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赏析


来源:遍地文学 作者:浅见

从写作手法说,《满江红·怒发冲冠》多用赋体,直陈其事,慷慨激昂,凝聚着岳飞忠贞报国的豪迈精神和战斗雄姿。这首《小重山》则多用比喻,曲折地道出心事,含蓄委婉,抑扬顿挫,情景交融,艺术手法是很高超的。这首词虽然短小。但含蓄隽永,明丽婉转,寓情于景,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和忧国忧民的悲苦心境。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宋代: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昨天秋夜的蟋蟀止不住的鸣叫声将我从遥远的梦境中惊醒,已是三更时分。起来独自绕着台阶踽踽行。四周静悄悄没有人声,帘外一轮淡月正朦胧。

为国建功留青史,未老已白头。家乡的山上松竹已长大变老,无奈议和声起、阻断了归程。想把满腹心事付与瑶琴弹一曲。可高山流水知音稀,纵然琴弦弹断,又有谁来听?

注释

小重山:词牌名。一名《小冲山》、《柳色新》、《小重山令》。唐人常用此调写宫女幽怨。《词谱》以薛昭蕴词为正体。五十八字。上下片各四句,四平韵。换头句较上片起句少二字,其余各句上下片均同。另有五十七字、六十字两体,是变格。

寒蛩(qióng):秋天的蟋蟀。

千里梦:指赴千里外杀敌报国的梦。

三更:指半夜十一时至翌晨一时。

月胧明:月光不明。胧,朦胧。

功名:此指为驱逐金兵的入侵,收复失地而建功立业。

旧山:家乡的山。

付:付与。

瑶(yáo)琴:饰以美玉的琴。

知音:比喻知己,同志。

参考资料:

1、林霄.《唐宋元明清名家词选》.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5:1552、徐荣街,朱宏恢.《唐宋词百首译注》:徐州师范学院,1978:1453、石延博.《宋词》.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4:1514、高文炳.《唐宋词选译赏析365首》.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1:388-389

创作背景

绍兴六年(1136)至绍兴七年(1137)岳飞准备大举收复中原,北上灭金。但宋高宗赵构及朝内主和派对其大加干涉和阻挠,迫害主战派。多人被罢免和杀害,大好的抗金复国形势,有付诸东流的危险。这首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出的。岳飞内心的极度郁闷,对投降派猖獗的极度愤慨,均写于词中。

参考资料:

1、江天.《中国才子文化集成》.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98:622-623

赏析

这首《小重山》虽然没有《满江红》家喻户晓,但是通过不同的风格特点和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隐忧时事的爱国情怀。

上片着重写景。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昨天夜里蟋蟀一直鸣叫不停,使作者从金戈铁马对抗金兵的梦中惊醒了,而此时已经是深夜的三更天了。“寒蛩”点明了季节是深秋。山河飘摇,国家残破,作者夙夜忧患,而昨夜深秋的蟋蟀却小停地呜叫,催逼着词人心中的隐忧和悲愤,使克复中原的责任更加沉重,“惊”字充分表达了在秋夜蟋蟀的凄清呜叫中作者终夜难眠的情景。“千里”暗示梦回到包括家乡在内的中原地区,说明了词人在睡梦之中也不忘收复中原的爱国之情。这一句通过叙写被梦惊醒来表现作者日夜牵挂的都是国家的战事和兴衰。

“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被梦惊醒后,因梦见战场战事而忧国忧民再无睡意,独自在台阶前徘徊。周围静悄悄的,人们都在熟睡,只有天上的明月散下淡淡的冷光。深秋的月夜,凄清冷淡,表达了作者“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孤独与凄凉心境。“独自”写出词人的孤独寂寞,心事无法向人诉说,可见其苦闷之深。结拍“人悄悄,帘外月胧明”以景收束上片,映衬词人不能成眠,更见孤独之感。上阕用简洁的语言和平淡的叙述质朴地展现出作者所面临的困境,其简沽有力、朴素真切的文风,确实展现出一代英雄的真性情和其所面对的历史情景的复杂性。

