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诗文赏读 风入松 唤春 俞彦


来源:遍地文学 作者:浅见

唤春春总不回眸。只索休休。燕成翁媪莺成叟。更堪雨惨风愁。一夜魂无处,原来都在根头。匆因甚逝波流。容易拌丢。艳阳如绣天如酒,恁般下得忙收。

风入松 唤春

明代:俞彦

唤春春总不回眸。只索休休。燕成翁媪莺成叟。更堪雨惨风愁。

一夜魂无处,原来都在根头。

匆因甚逝波流。容易拌丢。艳阳如绣天如酒,恁般下得忙收。

赖有情人慰我,绿肥也亚红稠。

相关阅读

明代诗歌特点

创作流派多

①形成的诗歌创作流派较多。除了具有重大影响的全国性流派前七子、后七子、公安派、竟陵派之外,历朝还有许多地域性的小流派。这种现象显然与明代文士喜结诗社的风气有关。

提出诗歌理论主张

②面对正统诗文的衰微,明代诗人提出了不少诗歌创作方面的理论主张。比如,高启认为要“兼师众长”;李东阳认为要分辨诗体的声调音节;前后七子主张要学习汉魏盛唐,提倡复古;公安派则主张要“独抒性灵”等。这些看法均有一定道理,涉及诗歌创作如何学习前人、如何掌握诗体特点、如何表现诗人主体感情等问题。但是,他们中大多数人提出的理论主张却有如下共同弱点:一是将其认识到的部分真理强调过分,缺乏应有的辩证态度;二是不能正确总结汉魏盛唐以至宋元以来诗歌发展的经验与教训;三是没有找到提高诗歌创作水平的关键因素,即应到现实生活中寻求诗情。所以,这些理论主张都未能挽救正统诗文的衰微,反而将诗歌创作引向更深的危机。

广度和深度

③明代诗歌在反映现实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方面,既不如唐诗,又逊于宋诗。这里固然有八股取士,使“明代功名富贵在时文,全段精神,俱在时文用尽,诗其暮气为之”(吴乔《答万季墅诗问》)等原因,但更重要的是诗人创作指导思想上存在偏颇。前后七子的模拟成风,公安派的诗意浅露,竟陵派的诗境狭小,都是诗人不能深刻认识生活的重要性而结出的苦果。

原文地址|http://www.bdwenxue.com/gudaiwenxue/tangshisongci/201910/17711.html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浅见

 
最新评论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