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赏析 上声歌 萧衍


来源:遍地文学 作者:浅见

花色过桃杏。名称重金琼。名歌非下里。含笑作上声。

上声歌

南北朝:萧衍

花色过桃杏。

名称重金琼。

名歌非下里。

含笑作上声。

萧衍

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6月12日),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今江苏省丹阳市访仙镇)人。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建立者(502年-549年在位)。出身兰陵萧氏,为西汉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

南齐时,萧衍累官雍州刺史,其间两次参与抵御北魏,颇受齐明帝宠待。永元二年(500年),起兵攻讨东昏侯萧宝卷,并拥立南康王萧宝融称帝。次年,攻陷建康。中兴二年(502年),接受萧宝融“禅位”,建立南梁。在统治初期,萧衍留心政务,对宋、齐以来的种种弊端有所纠正。为使各州郡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他采取了更换异己、任用亲信,兼以讨伐的方针。但对门阀世族,萧衍一改前例,尽可能地恢复他们尊崇的地位;又宽待宗室,授诸王以实权。萧衍在位时间达四十八年,在南朝诸帝中位列第一。在位晚期,随着年事增高,开始怠于政事,又沉溺佛教。 [3]  太清二年(548年),“侯景之乱”爆发,萧衍被囚死于建康台城,年八十六。谥号武皇帝,庙号高祖,葬于修陵。

萧衍博通文史,为“竟陵八友”之一,又曾钦令编《通史》六百卷,并亲自撰写赞序。他才思敏捷,文笔华丽,所作的千赋百诗,其中不乏名作。

比《琅琊榜》更传奇的梁武帝——萧衍

梁武帝在他所处的时代算是一代人杰,在文学、政治、宗教等领域都有独特的地位。他爱好诗词歌赋,一些作品流传至今,在南齐时期是竟陵八友之一,享有盛名。他在推翻南齐统治,建立南梁之后,在位48年,算是在位时间较长的一位皇帝了。在位时间长也意味着政局较为稳定,相比于动荡不安战乱不断的北方,南梁可以算是一片太平,生产得到恢复,国家也算是繁荣昌盛。他受过良好的儒家教育,本人私德也很好,勤政不辍,也不太注重个人生活享受,因此被天下视为正统所在。北方的权臣高欢就叹息道:“江东复有一吴翁萧衍,专事衣冠礼乐,中原士大夫望之以为正朔所在。”他崇尚佛教,对人也比较宽容,不算残暴之君。但是梁武帝也有很大的性格弱点。他对身边的人都很宽容,但是却没想过这对百姓是最大的不宽容。他的弟弟领兵北伐,半夜里胆小受了惊吓抛下军队逃回来,导致军队夜惊崩溃,北伐不了了之,军械粮草也全便宜了敌人,但是梁武帝并没有责罚,反而继续重用。他弟弟的仓库里都堆满了贪污受贿搜刮来的钱财,梁武帝不但没有惩罚,反而夸奖弟弟会过日子。梁武帝本人不贪图享乐,但是却纵容官员士大夫搜刮百姓。官员都失去了畏惧之心,明目张胆的搜刮钱财,使得底层百姓的生活更加痛苦。梁武帝本人也因为崇佛做了不少荒唐事,比如投身寺庙要朝廷出钱赎回来,等等。

因为家族背景,萧衍走向了仕途。在朝中没多久,他参与了齐明帝萧鸾的篡位行动,谋划参议,事成皆有其力,理所当然得到了政治投机的巨大回报,得到了赏识和权位。迁为中书侍郎、再升为黄门侍郎。

不久,北魏孝文帝伐齐,萧衍献奇策大破魏军。自此萧衍被当局和世人了解,文武全才,倚为柱国。

北魏再次伐齐,攻打南齐第一前沿国防线:京畿建康的长江上游雍州治所襄阳。萧衍被委派救援,守军主帅不听萧衍计策劝谏,大败。萧衍被任命代替防守襄阳,为雍州刺史。

自此,三十多岁的萧衍完全展现了自己的政治军事才能,更是掌握了一方重镇的地方大权,获得了充足的政治资本。

几年后,齐明帝去世,南齐换了一个小皇帝萧宝卷(东昏侯),倒行逆施,朝中大乱,诛杀功臣,在诛杀朝中萧衍的哥哥萧懿之后,京畿建康的东昏侯小皇帝和上游重镇襄阳的萧衍,走向了对峙的对立面。但是就在小皇帝上位没多久,远在襄阳边镇的萧衍,就做了一件事:伐竹沉木。

