷书飒然之风跃然纸上。

曾在天津“书法日课”微平台陆续推送龚望老的临帖日课,都是龚望老后人与平台主编热心合作为读者奉献的一道道精神美食,抑或如饮清泉甘露。其中有《曹全》《孔宙》《孔彪》,有《甲骨》《石鼓》,有北魏墓志石门颂,有《定武兰亭》《乐毅论》,有孟頫行草及手札随笔等,不论写在毛边纸、元书纸、废试卷纸还是稿纸背页的日常日课,不苟墨痕都始终那么风神温润、云卷云舒,一生从书60多年临摹60多种碑帖经典,每种不同风格的碑帖都能意临出他自己的品位和气质来,真的惠风和畅、心旷神怡。

龚望老有深厚的家学渊源,自幼读书临池,遍览家中富藏之碑帖字画,后人国学研究社,崇化学会研习国学,书法深受传统文化熏陶。1947年龚老先生之家父仙逝,也许是机缘已到,从那时起先生与佛结缘。他说:“部部佛经,皆是劝人行善的知识。以做人为本,以做善事为基。”他认为多读经是好事,问题是读了能不能对自己有用、有益处,能不能对社会、对世人有用、有益处。我年轻时喜读佛经经典,现在老朽了,只注重佛学中乐善行善的本旨,佛学的善门常开,行善不容易啊。龚望老就是这样弘扬了佛家的世间法,与如今台湾省南怀瑾、星云法师提出的“人间佛教”理念不谋而合。佛无处不在,佛就在心中。这也体现在龚望学识见地和他的艺术品德上,诸如良宽弘一一样以出世的态度对待处理入世的情愫和研悟人间书法。龚望认为“欲高书品先高人品”,他淡泊名利,对于自己极高的书法造诣看得很淡,常说:“古人就没拿写一笔好字当回事,可以说人人都会。试看汉人字迹,由庙堂以至于民间,随便一写,就有他的风格,就有耐人寻味的地方。古人看这事,太普通了,没有什么可贵重的。”对于有人求字,先生极乐意相送,他认为这是赐予自己的机缘。相送之后还常附一声真诚的谢意。这就是尘外境界的书道人生价值观,格调真的不一样了。

“心迹双清”四字是龚老晚年所题,书此以“自遣”,实为“自白”。先生一生勇猛精进,严于自律,实践了双清,画出了“朗如日月清如水镜”的洁白心迹。1947年,为了复兴扩建大悲禅院,近代高僧倓虚法师应天津佛教界诸善知识约请主持重修大雄宝殿。不料开工时,突有社会局来人干涉,言未起照。倓虚大师就委托龚望先生到社会局办理,手续顺利办妥,很快施工建成。

弘一法师李叔同是生于天津长于天津的高僧大德,在海内外受到广大僧俗的尊敬和赞扬。弘一法师圆寂后,作为他的故里天津,却没有纪念的活动和遗迹保存,实为一憾事。龚望先生长久仰慕法师的德慧,1956年建议住持惠文法师在大悲院内设弘一法师纪念堂。其后,龚老先生主动捐赠藏品,亲自与八方联络、呕心沥血、亲自征集,终使藏有十分丰富弥足珍贵弘祖遗物遗墨的弘一法师纪念堂诞生。但开放未满十年,即遭那些不堪回首岁月劫难,全部展品损失殆尽。1984年在天津市佛教第四次代表会议上,龚老建议恢复弘一法师纪念堂,代表欢喜赞叹,积极响应,龚老发心广大,慷慨布施展品,亲为题写匾额“弘一法师纪念堂”。天津市佛教协会积极运作,戮力同心,共襄善举,1985年建堂功德圆满。该堂成为加强海内外佛教界交流、促进中外友谊、众多弘一法师学人寻根问祖的津梁。

