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送国棋王逢 赏析


来源:遍地文学 作者:浅见

这是一首颇有趣味充满深情的送别诗。作者的友人王逢是一位棋艺高超的围棋国手,于是作者紧紧抓住这点,巧妙地从纹枰对弈一路出发,以爽健的笔力委婉深沉地抒写出自己的依依惜别之情。

送国棋王逢

唐代:杜牧

玉子纹楸一路饶,最宜檐雨竹萧萧。

羸形暗去春泉长,拔势横来野火烧。

守道还如周柱史,鏖兵不羡霍嫖姚。

浮生七十更万日,与子期于局上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檐前淅淅沥沥地下着秋雨,窗外竹声萧萧,摆上精美的棋盘棋子,向您讨教棋艺,您是国手,让我一子。

您的棋艺着实绝妙,扶弱起危好比春泉流淌,生机不断;进攻起来势如拔旗斩将,疾如野火燎原。

您行事为人,坚守大哲学家、周朝史官老子李耳的学说;作战用兵,不亚于汉朝大将军霍去病的勇敢和谋略。

如果能活到七十岁,尚有万余日,期待能与您在弈棋中消磨时光。

注释

国棋:指技艺高超的围棋国手。王逢:唐代著名围棋国手,生平不详。

玉子纹楸(qiū):即围棋子和围棋盘。玉子:玉制的围棋子。一路饶:饶一路的倒装,即让一子。

檐雨:檐沿滴下的雨水。萧萧:风吹竹木声。

羸(léi)形:原指形体瘦弱。此指棋型羸弱。春泉:春日的泉水。比喻棋型由弱转强,好似春天流淌的泉水,充满了生机。

拔势:拔旗之势。古代作战,军旗有指挥作战稳定军心的作用。因此能否拔对方军旗是战斗胜负的一个关键。一作“猛势”。

“守道”:谓防御稳固阵脚不乱,就像老子修道,以静制动。守道:防守之道。周柱史:周之柱下史。唐代御侍史职位与其相当,故唐人亦用为御侍史的代称。一作“周伏柱”。

鏖(áo)兵:大规模的激烈战争。霍嫖(piāo)姚:即霍去病。西汉武帝时名将,两次大破勾奴,屡获战功,曾为霍嫖姚校尉。

浮生:一作“得年”。语本《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以人生在世,虚浮不定,因称人生为“浮生”。更:还有。

期:相约,约定。销:消磨,度过。

创作背景

根据宋代竹庄居士的《竹庄诗话》所云:杜牧作此诗时年当四十二三。可知此诗当作于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前后。杜牧与围棋国手王逢交谊甚厚,在送别王逢时作此诗。

赏析

这是一首颇有趣味充满深情的送别诗。作者的友人王逢是一位棋艺高超的围棋国手,于是作者紧紧抓住这点,巧妙地从纹枰对弈一路出发,以爽健的笔力委婉深沉地抒写出自己的依依惜别之情。

“玉子纹楸一路饶,最宜檐雨竹萧萧”,起首即言棋,从令人难忘的对弈场景下笔,一下子便引发人悠悠缕缕的棋兴。苏鹗《杜阳杂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59年)中,日本王子来朝,王子善围棋,上敕顾师言待诏为对手。王子出楸玉局,冷暖玉棋子。云:‘本国之东三万里,有集贤岛,岛上有凝霞台,台上有手谈池。池中生玉棋子,不由制度,自然黑白分焉,冬温夏冷,故谓之冷暖玉。又产如楸玉,状类楸木,琢之为棋局,光洁可鉴。”“一路饶”,友人是国手,难以对子而弈,故须相饶一子。杜牧是著名才子,善诗文词,亦善书画。所书《张好好诗》,董其昌称之为“深得六朝人气韵”(《渔洋诗话》);所画维摩像,米芾称其“光采照人”(《画史》)。能让一子与国手对弈,说明他的棋艺也相当高。“最宜”二字,深情可见。“檐雨竹萧萧”,暗明秋日。秋雨淅淅沥沥,修篁瑟瑟萧萧,窗下樽前,摆上精美的棋盘棋子,请艺候教,从容手谈,那是多么幽雅又令人惬意的棋境啊。

