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诗阅读 满江红·拂拭残碑 文征明


来源:遍地文学 作者:浅见

此词纯以议论着笔,可当作一篇精彩的史论来读。全词以敕碑引发,渐次深入,既对岳飞的遭遇表示了深刻的同情,又对宋高宗不以国家人民利益为重,残害忠良进行毫不留情地挞伐,语言犀利。此词犹如一篇宣判词,揭示了虚伪自私的宋高宗的真面目。它痛快淋漓,极具史胆史识,可谓咏史词的杰作。

满江红·拂拭残碑

明代:文征明

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岂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最无辜,堪恨更堪悲,风波狱。

岂不念,疆圻蹙;岂不念,徽钦辱,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拂拭去残碑上的尘土,当年石刻的宋高宗信托岳飞时的诏书还可依稀辨读,令人感慨万分地是,皇帝当初对岳飞是何等的器重,后来又为什么那样的残酷,难道是功高震主就身当该死,可惜事过境迁高宗依托岳飞的诏书难赎惨杀岳飞的罪恶,最令人感到可恨可悲而又极为无理的是,秦桧等人一手制造的杀害岳飞的风波亭冤狱。

宋朝的皇帝啊!难道你就不想疆土在逐日散失,难道你就不思念徽钦被俘而去的奇耻大辱,然而徽宗钦宗真正返回之后,赵构的帝位又怎能相属,千年万代的人们啊再不要说不该南渡偏安一隅,当时的赵构啊自己就怕把中原收复,可笑地是区区一个秦桧又有多少能耐,只是他迎合了赵构的心意而已。

注释

敕飞字:敕,帝王下给臣子的诏命;飞,指南宋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岳飞。

难赎,指难以挽回损亡。

疆圻蹙:疆域缩少,指金人南侵,南宋的版图已远小于北宋。

徽钦辱:1125年(宣和七年),金兵南侵,直逼宋都汴京,宋徽宗赵佶见事不可为,急忙传位给宋钦宗赵桓。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攻破汴京,掳徽宗、钦宗二帝北还,北宋由此灭亡。

南渡:徽、钦宗二帝被掳后,赵构以康王入继大统,是为高宗。他不知耻,不念父兄,自汴梁(开封)迁都临安(杭州)以图偏安,史称南渡。

桧:指秦桧。秦桧(1090-1155),字会之,江宁(南京市)人。1115年(政和五年)进士。1127年,随徽、钦二帝至金,四年后,金将他放还。高宗任以礼部尚书。绍兴年间为相,深受宠信,力主议和,杀害岳飞,镇压大批主战派。为人阴险狡诈,在位十九年,罪恶累累,恶贯满盈。

逢:迎合。欲:愿望,需要。

参考资料:

1、郭彦全.历代词今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9月:第447页

赏析

词的上片直接点题,夹叙夹议,主要通过史实,引发人们对岳飞蒙冤受屈产生愤慨。

“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起首从叙事起,引出以下直至终篇的慷慨。残碑的发掘出土,以铁的事实证明高宗当年褒奖岳飞千真万确。这便是“倚飞何重”的证据,可后来为什么又把岳飞残酷地杀害了呢?

“岂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词人举古来不合理之事相对照,以见岳飞之冤。

“最无辜、堪恨又堪悲,风波狱。”末二句归结到“后来何酷”的事实。上阕略叙事实,深致感叹,于感叹中连发三层疑议,层层紧逼,引起无限激愤,自然导入下片对事理的分析。

下片剖析岳飞被杀的原因。

“岂不念,封疆蹙;岂不念,徽钦辱。”岂不念国家的疆界在敌人侵略下日渐缩小,岂不念徽钦二帝被俘的耻辱。这本不成问题的,作为问题提出来,正在于它出于寻常事理之外,那只能是别有用心了。

“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实乃一针见血之论。鞭辟入里,不仅辛辣地诛挞了宋高宗丑恶的内心世界,也是数千年帝王争位夺权史中黑暗内幕的大曝光,读后令人拍案击节。“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二句揭出高宗必杀岳飞的原因。高宗为了保住自己的帝位,可以置徼钦二帝死活于不顾。岳飞一贯主张抗金,恢复中原,且到朱仙镇大捷,中原恢复有望,再发展下去,势必直接危及高宗帝位。岳飞被杀害,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了。

“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结尾二句归到岳飞悲剧的产生,乃出于君相的罪恶默契。暴露了高宗的卑鄙自私的龌龊心理,岳飞之冤狱也可以大白于天下了。

此词纯以议论着笔,可当作一篇精彩的史论来读。全词以敕碑引发,渐次深入,既对岳飞的遭遇表示了深刻的同情,又对宋高宗不以国家人民利益为重,残害忠良进行毫不留情地挞伐,语言犀利。此词犹如一篇宣判词,揭示了虚伪自私的宋高宗的真面目。它痛快淋漓,极具史胆史识,可谓咏史词的杰作。