1988年,天津市佛教协会副会长严六符老居士和龚老发心恢复天津佛教居士林,于是上书市政府要求落实宗教政策并得到批准。龚老身为表率,慷慨解囊,布施净资,并为居土林立下了“只须往里倒水,不得往外淘水”的良好林风。众居士随缘乐助,居士林于当年11月30日庆典。龚老将自己收藏多年的龙泉窑香炉,大清嘉庆年瑛宝指画头陀像装框,捐赠给居土林。龚老身为副林长,工作中与林长严六符配合默契,为晚辈们作出了和合共事的模范。龚老先生不仅熟读经书,见地佛理,对佛乐也有颇多研究,1988年被推举为天津佛乐团团长。他将发掘整理佛乐为己任,在保留天津佛乐高雅、激越、潇洒、亲切特点的基础上,发展天津佛乐北风南韵、雅而不俗的艺术特点,使天津佛乐走出国门。1993年10月,天津佛乐团应英国亚洲文化研究中心和中国音乐研究欧洲基金会荷兰分会的邀请,在伦敦、阿姆斯特丹、海牙、莱顿等国际著名城市演出,同时在伦敦大学、约克大学进行了学术性展演。每场演出,座无虚席,所有观众被中国佛乐深深感染,谢幕时鼎沸欢腾,引起轰动效应。

80年代大悲院重兴,每逢道场,众居土不畏脏累、寒暑,发心护持。龚老将众多墨宝交宝菡方丈,与这些护法居士广结善缘,使其增长道心,勇猛精进。1981年龚老书写了四条屏朱彝尊先生天津大悲院记,白色宣纸,红色格,每字寸半见方,其用鸡颖所书,可称上乘,为镇寺之宝。院内天王殿上的“护光明幢”金字大匾亦为龚老所题。大雄宝殿倒座观音像两侧对联“利物利人少灾少病,救苦救难大慈大悲”,也为龚老所撰书。1985年又为复建的“弘一法师纪念堂”书写匾额。2000年已届耄耋的龚老再次提笔为大悲院写下“圆通丈室”。

“自觉胸中生意满,须知世上苦人多。”龚老先生常以此句自警。遇有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老人积极捐款捐物,凡遇贫、病、盲、聋、哑则解囊相助。居士林每年元旦及春节之际,发起扶贫助困助残活动,龚老都提前把一笔资金投入此项活动,使佛教同仁深受感动。龚老一生到底为佛教为社会捐了多少钱物,他缄默不语,即是回答。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老人都做到了。世人尊称龚老为美髯公,佛教界则称其为龚大菩萨,老先生应当之无愧!

心迹双清淡泊弘,

津门古道洗心空。

望月云开天海阔,

抱朴寻真松化龙。

谨此纪念龚望老诞辰106周年,是以缅怀。

龚望老先生是津门书法大家,作为天津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他的书法格外出尘,其风神气韵颇得弘一衣钵。上世纪九十年代起,通过天津美院主办的《中国书画报》,我就时常看到龚望老的作品或消息,他的名字铿锵大气,豪爽也好记,心底就有了天津龚望的烙印。

龚望老的容颜在报上偶见,便觉他的形神颇有右任大千风度,只是他既不任政公务也不云游四海(只兼任书协副主席及文史馆员),因此在我的印象加想象中,龚望老仿佛始终如“宅男神”般一直在书斋沉潜修行心画。记得他与河北陶然一样都喜爱用长锋鸡毫大字惯性书写,也有放浪形骸的游刃有余,洒脱不羁。

龚望(1914—2001)天津人,字作家、迂公,号沙曲散人、无漏居士。其幼承家学,早年毕业于天津国学社,曾在严范孙先生主办的崇化学会学习。龚望先生一生清贫勤勉,在经史、诗文、佛学、训诂、金石、书法等领域均有相当造诣,是天津引以为自豪的乡贤和文化大家。龚望先生也是天津颇具代表性的书法家之一,是天津文脉、艺脉传承的重要一环,是天津文化历史坐标中的一个闪光点。在与津门阎丽川、李鹤年、龚望、顾志新、孙家潭诸家鸿雁笔墨因缘际会后,尤其得龚望老难得之洛阳纸贵的片纸“淡泊”心怡欣慰不已,也为津门还拥有王麦杆、王颂余、王学仲、孙其峰、孙克纲、余明善、秦征、吴燃、孙伯翔、毕开文、曹柏昆、王千、李泽润、霍然、张建会等一众书画名流而欣幸。龚望老1914年生于侯家后肖家大门胡同,8岁时迁居西沽桥口街24号,直至去世。龚望一生从事文化教育工作。生前曾任中国书协天津分会副主席、中国书协理事、天津市文史馆名誉馆员、天津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天津居士林名誉林长、天津李叔同研究会顾问等。

