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题桃花夫人庙 赏析


来源:遍地文学 作者:浅见

诗人似乎要对息夫人一掬同情之泪了。及至第三句突然转折,由脉脉含情的描述转为冷冷一问时,读者才知道那不过是欲抑先扬罢了。“至竟(到底)息亡缘底事?”这一问是对息夫人内心创伤的深刻揭示,这一点在息夫人对楚王问中原有所表现,却一向未被人注意。

题桃花夫人庙

唐代:杜牧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度几春。

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细腰宫里桃花绽放一派艳丽清新,心念故国默默无语度过多少冬春。

说到底息国灭亡究竟是因为何事?可怜金谷园殉情的绿珠这坠楼人!

注释

桃花夫人:即息夫人。息夫人姓妫(guī),春秋时陈侯之女,嫁给息国国君,称为息妫。楚文王喜欢息妫美貌,于是灭掉息国,强纳息妫为夫人。庙在黄陂县(今湖北省黄陂县)。

细腰宫:指楚王宫。露:读lù。

脉脉:读mò mò。无言:据《左传》载,息夫人被楚文王强纳夫人后.一直一言不发。

至竟:究竟。息亡:息国灭亡。缘:因为。底事:什么事。

金谷坠楼人:指绿珠。绿珠是西晋石崇的爱妾,石崇住在金谷园(洛阳附近)中,生活豪侈,歌妓很多。当时赵王伦专政,赵王伦的亲信孙秀派人来向石崇要绿珠,石崇说:“绿珠是我所爱,不能送人。”孙秀生气,于是矫诏逮捕石崇。石崇被捕时,对绿珠说:“我现在为你得罪。”绿珠说:“我就死在你面前以报答你。”因自投楼下而死。▲

参考资料:

1、任文京.杜牧诗歌精选.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6:1352、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80-681

赏析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这一联用诗歌形象概括了息夫人的故事。这里没有叙述,事件是通过描绘的语言和具体意象表现的。它是根据“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传说翻造的,也就间接指刺了楚王的荒淫。这比直言楚宫自多一层含意。息夫人的不幸遭遇,根源也正系于楚王的荒淫,这里,叙事隐含造语之中。在这“楚王葬尽满城娇”的“细腰宫”内,桃花又开了。“桃生露井上”本属成言(《宋书·乐志》),而“露桃”却翻出新的意象,似暗喻“看花满眼泪”的桃花夫人的娇面。“无言”是事件中主要情节,古语又有“桃李无言”,这是另一层双关。“无言”加上“脉脉(含情)”,形象生动,表达出夫人的故国故君之思及失身的悲痛。而在无可告诉的深宫,可怜只有“无言”的桃花作她苦衷的见证了。两句中,桃花与桃花夫人,景与情,难解难分,水乳交融,意境优美,诗味隽永。

诗人似乎要对息夫人一掬同情之泪了。及至第三句突然转折,由脉脉含情的描述转为冷冷一问时,读者才知道那不过是欲抑先扬罢了。“至竟(到底)息亡缘底事?”这一问是对息夫人内心创伤的深刻揭示,这一点在息夫人对楚王问中原有所表现,却一向未被人注意。

末句从对面着墨,引出另一个女子来。那就是晋代豪富石崇家的乐妓绿珠。其事与息妫颇类,但绿珠对权势的反抗是那样刚烈,相形之下息夫人只见懦弱了。这里既无对绿珠的一字赞语,也无对息妫的一字贬词,只是深情一叹:“可怜金谷坠楼人!”然而褒贬俱在此中,令人觉得语意深远。此外,直接对一位古代软弱女子进行指斥也不免过苛之嫌,而诗人把指责转化为对于强者的颂美,不但使读者感情上容易接受,也使诗意升华到更高的境界。它意味着:软弱的受害者诚然可悯,还不及敢于以一死抗争者令人钦敬。

因此,此诗对人所熟知的息夫人故事重作评价,见解可谓新疑独到,同时又“不显露讥刺”,形象生动,饶有唱叹之音,富于含蓄的诗美。揆之吴乔的两条标准,故宜称为咏史绝句的范作。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如果你认识从前的我,或许会原谅现在的我 

