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张爱玲《金锁记》


来源:遍地文学 作者:浅见

《金锁记》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梦魇的、神经质的世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扭曲得异常怪戾并且濒临崩溃,家庭内部也充满了勾心斗角,而人性也终在金钱的旋涡中沦丧殆尽。

张爱玲《金锁记》

作者简介:

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原名张煐,笔名梁京,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中国现代女作家。7岁开始写小说,12岁开始在校刊和杂志上发表作品。1943至1944年,创作和发表了《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小说。1955年,张爱玲赴美国定居,创作英文小说多部,但仅出版一部。1969年以后主要从事古典小说的研究,著有红学论集《红楼梦魇》。1995年9月在美国洛杉矶去世,终年75岁。有《张爱玲全集》行世。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独具魅力的作家,她一生的创作涉及小说、散文、剧本评论,其中以小说成就最高。张爱玲小说超越了她所处的时代。她的小说无论是选材、立意,还是人物塑造、叙事结构和语言技巧无不显现出个人的特色,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她的小说无论是超越雅俗,还是对边缘化小人物的深入描写,都是20世纪40年代的其他任何作家无法比拟的。因此她的小说不能归于任何一个小说流派,而是个独特的存在,为中国小说史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张爱玲贡献了一批文学精品,创造了写实小说的新高,在中国小说史具有坐标的价值。

20世纪40年代,张爱玲以其《金锁记》《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小说,在那个“低气压的时代”的上海文坛引起一片哗然。可以不把她称之为文学大师,但谁也不能否认张爱玲小说继承传统又能超越传统,在小说表现技巧的运用上大胆创新,取得了一定意义上的突破,形成了“说书人的构思、冷静的叙述心态、参差对照的写实手法、感觉外化的心理描写、突出的个性化的直觉意象以及苍凉的美学意境共同组成了独一无二的张爱玲文体”。这一文体对人们的创作起着一定的文本示范作用,这是她对现代小说的最大贡献。

剖析战乱中的人性是张爱玲散文的又一个重要内容。张爱玲对人性的看法是偏向于恶的,她更多地描写了现世生活中鲜活的人性世界和人性体验,并毫不隐瞒地坦露了自己的冷漠无情。对张爱玲而言,她生于乱世,长于乱世,从小失去了正常的家庭与温暖,所以她总有无家可归之感。她把这种感觉以理性观念的方式直接注入到自己的散文文本之中,然而张爱玲并没有大肆的直接描写这种精神上的荒凉之感,而是更多地或热情或冷峻地描写了她所体的种种感性的家,借此给读者意味深长的启示。在张爱玲看似随意的散文艺术世界里,不断地有她对那个时代的人生、人性、文明的真知灼见闪现出来,于是,情、趣、理三者的水乳交融构成了张爱玲散文的艺术境界。

张爱玲散文所体现出的情、趣、理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同她在散文中所运用的独特艺术手段分不开。首先,在文体上,她采用了议论小品文的文体。其次,在语言的运用上,她采用的是形象的叙事语言和精警的议论语言交替的使用。在散文中,她常用的一个艺术手段就是采用一些物化的意象将人物、景物或心情传达得精致、细腻、形象可爱,充满着艺术的韵味和精致。

《金锁记》是张爱玲代表作,也是张爱玲最好的小说。夏志清称道其为中国最伟大的中篇小说,话是狂热,却也不差到那里。对《金锁记》的小说艺术,海内外已有过不少研究,对《金锁记》中的人物原型,其主要人物曹七巧在现实生活中的原型,至今只有一家之说,那就是张子静在《我的姊姊张爱玲》中的记述。

