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达摩支曲 赏析


来源:遍地文学 作者:浅见

这首七古在艺术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缘情造境,多方烘托。诗的主旨在于揭示高纬亡齐的历史教训,而歌咏此事的诗句却只有六句,下余六句,开头四句和结尾二句都是为渲染亡国之恨而层层着色的:先以麝碎香存、藕断丝连的比兴,写相思的久远;再用蔡文姬、苏武羁留匈奴的典故,写故国之思的痛切;而在叙述北齐亡国的血泪遗事之后,更越世代而下,以“邺城风雨连天草”的衰败景象,抒写后人的叹惋感伤。这样反复地烘托渲染,从时间、空间、情思各方面扩展意境,大大丰富了诗的形象,增强了抒情色彩和感染力量。

达摩支曲

唐代:温庭筠

捣麝成尘香不灭,拗莲作寸丝难绝。

红泪文姬洛水春,白头苏武天山雪。

君不见无愁高纬花漫漫,漳浦宴馀清露寒。

一旦臣僚共囚虏,欲吹羌管先汍澜。

旧臣头鬓霜华早,可惜雄心醉中老。

万古春归梦不归,邺城风雨连天草。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麝香捣成粉尘香不灭,莲藕折成寸断丝难绝。

历经万难文姬回故乡,白头苏武心如天山雪。

不见无愁天子尽欢宴,宴后津水之滨清露寒。

一旦君臣被虏成囚徒,要吹羌管不禁泪涟涟。

北齐老臣过早添白发,可惜醉梦之中度残年。

人说自古春回梦不回,只见邺城风雨草连天。

注释

达摩支曲:乐府舞曲名。摩,一作“磨”。又名《泛兰丛》。

麝(shè):麝香,麝腹部香腺分泌物,此物香味浓烈,为上等香料。

拗(ào):折断。莲:莲藕。丝:莲藕之丝,与“思”谐音。

红泪:血红的眼泪。文姬:汉末女作家蔡琰的字。洛水春:指蔡文姬终于回到故国及后期的生活。洛水,水名,在今河南省,蔡文姬及董祀是陈留郡人,离洛水不远,所以诗人用“洛水春”指代他们的生活。

苏武:西汉杜陵人,字子卿,汉武帝天汉元年(前100),他奉使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天山雪:说苏武心向汉朝,终不屈节,心洁如天山的霜雪。

无愁高纬,“无愁天子”高纬。高纬,北齐后主,一位荒淫的亡国之君。花漫漫:指其奢侈无度的生活。漫慢,无边无际。

漳浦:漳水之滨,此处指漳水之滨的邺城。漳,漳水,源出山西,流经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浦,水边。

汍(wán)澜:流泪的样子。

旧臣:指高纬的祖、父两代遗留下来的老臣。霜华早:指由于忧愤而过早地白了头发。华,一作“雪”。

梦:指高纬奢侈无度的生活。

参考资料:

1、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124-128

赏析

这是一首入律的七言古风,全诗十二行,以韵脚转换为标志,分为三层。

“捣麝成尘香不灭,拗莲作寸丝难绝”。这两个比喻句,与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同一机杼。“捣麝成尘”、“拗莲作寸”,显示所受戕害凌迟之难忍。但尽管如此,仍然“香不灭”、“丝难绝”,尤见情意绵邈,之死靡它。然而这所咏相思,却非儿女私情。三、四两句“红泪文姬洛水春,白头苏武天山雪”,均为倒文,意思是:文姬红泪如洛水春汛,苏武白头似天山雪峰。天山与洛水,一在塞北,一在中原,两句互文见义,同是身在匈奴,心在汉朝的意思;血泪如涣涣春水,白头似皑皑雪山,则以富于浪漫色彩的奇想,极写苦恋父母之邦的浩茫心事。以上是诗的第一层,借比喻、典故,渲染故国之思,是进入正题前的序曲。

