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赏析


来源:遍地文学 作者:浅见

此篇除了具有刘勰所指出的那些宋初诗歌的普遍特征之外,还具有两个明显的个性特点:一是结构绵密,紧扣题中一个“还”字,写一天的行踪,从石壁——湖中——家中,次第井然。但重点工笔描绘的是傍晚湖景,因而前面几句只从总体上虚写感受。尽管时空跨度很大,但因虚实详略得宜,故毫无流水帐的累赘之感。三个层次交关之处,两次暗透时空线索。如“出谷”收束题目前半,“入舟”引出题目后半“还湖中”;“南径”明点舍舟陆行,“东扉”暗示到家歇息,并引出“偃”中所悟之理。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南北朝:谢灵运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

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

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

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黄昏和清晨的天气变换,山水之间的景色如同清灵的光芒。

山水的轻灵让人愉悦,使其在山水之中游历而忘记回去。

从峡谷出来的时候时间还早,等到上船的时候天气已经晚了。

四周的树林和山壑中聚积着傍晚的景色,天上的晚霞凝聚着夜晚的天空中飘动。

菱叶和荷花在蔚蓝的河水中交相呼应,蒲和小麦在一处相依生长着。

持着拂尘在南边的小路上走动,很开心地欣赏东面的门窗。

忧虑的东西少了自然觉得没有烦心事,心情畅快就会觉得很顺心。

送给希望保养身体的人上面这些话,希望他们能用这个方法来养生。

注释

昏旦:傍晚和清晨。清晖:指山光水色。 

娱人:使人喜悦。憺(dàn淡):安闲舒适。这二句出于屈原《九歌·东君》:“羌声色兮娱人,观者憺分忘归”,意思是说山光水色使诗人心旷神怡,以致乐而忘返。 

入舟句:是说乘舟渡湖时天色已晚。 

林壑:树林和山谷。敛:收拢、聚集。暝色:暮色。霏:云飞貌。这二句是说森林山谷之间到处是一片暮色,飞动的云霞已经不见了。 

芰(jì技):菱。这句是说湖中芰荷绿叶繁盛互相映照着。 

蒲稗(bài败):菖蒲和稗草。这句是说水边菖蒲和稗草很茂密,交杂生长在一起。 

披拂:用手拨开草木。偃(yǎn掩):仰卧。扉(fēi非):门。“愉悦”句是说:愉快地偃息在东轩之内。 

澹(dàn淡):同“淡”。这句是说个人得失的考虑淡薄了,自然就会把一切都看得很轻。 

意惬(qiè窃):心满意足。理:指养生的道理。这句是说内心感到满足,就不违背养生之道。 

摄生客:探求养生之道的人。此道:指上面“虑澹”、“意惬”二句所讲的道理。 

鉴赏

起首二句即对偶精工而又极为凝炼,从大处、虚处勾勒山光水色之秀美。山间从清晨的林雾笼罩,到日出之后雾散云开,再到黄昏时暝色聚合,一天之内不仅气候冷暖多变,而且峰峦林泉、青山绿水在艳丽的红日光辉照耀下亦五彩缤纷,明暗深浅,绚烂多姿,变态百出,使人目不暇接,赏心悦目。“昏旦”、“气候”,从时间纵向上概括了一天的观览历程;“山水”、“清晖”,则从空间横向上包举了天地自然的立体全景。而分别着一“变”字、“含”字,则气候景象之变态出奇,山光水色之孕大含深,均给读者留下了遐思逸想。两句看似平常,却蕴含博大丰富。

“清晖”二句,用顶真手法蝉联而出,承接自然。虽由《楚辞·九歌·东君》中“羌声色兮娱人,观者憺兮忘归”句化出,但用在此处,却十分自然妥帖,完全是诗人特定情境中兴会淋漓的真实感受,明人胡应麟云:“灵运诸佳句,多出深思苦索,如‘清晖能娱人’之类,虽非锻炼而成,要皆真积所致。”(《诗薮·外编》)即指出了诗人并非故意效法前人,而是将由素养中得来的前人的成功经验,在艺术实践中触景而产生灵感,从而自然地或无意识地融化到自己的艺术构思之中。“娱人”,使人快乐;“憺”,安然貌。不说诗人留恋山水,乐而忘返,反说山水娱人,仿佛山水清晖也解人意,主动挽留诗人。所谓“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人间词话》)

