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毕淑敏《血玲珑》


来源:遍地文学 作者:浅见

《血玲珑》是2005年毕淑敏著小说,讲述了卜绣文的女儿夏早早患了绝症。为了拯救女儿的生命;卜绣文倾尽所有

毕淑敏《血玲珑》

作者简介:

毕淑敏,1952年10月出生于新疆伊宁,中共党员,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注册心理咨询师。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委会委员。

毕淑敏的身份很多:医生、心理师、作家,还有一个就是“生活家”。她的作品多与自己的职业角色有关,笔下文字渗透着睿智和温情。她所有的作品都是对生活的一种诠释,可以说她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生活家”。 1952年出生于新疆。17岁入伍当兵,11年走遍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会的阿里高原的每一寸土地。转业后从事医疗工作,35岁开始写作,陆续发表作品400多万字,获国内外各种文学大奖30余次。作品以清新的文笔、温暖的哲思书写幸福与冷暖,始终关注生命与死亡,感动了万千读者。46岁时以罕见“高龄”与寻常身份开始学习心理学,将目光从星空转向心中,去心灵最深的地方寻找生命真谛。 本书为作家厚积多年之功的最新力作。她以作家、医生、心理师的多重身份,凭借丰富的人生阅历与专业的心理学背景,以深沉厚实的智慧与冷静真切的良知为经纬,梳理人生顺逆与坎坷,镂刻世间变故与悲欢,解锁心灵安危与密码。

毕淑敏的散文质朴真诚,诉说的是对世界的惊奇,对生命刻骨铭心的感悟,对生活始终不变的热爱。尽管她的笔下也有伤害、委屈、愤怒的负面情绪,但通篇读完,感到精彩而充满智慧的文字随处可见,书中还有许多如何排解人生苦痛的小故事,它们将我们麻痹了许久的神经,重新变得敏感起来,恢复我们对生活应有的感知能力。此刻,毕淑敏像一个最懂你的好朋友,在温柔的夜里与你对话,回忆经历中最美好的片段:它也许是一朵很小的旷野花,也许是一盏冬天的红灯笼,也许是苍茫的大漠暮色,琐碎而平凡,却能为你推开平淡,遇见生命的辽阔

出版 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其中《不会变形的金刚》获第四届百花文学奖,《女人之约》获第四届青年文学奖、第五届《小说月报》百花奖,《紫色人形》获台湾第十六届《联合报》文学首奖,《昆仑殇》获第四届昆仑文学奖,《生生不己》获当代文学奖、人民文学出版社炎黄奖,《补天石》获北京庆祝建国40周年文学作品奖,《预约死亡》获北京庆祝建国45周年文学作品奖,《素面朝天》获全国第五届报纸副刊一等奖。《预约死亡》获第6届小说月报奖,《原始股》获第7届小说月报奖。《红处方》获全国人口奖、北京市首届文艺大奖。《翻浆》获台湾第17届中国时报文学奖。

《血玲珑》是2005年毕淑敏著小说,讲述了卜绣文的女儿夏早早患了绝症。为了拯救女儿的生命;卜绣文倾尽所有,包括她的金钱、时间和生命。医生根据早早的病情制定了医疗方案“血玲珑”——让卜绣文再生一个与早早基因相同的孩子,一系列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血玲珑》讲述了一个离奇而曲折的故事,读完这部小说,我不仅为女主人公卜绣文富于牺牲精神的母爱而震撼,更陷入了对生命与死亡、科学与伦理的思考。

《血玲珑》的主人公都怀着各自不同的爱,对事业的爱,对亲人的爱,或者男女之间的爱。爱的交融碰撞,以及各种价值观的强烈冲突,谱写了这个关于生命的故事。提出“血玲珑”治疗计划的钟百行把医学事业的发展放在首位,他的学生魏晓日则对每一个个体生命充满了同情。我很赞同魏晓日对导师的质问:“难道整个医学的进程,不是由一个个具体的生命组成的吗?如果我们漠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们又如何能取得真正的进展!”是的,医学应该是最富于人文关怀的事业之一,既然它的终极目标是造福于人类,又怎能漠视组成全人类的个体生命的痛苦?