辛文房

牧美容姿,好歌舞,风情颇张,不能自遏。

历代读者谈起杜牧,总免不了谈谈他的风流韵事,然后给他下个“风流贵公子”的断语。

殊不知,他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里,有着多少无奈与自嘲;殊不知,风流贵公子杜牧,也曾是个心怀理想的少年。

《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

杜牧

我家公相家,剑佩尝丁当。

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

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

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

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投胎小能手杜牧降生于长安城中心安仁坊的杜氏宅第中。

“城南韦杜,去天尺五。”京兆杜氏是魏晋以来数百年之高门氏族。而杜牧的祖父杜佑,更是唐德宗、顺宗、宪宗三朝的宰相,在宪宗一朝尤受荣宠。

杜佑生平勤勉好学,虽位极将相,手不释卷。公事之余,历时三十六年,撰成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政书《通典》,共二百卷。

杜牧从小就以祖父杜佑为偶像,立下经国治世之志。

生于这样的书香门第、富贵人家,杜牧非常自豪。在《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中,他不夸耀万贯家财,而以“万卷书满堂”“家集二百编”为荣。

《上宰相求湖州第二启》

杜牧

某幼孤贫,安仁旧第置于开元末,

某有屋三十间而已。

去元和末,酬偿息钱,

为他人有,因此移去。

八年中凡十徙其居,

奴婢寒饿,衰老者死,

少壮者当面逃去,不能呵制。

杜牧赢在了起跑线上,却在中途掉了队。十岁那年,祖父杜佑因病去世;十五岁那年,体弱多病的父亲也撒手人寰。

杜牧的父亲是杜佑的季子,生平没做过大官,又早丧,因而所留遗产只有房屋三十间。

父亲去世后,杜牧与弟弟卖屋偿债,居无定所,八年中搬了十次家。又因年幼,不善管理家务,生计不裕,奴婢尽散。

几十年后,在《上宰相求湖州第二启》中,杜牧自述少年时代的境况,仍语带惨然。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使生计不裕,恐怕也比普通人家好很多。但少年大多敏感而脆弱,尤其杜牧这样早慧。

他的心酸,不仅因为经济的窘迫,更是因为在这变故中,所饱尝的人间冷暖。

《感怀诗》

杜牧

关西贱男子,誓肉虏杯羹。

请数系虏事,谁其为我听?

……

韬舌辱壮心,叫阍无助声。

聊书感怀韵,焚之遗贾生。

世事沧桑,但杜牧从未忘记过自己的理想。

他孜孜不怠,关心时事。宝历年间,敬宗大起宫室,沉溺声色,年仅二十三岁的杜牧作《阿房宫赋》,假借秦事以讽之,文辞优美,立意高远,尤其结尾: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更是振聋发聩,给昏聩的晚唐统治者敲响一记警钟。