“出谷”二句承上启下:走出山谷时天色还早,及至进入巫湖船上,日光已经昏暗了。这两句一则点明游览是一整天,与首句“昏旦”呼应;同时又暗中为下文写傍晚湖景作好过渡。

以上六句为第一层,总写一天游石壁的观感,是虚写、略写。“林壑”以下六句,则实写、详写湖中晚景:傍晚,林峦山壑之中,夜幕渐渐收拢聚合;天空中飞云流霞的余氛,正迅速向天边凝聚。湖水中,那田田荷叶,重叠葳蕤,碧绿的叶子抹上了一层夕阳的余辉,又投下森森的阴影,明暗交错,相互照映;那丛丛菖蒲,株株稗草,在船桨剪开的波光中摇曳动荡,左偏右伏,互相依倚。这四句从林峦沟壑写到天边云霞,从满湖的芰荷写到船边的蒲稗,描绘出一幅天光湖色辉映的湖上晚归图,进一步渲染出清晖娱人、游子憺然的意兴。这一段的写法,不仅路线贯穿、井然有序,而且笔触细腻、精雕细琢,毫发毕肖。在取景上,远近参差,视角多变,构图立体感、动态感强;在句法上,两两对偶,工巧精美。这一切,都体现出谢诗“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的特点。虽系匠心锻炼,却又归于自然。

“披拂”二句,写其舍舟陆行,拨开路边草木,向南山路径趋进;到家后轻松愉快地偃息东轩,而内心的愉悦和激动仍未平静。这一“趋”一“偃”,不仅点明上岸到家的过程,而且极带感情色彩:天晚赶忙归家,情在必“趋”;一天游览疲劳,到家必“偃”(卧息)。可谓炼字极工。

末尾四句总上两层,写游后悟出的玄理。诗人领悟出:一个人只要思虑淡泊,那么对于名利得失,穷达荣辱这类身外之物自然就看得轻了;只要自己心里常常感到惬意满足,就觉得自己的心性不会违背宇宙万物的至理常道,一切皆可顺情适性,随遇而安。诗人兴奋之余,竟想把这番领悟出的人生真谛,赠予那些讲究养生(摄生)之道的人们,让他们不妨试用这种道理去作推求探索。这种因仕途屡遭挫折、政治失意,而又不以名利得失为怀的豁达胸襟,在那政局混乱、险象丛生、名士动辄被杀、争权夺利剧烈的晋宋时代,既有远祸全身的因素,也有志行高洁的一面。而这种随情适性、“虑澹物轻”的养生方法,比起魏晋六朝盛行的服药炼丹、追慕神仙以求长生的那种“摄生客”的虚妄态度,无疑也要理智、高明得多。因而不能因其源于老庄思想,或以其有玄言的色彩,便不加分析地予以否定。何况在艺术结构上,这四句议论也并未游离于前面的抒情写景之外,而是一脉相承的,如箭在弦上,势在必发。

此篇除了具有刘勰所指出的那些宋初诗歌的普遍特征之外,还具有两个明显的个性特点:一是结构绵密,紧扣题中一个“还”字,写一天的行踪,从石壁——湖中——家中,次第井然。但重点工笔描绘的是傍晚湖景,因而前面几句只从总体上虚写感受。尽管时空跨度很大,但因虚实详略得宜,故毫无流水帐的累赘之感。三个层次交关之处,两次暗透时空线索。如“出谷”收束题目前半,“入舟”引出题目后半“还湖中”;“南径”明点舍舟陆行,“东扉”暗示到家歇息,并引出“偃”中所悟之理。针线细密,承转自然。其次,全诗融情、景、理于一炉,前两层虽是写景,但皆能寓情于景,景中含情。像“清晖”、“林壑”、“蒲稗”这些自然景物皆写得脉脉含情,似有人性,与诗人灵犀相通:而诗人一腔“愉悦”之情,亦洋溢跳荡在这些景物所组成的意象之中。正如王夫之所评:“谢诗……情不虚情,情皆可景;景非滞景,景总含情。”(《古诗评选》)结尾议论,正是“愉悦”之情的理性升华,仿佛水到渠成,势所必然。前人赞其“舒情缀景,畅达理旨,三者兼长,洵堪睥睨一世。”(黄子云《野鸿诗的》)信非溢美。全诗充满了明朗奔放的喜悦情调,确如“东海扬帆,风日流丽。”(《敖陶孙诗评》)难怪连大诗人李白也喜欢引用此诗佳句:“故人赠我我不违,著令山水含清晖。顿惊谢康乐,诗兴生我衣。襟前林壑敛瞑色,袖上云霞收夕霏。”(《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即此亦可见其影响之一斑。