当时,扬州刺史始安王遥光、尚书令徐孝嗣、右仆射江祏、右将军萧坦之、侍中江祀,卫尉刘暄更直内省,分日帖敕。雍州刺史萧衍闻之,谓从舅录事参军范阳张弘策曰:“一国三公犹不堪,况六贵同朝,势必相图,乱将作矣。避祸图福,无如此州,但诸弟在都,恐罹世患,当更与益州图之耳。”乃密与弘策修武备,它人皆不得预谋。招聚骁勇以万数,多伐材竹,沉之檀溪,积茅如冈阜,皆不之用。中兵参军东平吕僧珍觉其意,亦私具橹数百张。

他在事变几年前,就预料到了朝局发展,所谓主上昏庸,乱将作矣。所以秘密的策划准备。派人伐竹沉木,直到一年后事发,马上去湖中打捞起事先砍伐好的竹木,用同样准备好召集完毕的数千工匠最短时间内建造战船,顺江而下,一举改朝换代!建立萧梁!

梁朝和南齐一样出自兰陵萧氏,是门阀中的高第,所以,梁武帝在统治时维护着自己的出身,尊重高门士族。

梁武帝即位之初,便与琅琊王氏通婚,为其子简文帝娶王俭曾孙女,嫁妹于王导六世孙。

侯景叛乱之时求婚王谢,梁武帝仍然说:王谢门高非偶。

在维护几百年的门阀制度时,梁武帝把高门放在了一个这样的位置:

王亮官至中书监、王瞻、王峻、王份官至侍中、谢朏官至中书监、袁昂官至尚书令等等等。

高门甲族的官位虽然不低,但都停留在虚名之上!

在梁朝的真正行政管理层中,他们并不在内,没有实权。

品藻古今,若诣指掌,及有适用,多无所堪。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可以应世经务也。

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描述的很好,王谢盛族虽居高位,不亲事务。

所以,梁武帝大力任用门阀中次一等的寒门之士。

所以,梁武帝的政策是:一方面争取门阀士族的支持,作为统治支柱,却仅仅把他们作为摆饰,真正启用大批经世致用的中下层寒门、次门来施行行政管理。

把门阀高第放在显耀的虚位粉饰,大量任用实干的次一级别门阀,所谓寒士。最后,摒弃宋齐任用寒人白身冲击门阀的传统做法,获得了显著成效。如此方式重视吏治的结果,使梁朝行政管理为之焕然一新,国力一振。但是,梁武帝任用门阀高第寒门、摒弃寒庶区别对待的做法,仍旧有其局限性。

在文化上,作为一个出身贵族的大文人,自幼接受儒家思想熏陶的梁武帝,时值南北朝的乱世,他推动了一些划时代的思想变革,并以此治国。

这主要就是以下两点:

崇尚利用佛教和儒家五礼制度的建设。

魏晋南北朝的乱世,梁武帝所处的时代,前朝宋齐宗室相互残杀、天下分裂日久,政权更迭频繁。

高门大族为了门户私计,在改朝换代的过程中,多为了保全自身,踊跃加入了政权更迭的政治投机,当然也不乏忠义之士,为前朝尽忠死报,但仅是少数。

这些现象和宋齐两代的宗室残杀,皇室死伤百数的事实直接体现了一个现象:

儒家的忠、孝崩溃了!

在广大底层人民人人不知明日,只求今世免受困难,奢求来生富足之时,佛家的轮回因果就此大盛!

在这个时候,作为统治者的梁武帝,敏锐的感觉到了时代的脉搏,为人知书达理的梁武帝理所当然的崇尚了佛教,并借此,筹划了儒家的复兴!

他真心崇尚佛教的同时,利用了佛教作为思想教化的统治工具。

北方的佛教当时其实更加兴盛,在北魏达到了高度发展的佛教,被北魏太武帝施展了灭佛运动。

而整个南北朝佛教的发展,是受到民众大力支持的,在北朝灭佛之后,梁武帝借着崇尚佛教的机会,拉拢着天下民心,促使北朝人口流向南朝。

而对于大乱世中儒家思想的没落,他再次利用了佛教。

在梁武帝登基以后,即下令大肆建造佛寺,而两座最大的寺庙,由梁武帝父母的名义建造:大爱敬寺、大智度寺。

梁武帝在寺庙建成后每月亲自到佛寺初一十五定时做法事祭祀父母,这是以佛教为形式施行的孝行,和当时普遍信仰佛教的国民需求相契合,国家丧失许久的忠孝,慢慢建立了回来。

梁武帝设置五经馆,儒家五经之意也,招收全国各州郡所有寒门子弟学生。

再设置国子学,宗室子弟、王侯贵族继寒门子弟之后,接连入学修习儒家经典。

在国子学中,梁武帝时常亲自教学。正因为如此大力推动的儒学复兴,经过前代几百年开始的儒家制度,终于,要系统的成形了。

汉代开始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儒学,多是以教化民众为主要功能。

而到了南朝,梁武帝时,梁武帝主导了儒家五礼体系在治国行政管理的最终成熟!

