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另类英雄养成记,电影《血战钢锯岭》的史实和剧情赏析


来源:遍地文学 作者:

来源:腾讯娱乐美国电影圈处在当打之年的人中,论及在导演和表演上都登上巅峰的,首推梅尔·吉布森。1995年吉布森39岁,在自己生涯执导的第二部电影中就拿到了第68届奥斯卡包

来源:腾讯娱乐

美国电影圈处在当打之年的人中,论及在导演和表演上都登上巅峰的,首推梅尔·吉布森。

1995年吉布森39岁,在自己生涯执导的第二部电影中就拿到了第68届奥斯卡包括“最佳导演”和“最佳电影”在内的五项大项,从此彻底蜚声海内外,这部电影是《勇敢的心》。而在《勇敢的心》之后,吉布森却在20年的时间里始终无法此再次闯入奥斯卡各项大奖决赛圈,直到2016年的这部《血战钢锯岭》,才让他再次的站在了奥斯卡的舞台之上。

01:不拿枪的士兵,也是好士兵

在过往吉布森自己执导的电影或主演的电影中,吉布森素以“简单粗暴、阳刚霸气”闻名于世,一身肌肉的吉布森配合略显憨厚的俊俏面容,在上世纪90年代动作电影领域的魅力和风采,并不亚于史泰龙、阿诺德施瓦辛格这两位当红北美巨星。

2016年执导《血战钢锯岭》时,碍于年龄原因以及分身乏术,吉布森并未在《血战钢锯岭》中出场和露面,但整部电影的风格却彻底的贯彻了吉布森的“简单风”,只不过在这份简单粗暴的风格下,吉布森却一反常态的讲了一个异常“细腻”的动人故事。

电影《血战钢锯岭》的剧情脚本是根据真实历史人物生平改编,我们先说电影里的故事:

二战时,太平洋战场上有一位名叫戴斯蒙德的男子在参军以后,拒绝手握武器奔赴战场,他要做一个只救人的士兵,而不是杀人的士兵。

戴斯蒙德因为小时候亲眼目睹了终日酗酒的父亲,拿着枪支对着自己的母亲,至此对枪支极度抗拒,再加之大了以后的戴斯蒙德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信奉和平。

于是在“内心信仰”和“童年阴影”的双重加持下,戴斯蒙德在入伍以后就这样提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请求。

初入军营时,教官、战友以及整个军营的人都对戴斯蒙德的这种选择不解,他们嘲讽他是在假装圣人,并威胁和辱骂戴斯蒙德,但最终戴斯蒙德没有屈服,并跟随着大部队成功进入到战争一线,于是战场之上迎来了一位极度另类的士兵。

他不拿枪,不杀人,并在每个周末都进行一次虔诚的祷告,周围的战友对他不理解,也并不愿意与他为伍,走到此时戴斯蒙德从另类人走到了边缘人,直到钢锯岭上的这一战。

在电影的后三十分钟戴斯蒙德经历了从战友眼中的累赘,到无害化的透明人,再到整个战场的新英雄,因为戴斯蒙德践行了自己的信仰“救人”,他在炮灰纷飞的战场上,冒着生命危险,深入钢锯岭的前线开始生死未卜的救援,而被他救得人从1个到2个,再到一百多个……

如果说过往的战争英雄,是以“杀敌数量”来做衡量,那戴斯蒙德便是一个以“救人数量”来做衡量的另类英雄,他与常规的主流英雄相佐,他另类、执拗,他用自己的一己之力拓展了士兵这一词汇的原有含义,让它不再只是单纯的代表杀敌和保卫家园。

前面说到《血战钢锯岭》取材于真实的二战人物,但其实在真实的战争史上,并不止戴斯蒙德一个人做过不拿枪的举动,早在一战时就有士兵做过不愿意拿枪的抗争,但最终以失败告终,等到二战结束后戴斯蒙德的事迹发酵后,在其后的越南战场上又有两位士兵效仿过戴斯蒙德的举动,但这两位士兵最终过早的死于战场之上,并未引起太大的轰动。

现实中在二战结束以后,戴斯蒙德成为了美国国家英雄,并有专门的纪录片进行过全面报道,但论及在全世界的闻名和让更多的人知道戴斯蒙德的事迹,最大功臣依旧要首推吉布森2016年拍摄的这部电影版《血战钢锯岭》。

而电影中的戴斯蒙德与真实的历史人物,究竟有哪些不一样的区别?