谢灵运 (南北朝时期诗人)

谢灵运(385年—433年),原名公义,字灵运,以字行于世,小名客儿,世称谢客。出身陈郡谢氏,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绍兴上虞区)。南北朝时期诗人、佛学家、旅行家。

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年),谢灵运继承了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义熙元年(405年),出任大司马司马德文的行参军。此后任抚军将军记室参军、太尉参军等职。刘宋代晋后,降封康乐侯,历任永嘉太守、秘书监、临川内史,元嘉十年(433年)被宋文帝刘义隆以“叛逆”罪名杀害,年仅四十九岁。

谢灵运少即好学,博览群书,工诗善文。其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是第一位全力创作山水诗的诗人,他还兼通史学,擅书法,曾翻译外来佛经,并奉诏撰《晋书》。明人辑有《谢康乐集》。

谢灵运:我就是我,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他出生在公元385年,正是谢大家族最鼎盛时期,因有才华早已闻名于世,喜欢吟诗作赋,他的诗在当时就已十分著名,广为流传。而谢灵运这个人呢,也比较膨胀,十分的不谦虚,一看自己的才华如此受世人青睐,自己也得意了起来,因自己甚是欣赏曹植文采,便发文说:“天下有一石人才,曹植占80%,我占10%,天下人共同占10%。”言语中也透漏着自己的小傲娇,我才华虽不及曹植,但我就是在你们所有人之上,哼哼,就是这么厉害!如此委婉地自夸,也是依然成为了“才高八斗”的来源,实在是令大家钦佩,这名门望族之人就连来个自夸都能绽放出烟火,确实是很不一般啊。因是山水诗鼻祖,又出生陈郡谢氏,生性潇洒,文采过人,便成为了古代文人墨客的宠儿。

诗仙李白就是谢灵运的粉丝,曾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到自己做梦来到了剡溪,看到了谢灵运的住处,并在那里徘徊、游览;《滕王阁序》中的“非谢家之宝树”也是王勃在歌颂他;白居易为他写诗,王世贞也高度的评价他。可就是有这样优越待遇的宠儿也依旧保持自己的小傲娇。除了是文人的圈子里的宠儿,他在自家里也是谢氏家族大家长谢混宠儿,谢灵运祖父和父亲去世后,叔叔谢混就特别照顾他,18岁就已让他承袭家族爵位,被封为康乐公,衣食住行依旧应有尽有。他总是骑在名贵马上,穿着华丽衣服招摇过市,再加上他显赫地位,着实是光芒四射,他的穿着打扮也成为了他们那个时代流行风向标,总是引来一批贵族子弟疯狂模仿。

如此的炫富行为也是能够被人争相模仿,足以看出他也是行走在时尚潮流尖端人物,而且还是贵族圈里时尚尖端。可能是优秀惯了,谢灵运本人早已习惯这备受瞩目的感觉了,心里想着,我就是这样有魅力,我就应该被如此捧着,这就是我该有的。但这种幸福并不能满足他,他还想在政事上有一席之地,可这次事情并没有那么顺人意。谢灵运出生在东晋孝武帝时期,那时的谢氏家族是东晋南朝第一流氏族,东晋的百余年间,谢氏与琅琊王氏、谯国桓氏、颍川庾氏四大家族共同辅佐皇族司马氏,左右着偏安江南的政权,可就在谢灵运出生那年,东晋国势衰微,外敌逐渐强大,国内将领也想要争天下,以谢混为代表的谢氏家族站在了北府军将领刘毅这边。

