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送王郎 赏析


来源:遍地文学 作者:浅见

这首诗多数人喜欢它的前半,其实功力见于“江山千里”以下的后半。方东树《昭昧詹言》说:“入思深,造句奇崛,笔势健,足以药熟滑,山谷之长也。”要体会这种长处,主要在后半。

送王郎

宋代:黄庭坚

酌君以蒲城桑落之酒,泛君以湘累秋菊之英。

赠君以黟川点漆之墨,送君以阳关堕泪之声。

酒浇胸次之磊块,菊制短世之颓龄。

墨以传万古文章之印,歌以写一家兄弟之情。

江山千里俱头白,骨肉十年终眼青。

连床夜语鸡戒晓,书囊无底谈未了。

有功翰墨乃如此,何恨远别音书少。

炒沙作縻终不饱,缕冰文章费工巧。

要须心地收汗马,孔孟行世目杲杲。

有弟有弟力持家,妇能养姑供珍鲑。

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请你喝蒲城产的桑落美酒,再在酒杯里浮上几片屈原曾经吃过的菊花。

送给你黟川出产的亮黑如漆的名墨,又送上曲凄凉动情的阳关曲催人泪下。

美酒使你胸中郁塞的磊块尽化,秋菊使你停止衰老寿数无涯。

名墨让你写下流传万古的佳作,歌曲使你感受到兄弟间情义无价。

我们都已头发斑白流落天涯,十年来骨肉情谊,青眼相加。

今天我们睡在一起彻夜长谈,不觉鸡已报晓;你满腹诗书,口若悬河,说个不了。

学问精进到了这个地步,怎能为远别后音书难通抱恨怨恼?

把沙石炒热终究不能当饭谋求一饱,在冰块上雕花只是白白地追求工巧。

请你收敛心神沉潜道义,定能体会出孔孟学术的精要。

你有弟弟能够勤俭持家,妻子又贤惠孝敬婆婆从不怠懈。

儿子长大了能读诗书,女儿能干勤纺丝麻。你呢,只要安心地享乐,读书之余,品味新茶。

注释

王郎:黄庭坚的妹夫王纯亮,字世弼。

蒲城:即蒲坂,今山西永济县。

桑落酒:蒲城所产的名酒。《水经注》说蒲城民刘白堕,擅酿酒,在桑落时酒开始酿。后世因以其时酿的酒名桑落。

湘累:屈原自沉于湘地之水,非罪而死称累,后世因称屈原为湘累。

秋菊之英:菊花。《离骚》有“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黟川:汉县名,即今安徽歙县,以产墨出名。

点漆:指上等好墨。萧子良《答王僧虔书》:“仲将之墨,一点如漆。”

阳关:指王维所作《阳关曲》,一名《送元二使安西》,后人谱以乐,用作送别曲。

磊块:胸中郁结与不平。《世说新语·任诞》有“阮籍胸中磊块,故须酒浇之”语。

制:制止,延缓。

短世:短暂的人生。

颓龄:衰老之年。陶渊明《九日闲居》:“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印:痕迹。

眼青:即青眼,有好感,相契合。《晋书·阮籍传》云,阮籍不拘礼法,凡俗士来访,以白眼对之,嵇康来,大悦,乃对以青眼。

连床夜语:状亲密相处情景。

炒沙作糜:炒沙成粥,比喻不可能的事。《楞严经》:“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成其饭,经百千劫,只名热砂。何以故?此非饭,本砂石故。”

镂冰文章:在冰上雕镂,喻劳而无功。语出《盐铁论·殊路》:“内无其质而外学其文,虽有贤师良友,若画脂镂冰,费日损功。”

心地收汗马:指内心有实在的收获。黄庭坚在《与王子予书》中曾说:“想以道义敌纷华之兵,战胜久矣。古人云:并敌一向,千里杀将。要须心地收汗马之功,读书乃有味。”

日杲杲(gǎo):如红日一般光亮。

珍鲑:对鱼菜美称。

参考资料:

1、陈衍 选编,沙灵娜,陈振寰 译注.宋诗精华录全译(上、下).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3-1:第398-401页