下片抒写收复失地受阻、心事无人理解的苦闷。

换头三句,慨叹岁月如流,家乡长久沦陷,归期遥遥无望。作者自二十岁从军,出生入死,与金兵浴血奋战,决心迎二圣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五岳祠盟记》),为国家建立丰功伟业。可是十多年已经过去,头发也白了,仍未能返回故园,实现还我河山的伟大抱负。每当他想到这里,怎能不义愤填膺、忧心如焚呢?所谓阻归程,实际并非指山高水深,道路遥远,难以归去,而是暗喻着对投降派屈辱求和、阻挠抗金斗争的不满和谴责。因为当时正是秦桧弄权,气焰十分嚣张时候,作者不便明言,所以用含蓄的表现手法,弹出弦外之音,让读者去体会。

结拍三句,用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表达自己处境孤危,缺少指引,深感寂寞的心情。据《吕氏春秋本味》,春秋时俞伯牙善鼓琴,唯有钟子期能从琴声中体会出他的心事。后来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秦桧上台后,迎合赵构的旨意,对坚持抗金的主战派进行无情的打击和迫害,将他的亲信和爪牙安置在朝廷的重要位置上,以便实现其卖国求荣的罪恶目的。这三句表达了作者抱负难以实现的痛苦,反映了投降派统治下南宋的黑暗现实。

上片是即景抒情,寓情于景,忧国忧民使他愁怀难遣,在凄清的月色下独自徘徊。下片写他收复失地受阻,要抗金却是“知音少”,内心郁闷焦急,用了比兴手法。作者隐忧时事,吞吐曲折,委婉含蓄,流露出悲凉悱恻之思。全词所展现的沉郁悲怆情怀,节制而深层,忧思而压抑。至其《小重山》词,则真有寄托之作也。故国怕回首,而托诸惊梦;所愿不得偿,则托诸空阶明月;咎忠贞不见谅于当轴,致坐失机宜,而托诸瑶琴独奏,赏音无人。盖托体比兴也”,如此评断,亦可谓知套岳帅之良苦用心也。

从写作手法说,《满江红·怒发冲冠》多用赋体,直陈其事,慷慨激昂,凝聚着岳飞忠贞报国的豪迈精神和战斗雄姿。这首《小重山》则多用比喻,曲折地道出心事,含蓄委婉,抑扬顿挫,情景交融,艺术手法是很高超的。这首词虽然短小。但含蓄隽永,明丽婉转,寓情于景,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和忧国忧民的悲苦心境。

曾有一段时间,对古典诗词的评论,有人以情调的高昂与低沉分高下,于是认为,岳飞这首《小重山》情调低沉,不如他的《满江红》创意高。其实,对事物的评论,应当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而不可以表面上的一刀切。情调高昂的作品固然好,但不能把高昂误作为粗犷叫嚣。情调低沉也并非消极。岳飞的《满江红》与《小重山》词均表达了他的抗金以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只因作词的时间与心境不同,因此在作法上遂不免有所差异,实际上异曲同工,又焉可用情调的高昂与低沉区分其高下呢?况且作词常是要用以兴浑融、含蓄蕴藉的方法以表达作者的幽情远旨,使读者吟诵体会,馀味无穷。岳飞因为壮志难酬,胸中抑塞,所以作这首《小重山》词,用沉郁蕴藉的艺术手法表达,这也正是运用词体特长,正如张惠言论词时所谓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词选序》)。对诗词评赏也应明白这一道理。

岳飞相关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止,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金军攻打江南时,独树一帜,力主抗金,收复建康。绍兴四年(1134年),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宋孝宗时,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岳飞是南宋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结了“联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以收复失地;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军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以示对岳家军的由衷敬佩。

岳飞的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的,代表词作《满江红·写怀》,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后人辑有文集传世。

岳飞具有怎样的品质?

岳飞在战场上是一位运筹帷幄的大将,在日常生活与待人接物方面,也堪称典范,这里略举几例,以见一斑。

岳飞自己虽是一位农家子弟,文化不高。从军以后,尤其是成为大将以后,却特别喜欢和文士接近。在他的幕僚中,逐渐聚集了一大批有志于抗金事业的知识分子。岳飞经常与他们讨论历代兴亡的得失,切磋古往今来一些名将的兵法与谋略的高低。闲暇时,亦常与士大夫应酬往返、赋诗填词。古代的一些名将,是岳飞久慕并为之景仰的英雄,也是他行军打仗时效法的榜样。严州人朱梦说,是一个忧国忧民的失意知识分子,岳飞却聘他为自己的“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后来被迫解雇他时,岳飞恋恋不舍地与他诀别,赠他一份很贵重的厚礼,以表达自己的惜别心情。

