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竹枝词二首·其二 刘禹锡


来源:遍地文学 作者:本站小编

竹枝词二首·其二唐代:刘禹锡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译文及注释译文巴山楚水江上雨水多,巴人擅长吟唱本乡歌。今朝北方客子思归

竹枝词二首·其二

唐代:刘禹锡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巴山楚水江上雨水多,巴人擅长吟唱本乡歌。

今朝北方客子思归去,回乡迎来纥那披绿罗。

注释

楚水巴山:楚水:①水名。一名乳水。即今陕西省商县西乳河。楚水注之,水源出上洛县西南楚山。昔四皓隐于楚山,即此山也。其水两源合舍于四皓庙东,又东迳高车岭南,翼带众流,北转入丹水(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丹水》)。②泛指古楚地的江河湖泽。巴山:①大巴山。巴山夜雨涨秋池。②泛指巴蜀一带。

楚水巴山:泛指蜀楚之地的山水。

巴人:此诗中指古巴州人。

北客:作者自指,言客有思乡情也。

纥(hé)那:踏曲的和声。绿罗:①绿色的绮罗。②比喻绿水微波。③荔枝名。川人有称荔枝为绿罗者。诗中所指解释历未能统一。三种解释者皆有,也都讲得通。

创作背景

刘禹锡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正月至长庆四年(824)夏在夔(kuí)州任刺史,作《竹枝词》十一首。十一首《竹枝词》分为两组,这是其中一组二首,作于另九首(《竹枝词九首》)之后,大约是诗人前组九首完成后,又重新创做完成的。

赏析

《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刘禹锡创作多首《竹枝词》,分两组,这是其中一组的第二首。

第二首不像第一首那样以谐音写含蓄情事,而是从身居蜀地耳闻巴人歌唱自然引发怀乡幽思。

首句“楚水巴山江雨多”看似平易概括的摹写却流露出诗人因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案多年贬谪远任的愁苦。楚地巴山远离长安,虽然暂时避开政治漩涡,但对于心怀远大抱负的诗人来说却是心仍有不甘的。“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这也许正是诗人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这不能不使人愁苦,伤心失意下也属正常。压在心头的大石无法移开,难以消除的寂寞和烦闷更无法排遣。江雨又来,淅沥不歇,更添伤情。

“巴人能唱本乡歌。”于此伤情怀思之下巴人乡歌又传入耳。“歌者那知听者愁,一声一叹总牵情。”巴人歌唱本属常有之事,诗人却将其平常事入诗中,可见诗人自己心绪却是常常不平静的。自然不是只因耳听巴人歌声才起的不平静,人总是会因某事而及他情。这是再自然正常不过的了。本来由江雨多引起的伤情再又由巴人的歌唱更是雪上加霜了。

闻歌思归,自然引出下两句:“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长安,不算是自己的归处,多次的贬谪打击,他怕是早已对政治不怀希望了,长安那里只是自己的伤心地而已。至于诗人想归何处,可以从诗句中推测。《纥那》当是诗人家乡的乡歌。身披绿色绮罗踏着《纥那》曲的和声边舞边歌的乡人想必是欢迎自己归来的一朝离乡,飘零天涯。也只有那里才不排拒自己。因有这样的想法,窗外的绿水微波渐渐幻成故乡人身上迎风而舞迎己归来的绿色绮罗,耳边听闻的《纥那》节拍又显得那样的清晰明了。

组诗歌词的风格明快活泼,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俗特色。如同屈原作《九歌》一样,刘禹锡从当地民歌中汲取素材,变民俗风情为文人风雅,创作出有别于文人文学的民歌体诗歌,显示了文学创作中雅俗互补的重要意义。

相关阅读

唐朝:最为不一般的朝代

中华上下五千年,每一段历史都有它独特的味道。。我们很多人认为现代的社会远远比古代开放,但是你知道吗,在中国历史上,也有一个很开放的时代,那就是唐朝。

因为国力的昌盛,各国的使臣纷纷前来学习先进的文化,拥有一大批的留学生。这些来自世界各国的贵族,他们受到唐朝政府的礼遇。他们开始在唐朝入朝为官,适应唐朝的风俗,娶了唐朝的妻子,把华夏当作他们的第二个故乡。其中西域安国的李宝真、李宝玉两兄弟,还是唐朝有名的优秀将军。还有一个叫朴球的新罗人,他的棋艺非常好,当他回去时,有唐朝的官员写诗赠与他,大意为:你回去之后,应该没有人可以与你抗敌了。还记得影片中那个关键的线索人物晁衡吗,据真实历史记载,他在唐朝生活了五十年,天宝年间他想要回到自己的国家日本,王维写诗赠与他,问他将要去往朋友们都不熟悉的地方,将来是否还可以通信。晁衡回日本的时候,他的船在路上遇到大风浪,民间有人误传他已经死去,李白听说了这个消息以后,悲痛的写诗表达内心的哀伤。由此可见,当时友人之间的交往不分国籍,只看才华和机缘。

