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龙王堂水源地 郑孝胥


来源:遍地文学 作者:浅见

澄流千馀顷,可饮百万人。长桥若横带,清媚绝点尘。四山静相围,种松成层茵。岂知万花谷,踏遍峰峦春。去海不数里,咸波杳无垠。智者能行水,嗟尔凿井民。

龙王堂水源地

清代:郑孝胥

澄流千馀顷,可饮百万人。长桥若横带,清媚绝点尘。

四山静相围,种松成层茵。岂知万花谷,踏遍峰峦春。

去海不数里,咸波杳无垠。智者能行水,嗟尔凿井民。

相关阅读

一代书家郑孝胥

近世书家,已自成体格者,厥惟郑苏龛(孝胥)。其书初学柳诚悬,后参以黄山谷,瘦硬飞舞,有不可一世之概。

提起郑孝胥,或许很多人都不了解他,但是“交通银行”这四个字对大部分人来说并不陌生。没错,郑孝胥就是题写“交通银行”的人。

郑孝胥(1860-1938),中国近代政治人物、诗人、书法家。福建省闽侯人。1882年清光绪八年举人,曾历任广西边防大臣、安徽广东按察使、湖南布政使等,辛亥革命后以遗老自居。善楷书,取径欧阳询及苏轼,得力于北魏碑,所作书法苍劲朴茂,为诗坛“同光体”倡导者之一。

作为历史上的一位文化名人,但郑孝胥留下的盛名却略显尴尬。原因在于他的简历中多了一条:在1932年任伪满洲国总理大臣兼文教总长,并在同年与日本关东军代表武藤信义签定日满议定书,承认日本在满洲国的特殊地位与驻军权。正是这样的事件,不仅让郑孝胥蒙上了“汉奸”的负名,当时与之交好的同僚、朋辈也与他断绝了关系。

今天,对于郑孝胥的评价,我们主张不以人废言。毕竟我们没有身处当时的历史环境,仅将一些碎片化的资料来作为全面解读郑孝胥的文献支撑,未免有些不公。因此,抛开历史的背景,我们来聊一聊他作为一位诗人、书法家的贡献和成就。

1902年,郑孝胥《海藏楼诗》首刊于武汉,“同光体”代表诗人陈衍为之作序。陈氏曾颁布当代诗人榜,第一名位置空缺,郑孝胥赫然排名第二,评云:“恨无长篇,否则可为第一”。就连一向自视甚高的晚清大吏张之洞,也不得不叹服郑孝胥的诗“自明以来皆不能及也”。并且郑孝胥的文章在当时也堪称一绝,清流派翘楚黄体芳对郑孝胥之文评价甚高:“此调成《广陵散》矣,场屋中未必无知音者,不宜降格,然亦不可愈唱愈高耳。”

郑孝胥不仅工诗,而且善书,时人曾评价“其书初学柳诚悬,后参以黄山谷,瘦硬飞舞,有不可一世之概。”由此可看出他学书的丰富历程。而这些研习书法的路径在他的书法中也多有体现:他作品中的磅礴之气有颜鲁公的气概,而其精致用笔的体现则来源于他对欧阳询的锤炼,尤其是横折的夸张用笔得欧阳询之风却也有自我磅礴的体现。然而其对张裕钊之法的研习,则变成了他的一种清刚、遒劲、凝练的风格,我们从他的作品中,能体会到他很注意笔画之间的轻重对比,尤其是横画与竖画,一种反差式的对比,既不失灵动,又得凝练的筋骨,这样的字法表现在他的作品中比比皆是。从他的字体结构来看,紧炼方折,既肃穆典雅,又险绝纵逸,既不出规范,又奇姿流美。这种体势则取法北碑《张猛龙碑》。

郑孝胥的作品凝重而大气,就连国学大师沙孟海先生都对其评价很高。

辛亥革命后,他隐居海藏楼,以卖字为生。据说,当时他的作品每字值白银十两。白银十两是什么概念?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7000元左右,我想在当代书坛,这个价位能达到者也寥寥无几。可想而知,郑孝胥当时的书法作品可谓是“奢侈品”。对于“奢侈品”,历代都不乏追求者,所以作为中国最早的四大银行之一——交通银行,也奉求郑孝胥为其题写;具有悠久历史的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辞源》,其书名“辞源”两个字亦出自郑孝胥之手。

郑孝胥书写的作品形式并不多,在所有形式中以楹联为重,其次便是条屏。他常书写的四条屏作品,左右开张之势明显,左右上下互为穿插,很具有整体的表现力。而来往信函、扇面、斗方札记等则将他的细腻表现出来,精到之处却亦有大气象。

原文地址|http://www.bdwenxue.com/gudaiwenxue/tangshisongci/201912/24819.html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浅见

 
最新评论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