龚老斋号“四宁草堂”,看得出他是推崇傅山先生的,这一点在他流传民间的一些手札简牍中可以感知,老辣纷披、率真豁朗,回味隽永。先生或许受到禅宗哲思及人生履历的影响,笔墨间时时透露出灵逸仙骨,真不俗。龚望老为我题署这“淡泊”草隶二字,虽只字片纸,两平左右元书纸书之颇有禅意心香,章法字法都有意外妙趣;采用鸡毫柔刚并济,有超脱明净、自在天然、空灵散逸的气息,大道至简却真切养心。最后行草题款:“武侯一生大事业皆从此得来,学者其可不尽心乎。龚望”亦然流落老辣、通透洞明。

《龚望遗墨》搜囊龚望先生88幅遗墨暗合其享寿88龄。其子女在遗作中精心遴选从20岁至88岁的作品,跨度达一甲子,窥见先生的书法博涉群碑、广猎诸帖。其之所以形成“龚隶”自家面目,绝非“摇身一变”。遍临汉碑,鸡颖作隶,出神入化,古朴洒脱,在津门乃至全国书界无人不翘指这“龚隶”,然而龚望先生的楷书几为“龚隶”所掩。在《龚望遗墨》中,楷书作品虽仅占十之一二,但独具风貌的楷书,让人感觉眼前一亮的同时,更让人觉得不俗不媚而又神清骨秀。

书界均知龚望先生斋号为“四宁草堂”,取傅青主论书句:“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率真毋安排。”这“四宁”斋号代表了先生作书的宗旨,这种观点从年轻时就已确立,在《龚望遗墨》中有一帧26岁时书写的楷书扇面,落款已是四宁草堂。取此斋名不是招牌,而是从少壮为始实实在在地在践行。其隶书自不待言,细读其楷书,亦见如是这般。

楷书难避板滞,最易滑媚,总之,最易写俗。近时以来,作为河北学者型书法名家旭宇有一手素雅俊逸的二王一脉手札风行草,但不知何故被选为楷书委员会主任,作为专业楷书主任或可希望做点学术性作业课题,提出创意“今楷”的理念,不过他所书写的今楷书法委实不悦目,经过深入浅出地研读,发现他的楷书取自市面很少推广且专业书家也很少人问津的《裴将军帖》《麻姑仙坛记》加之北碑和自我体质,有一种散逸拙生的不修边幅感,略显空落苍茫、清瘦修长,与大众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惯性单一的唐楷颜值大相径庭,也就让一个行草大家旭宇今楷在大众眼里成了丑书般的意外映像,对于旭宇来说真的得不偿失,不过他本人不知可否了解知晓他的今楷或整体形象在大众百姓中的具体情况,当然也有褒扬推崇他的两种不同角度反应,所以对于难免不太客观妥恰评论他也没有与别的艺术家那样据理力争辩解分明,从未见他有关于这方面的负面情绪或主动阐述,看来还是他的心性与学养使然。懂他的内美他自然领会,不理解没吃透他的他也会体谅与释怀,我虽然对他提出“今楷”这个概念意义必要性有所保留,亦如张海主动或被动提出的“草隶”概念一样,是个学术新概念也是他们楷隶的典型性特质,不过作为读者书界是否领略承认这种新名词或首创都具有商榷余地,或可成了标签式印象有了得失自在,其实不论草隶也好,今楷也罢,至少都是他们本身楷隶在别人眼中他们概念化特质化品味,也是他们显然不同的别具匠心所在。总之,他们除了今楷草隶外都在别的书体字体上均有不俗表现,或许也有一叶障目窥斑识豹之憾,感觉如若旭宇担任的是行草委员会主任也许就会画风突变成为文人卷气、大家风范的广泛口碑,每每为其有此不解风情的读者误读误判真心为旭宇感到遗憾和不忍,当然具有个色颜值和学人风度的陈永正书法亦然时或如是我闻,就像韩羽王子武和周退密、圆霖星云等学人禅师书法往往不被书法界理解欢喜的地方,可能是从技法和人文不同视角品读得出不同结论感受的结果吧?