唐朝的开放还体现在一点就是当时的人妄议朝政竟然不会被抓起来,依旧没有任何事情。不同于宋代的经常出现的“改革”制度,唐朝文化开放还体现在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我们小时候经常被逼着念的唐诗。独具风格的诗词还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成各种派系,那就是古典创作的高峰期。文章最初的目的就是反映现实生活,但是关键的是那可是古代啊。等级制度森严,各种的避讳,让很多人不敢说出真话。但是唐朝的顶级人物好像对待文人格外的宽容。就说白居易吧,他写的《长恨歌》涉及到不少敏感话题。说出来唐玄宗李隆基的很多缺点,如果这种事情放在明清,估计他早就陷入文字狱了。不过后来,官方并没有组织这首巨作的面世,这才使它得以更加广泛的流传。不仅如此,在白居易去世以后,李隆基的后代唐宣宗还亲自写诗哀悼他。一国之君竟然为文人写诗,这在古代是非常罕见的。而且他还在这首哀悼词里面提到了《长恨歌》,说连少数民族都知道,大家都会哼着唱了。从中唐到晚唐,有不少诗人在关于马嵬坡的事情中表明了批判的态度,因为看不惯皇帝不顾及国家大事,很多诗人都作诗来讽刺这件事情,字里行间没有丝毫避讳。

还有一个流传很久的小故事,那个写出《咏鹅》的骆宾王,曾经写诗讽刺过武则天,可是武则天看到之后不但没有生气,反倒问丞相问什么错过这么好的一个人才,对他大加赞赏。这其中虽然有骆宾王诗词写得非常好的缘故,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武则天的容人之量。东方的文化人,大多都对当时的长安念念不忘。白居易曾经用 长恨歌 写进当时的繁华,它美的就像是仙境,不带烟火气。骊宫最高的地方可以到天上,优美的音乐如同仙乐一般随处都能听见。歌舞表演如此精彩,一连表演了很多天唐明皇都看不厌。虽有夸大的部分,但从这里可以想象出究竟是怎样的盛景。唐玄宗时期,很多中亚的国家都送来了各种稀世珍宝,想要缔结两国和平交往。有康国在唐太宗时,先是送来金桃、银桃,被种植在皇家花园里。而中亚的其他国家,也都送来了很多礼物。唐玄宗是一个开明的君主,他非常尊重这些国家的文化。所以使者们可以按照自己国家的风俗,不行跪拜之礼。文化之间的互相影响是促进彼此进步的重要桥梁,我们现在生活中的很多乐器、生活用具以及食物等,有些带有“胡”字。

还有野史流传,当时的长安,胡人与汉人通婚,致使很多长安少年的性格中都带有胡人的脾性。唐唐朝的开放还表现在一点,就是当时女性的地位比较高。唐朝的妇女所接受的文化程度比较高,女性也可以读书写文章,甚至去学习马术,比赛射箭。最关键的是,她们可以抛头露面。参政议政,还可以入朝为官。尤其是武则天上台以后,女性参政的就更多了,上官婉儿就是其中的翘楚。唐朝的后宫,仿照前面朝堂上的六部,设立六局。分为:尚宫局、尚仪局、尚服局、尚食局、尚寝局、尚功局。六级最高级的女官合称为“六尚”,相当于六部的尚书。

唐朝在两性关系的开放程度上也是比较开放的,离婚比较文明。原本经常在各种影视片中出现的“休妻”在这里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唐代的人认为无论是在一起还是分开,都讲究好聚好散,不要让双方产生厌恶。曾经在敦煌莫高窟里面出土过一批唐朝的文献,里面有一个叫赵宗敏的唐朝男子写给他妻子的和离书,很多人看过之后都非常感动。里面的大意是:凡是可以成为夫妻的人,曾经都有过非常恩爱的时期。如果相处的时候,一直不和,则说明两个人前世是冤家。互相生厌、彼此憎恨所以既然已经发现我们不适合住在一起,倒不如趁早分开,各自回归到自己原本的生活。希望娘子你我分开之后,可以依旧保持美貌,找到最适合你的贤人,两个人琴瑟和鸣。我们一别两宽,大家都会欢喜。而且当中最后说明我愿意负担你三年的口粮。这样好聚好散的感情,真的很不容易。唐朝的开放是中华文化中不可忘记的一块瑰宝,是当时百姓最希望的生活。可惜盛衰交替本是自然的规律,如果当时盛唐的大诗人看到后来的民不聊生,想必也是极为惋惜的。

原文地址|http://www.bdwenxue.com/gudaiwenxue/tangshisongci/202004/34835.html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本站小编

 
最新评论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