而刘毅的敌人,也就是下级军官出身的刘裕却越来越强大,东晋安帝义熙八年时谢混被刘裕杀害,次月,刘毅也因兵败而自杀。叔叔谢混被杀害,刘裕兵变登上帝位,自此谢家也日渐衰落,而谢灵运的仕途也充满了坎坷,但他依旧持有自己的小傲娇,并随心绽放烟火。 刘裕上任后想要稳固自己的政权,当时谢灵运的家奴桂兴和他一个小妾走到一起,谢灵运一气之下将桂兴杀害,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擅杀门生”事件。虽说是杀了人,但在那个门阀至上的朝代,杀个家奴并不算什么事,但由于刘裕一直想着败坏名门世家威风,提拔新贵,便以此为由将其罢免,谢灵运的爵位由康乐公降为康乐侯,或许刘裕出于对谢灵运的喜爱也没有给他多重惩罚,除了爵位降一级之外,其他都还和往常一样。

我们都知道刘宋政权也是风云变幻不断更替,但谢灵运没有因此受罪,他一看这政权如此不稳,便将叱咤政界的事情暂且放到了一边,索性出去游山玩水了,谢灵运心想,游山玩水我也能绽放不一样的烟火,游玩期间,他发明了一种登山鞋,取名“谢公屐”,李白就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到“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可见这登山鞋也是深受爱戴呢。谢灵运这一身轻松的游山玩水,大家可不要以为他是下岗了,人家那是在职出游,可谓是一言不合就出游,我管他有没有政务。一玩就是两年,两年后被继任的刘义隆皇帝召回。要说这被召回,那还真是谢灵运的才华吸引了我们刘义隆皇帝,皇帝极其喜欢他的诗,整日召见他谈论诗歌,却从不涉及政事,谢灵运察觉到后坚决不干,我这么有才的人,你整日只和我谈论诗歌,我喜欢吃肉,你偏偏让我喝肉汤,这能忍么,于是谢灵运便总以生病为由不进宫里,招呼不打就去旅游,终于皇帝忍无可忍了,谢灵运这小子还真不把我放眼里,那你就回家吧。

小编觉得谢灵运一生,始终秉持着:我就是我,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始终有着自己小傲娇。谢灵运回到了会稽,在家乡他依旧猖狂,甚至比之前更猖狂,不为百姓办事,只顾自己游乐,为开辟寻景路大量伐树,利用特权购买大片土地,有人将他的所有罪行上报朝廷,最终遭到了有关部门的弹劾和逮捕,谁知他竟拒捕,这在当时可是意味着谋反,皇帝想着这小子有个性昂,仗着我对他的喜爱,就爱和我对着干,行,那就流放吧。谢灵运49岁时因试图逃狱被杀,他在皇帝面前的小傲娇时光也宣告结束。谢灵运:我就是我,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谢灵运:情商不够,才华来凑

说起古时候的大诗人谢灵运,可能有一些人不知道,但说起李白,那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而李白平生最佩服的偶像,就是这位鲜为人知的谢灵运。

谢灵运是有名的美髯公

李白在自己的诗中,不止一次表达过对谢灵运的仰慕之情,比如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说“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比如在《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他说“吾人咏歌,独惭康乐”;比如在《与谢良辅游泾川陵岩寺》中,他说“且从康乐寻山水”。康乐是谢灵运的爵位名称,他特别喜欢别人称自己“谢康乐”。

李白以谢灵运为偶像,向往人家的生活,羡慕人家的性格,连写诗的风格也受了人家的种草。清朝有个叫王琦的詩评家,在给李白的诗歌做注脚时,发现李白借用过谢诗110次之多。

那么,谢灵运又是何许人也?