而纵观龚望先生楷书,避开了一般学书者从唐楷而终的路径。据说先生入门楷书是欧颜,大凡处理不好的话,欧字瘦硬容易板滞雕饰,颜字凝厚容易臃肿笨拙。经过临池欧颜,取经褚字,而后将落脚点放在了隋碑上,其楷书经过了几番转益,终于形成了自己的楷书风格。龚望先生曾用楷书书写了八屏《朱柏庐先生治家格言》,近四百字鸿篇巨制一气呵成。通体不凝滞、没有刻意安排的痕迹,点画潇洒,结体随意,诸体俱备,正像蜜蜂采百花而成蜜,不见诸花之影唯觉甘馨沁心脾。在《龚望遗墨》中,收有节临褚遂良《圣教序》手卷,先生之子龚绶说这个手卷散佚了,只留下五六米长,上面的楷书显示了非同一般的功力。在龚望先生临终前几个月,他抱病写下了这样的跋语:“余早年习楷,临褚遂良《三藏圣教序》,褚书气雄力壮、轻盈飘洒,学楷者视为上乘。”记得在上世纪80年代,出版社出版了他临的《石门颂》,声誉广布,众口称道。见此手卷中的褚字让人体悟到老先生惊人的功力。

据龚望弟子张福义介绍,先生在隋碑上下功力尤勤,楷书的率真之气,下笔的利落干脆,结体的灵动自然与众不同。另外,还有一不为外人知的“不同”,写楷书爱用秃笔,行笔极快,所以其楷书飒然之风跃然纸上。

曾在天津“书法日课”微平台陆续推送龚望老的临帖日课,都是龚望老后人与平台主编热心合作为读者奉献的一道道精神美食,抑或如饮清泉甘露。其中有《曹全》《孔宙》《孔彪》,有《甲骨》《石鼓》,有北魏墓志石门颂,有《定武兰亭》《乐毅论》,有孟頫行草及手札随笔等,不论写在毛边纸、元书纸、废试卷纸还是稿纸背页的日常日课,不苟墨痕都始终那么风神温润、云卷云舒,一生从书60多年临摹60多种碑帖经典,每种不同风格的碑帖都能意临出他自己的品位和气质来,真的惠风和畅、心旷神怡。

龚望老有深厚的家学渊源,自幼读书临池,遍览家中富藏之碑帖字画,后人国学研究社,崇化学会研习国学,书法深受传统文化熏陶。1947年龚老先生之家父仙逝,也许是机缘已到,从那时起先生与佛结缘。他说:“部部佛经,皆是劝人行善的知识。以做人为本,以做善事为基。”他认为多读经是好事,问题是读了能不能对自己有用、有益处,能不能对社会、对世人有用、有益处。我年轻时喜读佛经经典,现在老朽了,只注重佛学中乐善行善的本旨,佛学的善门常开,行善不容易啊。龚望老就是这样弘扬了佛家的世间法,与如今台湾省南怀瑾、星云法师提出的“人间佛教”理念不谋而合。佛无处不在,佛就在心中。这也体现在龚望学识见地和他的艺术品德上,诸如良宽弘一一样以出世的态度对待处理入世的情愫和研悟人间书法。龚望认为“欲高书品先高人品”,他淡泊名利,对于自己极高的书法造诣看得很淡,常说:“古人就没拿写一笔好字当回事,可以说人人都会。试看汉人字迹,由庙堂以至于民间,随便一写,就有他的风格,就有耐人寻味的地方。古人看这事,太普通了,没有什么可贵重的。”对于有人求字,先生极乐意相送,他认为这是赐予自己的机缘。相送之后还常附一声真诚的谢意。这就是尘外境界的书道人生价值观,格调真的不一样了。

“心迹双清”四字是龚老晚年所题,书此以“自遣”,实为“自白”。先生一生勇猛精进,严于自律,实践了双清,画出了“朗如日月清如水镜”的洁白心迹。1947年,为了复兴扩建大悲禅院,近代高僧倓虚法师应天津佛教界诸善知识约请主持重修大雄宝殿。不料开工时,突有社会局来人干涉,言未起照。倓虚大师就委托龚望先生到社会局办理,手续顺利办妥,很快施工建成。

弘一法师李叔同是生于天津长于天津的高僧大德,在海内外受到广大僧俗的尊敬和赞扬。弘一法师圆寂后,作为他的故里天津,却没有纪念的活动和遗迹保存,实为一憾事。龚望先生长久仰慕法师的德慧,1956年建议住持惠文法师在大悲院内设弘一法师纪念堂。其后,龚老先生主动捐赠藏品,亲自与八方联络、呕心沥血、亲自征集,终使藏有十分丰富弥足珍贵弘祖遗物遗墨的弘一法师纪念堂诞生。但开放未满十年,即遭那些不堪回首岁月劫难,全部展品损失殆尽。1984年在天津市佛教第四次代表会议上,龚老建议恢复弘一法师纪念堂,代表欢喜赞叹,积极响应,龚老发心广大,慷慨布施展品,亲为题写匾额“弘一法师纪念堂”。天津市佛教协会积极运作,戮力同心,共襄善举,1985年建堂功德圆满。该堂成为加强海内外佛教界交流、促进中外友谊、众多弘一法师学人寻根问祖的津梁。

