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何逊诗赏读 赠族人秣陵兄弟诗


来源:遍地文学 作者:浅见

吾宗昔多士。文通高缙绅。小子无学术。丁宁困负薪。

赠族人秣陵兄弟诗

南北朝:何逊

吾宗昔多士。

文通高缙绅。

小子无学术。

丁宁困负薪。

傍枝实纷乱。

领袖寄亲姻。

名价齐两许。

闺门比三陈。

风力咸通迈。

艺业并纷纶。

元方振高羽。

洛令初解巾。

自尔典名郡。

所在号清淳。

齐儿敢为俗。

蜀物岂随身。

禄俸不妻子。

讴吟乃吏民。

孰云秽明德。

惟在中圣人。

若能遗酌我。

称首当属仁。

仲将本特达。

坎壈犹贱贫。

方成天下士。

岂伊席上珍。

外情或简易。

内鉴甚人伦。

时然临下邑。

摘伏信如神。

顾余晚脱略。

怀抱日湮沦。

游宦疲年事。

来往厌江滨。

十载犹先职。

一官乃任真。

土牛竟不进。

刍狗空重陈。

覊旅无俦匹。

形影自相亲。

萧索高秋暮。

砧杵鸣四邻。

霏霏入窗雨。

漠漠暗床尘。

所思不可见。

邈若胡与秦。

愿子加餐饭。

良会在何辰。

何逊

南朝梁诗人,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省兰陵县长城镇)人,宋御史中丞何承天曾孙,宋员外郎何翼孙,齐太尉中军参军何询子。八岁能诗,弱冠州举秀才,官至尚书水部郎。诗与阴铿齐名,杜甫将二人合称“阴何”。文与刘孝绰齐名,世称“何刘”。其诗善于写景,工于炼字。为杜甫所推许,有集八卷,今失传,明人辑有何水部集一卷。后人称"何记室"或"何水部"。

中国古代故事:何逊

何逊,字仲言,东海郊(今山东郊城县)人,南朝梁著名诗人。与陈代诗人阴铿并称“阴何”,亦与当代诗人刘孝绰并称“何刘”,继谢灵运、谢眺之后,对山水诗的发展,有重要贡献。何逊生于一个以“儒雅”传家的官僚世家。其先祖随晋室南渡,世居于侨置的郊县(治所在今江苏镇江市)。曾祖何承天,是南朝宋著名天文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也是一位博学渊通的学者。祖、父均曾为官,亦“儒雅”一流人物。因此,何逊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

何逊少年知名.约在齐武帝永明四年(486年)举为秀才,时年仅20岁。因其才华超众,受到当时文坛名流沈约、范云的称赏。沈约说他读何逊诗,“一日三复,犹不能已”;范云一见何文,便倾盖相传,成为忘年交好。一时名声大噪,与号称“神童”的另一文学家刘孝绰并称“何刘”。但在成名之后,因出身寒微和政治黑暗而未曾入仕,终齐之世隐居山栖。

萧梁代齐,梁武帝喜揽文士,“访贤举滞”,广开言路,颇有革齐弊政、励精图治的气象。何逊所敬爱的沈约、范云并因拥立之功,官在尚书,位为列侯、因此·,何逊在天监初年入仕,起家奉朝请。此后曾一度得到武帝信幸,因言语有所触件,旋被斥逐,一生大部时间辗转于诸王藩邸,职不过记室,位不过幕僚,终生失意,郁郁而终。

梁武帝天监六年(507年),入建安王萧伟幕府,任水曹行参军,兼记室。天监九年至十二年(510一513年),何逊从建安王随府江州。因受建安王知遇,何逊常怀感激之情,《初发新林》盖为此时所写。天监十三年至十四年(514一515年),随安成王萧秀之邹州,为参军事,兼尚书水部郎。后母优去职。天监十六年(517年)服阅,受庐陵王萧续征聘,随府江州。此时诗人身体病弱,志意消沉,勉强赴任,有《临行与故游夜别》、《临行公车》二诗抒写当时的心情。到任之后,心情郁郁,不久病卒,终年53岁.

何逊以诗知名,而其诗作并不多,今传本集加上佚诗共110余首.诗歌内容,率多抒发厌于游宦和羁旅乡愁,以及同僚之间的酬答、伤别之作,词多苦凄悲凉之调,风格清丽自然。其即景抒情之作,上承谢灵运、谢眺余绪,意象精工,情景交融,语言清新、省净,风格清简、婉丽,在齐梁之际,自成一家。《临行与故游夜别》、《相送》、《慈姥矶》、《扬州法曹梅花盛开》(又题《咏早梅》)等为其代表作品。如《临行与故游夜别》:历捻共追随,一旦辞群匹。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相悲各罢酒,何时同一作更促膝。诗人于天监十六年(517年)赴庐陵王记室任所,身体病弱,意绪租谢,与老友告别,心情悲凉、凄苦。“夜雨”二句,造语精工,体物细贴,而不露斧凿痕迹。深夜与老友默对,浙沥之雨声可辨,天已破晓,室内之灯光转显暗淡。由夜至晓,终不忍言离,以至“相悲各罢酒”,惨然相对,写出老友之间真挚的情谊,十分动人。

