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诗阅读 怀旧诗九首 其四 伤王谌


来源:遍地文学 作者:浅见

长史体閒任,坦荡无外求。持身非诡遇,应物有虚舟。

怀旧诗九首 其四 伤王谌

南北朝:沈约

长史体閒任,坦荡无外求。持身非诡遇,应物有虚舟。

心从朋好尽,形为欢宴留。欢宴未终毕,零落委山丘。

沈约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吴兴郡武康县(今浙江德清县)人。南朝梁开国功臣,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少时孤贫,笃志好学。南朝宋时期,起家奉朝清。南齐建立后,任征虏记室、太子家令、著作郎。隆昌元年(494年),任国子祭酒。后协助梁武帝萧衍即位,任尚书仆射,封建昌县开国侯。天监二年(503年),任尚书左仆射、中书令、前将军。不久又提升为尚书令,兼太子少傅。天监九年(510年),改任左光禄大夫、侍中、太子少傅。天监十二年(513年),沈约于任上去世,终年七十三岁,谥号为隐。

作为南朝文坛领袖,沈约学问渊博,精通音律,与周颙等创四声八病之说,要求以平、上、去、入四声相互调节的方法应用于诗文,避免八病,这为当时韵文创作开辟了新境界。其诗与王融诸人的诗皆注重声律、对仗,时号“永明体”,是从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

对沈约之死研究,看完真的涨知识!

沈约,字休文,吴兴武康人,生于宋文帝元嘉十八年(公元441年),卒于梁武帝天监十二年(公元513年),享年七十三岁。沈约历仕宋齐梁三朝,先后担任过安西将军,外兵参军兼记室,步兵校尉,管书记,国子祭酒,散骑常侍,吏部尚书兼右仆射,尚书仆射等职。综观沈约的一生,沈约自二十岁奉朝请以来,在仕途上可以说是平步青云,但并没有达到他所期望的高度。他在文学上也颇有建树,《南史·武帝纪上》载:“竟陵王子良开西邸,招文学,高祖与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等并游焉,号曰八友”[1]168。沈约不仅是“竟陵八友”之一,还是永明文学创始人之一,并撰有《四声谱》一卷,据《梁书》本传:“又撰《四声谱》,以为在昔词人。累千载而不寤,而独得胸衿,穷其妙旨,自谓入神之作……”[2]243。又《南齐书·陆厥传》云:“永明末,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琅琊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以平上去入为声,以此制韵,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3]898沈约在史学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沈约在宋泰始初年二十多岁时开始撰《晋书》,至齐永明六年(488年)一百二十卷,《梁书·沈约传》记为一百一十卷,今从自序。《宋书·自序》云:“常以晋氏一代竟无全书,年二十许,便有撰述之意……所撰之书,凡一百二十卷。条流虽举,而采掇未周。”[4]2466齐建元四年(482年)奉诏撰国史,为《齐纪》二十卷。梁天监年间,撰《高祖纪》十四卷。齐永明五年(487年)春天,沈约奉诏撰《宋书》,次年二月即表上《宋书》纪、传七十卷,后又写成八志三十卷,他在《宋书·自序》中说道:“所撰诸志,须成续上。”沈约所撰史书,今仅存《宋书》。沈约于梁天监十二年(513年)因忧惧而死,他到底在忧惧什么,为何忧惧?下面,笔者将对此做一番浅显的探讨。