赏析

这首诗自起句至“骨肉十年终眼青”为第一段,写送别。它不转韵,穿插四句七言之外,连用六句九言长句,用排比法一口气倾泻而出;九言长句,音调铿锵,词藻富丽:这在黄庭坚诗中是很少见的“别调”。这种机调和词藻,颇为读者所喜爱,所以此诗传诵较广,用陈衍评黄庭坚《寄黄几复》诗的话来说,是“此老最合时宜语”。但此段前面八句,内容比较一般:说要用蒲城的美酒请王纯亮喝,在酒中浮上几片屈原喜欢吞嚼的“秋菊之落英”,酒可用来浇消王郎胸中的不平“磊块”,菊可以像陶渊明所说的,用来控制人世因年龄增而早衰;要用歙州黟县所产的好墨送王,用王维《渭城曲》那样“阳关堕泪”的歌声来饯别,墨好才能让王郎传写“万古文章”的“心印”(古今作家心心相印的妙谛),歌声以表“兄弟”般的“一家”亲戚之情。此外,这个调子,也非作者首创,从远处说来自鲍照《拟行路难》第一首“奉君金卮之美酒,玳瑁玉匣之雕琴,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蒲萄之锦衾”等句;从近处说,来自欧阳修的《奉送原甫侍读出守永嘉》起四句:“酌君以荆州鱼枕之蕉,赠君以宣城鼠鬂之管。酒如长虹饮沧海,笔若骏马驰平。”虽有发展,仍属铺张,不能代表黄庭坚写诗的功力。到了这一段最后两句“江山千里俱头白,骨肉十年终眼青”才见黄诗功力,用陈衍评《寄黄几复》诗的话来说,就是露出“狂奴故态”。这两句诗,从杜甫诗“别来头并白,相对眼终青”化出,作者还有类似句子,但以用在这里的两句为最好。它突以峭硬矗立之笔,煞住前面诗句的倾泻之势、和谐之调,有如黄河中流的“砥柱”一样有力。从前面写一时的送别,忽转入写彼此长期的关系,急转硬煞,此其一;两句中写了十年之间,彼此奔波千里,到了头发发白,逼近衰老,变化很大,不变的只是亲如“骨肉”和“青眼”相看的感情,内容很广,高度压缩于句内,此其二;词藻仍然俏丽,笔力变为遒劲峭硬,此其三。这种地方,最见黄诗本领。

第二段八句,转押仄韵,承上段结联,赞美王郎,并作临别赠言。“连床夜语”四句,说王郎来探,彼此连床夜话,常谈到鸡声报晓的时候,王郎学问渊博,像“无底”的“书囊”,谈话的资料没完没了;欣喜王郎读书有得,功深如此,别后必然继续猛进,就不用怨恨书信不能常通了。由来会写到深谈,由深谈写到钦佩王郎的学问和对别后的设想,笔调转为顺遂畅适,又一变。“炒沙作縻”四句,承上读书、治学而来,发为议论,以作赠言,突兀遒劲,笔调又再变而与“江山”两句相接应。这四句的意思是:追求写“工巧”的文章,像“炒沙作縻”,无法填饱肚子,像镂刻冰块,不能持久;应该收敛心神,潜心道义,战胜虚华,才能体会出孔子、孟子之道如日月经天。黄庭坚致力于词章,力求“工巧”,但又有文章要为“道”服务的观念,所以认为读书治学,要以身体力行孔、孟之道为主。实际上黄庭坚本身是诗人,不可能真正轻弃词章,这里只是表现他把儒家的修身、济世之道放在第一位而已。

最后四句为第三段。说王郎的弟弟能替他管理家事,妻子能烹制美餐孝敬婆婆,儿子能读诗书,女儿能织丝麻,家中无内顾之忧,可以好好烹茶读书,安居自适。王郎曾经考进士不第,这时又没有做官,闲居家中,所以结尾用这四句话劝慰他。情调趋于闲适,组句仍求精炼,表现了黄诗所追求的“理趣”。

这首诗多数人喜欢它的前半,其实功力见于“江山千里”以下的后半。方东树《昭昧詹言》说:“入思深,造句奇崛,笔势健,足以药熟滑,山谷之长也。”要体会这种长处,主要在后半。

黄庭坚,坎坷的一生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不知道有没有提到燕人,他认识的人不多,也没有做过任何令人震惊或惊天动地的事情,因为他的成就并不太出名,今天我们在这里也是为了推广燕人。严道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词曲作家,公元前1030年(另一人称1037年),福州临川人(今南昌金县一带)。虽然严几路并不出名,但他的文字造诣并不低,迄今为止在世界上更出名的作品被誉为“临江仙子”的最佳产品。当时被人们誉为北宋十大词人之一,与此同时,燕几或北宋雅派的代表之一,可以看到其声誉和才华的下降。

