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又一个主动上传自己电影的导演,可爱还是可笑?


来源:遍地文学 作者:

来源:凤凰娱乐前两天,一个叫“蝉鸣知了”的独立电影导演,把自己的长片处女作《擦一擦你那满腹经纶的道貌岸然》(后面简称《擦一擦》)上传了网盘上,让网友免费下载和传播分享。还在

来源:凤凰娱乐

前两天,一个叫“蝉鸣知了”的独立电影导演,把自己的长片处女作《擦一擦你那满腹经纶的道貌岸然》(后面简称《擦一擦》)上传了网盘上,让网友免费下载和传播分享。还在豆瓣上《擦一擦》的条目下写了一篇影评,解释了自己这么做的动机。

蝉鸣知了不是第一个这么做的导演,就在前不久,另一位独立电影导演蒋能杰,也把自己拍摄的纪录片《矿民、马夫、尘肺病》主动上传到了网上,同样也不吝让网友免费观看和传播。

从前,我们不时会看到有导演谈到自己观看盗版碟和网络资源的言论,其中最著名的一个,便是已然成了世人皆知的段子的贾樟柯被卖盗版碟的小贩推销“贾科长的《站台》”。

后来,我们甚至偶尔会看到导演在网上转播自己电影下载资源的链接。但一个导演主动地在网上分享传播自己电影的“资源”,则是截然不同的另一回事。

这种违背行业规则和经济规律,同时也不符合大多数导演观念与价值取向的行为,背后只有唯一的动机——他们太渴望自己的电影被更多人看到,但他们也深知,通过正常的渠道,他们的电影无法获得足够的观看与点击。正是出于这一点,让他们全然放弃了自己的电影本应获取的收益与报酬,只为了自己的表达能被观看与倾听。

具体到《擦一擦》这部电影,这一动机与诉求无疑显得更加明确和重要。

《擦一擦》是一部自传式的伪纪录片,讲的是导演晨风(片中的主人公)在为自己的电影处女作寻找投资过程中的种种见闻,所以它的英文片名是“Road to film”,通往电影之路。

如果你看过“豆导”钮承泽的导演处女作《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你立刻就能明白,《擦一擦》就是《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的一次模仿。

蝉鸣知了也很坦然地把这部给过他启发的电影,直接放进了《擦一擦》里,并且有意选择了钮承泽被各色投资人折磨得近乎崩溃的一场戏,来致敬和自嘲。

和《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相似,《擦一擦》讲的也是一个对电影满腔热血、大有抱负的年轻导演,被资本花式调戏与蹂躏的过程。

为了三百万的投资,导演晨风使尽了浑身解数,耗尽了所有的资源与精力,到头来只换得自己头破血流、遍体鳞伤。

晨风四处碰壁的过程,无疑就是一副对这些年来国内电影行业种种乱象的生动写照。

他接触的各色人等,有只对小姑娘和嫩模感兴趣的土老板,有只对投资回报率感兴趣的基金经理,有吃回扣还要安插亲人在剧组捞油水的制片人,有只知道做漂亮PPT的影展策展人,还连侯孝贤和王家卫都分不清的文艺片投资人......五花八门,无所不包。

他们往往张口就是几千万动辄上亿的大项目,闭口则是自己的电影刚刚入围了威尼斯。但从他们的言谈不难看出,他们从来不关心究竟要拍一部什么样的电影,关心的是通过拍一部电影,自己能获得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最后无非是金钱、名声、又或者是性。

在此之外,《擦一擦》还刻意用一系列时间节点明确的画外音广播,来凸显2015-2019这五年间国内电影市场的热点和风向,“IP”、“一带一路”、“大数据”等业已泛滥的关键词则成了最直观的注脚。

导演蝉鸣知了显然想通过自己的个人经历,管中窥豹式地呈现近年来国内电影行业的种种乱象,《擦一擦》的这些描写,大多符合这些年来我们对于此类现象的想象,但是也没有跳出那些新闻段子式的描述范畴。