1988年,天津市佛教协会副会长严六符老居士和龚老发心恢复天津佛教居士林,于是上书市政府要求落实宗教政策并得到批准。龚老身为表率,慷慨解囊,布施净资,并为居土林立下了“只须往里倒水,不得往外淘水”的良好林风。众居士随缘乐助,居士林于当年11月30日庆典。龚老将自己收藏多年的龙泉窑香炉,大清嘉庆年瑛宝指画头陀像装框,捐赠给居土林。龚老身为副林长,工作中与林长严六符配合默契,为晚辈们作出了和合共事的模范。龚老先生不仅熟读经书,见地佛理,对佛乐也有颇多研究,1988年被推举为天津佛乐团团长。他将发掘整理佛乐为己任,在保留天津佛乐高雅、激越、潇洒、亲切特点的基础上,发展天津佛乐北风南韵、雅而不俗的艺术特点,使天津佛乐走出国门。1993年10月,天津佛乐团应英国亚洲文化研究中心和中国音乐研究欧洲基金会荷兰分会的邀请,在伦敦、阿姆斯特丹、海牙、莱顿等国际著名城市演出,同时在伦敦大学、约克大学进行了学术性展演。每场演出,座无虚席,所有观众被中国佛乐深深感染,谢幕时鼎沸欢腾,引起轰动效应。

80年代大悲院重兴,每逢道场,众居土不畏脏累、寒暑,发心护持。龚老将众多墨宝交宝菡方丈,与这些护法居士广结善缘,使其增长道心,勇猛精进。1981年龚老书写了四条屏朱彝尊先生天津大悲院记,白色宣纸,红色格,每字寸半见方,其用鸡颖所书,可称上乘,为镇寺之宝。院内天王殿上的“护光明幢”金字大匾亦为龚老所题。大雄宝殿倒座观音像两侧对联“利物利人少灾少病,救苦救难大慈大悲”,也为龚老所撰书。1985年又为复建的“弘一法师纪念堂”书写匾额。2000年已届耄耋的龚老再次提笔为大悲院写下“圆通丈室”。

“自觉胸中生意满,须知世上苦人多。”龚老先生常以此句自警。遇有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老人积极捐款捐物,凡遇贫、病、盲、聋、哑则解囊相助。居士林每年元旦及春节之际,发起扶贫助困助残活动,龚老都提前把一笔资金投入此项活动,使佛教同仁深受感动。龚老一生到底为佛教为社会捐了多少钱物,他缄默不语,即是回答。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老人都做到了。世人尊称龚老为美髯公,佛教界则称其为龚大菩萨,老先生应当之无愧!

心迹双清淡泊弘,

津门古道洗心空。

望月云开天海阔,

抱朴寻真松化龙。

谨此纪念龚望老诞辰106周年,是以缅怀。

龚望老先生是津门书法大家,作为天津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他的书法格外出尘,其风神气韵颇得弘一衣钵。上世纪九十年代起,通过天津美院主办的《中国书画报》,我就时常看到龚望老的作品或消息,他的名字铿锵大气,豪爽也好记,心底就有了天津龚望的烙印。

龚望老的容颜在报上偶见,便觉他的形神颇有右任大千风度,只是他既不任政公务也不云游四海(只兼任书协副主席及文史馆员),因此在我的印象加想象中,龚望老仿佛始终如“宅男神”般一直在书斋沉潜修行心画。记得他与河北陶然一样都喜爱用长锋鸡毫大字惯性书写,也有放浪形骸的游刃有余,洒脱不羁。