颔联转入对枰上风光的描写上:“羸形暗去春泉长,拔势横来野火烧。”羸形,指棋形羸弱。这是赞美友人绝妙的棋艺,说他扶弱起危好比春泉淙淙流淌,潺湲不息,充满了生机;进攻起来突兀迅速,势如拔旗斩将,疾如野火燎原。比喻形象生动,三尺之局顿时充满活力,无比宽广,仿佛千里山河,铁马金戈,狼烟四起,阵云开合。

颈联承前,使事言棋,赞叹友人的棋风:“守道还如周伏柱,鏖兵不羡霍嫖姚。”周伏柱,指老子,春秋时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曾做过周朝的柱下史,著《道德经》五千言,后被尊为道家创始人。霍嫖姚,即霍去病,汉武帝时名将,两次大破匈奴,屡建战功,曾为嫖姚校尉。这两句说王逢的棋动静相宜,攻防有序,稳健而凌厉。防御稳固,阵脚坚实,就像老子修道,以静制动,以无见有。进攻厮杀,首尾相应,战无不胜,较之霍去病鏖兵大漠,更加令人惊叹。围棋自来有兵家之戏的说法,如“略观围棋兮,法于用兵,三尺之局兮,为战斗场”(马融《围棋赋》),“世有围棋之戏,或言是兵法之类也”(桓谭《新论》)。杜牧喜好言兵,非常注重研究军事,曾在曹操注《孙子兵法》的基础上,结合历代用兵的形势虚实,重新注释《孙子》,还写了《战论》《守论》《原十六卫》等军事论文。这里以兵言棋正得棋中三味。这四句淋漓兴会,极力渲染烘托,表现出友人高超的棋艺和自己真挚的友情。

诗意至此戛然而止,至于胜负如何,诗人未说,也无须说,因为纹枰手谈,大开眼界,大得棋趣,二人友情由此而深,由此而笃。于是笔锋一掉,转入送别正题:“得年七十更万日,与子期于局上销。”所谓转入正题,不是正面接触,而是侧面揭示,以期代送。古人以七十为高寿,故多以七十为期。白居易《游悟真寺》:“我今四十余,从此终身闲,若以七十期,犹得三十年。”这两句即从白诗化出。杜牧作此诗时约四十余岁,若至七十,尚有万余日。因此他与王逢相约,要将这万余日时间,尽行于棋局上销用。杜牧素以济世之才自负,可由于不肯苟合,仕途并不顺,故尔常游心方罫,寄情楸枰,所谓“樽香轻泛数枝菊,檐影斜侵半局棋”(《题桐叶》),“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齐安郡晚秋》),“自怜穷律穷途客,正劫孤灯一局棋”(《寄李起居四韵》)等,正是这种围棋生活的反映。如今他遇上王逢这样棋艺高超,情投意合的棋友,该是多么欢乐啊。可是友人就要离去了,留下的将仅仅是“最宜檐雨竹萧萧”那种美好的回忆,是“别后竹窗风雪夜,一灯明暗复吴图”(《重送绝句》)的凄凉现实。因此这两句含蕴极丰,表面上是几多豪迈,几多欢快,实际上却暗寓着百般无奈和慨叹,抒发的离情别绪极为浓郁,极为深沉。

此诗送别,却通篇不言别,而且切人切事,不能移作他处,因此得后人好评。全诗句句涉棋,而又不著一棋字,可说是占尽风流。起二句以造境胜,启人诸多联想。中间四句极好衬托,棋妙才更见别情之重。结末二句以余生相期作结,以期代送,其妙无穷,一方面入题,使前面的纹枰局势有了着落,一方面呼应前文,丰富了诗的意境。往日相得之情,当日惜别之情,来日思念之情,尽于一个“期”字见出,实在不同凡响。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如果你认识从前的我,或许会原谅现在的我 

辛文房

牧美容姿,好歌舞,风情颇张,不能自遏。

历代读者谈起杜牧,总免不了谈谈他的风流韵事,然后给他下个“风流贵公子”的断语。

殊不知,他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里,有着多少无奈与自嘲;殊不知,风流贵公子杜牧,也曾是个心怀理想的少年。