很多人会对《擦一擦》产生兴趣,恐怕正是因为这种不乏猎奇色彩的主观讲述,而很多人对这部电影反感和不满的地方或许也正在于此。

导演在晨风这个角色身上注入了太多自传式的自我投射,给人的感觉好像是,他真的就是片中的那个晨风——目中无人,自视甚高,空有一腔迷影情结与文艺情怀,张口塔可夫斯基闭口戛纳金棕榈,恬不知耻地自称“电影之子”和“上海电影之光”,却从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只会空洞直白地吐槽行业大环境的混乱与芜杂,顾影自怜般地用文艺的强调在角落里喃喃自语。

但很多人没有看到的是,《擦一擦》固然是自恋、自命不凡、并且自以为是的,但它也是自重、自洽、能够自圆其说的。

这种自洽,体现在它刻意选择的伪纪录这一美学形式上。

在捉襟见肘的成本(片中说是30万,实际情况应该相差无几,这个数字,在正常的电影制作条件下,只够请一个合格的摄影师)限制下,伪纪录的粗糙风格可能是唯一不让人那么出戏的选择。

前几年在圈内口碑不俗的《中邪》,正是在极低成本下巧妙运用伪纪录风格的典范。借片中晨风的口,导演也坦白自己可以因为没钱而放弃美术,但不会放弃美学。

但饶是如此,《擦一擦》仍然暴露了太多因为没钱而凸显的缺陷——粗糙的影像和声效,业余的表演和台词,其中最醒目的一点,应该是导演蝉鸣知了自己的表演,很多时候,他不得不故意让自己用那样一副颓丧的表情和语气来完成大部分时间的表演。

片中大量有意为之的揶揄和戏谑,一方面自然是导演对于行业乱象的挖苦与讽刺,同时另一方面也无疑是对于自身处境的省思与自嘲。借片中角色的口,他其实早已把那个梦想金棕榈的“电影之子”狠狠地嘲讽奚落了一番。

他或许曾经真的是那个举着理想的大旗目空一切的晨风,但经历过四处碰壁后的头破血流的他,无疑也认清了自己可能什么也不是的窘迫与现实。

这种自觉与自我体认,是这部电影在主题上的自洽。

如果导演只是想借这样一部电影,用一种自恋且装逼的强调来直抒胸臆,宣泄自己心中的愤懑,挖苦和嘲讽那些曾经漠视或羞辱过他的人,那他最多只是一个可悲的愤青,在做一次无聊且无谓的挣扎。

但如果他经历过那些被侮辱和被欺骗的遭遇,借此重新审视了自己最初的创作初衷与方式,并且在极其凄惨的条件下,被迫选择了这样一个题材和形式,那么反倒有可能迎来某种歪打正着的转机。

正如片中的晨风一样,无论他当初多么热切地渴望拍那样一部文艺浪漫的“十二里霞飞路”,现实都只能允许他用自己的钱拍这样一部粗糙但有趣的伪纪录片。

作为观众,我们无从猜测导演在《擦一擦》里到底还原了多少自己的心境与感受,影片讲述的故事里又有多少是基于导演本人确曾亲历的真实。那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选择了这样一种勇敢且坦诚(坦诚到显得有点鲁莽和生硬)的方式去自我表达。

在《擦一擦》的最后,当晨风在走投无路又放不下心中理想的情况下,他只能跟家人摊牌,押上自己的房子,筹集30万做最后一搏。在那段长长的自白里,我相信导演真的投射了他全部的自我。

在那一刻,他如此清醒地看清了自己的角色与处境,然后毅然决然地选择赌上自己最后的家底,去完成忠于自己的一部电影。

他很可能不是另一个塔可夫斯基,但他至少可能是另一个艾德·伍德,在电影这个行当里,成为另一个艾德·伍德不应该是一件羞耻的事情。

原文地址|http://www.bdwenxue.com/yingshiwenhua/yingshi/202004/35591.html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