龚望(1914—2001)天津人,字作家、迂公,号沙曲散人、无漏居士。其幼承家学,早年毕业于天津国学社,曾在严范孙先生主办的崇化学会学习。龚望先生一生清贫勤勉,在经史、诗文、佛学、训诂、金石、书法等领域均有相当造诣,是天津引以为自豪的乡贤和文化大家。龚望先生也是天津颇具代表性的书法家之一,是天津文脉、艺脉传承的重要一环,是天津文化历史坐标中的一个闪光点。在与津门阎丽川、李鹤年、龚望、顾志新、孙家潭诸家鸿雁笔墨因缘际会后,尤其得龚望老难得之洛阳纸贵的片纸“淡泊”心怡欣慰不已,也为津门还拥有王麦杆、王颂余、王学仲、孙其峰、孙克纲、余明善、秦征、吴燃、孙伯翔、毕开文、曹柏昆、王千、李泽润、霍然、张建会等一众书画名流而欣幸。龚望老1914年生于侯家后肖家大门胡同,8岁时迁居西沽桥口街24号,直至去世。龚望一生从事文化教育工作。生前曾任中国书协天津分会副主席、中国书协理事、天津市文史馆名誉馆员、天津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天津居士林名誉林长、天津李叔同研究会顾问等。

龚老斋号“四宁草堂”,看得出他是推崇傅山先生的,这一点在他流传民间的一些手札简牍中可以感知,老辣纷披、率真豁朗,回味隽永。先生或许受到禅宗哲思及人生履历的影响,笔墨间时时透露出灵逸仙骨,真不俗。龚望老为我题署这“淡泊”草隶二字,虽只字片纸,两平左右元书纸书之颇有禅意心香,章法字法都有意外妙趣;采用鸡毫柔刚并济,有超脱明净、自在天然、空灵散逸的气息,大道至简却真切养心。最后行草题款:“武侯一生大事业皆从此得来,学者其可不尽心乎。龚望”亦然流落老辣、通透洞明。

《龚望遗墨》搜囊龚望先生88幅遗墨暗合其享寿88龄。其子女在遗作中精心遴选从20岁至88岁的作品,跨度达一甲子,窥见先生的书法博涉群碑、广猎诸帖。其之所以形成“龚隶”自家面目,绝非“摇身一变”。遍临汉碑,鸡颖作隶,出神入化,古朴洒脱,在津门乃至全国书界无人不翘指这“龚隶”,然而龚望先生的楷书几为“龚隶”所掩。在《龚望遗墨》中,楷书作品虽仅占十之一二,但独具风貌的楷书,让人感觉眼前一亮的同时,更让人觉得不俗不媚而又神清骨秀。

书界均知龚望先生斋号为“四宁草堂”,取傅青主论书句:“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率真毋安排。”这“四宁”斋号代表了先生作书的宗旨,这种观点从年轻时就已确立,在《龚望遗墨》中有一帧26岁时书写的楷书扇面,落款已是四宁草堂。取此斋名不是招牌,而是从少壮为始实实在在地在践行。其隶书自不待言,细读其楷书,亦见如是这般。

楷书难避板滞,最易滑媚,总之,最易写俗。近时以来,作为河北学者型书法名家旭宇有一手素雅俊逸的二王一脉手札风行草,但不知何故被选为楷书委员会主任,作为专业楷书主任或可希望做点学术性作业课题,提出创意“今楷”的理念,不过他所书写的今楷书法委实不悦目,经过深入浅出地研读,发现他的楷书取自市面很少推广且专业书家也很少人问津的《裴将军帖》《麻姑仙坛记》加之北碑和自我体质,有一种散逸拙生的不修边幅感,略显空落苍茫、清瘦修长,与大众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惯性单一的唐楷颜值大相径庭,也就让一个行草大家旭宇今楷在大众眼里成了丑书般的意外映像,对于旭宇来说真的得不偿失,不过他本人不知可否了解知晓他的今楷或整体形象在大众百姓中的具体情况,当然也有褒扬推崇他的两种不同角度反应,所以对于难免不太客观妥恰评论他也没有与别的艺术家那样据理力争辩解分明,从未见他有关于这方面的负面情绪或主动阐述,看来还是他的心性与学养使然。懂他的内美他自然领会,不理解没吃透他的他也会体谅与释怀,我虽然对他提出“今楷”这个概念意义必要性有所保留,亦如张海主动或被动提出的“草隶”概念一样,是个学术新概念也是他们楷隶的典型性特质,不过作为读者书界是否领略承认这种新名词或首创都具有商榷余地,或可成了标签式印象有了得失自在,其实不论草隶也好,今楷也罢,至少都是他们本身楷隶在别人眼中他们概念化特质化品味,也是他们显然不同的别具匠心所在。总之,他们除了今楷草隶外都在别的书体字体上均有不俗表现,或许也有一叶障目窥斑识豹之憾,感觉如若旭宇担任的是行草委员会主任也许就会画风突变成为文人卷气、大家风范的广泛口碑,每每为其有此不解风情的读者误读误判真心为旭宇感到遗憾和不忍,当然具有个色颜值和学人风度的陈永正书法亦然时或如是我闻,就像韩羽王子武和周退密、圆霖星云等学人禅师书法往往不被书法界理解欢喜的地方,可能是从技法和人文不同视角品读得出不同结论感受的结果吧?