此后,他又作《上昭义刘司徒书》规讽恃功抗命、反侧叛乱的藩镇;作《同州澄城县户工仓尉厅壁记》悲叹法令隳弛、豪强扰民;作《感怀诗》感叹边防空虚、民生凋敝……

但此时,他只是一介平民,一腔热血、满怀抱负有谁听?只能“聊书感怀韵,焚之遗贾生”。

《及第后寄长安故人》

杜牧

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

秦地少年多酿酒,已将春色入关来。

金榜题名是所有考生的梦想。

唐大和二年(公元828年),东都洛阳春寒料峭的二月,天还没亮,礼部贡院的东墙外已站满了进士考生。

他们叽叽喳喳,交换着各种小道消息,忐忑地等待着放榜的那一刻。清晨,金榜终于张贴出来了。他们你争我抢,焦急地在榜上寻找自己的名字。

及第者欣喜若狂,落榜者悻悻而归。在一派悲喜狂乱中,杜牧长身玉立,静静看榜。

在唐代,进士考试不糊名,主考官录取进士会参考考生的声望才德,有名望的公卿贤达也可在考前公开推举。

杜牧素来关心时事,论政谈兵卓有见地。他的努力没有白费。

有一次,太学博士吴武陵看到一些学生“扬眉扺掌”、情绪激昂地讨论一篇文章,走近一看,原来是杜牧所写的《阿房宫赋》。

他看过后,感叹杜牧有“王佐之才”,于是向主考官礼部侍郎崔郾力荐,为杜牧争取到了第五名。

在唐代贡举诸科中,以进士科最受重视,也最难考取,因而有“五十少进士”之说。杜牧进士及第,年仅二十六岁。

金榜题名是实现政治抱负的敲门砖,杜牧意气风发,写了首《及第后寄长安故人》,报告喜讯。

《罪言》

杜牧

国家大事,牧不当官,

言之实有罪,故作《罪言》。

命运的残忍在于,他总是给你一点希望,又旋即剥夺。

杜牧自小立下经国治世之志,生平自负有经纬才略,以第五名进士及第后,他准备大展宏图。

然而,在长安当了半年管理典籍的小官后,他就被派到了地方做幕僚。平日的工作主要是陪领导宴游唱和,顺带着,处理公文。

郁郁不得志,杜牧仍放不下理想。大和八年(公元834年),河北三镇桀骜,朝廷姑息,杜牧作《罪言》,陈述削平河北三镇的策略。

《罪言》之后,又作《原十六卫》《战论》《守论》三篇,皆结合时局,论唐代藩镇问题及用兵方略,见解深刻,切中要害。

北宋司马光修总结历史经验,供统治者借鉴的《资治通鉴》时,皆摘要采录,可见其文章之价值。

杜牧心存一丝希望,或许,在江河日下的晚唐,有人会听到他的声音。然而,他虽有相才,却生不逢时,宦官专权、朋党纷争,他的希望终究落空。

从二十六岁到三十七岁,杜牧辗转江西、宣州、淮南做幕僚,一做就是十一年。

《遣怀》

杜牧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杜牧身为贵公子,素来言行疏旷、不拘小节,加之怀才不遇,常借酒浇愁,流连歌台舞榭。

野史笔记中,有关杜牧的风流韵事虽大多附会之言,不可凭信,但他风流放纵,唱和宴游也是事实。

多年以后,他回顾这段幕僚生涯,写道:

“某比于流辈,疏阔慵怠,不知趋向。唯好读书,多忘;为文,格卑。十年为幕府吏,每促束于簿书宴游间。”其间怏怏难平溢于言表。

幕僚生涯结束后,杜牧也曾当过几年京官。但他为人“刚直有奇节”,且曾与“牛党”首领牛僧孺走得很近,因而不得当政的“李党”首领李德裕的欢心。

没多久,他就被外放到偏远的黄州当刺史,然后又迁池州与睦州,做了七年地方官。

四十六岁那年,杜牧在给吏部尚书高元裕的信中诉苦:

“三守僻左,七换星霜,拘挛莫伸,抑郁谁诉?每遇时移节换,家远身孤,吊影自伤,向隅独泣。”他想回长安。

大中六年(公元852年),杜牧拜中书舍人。此时他疾病缠身,自知大限将至,便自撰墓志铭。

墓志铭中,他对扬州那段放浪形骸的岁月只字不提。此后闭门在家,搜罗生平诗文,对火焚之,仅留下十之二三。

这年十一月,杜牧病卒于长安安仁坊宅中,时年五十岁。

《杜司勋》

李商隐

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

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

杜牧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人评其诗风不似杜甫那样沉郁顿挫,却多了李白的豪放洒脱。

其实,杜牧牢落不偶,外示旷达,内含愤慨,他的诗句里,大多隐藏着难言的悲哀。

他曾写过一首《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的一生,便如那秋天的小扇、孤单的宫女,不合时宜,寂寞,寥落,失意。

同时代的文人中,李商隐与杜牧为穷途知己,同病相怜。

他最懂得杜牧放浪形骸下的忧伤与黯然,最懂得“赢得青楼薄幸名”里的自嘲与无奈,因而他感叹,“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

一千多年过去了,“风流贵公子”依然是杜牧最响亮的头衔。

他若泉下有知,或许会无奈一笑吧,说,如果你认识从前的我,或许会原谅现在的我。

杜牧:我睡过许多姑娘,却仍旧半生荒凉

杜牧多情。

如果写一部叫做《大唐往事——青楼风云200年》的同人小说,杜牧必是男主角无疑。有长达十年的时间,杜牧流连于秦楼楚馆,放纵于烟花陌巷,把太多的情感和情怀都放到了歌姬舞妓的身上。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赠别·其一》