更多的人知道的是,严刀仍然是北宋著名词曲作家晏殊的七个儿子,通常历史人物在谈论父子时,都称晏殊为大严师,而严师几次是萧炎。历史上的主播是一个孤军奋战、自力更生的人物,这本身就是总理的后裔,他本人非常有才华,但也有很多亲戚在法庭上担任重要职务,但是阎几个却从来没有拜访过这些政要,让他们的事业有所改善,所以阎几个生活中没有担任过任何重要职务。正是因为阎连科的“古怪”性格,他身边的朋友不多,现在有几个历史街区可以找到,北宋著名的庄家黄庭坚是它最好的朋友之一。公元1064年,黄庭坚第一次与阎王见过几次面,阎王几岁的那年,黄庭坚比他小一岁,从此两人成为知己,不时聚在一起喝酒,谈论世界。

黄庭坚对严几的才华,认为他的才华一时无人能比,无论是文章还是文字都是自己的。但是阎几这种个性傲气十足的人,从来不喜欢与官员相交,就连诗人苏轼想拜访他都被阎几回绝了,要知道当时黄庭坚是苏轼门下的人,看不到阎几道。阎连科和黄庭坚几年来,彼此非常熟悉,相互了解,历史书上也记载了两人之间发生的很多事情,其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黄庭坚对阎连科的一些评论。当时,阎连科刚刚完成了他一生的作品《萧珊词》,邀请黄庭坚到《小山词》序言中,黄庭坚为了阎连科的作品几次,曾经提到关于阎连科这个人的四个疯子中的几个。第一个疯狂的是燕。在成为一名有权势的成员后,他周围的许多亲戚在法庭上找到了工作。

朝鲜的许多官员收到了他们父亲的随身行李,但严少数人从未利用他们为自己找工作,愿意当一名小法官。第二个迷恋是严几人都是聪明人,但他从来没有在法庭上利用自己的才华去寻找一个世界。第三个迷恋是早年燕氏家族非常优越和显赫,毕竟是有名的,财产也不少,但是燕氏几个会非常慷慨地帮助别人,这样他以后的生活就一直贫穷。这四个人迷恋的是颜几人仍然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显然别人背叛了他,他也仍然选择相信别人,认为别人是难以言喻的。看到黄庭坚的生活,我们哀叹在他的王朝里,除了当官员,似乎没有别的职业。只为官员读书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缺点。

黄庭坚的生活深受那个朝代的影响。他从小就很聪明,几乎所有他读过的书都不会忘记。他回答不出他的问题。可悲的是,他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他只住在奶奶家。黄庭坚受到哪个朝代的限制。我们可以猜想他年轻时不快乐。因为如果那个朝代的人没有父亲,他们就会被人瞧不起。然而,从他的生活中可以看出他的思想开放,但是由于恶劣的环境,他安慰自己。哪个朝代的黄庭坚皇帝似乎不太开明。他经历过的几个皇帝都听了坏人的话,降职了他的官员。他的性格也可能不适合当官员。他直言不讳,敢于说出别人的错误。此外,当他是一名官员时,他只考虑下层阶级,这似乎侵犯了上层阶级的利益,所以他被别人陷害也就不足为奇了。

说了这么多,我还没告诉你黄庭坚是哪个朝代的人?他是北宋人,精通诗歌、歌曲、赋和书法。从书法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内心的自由和自由。他就是这样一个人。黄庭坚,生于1045年,卒于1105年,是北宋著名的大作家、书法艺术家、诗人、词作者、词楼。黄庭坚谷道士,生于1045年至1105年,与苏轼的伟大作家一样,被世人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和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诗、书法作品有很多,黄庭坚是一位优秀的官方文人,他曾为官方叶教授郭子建言、校书郎、作品《早罗》、《E书记》、《福州》等服务,但程侃并未等待,几次被贬谪,命运坎坷。

仕途坎坷的黄庭坚却磨砺成一代大家

黄庭坚,生于宋庆历五年六月十二日(公元1045年7月28日),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年号涪翁,洪州分宁(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是北宋末年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是以杜甫为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宗即“一祖三宗”的诗歌流派)的开派宗师和领袖。该流派崇尚黄庭坚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说。

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黄庭坚幼年便聪颖过人,书读了几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奇怪。认为他是千里之才。

皇祐三年(公元1051年),黄庭坚七岁,作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皇祐四年,黄庭坚八岁,作诗送人赴举:“万里云程着祖鞭,送君归去玉阶前,若问旧时黄庭坚,谪在人间今八年。”

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黄庭坚十三岁时不幸丧父,被舅舅李常接回家抚养。李常是当时有名的大藏书家,家中藏书近万卷。

在舅舅的栽培下,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二十三岁的黄庭坚考中进士,第二年,偕妻子孙氏到汝州(今河南)叶县担任县尉。过起了“县北县南何日了”的小吏生活。