02:真实与电影的出入

戴斯蒙德生于1919年,1942年入伍,1945年二战结束后时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亲自为戴斯蒙德颁发了国家最高级别的荣誉勋章,1946年戴斯蒙德正式退伍,2006年去世,去世后遗体进入国家公墓,享受到了一位士兵能够得到的最高葬礼待遇。

吉布森拍摄的这部《血战钢锯岭》与2004年特里·班尼迪克特拍摄的戴斯蒙德纪录片保持了八成以上的一致性,只在部分细节上有一定的出入。

出入点1:电影中戴斯蒙德因为目睹了自己父亲在战争以后终日酗酒,且差点用枪支失手杀死母亲以后,才开始憎恶枪支,同时在这次事件中戴斯蒙德勇敢的上前横在了父母之间,但这一段在纪录片中是这样的。

纪录片中:戴斯蒙德的父亲确实酗酒,但他的家中除了父亲酗酒外,戴斯蒙德的舅舅同样爱酒如命,且这二人常常一起喝酒、侃大山,某一日这二人酒精上头发生了争执,戴斯蒙德的父亲用枪顶在了戴斯蒙德舅舅的脑门,此时恰好在家中的戴斯蒙德母亲上前阻拦,并选择了报警处理,而戴斯蒙德此时正从外面归来,恰好看到了其后的这一幕。

出入点2:电影中戴斯蒙德与当护士的女友多萝西相爱之后未过多久,戴斯蒙德便入伍参军,参军以后的戴斯蒙德因为不愿意拿起枪支的事情被军队处罚,继而错过了参加与多萝西约定好的婚礼。

纪录片中:戴斯蒙德与多萝西的婚礼是发生在戴斯蒙德参军之前,同时多萝西与戴斯蒙德相识到结婚的这段过程中,多萝西的身份并不是一位护士,而是在戴斯蒙德退伍以后,为了挣钱,多萝西才去考了护士资格证,继而做了护士。

出入点3:电影中由于戴斯蒙德不愿意拿枪的行为,他受到了战友的排挤和嘲讽,以及毒打。

纪录片中:戴斯蒙德同样受到了战友的嘲笑和辱骂,但并未发生严重的毒打,毕竟军队之中殴打战友是一件严重的违反军纪事件。

出入点4:电影中戴斯蒙德在钢锯岭之上,不仅仅救了自己国家的士兵,同时还在一处战壕之中救了一位日本士兵。

纪录片中:关于这段并没有导演与戴斯蒙德的直接对话和描述,反而是戴斯蒙德的战友对导演说出了这段,但战友口中关于这段的描述极其含糊,尤其在究竟是戴斯蒙德是自愿救日本兵还是被迫救日本兵这个环节上。

出入点5:整部《血战钢锯岭》最震撼人心的一幕莫过于戴斯蒙德脚踢手榴弹那一幕,在电影中这颗手榴弹来源于投降的日本士兵,且在半空之中被戴斯蒙德踢走。

纪录片中:在战友和戴斯蒙德的描述中,这颗手榴弹并不是投降日本兵所扔,而是他们在夜晚的偷袭中,从一个日本军巢穴中突然扔出来的,同样戴斯蒙德踢的时候手榴弹已经落地,与电影中的半空飞踢有所区别,但戴斯蒙德的勇敢、果决与电影并无二致。

……

从人物的特性角度去看,这些电影与纪录片的出入,其实并无太过影响戴斯蒙德这个人物的伟大和英勇,吉布森与编剧如此处理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丰满和营造戴斯蒙德的不拿枪这件事究竟要面对多大的困难。

(如果你是一位“纪录片”与“电影”皆看了的观众,你会发现纪录片中的戴斯蒙德会更加有趣、令人尊敬和神往,这或许便是真人处境增加的无穷魅力。)

03:另类英雄是如何炼成的?

对于从未经历过战争以及不信奉基督的普通人,多半是无法理解戴斯蒙德的那种选择,毕竟一个士兵不拿枪?玩呢!