这是“春风十里不如你”的晚唐版。杜牧为中国女人的年龄创造了一个词汇——豆蔻,寓意为含苞待放的花朵。后世有千千万万的女人都会在十三四岁的时候忍不住用这个词来标榜一下自己。而这首诗,其实是赠妓之作。(不要因为是赠妓之作就否定“豆蔻”这个词。在唐宋时期,妓并非都是我们想象的那样,而且文人对这些青楼女子的感情也都是十分真挚的,是彻头彻尾的赞美。)

爱你风姿绰约十余岁的年纪,爱你二月豆蔻含苞待放的模样,看遍十里扬州,青山绿水也好,红粉佳人也罢,没有什么能比得上你的微笑。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赠别·其二》

在无情的离别面前,人也好似无情的,可是践行筵席上,我确实是无法欢笑。连案头的蜡烛都在为我们的依依惜别而伤心垂泪,我又怎么能放下这段感情呢?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寄扬州韩绰判官》

韩绰是淮南节度使判官,与杜牧两个人是风月场上的朋友,曾经一切泡妞,一切撩妹,一起等扬州城的落日余晖。后来杜牧走了,仍忘不掉那一段放浪形骸的日子,便写信给韩绰,问他今夜在何处与美人笙歌。这揶揄的语气里又有多少怀念啊!

可舞榭歌台上的热闹、茶楼酒肆里的潇洒、美女佳人处的温柔终究敌不过命运的荒凉。

2

我们来说说杜牧的仕途。

公元835年的时候,三十二岁的杜牧已经在弘文馆校书郎这个位置上工作整整七年了。每天朝九晚五,地铁公交,饿了么是他最常用的软件,外卖小哥是他最熟悉的面孔。七年了,到了该“痒”的时候,于是那晚杜牧在吃完一份黄焖鸡米饭后陷入了沉思。

继续吗?他不甘心。他依稀记得十几岁时,唐宪宗削平藩镇割据,给他莫大的鼓舞;二十岁时,战火连绵,他献计平虏得到宰相李德裕的首肯,给他无限的动力;二十三岁时,他眼看国家江河日下,提起笔来作一篇《阿房宫赋》,曾是那样慷慨激昂。如今呢,终日里穿着白衬衫,捧着茶杯,在办公桌前校雠典籍、订正讹误。不,这不是他的理想。

裸辞吗?他不敢尝试。毕竟他今天所拥有的一切包含这太多人的心血。这个说来话长。杜牧出生在京兆万年,这是个贵族扎堆儿的地方。往近说,他的祖父是三朝宰相;往远说,他的先祖是西汉时期的高官。传到他这一辈,他没有资格荒废祖宗基业。而且,一旦裸辞他则离政治更远,那他的理想也就无法实现了。

杜牧一夜无眠,第二天一如既往地骑共享单车到地铁口,搭乘把人挤成肉饼的某号线去上班。到了单位,打开电脑,挂上QQ,弹出一个申请加为好友的消息。杜牧一看来源,发现此人是工作群里的一位,叫牛僧儒。虽然从未跟这个牛僧儒打过交道,但杜牧知道这是一位大咖。

牛僧儒直截了当,说他看上了杜牧的才气,邀请杜牧来扬州为他工作。双倍工资,带薪休假,更重要的是牛僧儒答应杜牧让他参与他最向往的军事工作,杜牧辞别京城。

这一走,杜牧便为自己走出一片荒凉。还记得杜牧曾为平虏献策而得到宰相李德裕的采纳吗?这位宰相是朝廷两大党派中“李党”的首领,而此时提携他的牛僧儒则是“牛党”的头目,两党互相打压、排挤已非一日了。杜牧这一次南下扬州,在李德裕的眼中无疑是一种“背叛”,那么杜牧此后的日子也便可想而知了。

杜牧到扬州不久就被调回朝廷任监察御史,说是回朝,却又被打发到洛阳担任一个可有可无的闲职。从洛阳再入宣州,好不容易回到长安又被安排做一个修史的差事。再后来,无故被贬黄州、池州、睦州,那个“城南韦杜,去天尺五”的显贵家族的光环,终还是褪了色。

