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诗文译读 玉蝴蝶·晚雨未摧宫树 史达祖


来源:遍地文学 作者:浅见

此词是词人流贬后所作。本词上下两片以写景为主,以景起兴,情因景生,景随情变。上片悲秋伤老。“晚雨”三句以“凉蝉”意象为主体,描写了黄昏秋雨摧伤宫树,凉蝉犹抱疏叶的萧瑟景象。“短景”四句由景入情,抒写入秋后吟思与愁绪相接的悲秋诗兴。“想幽欢”三句追忆往昔与情侣的幽欢密爱,以昔日之“幽欢”反衬今日悲秋之凄愁与冷瑟。下片思乡怀人。“无端”四句以蝼蛄悲啼与凉蝉抱叶遥映添情,烘托词人凄凉孤寂之情怀,传达出词人寒夜里的烦乱心绪,并以恨、苦二字暗示出自己的处境。

玉蝴蝶·晚雨未摧宫树

宋代:史达祖

晚雨未摧宫树,可怜闲叶,犹抱凉蝉。短景归秋,吟思又接愁边。漏初长、梦魂难禁,人渐老、风月俱寒。想幽欢。土花庭甃,虫网阑干。 

无端。啼蛄搅夜,恨随团扇,苦近秋莲。一笛当楼,谢娘悬泪立风前。故园晚、强留诗酒,新雁远、不致寒暄。隔苍烟。楚香罗袖,谁伴婵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黄昏的风雨没有摧折宫树,可怜的疏叶,还抱着凉秋的寒蝉。入秋后白昼的太阳渐渐变短,吟思又接通了悲秋的愁端。夜间滴漏开始变长,使我的梦魂难耐难堪。人已渐入老年,风清月白的良宵美景全都透出秋寒。回想昔日幽会欢爱,如今庭院里的井壁上已爬满了青苔,蜘蛛网布满了栏杆。

无奈,啼叫的蝼蛄搅乱长夜,只恨我身如随秋抛弃的团扇,心似苦涩难言的秋莲,想当年对楼吹笛,谢娘她垂泪伫立风前。迟迟未返故园,勉强饮酒赋诗驱愁烦,新飞的大雁已经飞远,也不能替我传书致送寒暄。隔着苍茫的云烟,罗袖飘香的美人,有谁与你相伴?

注释

玉蝴蝶:词牌名。此调有小令及长调两体,小令为唐温庭筠所创,双调,共四十一字。长调始于宋人柳永,又称为《玉蝴蝶慢》,双调,九十九字,平韵。亦有九十八字体。

宫树:本指宫廷之树,此处泛指,“宫”字修饰“树”。

可怜二句:语出王安石《题葛溪驿》诗:“鸣蝉更乱行人耳,犹抱疏桐叶半黄。”凉蝉,秋蝉。

短景:指夏去秋来,白昼渐短。

漏初长(cháng):漏,漏壶,古代计时器,铜制有孔,可以滴水或漏沙,有刻度标志以计时间。简称“漏”。

幽欢:幽会的欢乐。

土花:苔藓。

甃(zhòu):井壁。

虫网:指蜘蛛布网。

阑干:栏杆。用竹、木、砖石或金属等构制而成,设于亭台楼阁或路边、水边等处作遮拦用。

蛄:蝼蛄,通称喇喇蛄,有的地区叫土狗子,一种昆虫,昼伏夜出,穴居土中而鸣。

恨随团扇:相传汉班婕妤作《团扇歌》,序云:“婕妤失宠,求供养太后于长信宫,乃作怨诗以自伤,托辞于纨扇云。”

苦近秋莲:莲心苦,故用以作比。

谢娘:唐宰相李德裕家谢秋娘为名歌妓。后因以“谢娘”泛指歌妓。

苍烟:苍茫的云雾。

蝉娟:形容仪态美好,借指美人。

参考资料:

1、吕明涛,谷学彝编著 .宋词三百首 .北京: 中华书局, 2009.7:第241-242页2、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1/1 :第256-257页