这部小说还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如何解决科学与伦理的冲突?为救一个患血液病的孩子而再生一个孩子,抽取这个新生婴儿的骨髓,即使父母都愿意,但对这个婴儿公平吗?如果说胎儿还不算“人”,那么脱离了母体的婴儿该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了,父母是否有权让他或她冒着生命危险献出自己的骨髓?(捐骨髓对成年人来说影响不大,但对婴儿可能是致命的。)科学发达了,延长生命的手段越来越多,但也带来了更多的麻烦。有时候是不是更应该顺应自然规律,相信“死生有命”呢?

花了一晚上的时间读完这部小说,有种不忍释卷的感觉,看来毕淑敏这种细腻直击人物内心的风格适合我。

如毕淑敏所言,把一位女人比作男人是对她的夸赞,因为这是男权社会。所以我为文中母亲震撼,当大多数女人习惯在男人身窥视世界,习惯放松对自己坚强意志的要求,习惯将未来规划在男人身上,她站出来了,拥有自己的事业,值得时放弃贞节,生活的重心是女儿,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凭己之力创造一个生命。此处的母爱不是嘘寒问暖一日三餐的细心,而是生命每一次转折每一个低谷时的决绝和坚韧。

小说在伦理、爱情、亲情、医学道德中百转千回的缠绕,它围绕拯救,然而要拯救一个得毁灭另一个,这是多么的荒谬,毕淑敏怎么处理,很难处理,她给了个开放结局。无疑,女性是主角,当人生的打击到来时,她勇敢的承受住了,冷静,镇定,积极找寻治愈方法,牺牲精神是如此的圣洁,即使文中几段交媾场面的描写给我的也只是无关于感官的精神刺激。

人造胚胎是否可以作为骨髓供体的争论由来已久,当科技遇上伦理,我们是否能够阻止科技的僭越?对无辜生命的残害,不论为什么目的,总是有悖于我们的常识(请允许我将伦理规范这个玄之又玄的东西称为常识)。

的确,我被震撼到了,毕淑敏擅长的心理分析可谓字字句句深入我心。

经典语句摘录:

1.魏晓日急得恨不能把自己的心掏出来,以证明所言非虚。但他不能显得太急迫了,这和他此时的身份不符。眼前浮现出卜绣文乞求的目光,他知道成败在此一举。他直直地凝视着钟先生说:“先生,我知道,做医生的,对自己的病人,不可太过关心。我在心底也修起了这样一道屏障,我会把一般的病人都阻挡在外面,以保持我心灵的宁静。但是,总有一些病人的命运像水滴一样渗透进来,进入了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先生,我知道,您的心底,也是有这样一块地方的。做了您多年的学生,我从来没有求过您,但是今天,我求您一次,救救这个孩子吧!”魏晓曰说得几乎落泪。他被自己所感动。

2.我只写了一个故事,一个主观臆造的故事,和实际生活中拯救他们的医术,是不相同的。我不愿把自己变成先知先觉的救世主一样的人物。如果真要感谢,小姐弟们还是感激医务人员和他们的父母吧,当然,还要感谢他们自己的坚持和付出。而我,实在承担不起这份荣誉的。

3.忙这个字的一半是“亡”,因为忙,你有很多事,还没来得及开始,它就灭亡了。

4.世上,是先有了医术才有医生。

5.人都在爱中,击昏了头脑,为了自己的所爱,情爱,母爱,父爱或是对一种事业的热爱,不惜以他人的血做代价。

原文地址|http://www.bdwenxue.com/haoshutuijian/jingdianduwu/201906/7817.html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浅见

 
最新评论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