而纵观龚望先生楷书,避开了一般学书者从唐楷而终的路径。据说先生入门楷书是欧颜,大凡处理不好的话,欧字瘦硬容易板滞雕饰,颜字凝厚容易臃肿笨拙。经过临池欧颜,取经褚字,而后将落脚点放在了隋碑上,其楷书经过了几番转益,终于形成了自己的楷书风格。龚望先生曾用楷书书写了八屏《朱柏庐先生治家格言》,近四百字鸿篇巨制一气呵成。通体不凝滞、没有刻意安排的痕迹,点画潇洒,结体随意,诸体俱备,正像蜜蜂采百花而成蜜,不见诸花之影唯觉甘馨沁心脾。在《龚望遗墨》中,收有节临褚遂良《圣教序》手卷,先生之子龚绶说这个手卷散佚了,只留下五六米长,上面的楷书显示了非同一般的功力。在龚望先生临终前几个月,他抱病写下了这样的跋语:“余早年习楷,临褚遂良《三藏圣教序》,褚书气雄力壮、轻盈飘洒,学楷者视为上乘。”记得在上世纪80年代,出版社出版了他临的《石门颂》,声誉广布,众口称道。见此手卷中的褚字让人体悟到老先生惊人的功力。

据龚望弟子张福义介绍,先生在隋碑上下功力尤勤,楷书的率真之气,下笔的利落干脆,结体的灵动自然与众不同。另外,还有一不为外人知的“不同”,写楷书爱用秃笔,行笔极快,所以其楷书飒然之风跃然纸上。

曾在天津“书法日课”微平台陆续推送龚望老的临帖日课,都是龚望老后人与平台主编热心合作为读者奉献的一道道精神美食,抑或如饮清泉甘露。其中有《曹全》《孔宙》《孔彪》,有《甲骨》《石鼓》,有北魏墓志石门颂,有《定武兰亭》《乐毅论》,有孟頫行草及手札随笔等,不论写在毛边纸、元书纸、废试卷纸还是稿纸背页的日常日课,不苟墨痕都始终那么风神温润、云卷云舒,一生从书60多年临摹60多种碑帖经典,每种不同风格的碑帖都能意临出他自己的品位和气质来,真的惠风和畅、心旷神怡。

龚望老有深厚的家学渊源,自幼读书临池,遍览家中富藏之碑帖字画,后人国学研究社,崇化学会研习国学,书法深受传统文化熏陶。1947年龚老先生之家父仙逝,也许是机缘已到,从那时起先生与佛结缘。他说:“部部佛经,皆是劝人行善的知识。以做人为本,以做善事为基。”他认为多读经是好事,问题是读了能不能对自己有用、有益处,能不能对社会、对世人有用、有益处。我年轻时喜读佛经经典,现在老朽了,只注重佛学中乐善行善的本旨,佛学的善门常开,行善不容易啊。龚望老就是这样弘扬了佛家的世间法,与如今台湾省南怀瑾、星云法师提出的“人间佛教”理念不谋而合。佛无处不在,佛就在心中。这也体现在龚望学识见地和他的艺术品德上,诸如良宽弘一一样以出世的态度对待处理入世的情愫和研悟人间书法。龚望认为“欲高书品先高人品”,他淡泊名利,对于自己极高的书法造诣看得很淡,常说:“古人就没拿写一笔好字当回事,可以说人人都会。试看汉人字迹,由庙堂以至于民间,随便一写,就有他的风格,就有耐人寻味的地方。古人看这事,太普通了,没有什么可贵重的。”对于有人求字,先生极乐意相送,他认为这是赐予自己的机缘。相送之后还常附一声真诚的谢意。这就是尘外境界的书道人生价值观,格调真的不一样了。