何逊也是“永明体”(新体诗)的重要代表作家之一。清王阁运《八代诗选》载录其新体诗14首。自沈约等人倡导声病之说,王融、范云、_谢姚、吴均等竞为新体诗,即所谓“永明体。”这种诗讲求声律、对偶、反映了诗歌向格律发展的趋势。在谢姚之后,何逊诗歌重视审音炼字、工偶精对,取得较高成就。其中不少诗篇,已具唐律规模。如《慈姥矶》、《相送》、《伤徐主薄》、《送司马长沙》等。宋人洪迈将《送司马长沙》误收入《万首唐人绝句》,“亦其声调酷类,遂成后世笑端。”(胡应麟《诗蔽外编》卷二)何逊的诗歌艺术对唐代大诗人杜甫有直接影响。杜甫自云“颇学阴何苦用心”(《解闷十二首》之三)。其诗作也常采何诗句,或化何诗意另铸新词。自唐而后,直至清代,诗人及评家对其诗歌均有较高评价,于此可见何逊对历代诗人的影响。何逊诗文,在其死后,由友人王僧孺整理编集为八卷,唐以后佚。明人辑有《何水部集》和《何记室集》。

南北朝时期诗人何逊:最早写梅花的诗人

相送乃南朝人何逊当时写的一首诗,至今这首诗已广为人知。诗名虽为相送,但并不是真正的相送给朋友,而是留下这首诗给送他的朋友们,由此可见此诗的与众不同之处。 

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

这篇诗词多次出现在我们语文诗歌鉴赏中,要读懂这首诗,我们还是要简单的了解一下诗人的背景。诗人何逊的背景其实并不复杂,综合起来可以说又是一个仕途上的失意人。他常年在官场不如意,对国家的前景非常担忧,空有报复却无处施展,这也是这类诗人的共同之处。

所以他的诗歌大多表现这个情感,而诗人这首相送诗更是把这种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前两句:客心已百年,孤游重千里,是表达自己常年在外面四处飘泊,形单影只非常孤单的心情,更有对即将离别的朋友的一种珍惜之意,而后面两句则突出表现出诗人的思想感情,江岸雨欲来,浪白风初起,表白上是说临别之际江边的情景,实则表现诗人觉得未来像风雨一样非常艰难,对自己的前景非常担心的心态,表达出了自己忧虑自己的仕途,担忧前途的心情,其实这种类型的诗词在何逊的诸多作品中都有体现,只是这一首表达的尤为明显,以诗鸣意。

所以我们从这首歌也可以更加的了解作者何逊,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他的命运如何,当然了相送一诗也给后人在送别诗词上起了典范作用,影响了不少后人的文风墨笔,值得我们来学习探讨。 

梅花,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历史上文人雅士拿来作诗作词的对象。从很早开始,就有不少关于梅花的佳作,其中包括唐宋八大家的王安石的咏梅,还有陆游的梅花绝句,以及后来毛泽东也写过咏梅的佳词。  

但是要说最早写梅花的诗人还属南北朝时期的何逊,相信语文学得好的人都读过这首咏早梅的诗。

免园标物序,惊世最是梅。衔霜当路发,眏雪似寒开。枝横却月观,花绕凌凤台。朝洒厂门泣,夕驻临邛杯。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

诗中第一句其实不难理解,只是以梅花时节变化最明显的景物来拉开序幕,诗中第二句的意思就太明显不过,后世咏梅也大多跟这句意义相似,说的就是一副傲骨黯然,不惧风霜的品质,诗中前两句把作者所见的梅花清晰的展露在我们的面前。

而诗中后三句借用典故以抒发自己对梅花的感情,突出自己对梅花的所感。通过自己对梅花的所见所感整首诗可谓是连贯一体,读起来颇有意味,特别是那种积极澎湃之情油然而生。

再者何逊本身是一个仕途失意的文人,结合诗中的意境,我们不难了解诗人想表达的情感。首先我们都知道梅花比喻傲骨,坚韧的性格,不屈的精神,不畏强权的精神让人敬佩。而诗人何逊自己即使怀才不遇,仕途不顺,可是依然借梅花比喻自己坚韧的意志和高远的志向,永远不会世俗的现实被屈服。可以说正因为何逊写的梅花,让之后很多的文人墨客受到了影响,也让之后更多的咏梅诗词越来越有喻意,更是让很多人的精神受到了梅花的鼓舞激励而变得更加坚韧。 

何逊是南朝梁诗人和文学家,他是齐太尉中军参军何询的儿子,八岁就可以作诗,文采非凡,20岁就被推举为秀才,与同时代的诗人范云结为“忘年之交”。他的诗作与阴铿齐名,世号为阴何。  

何逊的诗作善于描绘景物和抒发别离之情,他喜欢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感受。他的写景诗《下方山》就是一首典型的运用流畅的语言来细致的描写自然景物的诗作,对仗工整但却不会让人觉得平板。何逊下方山诗句的意境与谢朓有些相近,是南朝山水诗派的代表作品,饶有风致。

这首诗的原文是:寒鸟树间响,落星川际浮。繁霜白晓岸,苦雾黑晨流。鳞鳞逆去水,弥弥急还舟。望乡行复立,瞻途近更修。谁能百里地,萦绕千端愁?它描写的是何逊在冬天的早晨从方山渡口乘船回家乡时的情景。

从何逊下方山的诗句中可以了解到,何逊的心情比较沉重,也很急切,他早早的赶到方山渡口,所见所闻都表现出了一种伤感之情。何逊在开头的四句诗中用了“寒鸟”、“繁霜”、“苦雾”这样的词汇,这在古典的诗文当中都是悲伤忧郁的意思,可见他的心情是很沉重很很忧郁的;在五六两句,则描绘了主人公逆水行舟,匆忙返乡的不平静的心情;也许是近乡情怯,何逊在最后四句将快要到家乡时那种微妙又复杂的心情很好的刻画了出来。

原文地址|http://www.bdwenxue.com/gudaiwenxue/tangshisongci/201909/13617.html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浅见

 
最新评论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