第二层四句:“君不见无愁高纬花漫漫,漳浦宴馀清露寒。一旦臣僚共囚虏,欲吹羌管先汍澜。”运用对比手法,写高纬纵欲亡国,是全诗的主体。“君不见”,是七言古诗的句首语,用在首句或关键处,起呼告及引起注意的作用。这一层,前两句写齐亡以前。“无愁”,讥讽高纬临危苟安,终日耽于淫乐:“花漫漫”,形容豪华奢靡,一片花花世界。齐都邺城临漳水,故云“漳浦”;宴余夜深,清露生寒,既表现宫廷饮宴之无度,又借宴后的沉寂反衬宴时的热闹,令人想像那灯红酒绿、鼓乐喧阗的狂欢场面和主醉臣酣、文恬武嬉的末世景象,终究不无终了之时。后两句写齐亡之后,高纬君臣在长安为北周阶下囚,终日忍辱饮恨,往事不堪回首;偶以羌笛寻乐,也只是徒然引起漳浦旧梦,曲未成而泪先流。汍澜,承“红泪文姬洛水春”行文,意谓高纬在北国的处境比蔡文姬在匈奴更加难堪。

第三层前两句“旧臣头鬓霜华早,可惜雄心醉中老”,照应“白头苏武天山雪”,写北齐遗民的亡国之恨。当年那些邺都旧臣,空怀复国之心,苦无回天之力,只好深居醉乡,借酒浇愁,一任岁月蹉跎,早生华发,着实可叹可怜。后两句“万古春归梦不归,邺城风雨连天草”,暗示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万古皆然,对晚唐统治者敲起警钟。年复一年,代复一代,自然界的春天岁岁如期归来,邺城繁华的春梦却一去不返,唯见连天荒草在凄风冷雨中飘摇,与当年“无愁高纬花漫漫,漳浦宴馀清露寒”的盛况互相映衬,令人油然而兴今昔沧桑的慨叹,并从中悟出盛衰兴亡之理。全诗以景物描写作尾声,含有余音不尽的妙趣。

这首诗对腐败的晚唐统治集团不失为一剂有力的针砭,不过这种针砭并为引起统治集团的警醒。

这首七古在艺术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缘情造境,多方烘托。诗的主旨在于揭示高纬亡齐的历史教训,而歌咏此事的诗句却只有六句,下余六句,开头四句和结尾二句都是为渲染亡国之恨而层层着色的:先以麝碎香存、藕断丝连的比兴,写相思的久远;再用蔡文姬、苏武羁留匈奴的典故,写故国之思的痛切;而在叙述北齐亡国的血泪遗事之后,更越世代而下,以“邺城风雨连天草”的衰败景象,抒写后人的叹惋感伤。这样反复地烘托渲染,从时间、空间、情思各方面扩展意境,大大丰富了诗的形象,增强了抒情色彩和感染力量。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温庭筠: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

温庭筠,字飞卿,山西太原人。他这名和字意境都很美,一看就知道他的家长蛮有学问。温庭筠有位先祖叫温彦博,是唐太宗时期的宰相,所以这温庭筠算是书香门第世家子弟,只是到了他这一代,早就没落得跟平头老百姓似的。

这温庭筠很好遗传了祖上的优良文化基因,曹植七步成诗,王勃打腹稿作诗,温庭筠更奇特,双手交叉藏进袖子里,来回换八次,就可作出一首诗,变戏法一样。随便拎出一首他的《和友人伤歌姬》来瞧一下。

月缺花残莫怆然,花须终发月终圆。

更能何事销芳念,亦有浓华委逝川。

一曲艳歌留婉转,九原春草妒婵娟。

王孙莫学多情客,自古多情损少年。

温庭筠不仅会作诗,还精通音律,有弦就能弹,有孔就能吹。这样一个才华满腹的落魄贵族子弟,要按照青春偶像剧的标准,必须是风流倜傥玉树临风的美少年啊——可惜,可惜,上天给温庭筠开了一扇天才的窗,却对他紧紧关上了容貌这扇门,还用力过猛将门怼在了他脸上。

据《旧唐书》记载,温庭筠有个绰号叫“温钟馗”,可钟馗是谁?钟馗是传说中能驱邪的门神,长得比鬼还吓人。在唐朝诗人里,温庭筠简直是个歪瓜裂枣。当然,被取这样的诨名,可能还与他被黑出翔的社会名声有关。

小时候,温庭筠便随家人客居扬州,年纪轻轻就才气侧漏。当时在江苏当官的姚勖(大宰相姚崇的后人,历史学家)很爱才,就送了温庭筠一大笔助学金,希望温庭筠专心学习考取功名。

可拿到这笔赞助金后,温庭筠立马在朋友圈奔走相告,召集大家前来聚会。吃吃喝喝逛逛青楼,填些艳词小曲,没多久,竟然将这笔赞助金挥霍一空了!