《金锁记》是以他们太外祖父李鸿章次子李经述一家生活为背景的,小说中的姜公馆即李公馆;大爷叫李国杰,主持过招商局。小说主要人物曹七巧和其丈夫二爷的原型,即李国杰患软骨症的三弟和从老家合肥乡下娶的妻子。张爱玲怎会知道李家事呢?因为张爱玲曾与李国杰妻子多次聊天闲谈,因而得知了李鸿章大家庭中的许多事。《金锁记》发表时,李鸿章不少后代还在上海,也许李家人不太看书,不知道张爱玲把他们的丑陋一面写进了小说。张子静的文章写于十多年前,我曾受人之托在其生前与张子静先生通过一次电话,却没问起此事,关于《金锁记》人物原型的这段记述,还是由报上他人(2004年5月10日《新民晚报》朱少伟文)转述的文章才知道的。我之所以注意原型问题,是因为在我撰写《胡兰成传》时,在阅读大量相关资料,对其比较对照之后,我对《金锁记》人物原型已有了自己的判断。我认为《金锁记》中的七巧人物原型,决不是什么“从老家合肥乡下娶的妻子”,乡下妻子根本罩不住七巧这个人物,七巧所出生成长的人文地理背景也与“合肥乡下”全然不同。这只须仔细读读《金锁记》的相关描写就可一目了然的。

月亮的意象在小说的结尾重又出现,有始有终,成为贯穿全篇的主题意象,强调了悲剧的深刻性和一贯性、彻底性。小说情节的关键时刻、人物命运的重要关头,月亮的意象都会出现,与人物同喜同悲,这绝非是作者的无意之笔,而是她的刻意营造。《金锁记》"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中国现代小说史》),也是从古以来最深刻的一出悲剧。悲剧是人的悲剧,尤其是女人的悲剧。

悲剧的延续性贯穿小说的全篇,并且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暗示。七巧、长安、芝寿都是悲剧,各自的悲剧有其来龙去脉,剧情不尽相同,悲哀和怨愤都是一样的,而悲剧又是延续不止的。

《金锁记》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梦魇的、神经质的世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扭曲得异常怪戾并且濒临崩溃,家庭内部也充满了勾心斗角,而人性也终在金钱的旋涡中沦丧殆尽。 

从小说的表面看,故事的悲剧是由于主角曹七巧性格的阴鸷、刻毒和暴虐所致,而从其实质来说,支配和操纵局面的却是金钱,是金钱对人性的吞噬以及人性对金钱的疯狂的贪婪。 

曹七巧家中是开麻油店的,这种出身,用小说中凤箫的话来说便是低三下四的人家了,嫁到姜公馆是一种错位,门不当户不对。所以如此,因为二爷是个残废,有身份的人家不肯嫁,老太太原想为他置一房姨太太,于是降格要求,接受了七巧,又为了能让她死心塌地的服侍二爷,索性聘来做了正头奶奶,其实质也就是娶了个高级的丫头罢了。 

曹七巧进入姜公馆,开始的时候极想溶入这样一个大家庭,即所谓的上层社会,所以她也按自己所认为的好对待别人,对家中的人们问长问短,和新来的人分外的亲热,但是终是不成的,他们在思想上有着一种根深蒂固的差距,不但连出身“高贵”的公子小姐看不起她,就是趋炎附势的丫鬟佣人也看不起她。而生活在一个封闭落后的大家庭中,她又是不可能接受到新思想新文化的影响的,所以也就注定了七巧不可能自发地进行命运的抵抗,即使有所不满、有所愤怒,也至多就是偶尔发几句牢骚了罢。 

经典语句摘录:

1.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2.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 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 但是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

3.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应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纸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后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亮也不免带点凄凉。

4.言语究竟有没有用?久久地握着手就是较妥帖的安慰。因为会说话的人很少,真正有话说的人还要少。

5.他一个人坐在沙发上,房里有金粉金沙深埋的宁静,外面风雨琳琅,满山遍野都是今天。

6.敝旧的太阳弥漫在空气里像金的灰尘,微微呛人的金灰,揉进眼睛里去,昏昏的。街上小贩遥遥摇着拨浪鼓,那瞢腾的“不愣登……不愣登”里面有着无数老去的孩子们的回忆。

7.他不是个好人,她又不是不知道,她要他,就得装糊涂,就是忍受他的坏。她为什么要戳穿他?人生在世,还不就是那么一回事?归根究底,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

8.隔着玻璃窗望出去,影影绰绰乌云里有个月亮,一搭黑,一搭白,像个戏剧化的狰狞的脸谱。一点,一点,月亮缓缓的从云里出来了,黑云底下透出一线炯炯的光,是面具底下的眼睛。天是无底洞的深青色。

原文地址|http://www.bdwenxue.com/haoshutuijian/jingdianduwu/201906/7265.html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浅见

 
最新评论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