相关阅读

明朝文化的影响意义

明朝推翻了元朝残暴的民族压迫统治,恢复了中华衣冠制度,典章文物,审美情趣,把中华文化发扬到一个新的高度,是明朝第一次向西方世界全面展示中华文明辉煌灿烂的程度。 明朝文化保留和激扬了中国人的骨气,刚劲之气。明遗民王余佑(号五公山人) 和顾梦游 通过诗词来表达自己对明朝深厚的感情。冯梦龙在明亡后迅速编印的《甲申纪事》中记载了许多上至朝臣,下至普通平民的忠烈之士殉国的事迹。明朝的遗民林古度说:“儿时一万历钱,佩之终身”,他有诗说“登高空忆梅花岭,买醉都无万历钱”明朝的遗民傅山有诗说:“苦楚四十年,矢作崇祯人”。明末农民军将领李自成的义子乃至义孙,最后成了拥护明朝最坚定,抵抗清军最顽强的力量,他们在南明时期,不再打自己的旗号了,而完全成了忠于明朝的力量。 到明朝中央政府已经消失,最后弹尽粮绝,重重围困,山穷水尽的时候,任何其他功利的想法实际上都已经不存在。而此时李来亨在茅麓山和整个大陆都已经沦陷的时候,仍旧打着明朝旗号抗清的明军将领,农民军已经变成了“明军”。 甚至姚雪垠的《李自成》的结尾,写到这最后的时候,反复强调的也不是他们的闯王李自成余部的身份,而是强调他们的明军身份。 

明朝文化灿烂繁荣,不仅在中国国内有着深远的影响,而在周边国家和地区也深受明朝文化的影响。 

明朝与日本之间的文化交流是继元朝之后继续深入吸取中国文化,其中起突出作用的,与宋、元代一样,仍是是日本的僧侣们。他们请求明朝赐予书籍,或自己觅购或接受他人赠送书籍。而他们索要或自己搜集的,大部分是宋、元的,少数是明初的书。总之,遣明使时期,那些在日本人中受中国文化浸润最深的以五山禅僧为代表的人们,利用入明的机会,继续表现他们对中国文化的渴望、追求与吸收,但又显出与过去时期不同的特点。当然,不仅日本僧人入明,也有明朝僧人去日本,为传播中国文化而努力。 明朝的时候,日本还派过遣明使,朝鲜在李朝时代的初年也向明朝派遣使节,据统计有300多次。 到了17世纪,日本的江户时代,中国儒家的朱子学,就是朱熹的理学,已经成为日本的官学,日本民间盛行的是阳明学。 在明朝灭亡之后,朝鲜认为清朝统治是蛮夷的统治,而朝鲜人自己的君王是明朝皇帝册封的,与清朝相比,自己国家的社稷则是正统。正是这样的对明朝的向往和对清朝的蔑视,使得朝鲜在很大程度上保存了自己已经模仿复制了明朝的文化。 琉球建国采纳明朝体制,从吏制、礼仪到教育制度与中国大陆并无二致,这样的好处是迅速将蒙昧时期的琉球一步带进发达的封建时代。21世纪的冲绳文化,还保留着浓郁的闽南风情。妈祖庙和孔庙依然是显眼的建筑。与日本本岛的民居喜欢雕上鱼形装饰不同,冲绳民居门前都蹲着一对“风狮爷”(当地人称嘻莎),这是久米村人从福建带来的华夏遗韵。击鼓、舞狮一直是琉球人的酷爱,琉球人还留有过春节的气息,在没有正月庆典的日本算是独树一帜。 明代是中越两国关系史上的重要时期,其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较之宋、元各代均有重大的发展。而越南末代皇帝保大帝到20世纪时期还身着明朝服饰。 西方 明朝时期,欧洲天主教士的东来,将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同时他们也将部分的中国学术传到西方,形成一种文化交流,不过他们传入中国的西学多,而传往西方的中学则较少。 中国经学的西传,利玛窦之来到中国广东,首将四书译为拉丁文,寄回义大利,此为四书西译之始,时为公元1593年(万历二十一年)。继之在公元1626年(天启六年),比利时传教士金尼阁又将五经译为拉丁 文,并在中国杭州出版。后来到清代初年,一般西洋传教士纷纷大量的翻译中国经书,寄往欧洲,并盛称中国伦理哲单与政治思想的深湛,因而激起欧洲思想界的波澜,曾一度非常向往中国。 中国医药的西传,为永历王太后致送国书给教皇的波兰籍教士卜弥格,曾以拉丁文著中医示例一书,内容述有中国人看舌治病法,与医名二百八十九条,此为最早具体向西方介绍中国医学的一本书。 中国的美术工艺如丝织品与磁器,很早便由商人传入欧洲,唯中国式的庭园建筑则在明清之际才传入欧洲,且一度成为风气,这其间也多少受传教士的影响。 公元1750年英王的建筑师詹培士(W. Chambers)为肯特公爵(Kent)建筑了一所完全中国式的建筑,有雕栏、玉砌,有假山、浮屠。转瞬间这种风气流传到法国与德国,为一部分德法人所喜好。德国的卡赛尔伯爵特别建造了一座中国村。其一切布置都仿中国,甚至村中的女子都穿著中国服装。又有德国园艺家温赤(Ludwig A. Unyer)著书盛称中国的园亭建筑,小桥流水、楼台亭榭,极尽变化曲折之美,能引人人胜:非若欧洲建筑之徒事整齐崇峻,而全无合蓄者所能比。

原文地址|http://www.bdwenxue.com/gudaiwenxue/tangshisongci/201909/16895.html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浅见

 
最新评论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