《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

杜牧

我家公相家,剑佩尝丁当。

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

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

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

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投胎小能手杜牧降生于长安城中心安仁坊的杜氏宅第中。

“城南韦杜,去天尺五。”京兆杜氏是魏晋以来数百年之高门氏族。而杜牧的祖父杜佑,更是唐德宗、顺宗、宪宗三朝的宰相,在宪宗一朝尤受荣宠。

杜佑生平勤勉好学,虽位极将相,手不释卷。公事之余,历时三十六年,撰成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政书《通典》,共二百卷。

杜牧从小就以祖父杜佑为偶像,立下经国治世之志。

生于这样的书香门第、富贵人家,杜牧非常自豪。在《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中,他不夸耀万贯家财,而以“万卷书满堂”“家集二百编”为荣。

《上宰相求湖州第二启》

杜牧

某幼孤贫,安仁旧第置于开元末,

某有屋三十间而已。

去元和末,酬偿息钱,

为他人有,因此移去。

八年中凡十徙其居,

奴婢寒饿,衰老者死,

少壮者当面逃去,不能呵制。

杜牧赢在了起跑线上,却在中途掉了队。十岁那年,祖父杜佑因病去世;十五岁那年,体弱多病的父亲也撒手人寰。

杜牧的父亲是杜佑的季子,生平没做过大官,又早丧,因而所留遗产只有房屋三十间。

父亲去世后,杜牧与弟弟卖屋偿债,居无定所,八年中搬了十次家。又因年幼,不善管理家务,生计不裕,奴婢尽散。

几十年后,在《上宰相求湖州第二启》中,杜牧自述少年时代的境况,仍语带惨然。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使生计不裕,恐怕也比普通人家好很多。但少年大多敏感而脆弱,尤其杜牧这样早慧。

他的心酸,不仅因为经济的窘迫,更是因为在这变故中,所饱尝的人间冷暖。

《感怀诗》

杜牧

关西贱男子,誓肉虏杯羹。

请数系虏事,谁其为我听?

……

韬舌辱壮心,叫阍无助声。

聊书感怀韵,焚之遗贾生。

世事沧桑,但杜牧从未忘记过自己的理想。

他孜孜不怠,关心时事。宝历年间,敬宗大起宫室,沉溺声色,年仅二十三岁的杜牧作《阿房宫赋》,假借秦事以讽之,文辞优美,立意高远,尤其结尾: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更是振聋发聩,给昏聩的晚唐统治者敲响一记警钟。