3

再说说他的梦想。 杜牧是有梦想的,他的梦想是什么?当然绝不是“我就是要唱歌”。他的梦想比这大很多,大到不比“世界和平”逊色到哪里去。他要经邦济世,匡扶天下。二十三岁那年,他听说十七岁的小皇帝特别喜欢在皇宫里玩儿半夜抓狐狸的游戏,他不忍看见这个国家就这样葬送在几只狐狸的手里,于是提起笔来写了一篇《阿房宫赋》。

“ 灭六国者, 六国也, 非秦也。 族秦者, 秦也, 非天下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灭掉六国的谁?是六国自己,并不是秦国。灭掉秦朝的又是谁?因为是秦国自己,不是天下人。秦朝人来不及哀叹自己,只好由后人哀叹它;如果后人只是哀叹而不吸取教训,那就只好等更后的人来哀叹这后人了。我的大唐啊!我不希望你成为这个“后人”。

后来,杜牧每到一处便凭吊古迹,咏史讽今。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

这是杜牧第一次来到江南,首先进入他眼帘的是南朝时的那些寺庙。南朝时,尤其是齐梁年间,皇帝笃信佛教,在全国大兴土木盖建寺庙。可是到头来,不但没有求到长生不老,反而祸国殃民,招致了朝代的灭亡。再想想当朝的宪宗和穆宗两个皇帝,一个迷信佛教,罢黜忠良;一个迷恋丹药,中毒不治,难道历史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过华清宫》

公元723年,唐王朝最鼎盛的时期,玄宗皇帝在长安城郊的骊山脚下修建了一座行宫——华清宫。那一年,唐玄宗还是一个英明神武的君王;那一年,杨玉环仅仅只有四岁,大概两个人谁也没想到,二十几年后,他们会在这里寻欢作乐,不顾国家的死活。这样的“荔枝”唐朝吃一次就够了,别再因“荔枝”误国。

在爱国这件事上,杜牧永远热泪盈眶。可是,无论他如何苦口婆心,如何用心良苦,唐朝一个又一个统治者依然信仙求佛,依然荒淫无度。

杜牧为他的梦想倾尽了全部,但是命运并没有成全他。

4

杜牧的爱情也是遍体鳞伤的。

杜牧早年游湖州,只因在人群中彼此多看了一眼,杜牧就爱上了一姑娘。姑娘的母亲十分看重杜牧的才学,便答应将女儿许配给他。可是那时姑娘才十余岁,不能成婚,杜牧与其母相约过十年来娶。命运蹉跎,杜牧再次来到湖州时已是十四年后了。他一到湖州便各处打听当年那个女子的下落,后来终于得到了消息:女子已嫁人三年,生二子。

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如今风摆花狼籍,绿叶成阴子满枝。 

——《叹花》

还有张好好。

张好好是洪州的名妓,与杜牧相识于江西观察使沈传师的府上。风流倜傥的杜牧与才貌双全的张好好只一面,就互相比心了。然后人们默默地关注了两人的微博,等着他们大秀恩爱,可是没多久,张好好就发了一条这样的微博。

孤灯残月伴闲愁, 几度凄然几度秋。 

哪得哀情酬旧约, 从今而后谢风流。

原来,沈传师的弟弟也看中了张好好的美貌,欲纳她为妾。张好好本身就是沈传师的家妓,没有自由,也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而杜牧当时又身份低微,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喜欢的人成为别人的新娘。

几年后,杜牧任东都监察御史,与张好好在洛阳重逢。而这时的张好好已被无情人抛弃,沦为“当垆”卖酒之女。杜牧感慨万分,手写了一首五言长篇《张好好诗》赠给张好好。

后来,杜牧病故在京城,张好好闻之瞒了家人到长安祭拜,想起这段有缘无分的感情,肝肠寸断,竟自尽于杜牧坟前。

这让我想起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相伴长眠的三生三世到底不如相亲相爱的短短一生。 

原文地址|http://www.bdwenxue.com/gudaiwenxue/tangshisongci/201907/9122.html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浅见

 
最新评论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