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文学赏读 把酒对月歌 唐寅


来源:遍地文学 作者:浅见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我学李白对明月,白与明月安能知!

把酒对月歌

明代:唐寅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

我学李白对明月,白与明月安能知!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梅花 一作:桃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月亮在李白之前就有,但只有李白的诗歌写月亮写的最好。

如今李白已经离开人世仙去,明月在天上已经又有了多少圆缺?

今天的人仍在吟颂李白的诗,明月也还像李白生前的那时。

我学着李白对着明月饮酒,月亮和李白又怎么能得知?

李太白既能作诗又能喝酒,我如今也喝百杯作诗千首。

我虽然羞愧没有李白的才华,但料想明月应该不会嫌我陋丑。

我也不曾登上天子船,我也不曾到过长安眠。

住在苏州城外一间茅屋里,无数桃花盛开月光撒满天。

注释

把酒:端着酒杯。

说:指描写月亮。

仙去:对人死的委婉说法。

李白诗:指李白的《把酒问月》一诗。

安:怎么。

料应:即应该料想到……。

天子船:指杜甫《饮中八仙歌》中咏李白的诗句:“天子呼来不上船”句。

长安眠:指杜甫《饮中八仙歌》中咏李白的诗句:“长安街上酒家眠”句。

姑苏:苏州的别称。

参考资料:

1、张仲良.壶中天地.武汉市: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188页2、李独醉.饮酒古诗文选译.贵阳市: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161-162页

赏析

这首诗前六句赞颂李白善于写明月,说李白的诗至今还有人在吟诵。中间四句表示向李白学习的愿望,特别要学习李白饮酒赋诗的狂放性格。最后六句写作者自己虽无李白那样的诗才,但一定要像李白那样,不追慕功名,藐视权贵。这首诗通过歌咏李白,表现了作者蔑视权贵,视功名如粪土而以诗酒自娱,不拘礼法的豪迈情怀。

“把酒对月”这个题目本是李白所作的一首诗。李白一生爱月,所咏明月诸诗脍炙人口。这首诗一开始就以兀傲的口气,推倒一切月诗,独尊李白:“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有这样的气概,方许歌咏李白。这里推崇的“李白诗”,主要是指《把酒问月》这首诗。而作者唐寅这首诗,主要就受李白诗篇句调的影响,但他在诗中把李白加进去与明月反复对举,又是李白本人不能写的光景。“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后句是李白式的,但配合前句,则是作者新意。月固有阴晴圆缺,但卒莫消长,而诗仙却不能复生。作者接着说其实这并不遗憾,因为“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这句侧面说李白和明月一样永存。这调门是李白的,新意是作者的。

这首诗最好的还是诗中在李白与明月之间,加入了“我”。如果失去了这个“我”,也就失去了李白精神。“我学李白对明月,月与李白安能知?”李白固不能知,但月能知。于是作者引李白自况:“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百杯复千首”就是“能诗复能酒”,也就是杜甫所说的“一斗诗百篇”。敢于自比李白,这也是李白风度,有胆量有信心,并非等同于狂妄,以下一转一合最为妥帖:“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前句妙在自知之明;后句妙在不卑不亢,联想到辛弃疾诗句:“我爱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爱我应如是。情与貌,两相似。”这种有分寸的自负之语,读者反而不会感到反感而会容易接受。好比谢灵运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诗人是说,对李白我佩服得五体投地,而对他人则不多让。语意皆妙。

最后作者讲出了他和李白同而不同的一点:“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诗句化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里是说,我虽然没有李白得到皇帝征诏的经历,但也有他那种豪放不羁的禀性,“不上长安”倒也乐得:“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这个茅屋就是作者在苏州建的桃花庵,作者晚年经常在桃花庵饮酒自乐。

这首诗倜傥不群、超尘脱俗地追求自由反抗权势的精神,和豪放飘逸的句调风格都酷似李白。以其人之风格还咏其人,妙在古今同调。

作者在这首诗中,用“把酒对月”的举动,处处将自己和李白相联系、相对比,用“月”、“诗”、“酒”为诗思的契机,并贯穿全篇,抒写了李白敢于蔑视权贵的品质,表明了作者学习李白不求功名利禄的愿望和蔑视权贵的态度。

扩展资料:

唐寅的始祖是前凉凉州晋昌郡陵江将军唐辉,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唐寅,他在自己的书画题名中也常用“晋昌唐寅”落款。而到了唐初,其祖唐俭跟随李渊起兵,被封为“莒国公”,所以唐寅也自称“鲁国唐生”。到了明代,其祖唐泰任兵部车驾主事,死于土木堡之役。

唐泰的后代子孙多散部在苏州吴县白下、桥里间一代。唐寅也正是出生在这一带,其父唐广德经营一家小酒馆。其父让他读书求取功名,唐寅不负父望,十六岁中苏州府试第一入庠读书。28岁时中南直隶乡试第一,次年入京应战会试。

因弘治十二年科举案受牵连入狱被贬为吏,突发变故让唐寅丧失进取心,从此游荡江湖,埋没于诗画之间,终成一代名画家。 

绘画宗法李唐、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书法奇峭俊秀,取法赵孟頫。

相关阅读

为啥说明朝文人还不如妓女?

烟灰说历史

崇祯皇帝都知道吧?就是那个被李自成逼得煤山上吊的明朝亡国之君。这个皇帝不能说不勤政,从某一个方面来说,崇祯皇帝的勤政指数在明朝帝王之中是出了名的。可是呢,这个家伙有个毛病就是疑心病大,一天天给更年期一样喜怒无常,不能听别人说句话,动不动就撤职查办凌迟啥的,袁崇焕就是被他整死的。这家伙有点不正常,搞到最后没一个大臣和他站一条战线。出事了,手握兵权的大将没一个去救援。为啥?因为救驾之后没有好下场的。最后亡国了,临死前还说出一句这样的话,大概意思就是太监大臣没好人,妓女没好货。太监无耻,文臣无耻,妓女无耻。前两句很好理解,那么妓女又是咋回事呢?大家都很清楚,和他有瓜葛的妓女也就是陈圆圆了。对,就是后来替吴三桂背黑锅那个女人。陈圆圆是一个大臣讨好崇祯,从江南烟花之地给弄来的。不过当时崇祯就对她看法不高,称陈圆圆为“易新衣者”,换现在话就是“公共厕所”的意思。

其实,作为大明亡国皇帝,崇祯却是一个极为认真负责的人,谈不上圣君,但偶尔的表现却称得上仁君。明朝灭亡,和太监以及东林党有很大关系,这些也使他留下心理阴影。太监心理变态多,文人读书多软蛋也多,但为啥看不起妓女呢?要知道有时候妓女的表现远比文人太监可圈可点,商女亦知亡国恨。

明朝太监确切做过一些为人不齿的事情,从“土木堡之变”的王振,到魏忠贤的阉党打压东林党人。特别是魏忠贤的阉党没把那些文人给折腾死,而民间知道九千岁,似乎对皇帝也就不怎么知道了。崇祯继位后,第一时间就是清除阉党,一时间快刀斩乱麻,还使大明朝一度出现风清气正的场面,差点中兴了。换句话说,有时候看太监还不如妓女,崇祯把太监看的比公共厕所还低。但是崇祯最后在用太监的时候也不含糊,很多太监被派往地方重镇,甚至于凌驾于其他文人之上。他坚信太监没有自己子嗣,从某种程度上可以杜绝腐败。也是这样,文人也和他拉开了距离。

不过,明朝文人也是极为混蛋的,似乎比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多都混蛋,没有气节,贪腐虚伪。造就这种原因也并非偶然,朱元璋开国时候,就对文人进行了打压。很多大臣会被在朝堂上打屁股,侮辱文人人格,后来朱棣更是灭了方孝孺十族。你想啊?啥尊严都没了,文人原本就是注重气节脸面的,你把人家都弄到哪一步了?方孝孺最后的结局,使很多文人认为,应该像胜利者低头,而不是内心坚守的对错是非。在异族入侵时候,文人的信仰早已经被动摇,功利之心大行其道,走到这一步只能怪大明的皇帝们作死。而到了最后,明朝文人确实是不如妓女的。

而明朝妓女们却在大明灭亡的时刻奏响了悲歌,柳如是、李香君、陈圆圆,到了最后,那些自诩为正人君子的文人们撕下伪善嘴脸,望风进退,被妓女们啪啪打脸。这些妓女给大明留下最后一丝光芒,对那个男权社会进行了辛辣讽刺!

原文地址|http://www.bdwenxue.com/gudaiwenxue/tangshisongci/201909/15592.html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浅见

 
最新评论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