他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陈郡谢氏的公子哥,谢玄是他的爷爷,王羲之是他外公,搁现在就是王思聪这样的身份了。

谢玄是当时有名的大豪杰,大英雄,他生儿子谢涣,谢涣生性愚钝,又体弱多病,让老爷子谢玄十分郁闷,都说老子英雄儿好汉,我家儿子怎么就真么笨呢?谁知谢涣生了个谢灵运,从小就聪慧过人,老爷子谢玄这才松了一口气,经常向朋友调侃:我这么聪明,才生个中资的儿子;我儿子那么笨,却生了个那么聪明的谢灵运!

谢灵运的父亲去世的早,19岁就继承了家族里公爵的爵位,封为康乐公。自此,小康乐公可算放飞自我啦。开豪车,穿名牌,一天换一套衣服,引领贵族时尚潮流。按规定:国家公爵是要被授予员外散骑侍郎的职位,他不愿意工作,干脆辞掉了。朝廷又让他做秘书丞,他不守规矩,常常做一些破坏礼节的事,于是又被免了职。

他生性自由,不拘小节,由于从小娇生惯养,就养成了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性格。他自认为有政治才能,非要参与政治,可所有的族人都能看的出他只是个有些才华的文人。

他的堂弟谢晦把能够顺应政治潮流,在刘宋攻破东晋之后,做了大将军,统领全国军事,他则被降了爵位,由康乐公变为康乐侯。不过皇帝刘裕还是很欣赏他的,让他做皇帝侍从,陪皇帝饮酒作诗,还让他主持编写《晋史》,可他仍旧吊儿郎当,只列了个大纲就觉得无聊,弃笔不写了。

刘裕死后,宋少帝继位,由于皇帝年幼爱玩,大权落在了权臣的手中,其中就包括他的堂弟谢晦,他看不惯这些权臣,有事没事就写文讽刺,那些权臣又拿他没办法,找了个理由,将他撵出京城,贬他做永嘉太守。

在永嘉的时候,他天天游山玩水,醉生梦死,做了一年的太守,没有处理过一次公务,倒是发明了一种登山的鞋子——谢公屐,这种鞋子前后有两个可以拆卸的木根,上上山的时候就把前面的去掉,下山的时候就把后面的去掉。

别人只想让他写写诗,他自己却想搞搞政治,内心十分向往变成祖上那样的大政治家,做不到时,就觉得是怀才不遇。他写诗自嘲: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不过换做别人,说自己笨拙可能是自嘲,他写这样的诗句,恐怕就是事实。

可你又会觉得这样的人讨厌不起来,虽然浑身上下无死角全是缺点,可你就是恨不起来。

再举个他身上的缺点:爱说大话!

有一回饭局,到场的有政客,有文学大咖,大家推杯换盏,喝得很到位,这时候,他端起酒杯站起来,醉醺醺却又得意洋洋地说道:如果天下的才华只有一石,那么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占一斗,剩下文人合起来占一斗!

翻译过来就是:我不是针对谁,我只是说再做的各位都是渣渣!

看出来了吗?说白了,谢灵运让你恨不起来的原因是,太天真!天真到人畜无害,完全没有情商,只有满身的才华。

再举个例子。

他在会稽的时候,和当地的太守孟凯合不来,具体原因是,这位孟凯大人信佛教,而他觉得人家的心不够诚,太市侩,于是就嘲讽道:成仙得道的应该是有灵气的文人,你升天一定比我谢灵运早,但成佛一定比我谢灵运晚。

一个说话刻薄,又满腹才华的谢灵运,常常语出经典,他住在老家浙江,每次旅游回来,都会写一些诗歌,“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于是传到京都,迅速蹿红起来。“裹粮杖轻策,怀迟上幽室”,再次传到京都,又迅速成为爆文。

在文学上,他总能给人惊喜,而在人生上,他又给人许多惊吓。

晚年,他被发配广州,他找到一些当地的地痞流氓,让他们劫法场,把自己救回去,中途没联系好,地痞们没收到银子,就沿途抢劫,被抓到官府,把谢灵运为供了出来。

这样,他真的上了法场,行刑之前,他把自己的美髯割下来,让人做成庙里神像的髯须,这条髯须一直保存到唐朝,才被人破坏。

原文地址|http://www.bdwenxue.com/gudaiwenxue/tangshisongci/201908/12943.html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浅见

 
最新评论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