姚勖听说这事之后,对自己的有眼无珠很是怄气,于是将一股怒气都让下属打在了温庭筠白花花的屁股上。

这事传开之后,温庭筠名声一落千丈。本来就长的丑,还拿助学金吃喝嫖赌,别说在古代,放在今天,他这样的也是自毁前程。

温庭筠才不管这些,他最大的爱好依然是跟风尘女子交往,填词写诗也喜欢为女性发声,跟现在的陆琪差不多。你要让温庭筠不近女色一心只读圣贤书,还不如杀了他。这一点,能秒杀温庭筠的只有柳永。

比如温庭筠填的《更漏子·玉炉香》一词。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又如《遐方怨·花半拆》一词。

凭绣槛,解罗帏。未得君书,断肠潇湘春雁飞。不知征马几时归,海棠花谢也,雨霏霏。

花拆,雨初晴。未卷珠帘,梦残惆怅闻晓莺。 宿妆眉浅粉山横,约鬟鸾镜里,绣罗轻。

就是这一首一首在青楼歌馆、烟花巷陌,在美人怀中、酒色胭脂里写就的诗词,竟然给日渐式微的唐诗,吹来了一股花香浓郁的新风,无意间被后人捧上了“花间派”创始人的地位。

不知是受不了在老家被嘲讽,还是自己幡然醒悟,温庭筠40岁的时候来到首都长安,准备大施拳脚考取功名。当朝宰相令狐绹(táo)听说温庭筠来了,高兴地派人请他去喝酒。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如果忽然有比你牛逼太多的人请你吃饭,千万别以为是自己魅力大,八成是有事要利用你。原来唐宣宗喜欢《菩萨蛮》这首曲子,大臣们投其所好,经常献上新填词以讨欢心。

令狐宰相虽位极人臣,可也未能免俗,这不是恰好来了温庭筠这位填词高手吗,正好搞点好词献给皇帝。

令狐大人私下对温庭筠说,“小温啊,好好填些《菩萨蛮》给我,这事你不要对外宣扬,自然少不了你的稿费!”这温庭筠正愁才华无处施展呢,还有银子拿,何乐不为?沉思片刻,一首《菩萨蛮》新鲜出炉: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得了好词,令狐绹立马以个人名义呈给唐宣宗,唐宣宗连呼好词,将令狐绹大大称赞了一番。于是有事没事令狐绹就让温庭筠作词,不要别的,只要《菩萨蛮》!

好家伙,这温庭筠的才华好像用不尽似的,连填十几首不重样。这些词,让令狐绹在众大臣中风光了好一阵子。温庭筠靠填《菩萨蛮》,也得了不少稿费。

可温庭筠得了钱,心里却憋屈,这版权还是我老温的啊!明明跟令狐绹约定好了不将此事外泄,转身却在吹牛时说漏了嘴:“知道令狐宰相献给皇上的那些词吗?都是俺老温代笔的!”

这话一传,将令狐绹的老脸打得啪啪啪直响,气得老宰相大骂文人都是白眼狼。

不久之后,温庭筠参加应举考试,可惜没中举,只得了个到国家公立大学读书的资格。这下温庭筠傻眼了,不禁开始怀疑人生,我老温写的文章竟然连举人也考不上?靠,什么玩意儿!这次不行,下次再战!

于是,温庭筠在此后15年间多次参加考试,都名落孙山。但由此一来,却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应试经验,不知是出于炫耀才华,还是对自己考不上心怀不满,他十分乐意主动免费帮同场考生作弊。

855年,43岁的温庭筠又参加考试。考官们都知道温庭筠是老油条、活雷锋,于是重点监控。此次的主考官是沈询,为了严防温庭筠,沈询特地将温庭筠安排在眼皮底下答卷,心想这样你总不能帮别人作弊吧?