“心迹双清”四字是龚老晚年所题,书此以“自遣”,实为“自白”。先生一生勇猛精进,严于自律,实践了双清,画出了“朗如日月清如水镜”的洁白心迹。1947年,为了复兴扩建大悲禅院,近代高僧倓虚法师应天津佛教界诸善知识约请主持重修大雄宝殿。不料开工时,突有社会局来人干涉,言未起照。倓虚大师就委托龚望先生到社会局办理,手续顺利办妥,很快施工建成。

弘一法师李叔同是生于天津长于天津的高僧大德,在海内外受到广大僧俗的尊敬和赞扬。弘一法师圆寂后,作为他的故里天津,却没有纪念的活动和遗迹保存,实为一憾事。龚望先生长久仰慕法师的德慧,1956年建议住持惠文法师在大悲院内设弘一法师纪念堂。其后,龚老先生主动捐赠藏品,亲自与八方联络、呕心沥血、亲自征集,终使藏有十分丰富弥足珍贵弘祖遗物遗墨的弘一法师纪念堂诞生。但开放未满十年,即遭那些不堪回首岁月劫难,全部展品损失殆尽。1984年在天津市佛教第四次代表会议上,龚老建议恢复弘一法师纪念堂,代表欢喜赞叹,积极响应,龚老发心广大,慷慨布施展品,亲为题写匾额“弘一法师纪念堂”。天津市佛教协会积极运作,戮力同心,共襄善举,1985年建堂功德圆满。该堂成为加强海内外佛教界交流、促进中外友谊、众多弘一法师学人寻根问祖的津梁。

1988年,天津市佛教协会副会长严六符老居士和龚老发心恢复天津佛教居士林,于是上书市政府要求落实宗教政策并得到批准。龚老身为表率,慷慨解囊,布施净资,并为居土林立下了“只须往里倒水,不得往外淘水”的良好林风。众居士随缘乐助,居士林于当年11月30日庆典。龚老将自己收藏多年的龙泉窑香炉,大清嘉庆年瑛宝指画头陀像装框,捐赠给居土林。龚老身为副林长,工作中与林长严六符配合默契,为晚辈们作出了和合共事的模范。龚老先生不仅熟读经书,见地佛理,对佛乐也有颇多研究,1988年被推举为天津佛乐团团长。他将发掘整理佛乐为己任,在保留天津佛乐高雅、激越、潇洒、亲切特点的基础上,发展天津佛乐北风南韵、雅而不俗的艺术特点,使天津佛乐走出国门。1993年10月,天津佛乐团应英国亚洲文化研究中心和中国音乐研究欧洲基金会荷兰分会的邀请,在伦敦、阿姆斯特丹、海牙、莱顿等国际著名城市演出,同时在伦敦大学、约克大学进行了学术性展演。每场演出,座无虚席,所有观众被中国佛乐深深感染,谢幕时鼎沸欢腾,引起轰动效应。

80年代大悲院重兴,每逢道场,众居土不畏脏累、寒暑,发心护持。龚老将众多墨宝交宝菡方丈,与这些护法居士广结善缘,使其增长道心,勇猛精进。1981年龚老书写了四条屏朱彝尊先生天津大悲院记,白色宣纸,红色格,每字寸半见方,其用鸡颖所书,可称上乘,为镇寺之宝。院内天王殿上的“护光明幢”金字大匾亦为龚老所题。大雄宝殿倒座观音像两侧对联“利物利人少灾少病,救苦救难大慈大悲”,也为龚老所撰书。1985年又为复建的“弘一法师纪念堂”书写匾额。2000年已届耄耋的龚老再次提笔为大悲院写下“圆通丈室”。

“自觉胸中生意满,须知世上苦人多。”龚老先生常以此句自警。遇有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老人积极捐款捐物,凡遇贫、病、盲、聋、哑则解囊相助。居士林每年元旦及春节之际,发起扶贫助困助残活动,龚老都提前把一笔资金投入此项活动,使佛教同仁深受感动。龚老一生到底为佛教为社会捐了多少钱物,他缄默不语,即是回答。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老人都做到了。世人尊称龚老为美髯公,佛教界则称其为龚大菩萨,老先生应当之无愧!

心迹双清淡泊弘,

津门古道洗心空。

望月云开天涯共,

抱朴寻真松化龙。

谨此纪念龚望老诞辰106周年,是以缅怀。

原文地址|http://www.bdwenxue.com/yuanchuang/sanwen/201908/12632.html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江海滨

 
最新评论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