熙宁初期,黄庭坚参加了四京学官的考试。由于应试的文章最优秀,担任了国子监教授一职,留守文彦博认为他有才能,留他继续任教。有一次,苏轼看到他的诗文,认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卓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世上已好久没有这样的佳作了。由是,他开始名震四方了。

黄庭坚二十五岁时,贤惠的妻子病故。思念亡妻时,写下了“真感生来不易销”这样的动人诗句。

黄庭坚担任太和县(今安徽太和)知县时,以平易治理该县。当时,课颁盐焚,其他县都争着占多数,太和县独不这样,县吏们不高兴,可是,该县的老百姓都喜欢。

此后,黄庭坚先后在河北、江西、山东做过小官。

神宗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黄庭坚四十一岁时,以秘书省校书郎召入京师。

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宋哲宗即位,任黄庭坚为校书郎兼《神宗实录》检讨官。就在这一年,黄庭坚见到了年长他八岁的苏轼。常和他来往的还有秦观、张耒、晁补之,这四人并称为“苏门四学士”。师友几人,意气相投,其乐融融。张耒体胖,最怕过夏天,黄庭坚就用“六月火云蒸肉山”的诗句来调侃他。

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黄庭坚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神宗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不巧,此时母亲生病,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了一年,他日夜察看颜色,衣不解带,及死,筑室于墓旁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三年丧服解除后,任秘书丞,提点明道官,兼国史编修官。

绍圣初,黄庭坚出任宣州(今安徽宣城)知州,后改知鄂州(今湖北武汉)。

此时,政治风云突变,新党主政,支持旧党的苏轼被迫踏上了流放之路,黄庭坚也被划为苏轼一派。为了寻黄庭坚的错处,《神宗实录》被政敌仿佛用筛子筛了一遍。章惇、蔡卞与其党羽认为,黄庭坚为检讨官主编的《神宗实录》多有诬陷不实之辞,命前修史官都分别居于京城附近各处,以备盘问,并摘录了千余条内容宣示他们,说这些都是没有验证的。不久,经院受考察审阅,却都有事实根据,所剩存疑的只有三十二条。其中,最要命的是黄庭坚在《神宗实录》中写有“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的话,这还了得。于是,首先盘问黄庭坚,他回答道:“庭坚当时在北都做官,曾亲眼看到这件事,当时的确如同儿戏。”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听到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黄庭坚因此被贬为涪州(今重庆)别驾、黔州(今重庆彭水)安置,攻击他的人还认为他去的是好地方,就诬告他枉法。后因避亲属之嫌,移至戎州(今四川宜宾)。黄庭坚对此像没事一样,毫不以贬谪介意。四川的士子都仰幕他,愿意和他亲近。他讲学不倦,凡经他指点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

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徽宗即位,起任黄庭坚为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舒州(今安徽安庆)知州,又以受部员外郎召用,他都推辞不就,请求为郡官,得任太平州(今安徽当涂)知州。

谁知政治风向再变,支持旧党的向太后死后,宋徽宗亲政,再用新党。上任仅九天的黄庭坚就被罢免了,去管玉龙观。起因是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不仅政见不一,还有一些宿怨,就是黄庭坚用文字游戏取笑过他。如今赵挺之当上了副宰相,报复的机会终于来了。转运判官陈举按照他的示意,呈上黄庭坚写的《荆南承天院记》,指控他对灾害,幸灾乐祸,“诽谤朝廷”,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宜州(今广西宜州)管制。值得一提的是,赵挺之也是北宋著名文人,他还是李清照的公公,赵明诚的父亲。据说,赵明诚很喜欢黄庭坚的诗文,常抄来诵读,赵挺之便对儿子怒目相向。所以说,文人整文人,容易整死人。

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黄庭坚以幸灾谤国之罪除名,羁管宜州,这也是他人生的最后一站了。五十九岁的黄庭坚拖家带口走到湖南永州,他留下家眷,孤身前酷热难当的宜州。

由于政敌的迫害,民房不让租,庙也不能住,黄庭坚最后的岁月是蜗居在城墙上破败的小戍楼里。

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 转到永州,黄庭坚未听宣布命令就客死在宜州贬所,终年六十一岁。此时,苏轼的坟头青草已经历四个寒暑,这两位政治命运相仿的大家被后世并称为“苏黄”,加上米芾蔡襄(也有说是蔡京),被称为“宋四家”,宋四家足以代表北宋书法的顶级水平。

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二月,门人苏伯固、蒋湋护送黄庭坚灵柩归葬双井祖茔之西,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宋高宗中兴,赠直龙图阁,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太常寺议谥“文节”。

原文地址|http://www.bdwenxue.com/gudaiwenxue/tangshisongci/201906/7988.html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浅见

 
最新评论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