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夏州城楼 赏析


来源:遍地文学 作者:浅见

这首诗首联,落笔即写登楼所见,一幅边地典型画面呈现读者面前。这边城耸立在苍莽的崇山峻岭之中,寒风劲吹,城楼旗幡被风吹得噼啪作响。“怅望”二字表明诗人正受着周围环境的感染,心中正蕴涵着一股抑郁之气。

登夏州城楼

唐代:罗隐

寒城猎猎戍旗风,独倚危楼怅望中。

万里山河唐土地,千年魂魄晋英雄。

离心不忍听边马,往事应须问塞鸿。

好脱儒冠从校尉,一枝长戟六钧弓。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独自一人倚偎高楼怅然远望,无限寒意的边城戍旗飘扬猎猎生风。

万里山河都是大唐的土地,在这土地上千百年来有多少戍边英雄为国献身捐躯。

边疆的愁苦不忍心去倾听,以往的事情不堪去询问。

最好脱掉文人的帽子去当一个武官,拿起武器去保卫国土立功边疆。

注释

夏州:即赫连勃勃修建的统万城,北魏置夏州,唐为朔方节度使所辖。又名榆林,城在无定河支流清水东岸;紧倚长城,向来以险隘著称。故址在今陕西省靖边县境内。

猎猎:风声。

戍(shù)旗:要塞戍之旗。

危楼:高楼。

唐土地:指包括夏州在内的唐朝广阔国土。

千古魂魄(pò)晋英雄:晋朝时期,北方大乱,五胡乱华,先后建有十六国,其中匈奴人、大夏世祖赫连勃勃,就是夏州城建城之人(当时叫做统万城)。大夏建国后,晋朝和大夏国的赫连勃勃作战于统万城,边塞战士死伤阵亡极多。

离心:别离之情。

边马:边塞地区的马。

塞鸿(hóng):边塞的大雁。塞鸿秋季南来,春季北去,故古人常以之作比,表示对远离家乡的亲人的怀念。边塞鸿雁可以寄书,古人有“雁足传书”的故事。

儒冠:儒生戴的帽子,表明他们的身份,但不一定有特定社会地位。

校尉:武职名。隋唐为武教官,位次将军。

六钧(jūn)弓:钧是古代重量计量单位之一,一钧相当于三十斤,六钧即拉力一百八十斤,用来比喻强弓。

参考资料:

1、萧少卿编著.古代登临诗词三百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4.09:1102、赵丽云主编.青少年古诗助读: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04月:66

创作背景

诗人曾登边城夏州城楼,看到战乱给国家带来的危害,心中无限调怅,并由所见的唐代万里河山追念到晋代将士为国捐躯的赦身精神,不由得心潮激荡,作下这首诗。

参考资料:

1、杨道诚,韩清显主编.中国诗词名篇类编赏析:修身养德:河南文艺出版社,2009.01:110

赏析

这首诗首联,落笔即写登楼所见,一幅边地典型画面呈现读者面前。这边城耸立在苍莽的崇山峻岭之中,寒风劲吹,城楼旗幡被风吹得噼啪作响。“怅望”二字表明诗人正受着周围环境的感染,心中正蕴涵着一股抑郁之气。

颔联,诗人“怅望”着这块苍莽的土地,便自然想起与之相关的历史。不禁感叹大唐帝国幅员辽阔,三晋之地英雄辈出。两句诗写得极有气魄,它纵横千万里,上下千余年,尽收入诗人的诗思画意之中。

颈联,“离心不忍听边马,往事应须问塞鸿”,写诗人的思绪从遥远的往事,回到了眼前的现实,充斥于诗人眼前耳边的是萧萧的马鸣和翱翔天际的塞鸿。“离心”,即离愁别绪,说自己宦游在外,心中已充满着离愁,实在不忍听那边马悲鸣之声。下句是说自己的坎坷往事,应随着塞鸿而远去。

尾联,“好脱儒冠从校尉,一枝长戟六钧弓”,将调子再度昂起。诗人表示,要把自己的儒冠脱去,穿上盔甲,手持弯弓长戟,做一名边关戍卒,要在边关上建功立业。这两句虽只罗列了兵器名称,却好像有千钧之力,掷地有声。语流轻快而豪气勃勃,活脱脱一个投笔从戎的班超再世。