此后,他又作《上昭义刘司徒书》规讽恃功抗命、反侧叛乱的藩镇;作《同州澄城县户工仓尉厅壁记》悲叹法令隳弛、豪强扰民;作《感怀诗》感叹边防空虚、民生凋敝……

但此时,他只是一介平民,一腔热血、满怀抱负有谁听?只能“聊书感怀韵,焚之遗贾生”。

《及第后寄长安故人》

杜牧

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

秦地少年多酿酒,已将春色入关来。

金榜题名是所有考生的梦想。

唐大和二年(公元828年),东都洛阳春寒料峭的二月,天还没亮,礼部贡院的东墙外已站满了进士考生。

他们叽叽喳喳,交换着各种小道消息,忐忑地等待着放榜的那一刻。清晨,金榜终于张贴出来了。他们你争我抢,焦急地在榜上寻找自己的名字。

及第者欣喜若狂,落榜者悻悻而归。在一派悲喜狂乱中,杜牧长身玉立,静静看榜。

在唐代,进士考试不糊名,主考官录取进士会参考考生的声望才德,有名望的公卿贤达也可在考前公开推举。

杜牧素来关心时事,论政谈兵卓有见地。他的努力没有白费。

有一次,太学博士吴武陵看到一些学生“扬眉扺掌”、情绪激昂地讨论一篇文章,走近一看,原来是杜牧所写的《阿房宫赋》。

他看过后,感叹杜牧有“王佐之才”,于是向主考官礼部侍郎崔郾力荐,为杜牧争取到了第五名。

在唐代贡举诸科中,以进士科最受重视,也最难考取,因而有“五十少进士”之说。杜牧进士及第,年仅二十六岁。

金榜题名是实现政治抱负的敲门砖,杜牧意气风发,写了首《及第后寄长安故人》,报告喜讯。

《罪言》

杜牧

国家大事,牧不当官,

言之实有罪,故作《罪言》。

命运的残忍在于,他总是给你一点希望,又旋即剥夺。

杜牧自小立下经国治世之志,生平自负有经纬才略,以第五名进士及第后,他准备大展宏图。

然而,在长安当了半年管理典籍的小官后,他就被派到了地方做幕僚。平日的工作主要是陪领导宴游唱和,顺带着,处理公文。

郁郁不得志,杜牧仍放不下理想。大和八年(公元834年),河北三镇桀骜,朝廷姑息,杜牧作《罪言》,陈述削平河北三镇的策略。

《罪言》之后,又作《原十六卫》《战论》《守论》三篇,皆结合时局,论唐代藩镇问题及用兵方略,见解深刻,切中要害。

北宋司马光修总结历史经验,供统治者借鉴的《资治通鉴》时,皆摘要采录,可见其文章之价值。

杜牧心存一丝希望,或许,在江河日下的晚唐,有人会听到他的声音。然而,他虽有相才,却生不逢时,宦官专权、朋党纷争,他的希望终究落空。

从二十六岁到三十七岁,杜牧辗转江西、宣州、淮南做幕僚,一做就是十一年。

《遣怀》

杜牧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杜牧身为贵公子,素来言行疏旷、不拘小节,加之怀才不遇,常借酒浇愁,流连歌台舞榭。

野史笔记中,有关杜牧的风流韵事虽大多附会之言,不可凭信,但他风流放纵,唱和宴游也是事实。

多年以后,他回顾这段幕僚生涯,写道:

“某比于流辈,疏阔慵怠,不知趋向。唯好读书,多忘;为文,格卑。十年为幕府吏,每促束于簿书宴游间。”其间怏怏难平溢于言表。

幕僚生涯结束后,杜牧也曾当过几年京官。但他为人“刚直有奇节”,且曾与“牛党”首领牛僧孺走得很近,因而不得当政的“李党”首领李德裕的欢心。

没多久,他就被外放到偏远的黄州当刺史,然后又迁池州与睦州,做了七年地方官。

四十六岁那年,杜牧在给吏部尚书高元裕的信中诉苦:

“三守僻左,七换星霜,拘挛莫伸,抑郁谁诉?每遇时移节换,家远身孤,吊影自伤,向隅独泣。”他想回长安。

大中六年(公元852年),杜牧拜中书舍人。此时他疾病缠身,自知大限将至,便自撰墓志铭。

墓志铭中,他对扬州那段放浪形骸的岁月只字不提。此后闭门在家,搜罗生平诗文,对火焚之,仅留下十之二三。

这年十一月,杜牧病卒于长安安仁坊宅中,时年五十岁。

《杜司勋》

李商隐

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

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

杜牧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人评其诗风不似杜甫那样沉郁顿挫,却多了李白的豪放洒脱。

其实,杜牧牢落不偶,外示旷达,内含愤慨,他的诗句里,大多隐藏着难言的悲哀。

他曾写过一首《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的一生,便如那秋天的小扇、孤单的宫女,不合时宜,寂寞,寥落,失意。

同时代的文人中,李商隐与杜牧为穷途知己,同病相怜。

他最懂得杜牧放浪形骸下的忧伤与黯然,最懂得“赢得青楼薄幸名”里的自嘲与无奈,因而他感叹,“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

一千多年过去了,“风流贵公子”依然是杜牧最响亮的头衔。

他若泉下有知,或许会无奈一笑吧,说,如果你认识从前的我,或许会原谅现在的我。

杜牧:我睡过许多姑娘,却仍旧半生荒凉

杜牧多情。

如果写一部叫做《大唐往事——青楼风云200年》的同人小说,杜牧必是男主角无疑。有长达十年的时间,杜牧流连于秦楼楚馆,放纵于烟花陌巷,把太多的情感和情怀都放到了歌姬舞妓的身上。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赠别·其一》