梁武帝即位之后,下诏制礼。

组织社会各阶层人员有学之士,统一起来,一起为儒家五礼做仪注。

十余年后,倾举国之力,一个1176卷、8019条的五礼体系最终诞生了。

五礼包括吉、凶、军、宾、嘉等五种礼仪,涵盖了国家、社会、人的生活的基本所有方面。

而制礼建设的同时,梁武帝同时也组织了对佛教戒律的规范,这个规范戒律的组织班子后世称为建康教团。

以佛教的修身、为善、为众生等理念教化养民,治理国家。

儒家规范人的社会行为,释家规范人的心灵。

梁武帝治国,在思想方面,不可谓不用心良苦。

而梁武帝自己,以身作则,遵守佛教戒律,勤劳节俭。

上述的行政管理和思想建设,一系列的有效统治手段,为梁朝带来了相对其余邻近朝代迥然不同的近50年的盛世。

另外,梁武帝时期的南朝值得称道的,还有一些军事成就,以及文化发展大爆发!

在和北朝的均势对峙之中,梁朝曾占有不少优势。

尤其是中大通元年(529),北魏内乱,陈庆之的轻骑入洛。自宋武帝刘裕以后,这是南朝唯一一次的军事力量深入北方腹地。

而文化上,梁武帝萧衍、其子昭明太子萧统、简文帝萧纲等为首,萧氏一家,引领了南朝整个文化的发展高潮,一如建安年间,曹氏父子故事。

我们看看这个时代都有哪些著作吧:

《文心雕龙》、《昭明文选》、《玉台新咏》、《诗品》等旷世名作。

我们再来看一个《梁书·武帝本纪》中关于梁武帝著述的记载。

虽万机多务,犹卷不辍手,燃烛侧光,常至戊夜。造《制旨孝经义》,《周易讲疏》,及六十四卦、二《系》、《文言》、《序卦》等义,《乐社义》,《毛诗答问》,《春秋答问》,《尚书大义》,《中庸讲疏》,《孔子正言》,《老子讲疏》,凡二百余卷,并正先儒之迷,开古圣之旨。

还有很多别的记载,梁武帝本人著述甚多,其兼通百家,文化艺术造诣之高,不可估量。

梁武帝本人,在文学史上,也如同他在政治史上一样,是一整个梁朝鼎盛时代的缩影。

在行政和文化建设如此妥善的治理下,经济随之迅猛发展。仅仅秦淮河畔,史载就有百余家商户,建康成为了长江流域上最璀璨的明珠。而三吴地区的吴郡,会稽郡,也发展成为了大都市,海外国家慕南朝文化经济之昌盛,纷纷朝贡,据梁武帝之子梁元帝萧绎的职贡图还原当时情况和史料记载,有29国的商旅使者,会于建康。其中,便有禅宗创始者,菩提达摩。

很多不同的观点都认为,宗室内部的一系列不如意的家事,迫使治国有成,却依旧齐家不成的梁武帝彻底迷信了佛教。

所谓佞佛。梁武帝是个很注重亲情的人。但他自己身为帝王,没能得到与他为亲情付出所应得的回报。

我们看一个故事吧,他的次子豫章王萧综的故事:

萧综的母亲吴淑媛是齐东昏侯萧宝卷的妃子,被三十多岁刚刚占领建康志得意满的梁武帝纳入后宫,七个月后生下了萧综。可能萧综是东昏侯的遗腹子。梁武帝依旧不疑,毫无芥蒂。直到多年后,萧综叛逃到北魏,在陈庆之入洛不久,梁武帝还在想着这个孩子。当时吴淑媛尚在,敕使以综小时衣寄之。信未达而庆之败。未几,终于魏。把可能非亲生的孩子视同己出,即使孩子不念旧情叛变去了敌国,依旧想着孩子能回家和好,送给他小时候的衣服表示心意。

在治国有成,却依旧难以齐家之后,年老的梁武帝迷信了佛教,寻求寄托。他建造了更大规模的同泰寺,并多次舍身。

而几十年间,僧尼十数万、南朝四百八十寺之句,据考证,南朝梁代实有佛寺2846所,仅建康就有超过五百所佛寺。

佛教如此规模,不但吸收了社会的部分人口,占有了社会大部分经济资源,且不从事生产,加重了社会经济负担。曾经为国家治理贡献出重要作用的佛教,此时成为了国力削弱的罪魁祸首。

梁武帝晚年,军事外交的一系列失误,酿成了侯景之乱。梁朝,就此灭亡。

“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梁武帝在死前留下了这样的感悟。最终梁武帝被软禁在宫中活活饿死。也真是一代英豪的悲剧落幕。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原文地址|http://www.bdwenxue.com/gudaiwenxue/tangshisongci/201909/13926.html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浅见

 
最新评论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