诗人这首七律诗写的是登临边城,触景生情,抒发了追慕往昔英雄豪杰,欲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心情。这首诗写得极为沉着有力,诗歌的脉胳起伏有致。笔力豪劲,感情深沉,是诗人诗歌中颇为难得的一首好诗。

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唐朝的诗人罗隐,诗词因风格独特受众人喜爱,却在事业上不尽人意

在现在的生活中,说话是一门艺术,想要自己说出来的话,人们都喜欢听,也需要通过一些委婉的词语。经常说话尖酸刻薄的人,是很难得到别人喜欢的。在历史上的古代,也有这样一位说话刻薄的人。他无论和谁说话都非常的一针见血,所以他的为官之路非常不顺利,也没有受到当朝的重视,但是他的作品却因为经常的,对一些事情进行讽刺,而得到了许多人的喜欢,至今还有一些名人对他进行了很高的评价。

这个人就是唐朝历史上,喜欢写讽刺文章的罗隐。他出生在一个官员之家,小时候受到了非常全面的教育,而且他自己也比较勤奋好学,喜欢读一些历史的书籍。当时人们都经常的写一些诗歌和其他文章,他也就拜了当时有名的老师学习,并且也形成了自己写作的风格。在他的家乡,他因为会写诗歌和文章,所以名气很大。他这个人平时生活中非常自高自大,也因为自己文章写得好,所以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他经常的参加一些当时朝廷的考试,因为他写文章会对当时朝廷的政策,进行强有力的抨击,所以不受到当时朝廷的欣赏。

有一次他去参加科考,正好遇上了几个月没有下雨的情况,所以当时的皇帝就想要,通过祭拜神灵来求得能下几场大雨。并且以此作为题目,让人们作回答。罗隐却劝说当时的皇帝天气没有下雨,祭拜没有用,会发生不下雨的情况,在以前各朝各代都有这样的先例。单纯的通过一些祭拜,求得下雨这种做法,肯定不会取得成功,而且非常的损失钱财,建议不要举行任何的祭拜仪式了。他的这篇文章被当时的皇帝看到了,非常恼怒也没有采取他的任何建议,继续的进行祭拜活动。他说话比较直来直去,而且喜欢挖苦别人,所以很多人都不愿意和他交朋友,但是他这种风格在写作中,却受到了很多人的欣赏,当时在民间有很多人对他的诗歌进行传抄。

而且根据史书记载,罗隐本人相貌长得非常丑陋,当时有一位高官家的女儿非常欣赏他的才华,并且发誓要嫁给他,但是在见到他本人以后。却被他的相貌是吓到了,非但没有嫁给他,而且再也不读他的任何作品了。罗隐从二十几岁以后,就开始参加朝廷的考试,但是每次都因为文章的内容不受欢迎,而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在他50多岁的时候,才开始了自己当官的道路。

他在平时生活中也非常不讲究一些礼仪,有一次他去一个官位比他高的大人那里做客,因为那个人和他都是是一个姓氏,所以就谦虚的称呼他为叔叔,并且对他行了很大的拜礼,而罗隐自己非但没有制止,而是非常坦然的就接受了。并且他遇人就说这个大官是他的侄子,有些人就告诫他,你不过是一个职位很小的官员,应该对职位大的人行拜礼,他却说自己拥有很高的才华,能够去拜访别人,已经非常的给他面子了。

罗隐在生活中经常的口出狂言,但是很多人却愿意去拜访他,是因为他的作品写得非常好,才情非常高。相传有一次他的朋友,取得了考试第一名的好成绩,宴请了很多人坐在一起庆贺,但是朋友的父亲却说自己今天非常高兴,不是因为儿子得了好成绩,而是因为罗隐能够来到家中为他写了一首诗。罗隐的作品很多都流传到了现在,并且也受到了更多人的称赞,但是他在生活中的为人处事,却也是招来了很多人的埋怨。

原文地址|http://www.bdwenxue.com/gudaiwenxue/tangshisongci/201908/10375.html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浅见

 
最新评论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