谁知,一考完,温庭筠便得意洋洋地向人吹牛,“这次叔叔我又帮助了八个人!”这次考试,考题大范围泄密,导致几位考官全部受到牵连被组织降职,不知道跟温庭筠有没有关系?

没人搞得懂温庭筠这一切是为了什么,说不想考功名吧,却一次又一次参加考试。说想考功名吧,又每次罔顾纪律帮他人代笔。

其实,屡败屡战的温庭筠还是挺郁闷的,在《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一诗中,他表达了这种眼见同窗好友高中而自己一无所获的惆怅之情。

在首都久久没混出人样(这期间,温庭筠曾在陕西户县低调住过两年,也曾在襄阳节度使徐商手下当过几年参谋),50多岁的温庭筠又回到扬州,但身上穷得叮当响。温庭筠便到以前经常捧场的青楼,想讨点酒钱。

钱要没要到不得而知,但酒是肯定喝了一些的(相貌不佳的人就是吃亏,要换作柳永去青楼还用讨?直接会被众女子好吃好喝招待并留宿,不至于后面犯事)。

当时扬州正在施行“宵禁”,晚上禁止百姓在大街溜达。温庭筠不信邪,喝完酒后晕晕乎乎准备回家睡觉,便一路哼着小曲走在鬼影都没有一个的街市。

不巧,跟巡逻的军警撞个正着。温庭筠自然没钱讨好军警,但他有胆啊,直接在军警面前耍横。军警虞侯不管三七二十一,将温庭筠按倒在地一顿猛揍,将温庭筠的牙齿都打折了。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在那时,法律禁止随意侮辱读书士子。

恰好此时,前任宰相令狐绹正在江苏负责军政。温庭筠对令狐绹不帮自己在首都谋个差事心有埋怨,所以一直没有去拜访老相识。但也顾不了自尊了,跑去找令狐绹。令狐绹还是挺念旧情的一个人,看这老头子大把年纪如此落魄前来求助,便将虞侯抓了起来。

不料这军警是个硬骨头,当着令狐绹的面把温庭筠当晚的所作所为一股脑抖了出来,还表示自己是严格秉公执法。令狐绹听完军警的描述,只能将他放了,还对温庭筠好言相劝一番。

温庭筠认为还是令狐绹不帮自己,一气之下跑去长安上访,找到了时任宰相的老相识徐商(任期较短),徐商在时任皇上唐懿宗面前说了不少好话。为了安抚这老头子,朝廷便让他担任了国子助教(相当唐朝国立大学的副教授)一职。

这对温庭筠来说意义非凡——从此可以翻身农奴把歌唱了!一直以考生身份参加考试的温庭筠,也有了监考的资格。

温庭筠上任后第一次监考,就搞了一件大事。以前那种走后门、凭家世的考生,这次都不灵了!温庭筠在这次考试中选了30人,为了防止有人胡乱篡改名次,温庭筠在出成绩单的同时,连同优秀考生写的文章也一并贴了出来。

温庭筠还亲笔写了一则说明:“这些张贴出来的,都是好文章,我一个人欣赏就太自私了,应该让大家都看看,看看我老温排的名次公平不公平。”

看起来,这没毛病啊?以成绩好坏论名次,不很正常吗?但是权贵圈子病程已久啊!温庭筠选出来的这些文章,大多都在针砭时弊。在被触犯隐私的权贵阶层看来,让写讽刺文章的考生拿好名次简直特么的脑子有病!

就说今年的高考语文考试,你要写深刻的批判性议论文,就容易跑题,得一枚鸡蛋的中奖率会很高,但写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迈向新时代等,可以加根油条。

继任宰相杨收可不像令狐绹、徐商那样对温庭筠,此事不久,杨收就随便找了个由头,将生命只剩一个月的温庭筠逐出了长安。

临走之前,一些尊敬他的考生们,纷纷来送温庭筠,赋诗为他践行,一世不按常理出牌放浪不羁的温庭筠,一辈子尝尽了讥讽与冷落,这次送行,也许是他成年后临死前最温暖的一次体验。

原文地址|http://www.bdwenxue.com/gudaiwenxue/tangshisongci/201907/9763.html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浅见

 
最新评论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