在电影中小时候的戴斯蒙德与兄弟和睦,且富有很强的冒险精神,反而越大以后的他越加保守和沉默,直到最后坚守心中的信念,然后立地成佛,成了英雄。

所以《血战钢锯岭》即是一部伟大的战争电影,也是一部伟大的个人传记电影,它完整的展现了戴斯蒙德从小人物到英雄的全过程。

吉布森在拍摄《血战钢锯岭》时延续了自己“简单粗暴”的性格,他基本不使用酷炫的多层结构叙述,也并没有大秀摄影技巧,更多的只是在简单的描写戴斯蒙德经历的一切。

在电影开头吉布森先对战场进行慢镜头呈现,然后立即转入主角童年生活,在入伍之前的故事单元上,它们可以简单的分为三个小的章节。

(1):因为误伤了自己的亲兄弟,继而陷入了自责中,开始第一次憎恶自己的手中握有攻击性的武器;

(2):目睹终日酗酒的父亲差点失手杀害了母亲,再次对手中握有武器产生抗拒,但此时电影在戴斯蒙德父亲这一环节进行了较长篇幅的叙述,戴斯蒙德父亲是一名参见过一战的退伍士兵,退伍以后便开始酗酒。战争时期的老戴斯蒙德曾是国家英雄,受到过国家表彰,但其后退伍的生活不顺,以及战后创伤,都让老戴斯蒙德对如今的生活充满了暴戾,而他把这种暴戾撒在了家人身上,所以对于戴斯蒙德来说,父亲一事给他带来了两个层面的影响,一是憎恶枪支,二是憎恶战争。

(3)情窦初开,和护士女友互许终身,如果说前面两件事带给戴斯蒙德的是心灵层面的巨大创伤和阴影,那与多萝西的相识、相恋则是在他受到创伤的心灵上抹上了灵药,它让戴斯蒙德原本灰暗的生活变得靓丽了起来,继而更加渴望平安的活着。

以上这三个阶段是未上战场前的戴斯蒙德,它完整的交代了戴斯蒙德的性格形成,以及其后做出后续举动的初衷和原因。

但这样的坚持,在军令如山的军营中,在满世界炮火的战争中,虽然值得尊敬,但基本无法被实现,戴斯蒙德在入伍以后经历的一切,多数的观众都会料到。

其后戴斯蒙德虽然历经抵抗、辩解、以及部分人的支持,但这并未改变戴斯蒙德的处境,理论上他并无任何不拿枪就上战场的机会,甚至因为戴斯蒙德的执拗,原本可以申请做医护兵的资格也被剥夺。

在前面所说的那一部分试图支持和帮助戴斯蒙德的人中,其中尤以老戴斯蒙德的出场最为让人动容,他穿上了折封多年的军装,拜访曾经的上司……这些种种的一切举动,对于老和小两位戴斯蒙德其实都是一场至关重要的“救赎”。

老戴斯蒙德因为战争而变成了如今这样,他深知拿起枪便意味着站在自己眼前的小戴斯蒙德一定会在日后变成与自己一样的老戴斯蒙德,所以他看到自己儿子如此坚持时,他是欣慰的,因为他知道即使这样的选择会被唾弃,但总好过儿子变成如今的自己,于是他写了给以前上司的“恳求”信。

同样小戴斯蒙德看到终日酗酒的父亲会为了自己再次走进军营,同时在与父亲的短暂沟通后了解到父亲的这份心思后,戴斯蒙德更加的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其后戴斯蒙德因为突然而来的战争加上老戴德蒙斯写下的那封信,才偶然性的获得了进入战场的机会,但其实走到此时戴斯蒙德的坚持依旧并未得到美国军方的理解和支持,因为国家需要的一定是绝对服从命令的士兵,以及可以统一作战的杀人武器,如果人人都像戴斯蒙德一样,战争又该如何进行?甚至如果戴德蒙斯在其后的战争中,过早的牺牲,那后人对于戴德蒙斯又该如何评价,他的行为是否会有完全相反的定论?

所以戴斯蒙德从执拗的青年,走到无害化的边缘人,再到全民敬仰的另类英雄,既有自己童年时各种创伤造就的执念,也有与女友相爱后带给他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渴望,当然还有老戴斯蒙德出现后带给他的帮助,但更多的还是“运气”使然,这份运气保佑了他没有过早的死在战场之上,然后才有了其后的一切。

原文地址|http://www.bdwenxue.com/yingshiwenhua/yingshi/202003/32904.html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