一、梁武帝对沈约的羡慕与嫉妒 萧衍(464—549年),据《梁书·武帝纪上》载:“高祖武皇帝讳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中都里人,汉相国何之后也……高祖以宋孝武大明八年甲辰岁生于秣陵县同夏里三桥宅。生而有奇异。两胯骈骨,顶上隆起,有文在右手曰‘武’。帝及长,博学多通,好筹略,有文武才干,时流名辈咸推许焉……”[2]1《梁书·武帝纪下》:“天情睿敏,下笔成章,千赋百诗,直疏便就……六艺备闲,棋登逸品,阴阳纬候,卜筮占决,并悉称善……草隶尺牍,骑射弓马,莫不奇妙。”[2]96由此可见,梁武帝是一位多才多艺文武兼备的皇帝,但同时也是位忌臣才的皇帝。对此,王立在《君主嫉臣文才的文化心态分析—南北朝文学史中的一种奇特现象》一文中,将梁武帝作为君臣争才的最典型的南朝皇帝代表[5]。梁武帝嫉妒臣才有例可寻,《南史·刘怀珍传附峻传》载:梁武帝“每集文士策经史事。时范云、沈约之徒皆引短推长,帝乃悦,加其赏赉。令策锦被事,咸言已罄。帝试呼问峻,峻时贫悴冗散,忽请纸笔,疏十余事,坐客皆惊,帝不觉失色。自是恶之,不复引见。及峻《类苑成》,凡一百二十卷,帝即命诸学士撰《华林编略》以高之。”[1]1218-1219由此我们了解到,梁武帝本是“试呼”峻,根本没把刘俊的文才放在眼里,但“贫悴冗散”的刘峻却“疏十余事”,从而“坐客皆惊,帝不觉失色”,帝的“不觉失色”说明刘峻的表现超出他的想象,而嫉妒臣才的梁武帝对他“自是恶之,不复引见”,甚至在刘峻《类苑》完成后,命诸学士撰《华林编略》以将《类苑》比下去。《南史·刘显传》又载:“显幼而聪敏,六岁能诵《吕相绝秦》《贾谊过秦》。琅邪王思远,吴国张融见而称赏,号曰神童……迁尚书左丞,除国子博士。时有沙门讼田,帝大署曰‘贞’。有司未辩,遍问莫知。显曰:‘贞字文为与上人。’帝因忌其能,出之。后为云麾邵陵王长史,寻阳太守。魏使李谐至闻之,恨不相识。叹曰:‘梁德衰矣。善人国之纪也,而出之,无乃不可乎。’”[1]1235可见,梁武帝因忌刘显才能的所作所为受到了他人的指责。

刘峻、刘显尚且被梁武帝如此嫉妒,而名重一时,被誉为“一代辞宗”的沈约更是在所难免。徐宝余在《梁武帝“不知四声”辨》中认为:“沈约在齐梁之际的文坛地位也直接召来了萧衍的忌意。文学上,武帝即位后,俨然以文坛宗主自期、自许。而沈约获名于前代,其声势达于新朝,故武帝以帝王之尊欲加超压,观其宴饮之时赐诗,令群臣赋诗赋文及与沈约赛栗事一事可知大略。”[6]梁武帝与沈约赛栗事见《梁书·沈约传》:“约尝侍宴,值豫州献栗,径半寸,帝奇之,问曰:‘栗事多少?’与约各疏所忆,少帝三事。出谓人曰:‘此公护前,不让即羞死。’帝以其言不逊,欲抵其罪,徐勉固谏乃止。”[2]243沈约所忆少帝三事并说:“此公护前,不让即羞死”,说明沈约是很知晓梁武帝忌才的品性的。以沈约在文坛的地位招忌是不可避免的了,所以沈约避让,时时小心谨慎,生活在忧虑的阴影之下。 二、梁武帝对沈约的不信任 如果说沈约在文坛上的地位招来了梁武帝的嫉妒,他平日里只需尽藏锋芒,也不至于忧惧而死。事实上,沈约的忧惧还来自梁武帝对他的另一层压力——不信任。这里的不信任是梁武帝对沈约忠君思想的质疑。称帝之后,梁武帝自然希望他的朝臣都能对他忠心耿耿,从一而终。这从他执政前期大力推行儒家思想就能够看出。对此,杨恩玉在《梁武帝的统治思想试探》一文中指出:“梁武帝的统治思想前期以儒家为主导,突出表现是他将儒家核心思想忠孝仁义作为施政用人的基本指导原则,大力敦崇儒学,将儒学修养作为重要的选官标准,信赖重用起初拒不投降自己的忠义之士,而对于投诚拥戴自己的不忠不义官员,则表现出明显的嫌恶态度。”[7]我们综观沈约入仕以来的道路,他在官场摸爬滚打,见风使舵,以个人利益为中心,趋利避害。齐明帝登基之后,对作为萧子良西邸学士的沈约有所猜忌,将他外放为东阳太守。而他在东阳太守任上作了《贺齐明帝登祚启》,这篇文章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也收到了预想中的效果,不久他就被进号为辅国将军,五兵尚书。东昏侯继位后,面对纷乱的形势,沈约审时度势,与有望成为执牛耳者的梁武帝站到了一起。《梁书·沈约传》载:“时高祖勋业既就,天人允属。约尝扣其端,高祖默而不应。

沈约,一个既在政治上有所建树,又精通文学与史学的大家

其实不管学不学历史,沈约这个名字应该很多人都知道。但大多数是因为他将腰瘦下来的典故。但除了这些很少有人知道,他既在政治上表现非常的好,也在文学与史学上具有着重要的地位。