赏析

此词是词人流贬后所作。本词上下两片以写景为主,以景起兴,情因景生,景随情变。上片悲秋伤老。“晚雨”三句以“凉蝉”意象为主体,描写了黄昏秋雨摧伤宫树,凉蝉犹抱疏叶的萧瑟景象。“短景”四句由景入情,抒写入秋后吟思与愁绪相接的悲秋诗兴。“想幽欢”三句追忆往昔与情侣的幽欢密爱,以昔日之“幽欢”反衬今日悲秋之凄愁与冷瑟。下片思乡怀人。“无端”四句以蝼蛄悲啼与凉蝉抱叶遥映添情,烘托词人凄凉孤寂之情怀,传达出词人寒夜里的烦乱心绪,并以恨、苦二字暗示出自己的处境。“一笛”二句写词人在苦恨交加之下,悬想情侣夜不成寐,独对空楼,吹笛舒怨,垂泪立于夜风之前的情景,并借情侣之思写出自己对情侣的深切相思。“故园”二句对自己既不得返归故园,又未能鸿雁传书安慰情侣之离愁而感到愧疚和怅恨,也写出自己“强留诗酒”,沦落自伤的心情。最后“隔苍烟”二句将思虑投向为“苍烟”所阻隔的远方故园,倾诉了对罗袖飘香的情侣孤独无伴的关切,情味深长凄婉。

相关阅读

宋词是怎样产生的?

一般认为是,随着隋唐兴起的燕乐产生的新诗体。燕乐的“燕”字同“宴”。

词是怎样产生的?历代无定论,但和音乐有关。

一般认为是,随着隋唐兴起的燕乐产生的新诗体。燕乐的“燕”字同“宴”。

狭意的燕乐指宴会享乐的音乐,用于朝廷宴会,公私宴集及娱乐场所。

广义的燕乐指“胡夷里巷之曲”,来源于胡人音乐(西凉乐,龟兹乐)以及民间音乐。

隋朝以前流行的宫廷音乐(雅乐),节奏大多从容和缓,颇为单调,而新兴的燕乐却繁复曲折,变化多端。五言,七言的整齐句式难以和节奏参次不齐的新燕乐配合。为了配合这种音乐,就产生了不同于传统的五言,七言诗体的新的曲辞。

新的诗体一句音乐以乐章的结构来分片,节拍为句,高下清浊用字。一句话,完全根据音乐特点来制定文辞规律。(新诗体形成的过程相当缓慢,大致在唐代形成。)

现存最早的词,结集为民间词和文人词,前者是敦煌的藏经洞中发现的《敦煌曲子词》,无名氏之手,但可推断为社会下层人物所出。词集内容广泛,浓郁民风格调。后者为中唐白居易,刘禹锡等人所作。

到了晚唐才有专门写此的词人,如温庭筠,韦庄。温庭筠一生落魄不偶,出入阁楼妓馆,艺术上相当成熟。韦庄正值晚唐进入五代,词内容丰富:男女风情,人生感慨。

到了五代,两个远离中原的偏安王国:西蜀和南唐。在这里,词得到了明显发展。

西蜀词人作品《花间集》,推崇温庭筠。此派词人因《花间集》被称为“花间派”。著名的词人有韦庄,欧阳炯,李珣,孙光宪。花间派词风深受温庭筠影响,多描写女性,闺情。艺术上以辞藻华丽,精雕细琢为特点。

南唐著名词人主要有后主李煜,冯延巳等。他们的词作情致缠绵,辞句清丽。尤其以李煜的词风最为成熟显著,他本为南唐国君,被俘北上后,2年多臣虏生活,巨大人生落差,使词产生质地飞跃。正如王国维所说: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李煜抒写身世之恨的词作具有浓烈的个人抒情性质,是苏轼等宋代词人改革词风的先驱。

原文地址|http://www.bdwenxue.com/gudaiwenxue/tangshisongci/201912/23984.html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浅见

 
最新评论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