岳飞的个人生活是极其清苦的。他的日常饭菜大多是主食加一菜。有一次,岳飞吃到一种叫“酸馅”的食品,他觉得味道很好,尝了几个以后,就叫随从收起来留到下顿再吃,以免浪费。他在十六岁时娶的一位刘姓夫人,因他从军离家以后,家乡沦陷,生活无着,转嫁了他人。南渡以后娶的一位李姓夫人,也是一位贤惠的妇人,夫妻之间的感情甚笃。同列们曾出于对岳飞的尊敬,出钱买了一个年轻貌美的士族女子,送给他做姬妾。岳飞未曾见面就婉辞谢绝了。纳妾蓄姬,在封建社会里是司空见惯的普遍现象,岳飞能洁身自好,这是难能可贵的。

与南宋时期士大夫们那种“姬妾成群”“西湖歌舞几时休,直把临安作汴京”的醉生梦死生活相比,真是清淡如水、廉洁如鉴。

岳飞治军极严,平素注重操练与教阅,与士兵们同甘共苦。打仗时,冲锋在前,自己担任“旗头”,成千上万的兵将的动止进退,唯“旗头”是瞻,勇往直前。宗泽称赞岳飞“勇智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决非过誉。他曾与岳飞讨论阵法,对岳飞的每战不按“阵图”布阵作战的方法表示遗憾。岳飞却认为:“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岳飞作战,除勇猛外,讲究的是兵法中的“运用之妙”,难怪他总是战必胜、攻必克、守必固。这种在实战中总结出来的灵活运用的战略战术,当然要比儒生出身的死按“阵法”布阵的宗泽高明,所以他听了以后,想了一下,也“深然其说”。

岳飞对待部属,恩威并用,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待千万人如待一人,真正地公正无私。有一位士兵,在严寒的冬天里仍然穿着很单薄的衣服,有位幕僚问他:“你衣着不暖,是否觉得有所不满?”这位士兵却说:“在别的大将的部队中,士兵应得的奉给,总被克扣一些。所余的部分还强迫他们做棉袄穿;独有岳宣抚这里不然,应给多少就实给多少,从不克扣一文,且又听任士兵自行支配,不强令去做这样那样的衣物。我的衣着太单薄,是由于家累太重,所得奉给用在家中老小身上的缘故,并非上层克扣的结果,我又有什么不满呢?”

杨再兴原是游寇曹成的悍将,打仗非常勇猛。岳飞在平曹成的战役中,杨再兴杀死了岳飞的弟弟岳翻。岳飞在击溃曹成军后,杨再兴自缚来见岳飞,岳飞不计杀弟之仇,把他收为部将,任用不疑。从此以后,杨再兴忠心耿耿地跟随岳飞征战,直至最后战死在小商桥。岳飞不计个人恩怨、待人以诚的作风,吸引了不少文人武士,他们纷纷慕名而来。有一个叫黄纵的文人,在岳飞的部下掌管机密文书。有一次,岳飞给部下分沉香,黄纵分到了最小的一块。岳飞看到分的不均,又拿出一袋再分,轮到黄纵时,又剩下最小的一块,一时不知如何是好,黄纵把这一切看在眼里,感动得不得了,表示分到多少并无所谓。岳飞屯军宜兴期间,有一次他外出作战,接到对他的舅舅姚某犯法的控告,准备按军法加以处罚,但因为他的母亲出面说情,勉强作罢。不料在一次行军中,岳飞的舅舅却突然向岳飞放箭,射中了他的马鞍。岳飞大怒,立即驰马追逐,将这个舅舅斩首处决。正是他的这种赏罚分明、待人以诚的作风感动了部属,所以岳家军的全体官兵,在平时都严守纪律,在战时都乐于效命,具有极强的战斗力。金兵的铁骑,多次以排山倒海的密集队形,企图冲垮岳家军的阵容,结果都没有成功。他们连声惊叹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原文地址|http://www.bdwenxue.com/gudaiwenxue/tangshisongci/201906/7392.html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浅见

 
最新评论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