这是“春风十里不如你”的晚唐版。杜牧为中国女人的年龄创造了一个词汇——豆蔻,寓意为含苞待放的花朵。后世有千千万万的女人都会在十三四岁的时候忍不住用这个词来标榜一下自己。而这首诗,其实是赠妓之作。(不要因为是赠妓之作就否定“豆蔻”这个词。在唐宋时期,妓并非都是我们想象的那样,而且文人对这些青楼女子的感情也都是十分真挚的,是彻头彻尾的赞美。)

爱你风姿绰约十余岁的年纪,爱你二月豆蔻含苞待放的模样,看遍十里扬州,青山绿水也好,红粉佳人也罢,没有什么能比得上你的微笑。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赠别·其二》

在无情的离别面前,人也好似无情的,可是践行筵席上,我确实是无法欢笑。连案头的蜡烛都在为我们的依依惜别而伤心垂泪,我又怎么能放下这段感情呢?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寄扬州韩绰判官》

韩绰是淮南节度使判官,与杜牧两个人是风月场上的朋友,曾经一切泡妞,一切撩妹,一起等扬州城的落日余晖。后来杜牧走了,仍忘不掉那一段放浪形骸的日子,便写信给韩绰,问他今夜在何处与美人笙歌。这揶揄的语气里又有多少怀念啊!

可舞榭歌台上的热闹、茶楼酒肆里的潇洒、美女佳人处的温柔终究敌不过命运的荒凉。

2

我们来说说杜牧的仕途。

公元835年的时候,三十二岁的杜牧已经在弘文馆校书郎这个位置上工作整整七年了。每天朝九晚五,地铁公交,饿了么是他最常用的软件,外卖小哥是他最熟悉的面孔。七年了,到了该“痒”的时候,于是那晚杜牧在吃完一份黄焖鸡米饭后陷入了沉思。

继续吗?他不甘心。他依稀记得十几岁时,唐宪宗削平藩镇割据,给他莫大的鼓舞;二十岁时,战火连绵,他献计平虏得到宰相李德裕的首肯,给他无限的动力;二十三岁时,他眼看国家江河日下,提起笔来作一篇《阿房宫赋》,曾是那样慷慨激昂。如今呢,终日里穿着白衬衫,捧着茶杯,在办公桌前校雠典籍、订正讹误。不,这不是他的理想。

裸辞吗?他不敢尝试。毕竟他今天所拥有的一切包含这太多人的心血。这个说来话长。杜牧出生在京兆万年,这是个贵族扎堆儿的地方。往近说,他的祖父是三朝宰相;往远说,他的先祖是西汉时期的高官。传到他这一辈,他没有资格荒废祖宗基业。而且,一旦裸辞他则离政治更远,那他的理想也就无法实现了。

杜牧一夜无眠,第二天一如既往地骑共享单车到地铁口,搭乘把人挤成肉饼的某号线去上班。到了单位,打开电脑,挂上QQ,弹出一个申请加为好友的消息。杜牧一看来源,发现此人是工作群里的一位,叫牛僧儒。虽然从未跟这个牛僧儒打过交道,但杜牧知道这是一位大咖。

牛僧儒直截了当,说他看上了杜牧的才气,邀请杜牧来扬州为他工作。双倍工资,带薪休假,更重要的是牛僧儒答应杜牧让他参与他最向往的军事工作,杜牧辞别京城。

这一走,杜牧便为自己走出一片荒凉。还记得杜牧曾为平虏献策而得到宰相李德裕的采纳吗?这位宰相是朝廷两大党派中“李党”的首领,而此时提携他的牛僧儒则是“牛党”的头目,两党互相打压、排挤已非一日了。杜牧这一次南下扬州,在李德裕的眼中无疑是一种“背叛”,那么杜牧此后的日子也便可想而知了。

杜牧到扬州不久就被调回朝廷任监察御史,说是回朝,却又被打发到洛阳担任一个可有可无的闲职。从洛阳再入宣州,好不容易回到长安又被安排做一个修史的差事。再后来,无故被贬黄州、池州、睦州,那个“城南韦杜,去天尺五”的显贵家族的光环,终还是褪了色。