公元41年,他出生在一个江东的沈姓门阀士族的家里,家族社会地位非常的显赫。祖父是将军父亲是太守。可惜的是,他的父亲因为当时皇帝的不信任而被诛杀。因而为了免遭迫害,他在幼年的时候就不得不到处逃亡。从他出生的时候外貌就非常的奇特,他的左眼有两个瞳仁,腰间腰间有着紫色的痣。很小的时候,他就显现了他的聪明。在天下大赦之后,他结束了,长期逃亡的生活,开始流亡他乡,生活非常的孤苦与贫困。即使生活很是贫困,但是他非常的好学,白天和夜晚都坚持学习反复练习。他的母亲对他非常的担心,要是生病就不好了。于是减少灯油,熄灭灯火,来使他早点睡觉。但是他就这样,白天读书,夜间默默背诵。终于在进行了极为大量的阅读之后,能写出很好的文章。

因为沈约所处于的朝代,是一个战乱频繁的朝代,而他连续在三朝做官。从他刚刚开始进入官场,他就受到了一位出色的刺史的赏识,并不断的提拔他,任命他为自己的参谋。不久朝代变更,喜好有才能的人的太子召集能士,指明要见见他。太子见到他之后,特别欣赏他并亲近信任他。此时,他就有了机会与各种各样出名的出色的人物交好。甚至一路坐到了东阳太守的职位。不久他被封为了辅国将军,兼职上疏的执政。他却发现,这样的官职并不能够满足自己对权力的渴求,于是暗中帮助朋友的父亲,谋划夺取皇位。

新一任皇帝登基之后,就封他为尚书仆射,又封他为侯。甚至把他的母亲封作护国太夫人。当他过生日的时候,无数大臣都前来道贺,整个朝廷都认为他得到了无比的荣耀,但是沈越内心感觉到了自己似乎不受皇帝信任,非常的担忧。他醉心于功名之中,因为他精通典章与制度,当时朝廷制定政策,经常要听取他的意见,即使有比他更加擅长,任意一个方面的人,因为他的全能,所以都十分信服他。因为他自负才华非常的好,又专注于追逐权势,甚至受到一些人的讽刺。到他担任宰相之后,每一次官职上升,他就肯请退位一次,但最终又没有得到允许。

而当官了这么多年,也没有推荐什么人才,对于朝政也不愿意多加评论,只是唯唯诺诺,顺其自然而已。到了晚年的时候,他和新一任的皇帝即是以前的朋友变得不和,他向往着得到三公的位置,而当时大多数人也认为他能够得到这个职位,但是皇帝没有同意他。他担心自己最终会和祖辈一样,请求外出任职,但是皇帝还是不允许。他辗转反侧,过了不久,他的身体渐消瘦,腰肢便变得很瘦,这也就成了我们现在常常听到的典故。

不仅文才兼备,又擅长写历史类的书籍。他的品质也是为人所赞叹的。与当时的世人不同的是,他生来就不会喝酒,有没有什么奇怪的癖好?所以生活非常的节俭和朴素,喜欢并向往归隐的生活,甚至在田间修建了一所房屋。他也非常的宽和,年少因为贫穷,向自己的族人借米,但是却受到了嘲笑甚至侮辱,于是他立马把米倒在了地上,转身就离开。虽然后来当上了大官,也并不记恨,知道这个族人是有才能的,不计前嫌的任用了他。他非常的孝顺,对自己的妻子也很是体贴,对待家里人都很关心。当时他的朋友都非常擅长山水诗,而他的诗写山与水的却并不多,但是有着一种自然清新的气息。因为自己本身的经历,流露出一种哀怨以及悲伤的情调。他又向往着归隐的生活,对自然的体验非常的深刻,经常联想到自然是永恒的,而人的一生非常的短暂,有一种淡淡的悲凉从心里生出,又将这种情感与环境融为一体,让人不禁沉浸在他的诗作中。

无论是在品格上,还是在文学创作上,甚至是政治的倾辙中,沈约的一生可谓是非常的丰富。经历了三朝换代的磨难,赏识自己的人都一个个离开,甚至被自己的朋友所怀疑,曾经的朋友在成为了皇帝之后却成为了他头顶上的利剑。这也许是他的诗作中,永远有着一种抹不去悲伤的原因吧。可惜的是,在他去世之后,就再也没有人能够理解他当时的心境了,也不知道他究竟是因何而去世。

原文地址|http://www.bdwenxue.com/gudaiwenxue/tangshisongci/201909/13826.html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浅见

 
最新评论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