3

再说说他的梦想。 杜牧是有梦想的,他的梦想是什么?当然绝不是“我就是要唱歌”。他的梦想比这大很多,大到不比“世界和平”逊色到哪里去。他要经邦济世,匡扶天下。二十三岁那年,他听说十七岁的小皇帝特别喜欢在皇宫里玩儿半夜抓狐狸的游戏,他不忍看见这个国家就这样葬送在几只狐狸的手里,于是提起笔来写了一篇《阿房宫赋》。

“ 灭六国者, 六国也, 非秦也。 族秦者, 秦也, 非天下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灭掉六国的谁?是六国自己,并不是秦国。灭掉秦朝的又是谁?因为是秦国自己,不是天下人。秦朝人来不及哀叹自己,只好由后人哀叹它;如果后人只是哀叹而不吸取教训,那就只好等更后的人来哀叹这后人了。我的大唐啊!我不希望你成为这个“后人”。

后来,杜牧每到一处便凭吊古迹,咏史讽今。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

这是杜牧第一次来到江南,首先进入他眼帘的是南朝时的那些寺庙。南朝时,尤其是齐梁年间,皇帝笃信佛教,在全国大兴土木盖建寺庙。可是到头来,不但没有求到长生不老,反而祸国殃民,招致了朝代的灭亡。再想想当朝的宪宗和穆宗两个皇帝,一个迷信佛教,罢黜忠良;一个迷恋丹药,中毒不治,难道历史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过华清宫》

公元723年,唐王朝最鼎盛的时期,玄宗皇帝在长安城郊的骊山脚下修建了一座行宫——华清宫。那一年,唐玄宗还是一个英明神武的君王;那一年,杨玉环仅仅只有四岁,大概两个人谁也没想到,二十几年后,他们会在这里寻欢作乐,不顾国家的死活。这样的“荔枝”唐朝吃一次就够了,别再因“荔枝”误国。

在爱国这件事上,杜牧永远热泪盈眶。可是,无论他如何苦口婆心,如何用心良苦,唐朝一个又一个统治者依然信仙求佛,依然荒淫无度。

杜牧为他的梦想倾尽了全部,但是命运并没有成全他。

4

杜牧的爱情也是遍体鳞伤的。

杜牧早年游湖州,只因在人群中彼此多看了一眼,杜牧就爱上了一姑娘。姑娘的母亲十分看重杜牧的才学,便答应将女儿许配给他。可是那时姑娘才十余岁,不能成婚,杜牧与其母相约过十年来娶。命运蹉跎,杜牧再次来到湖州时已是十四年后了。他一到湖州便各处打听当年那个女子的下落,后来终于得到了消息:女子已嫁人三年,生二子。

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如今风摆花狼籍,绿叶成阴子满枝。 

——《叹花》

还有张好好。

张好好是洪州的名妓,与杜牧相识于江西观察使沈传师的府上。风流倜傥的杜牧与才貌双全的张好好只一面,就互相比心了。然后人们默默地关注了两人的微博,等着他们大秀恩爱,可是没多久,张好好就发了一条这样的微博。

孤灯残月伴闲愁, 几度凄然几度秋。 

哪得哀情酬旧约, 从今而后谢风流。

原来,沈传师的弟弟也看中了张好好的美貌,欲纳她为妾。张好好本身就是沈传师的家妓,没有自由,也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而杜牧当时又身份低微,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喜欢的人成为别人的新娘。

几年后,杜牧任东都监察御史,与张好好在洛阳重逢。而这时的张好好已被无情人抛弃,沦为“当垆”卖酒之女。杜牧感慨万分,手写了一首五言长篇《张好好诗》赠给张好好。

后来,杜牧病故在京城,张好好闻之瞒了家人到长安祭拜,想起这段有缘无分的感情,肝肠寸断,竟自尽于杜牧坟前。

这让我想起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相伴长眠的三生三世到底不如相亲相爱的短短一生。 

原文地址|http://www.bdwenxue.com/gudaiwenxue/tangshisongci/201907/9150.html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浅见

 
最新评论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