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晚次乐乡县 赏析


来源:遍地文学 作者:浅见

陈子昂诗多以思理深邃、质朴劲健见长,此诗却以情景交融、韵味悠长见胜,在陈诗中别具一格,值得重视,由此也可见陈子昂艺术才能的多面性。

晚次乐乡县

唐代: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故乡已经遥远的看不到边际,太阳西垂暮色来临时,我一个人在征途。

这里的山川原野使我迷失了故乡,一个人走的道路终于进入边远的小城。

城外戍楼上的缕缕荒烟已在视野中消失,深山上的林木看上去也模糊一片。

为何此时心中充满无限惆怅,只听见猿猴在夜色里的鸣叫。

注释

次:停留。乐乡县:地名,唐时属山南道襄州,故城在今湖北荆门北九十里。

杳(yǎo):遥远。际:边。

日暮:太阳将落山之时。孤征:独自在旅途。孤,单独。征,征途。

川原:山川原野。迷旧国;迷失了故乡。迷,迷失。旧国,故乡。

边城:边远的小城。

“野戍(shù)”句:野戍,指野外驻防之处。荒烟,荒野的烟雾。断,断绝,停止。

平:此处指景象没有变化,模糊一片。

如何:为何,为什么。恨:惆怅之意。

噭(jiào)噭:号叫声,这里指猿啼声。

参考资料:

1、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9-40

鉴赏

陈子昂诗多以思理深邃、质朴劲健见长,此诗却以情景交融、韵味悠长见胜,在陈诗中别具一格,值得重视,由此也可见陈子昂艺术才能的多面性。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首联诗人从“故乡”落笔,以“日暮”相承,为全诗定下了抒写“日暮乡关何处是”(崔颢《黄鹤楼》)的伤感情调。首句中的“杳无际”,联系着回头望的动作,虽用赋体,却出于深情。次句以“孤征”承“日暮”,日暮时还在赶路,本已够凄苦的了,何况又是独自一人,更是倍觉凄凉。以下各联层层剥进,用淡笔写出极浓的乡愁。

第三句承第一句,第四句承第二句,把异乡孤征的感觉写得更具体。三句中的“旧国”,即首句中的“故乡”。故乡看不到了,眼前所见河流、平原无不是陌生的景象,因而行之若迷。四句中的“边城”,意为边远之城。乐乡县在先秦时属楚,对中原说来是边远之地。“道路”即二句中的“孤征”之路,暮霭之中终于来到了乐乡城内。

接着,诗人又放眼四围,以“烟断”、“木平”写夜色的浓重,极为逼真。烟非自断,而是被夜色遮断;木非真平,而是被夜色荡平。尤其是一个“平”字,用得出神入化。萧梁时钟嵘论诗,有所谓“自然英旨”的说法(见《诗品序》)。“平”字用得既巧密又浑成,可以说是深得自然英旨的诗家妙笔。颈联这两句的精彩处还在于,在写景的同时,又将诗人的乡愁剥进了一层。“野戍荒烟”与“深山古木”,原是孤征道路上的一点可怜的安慰,这时就要全部被夜色所吞没,不用说,随着夜的降临,诗人的乡情也愈来愈浓重了。

写完以上六句,诗人还一直没有明白说出自己的感情。但当他面对寂寥夜幕时,隐忍已久的感情再也无法控制。一个抒情性的设问句“如何此时恨”,便在感情波涛的推掀下,从满溢着的心湖中自然地汩汩流出。诗人觉得,最使他动情的,无过于深山密林中传来的一声又一声猿鸣的“噭噭”声了。诗人自问自答,将荡开的笔墨收拢,泻情入景,以景写情,写出了情景交融的末一句。入暮以后渐入静境,啼声必然清亮而凄婉,这就使诗意更为深长悠远,抒发了无尽的乡思之愁。

从全诗艺术形象来看,前面六句诉诸视觉,最后这一句则诉诸听觉,在画面之外复又响起声音,从而使质朴的形象蕴有无穷的意味。前面说到,这首诗情韵悠长,正是表现在这寓情于景、以声音作结的末一句中。需要顺便指出的是,末一句诗出于南朝沈约的《石塘濑听猿》诗,字面全同,而所写情景各异。由于陈子昂用人若己,妙过前人,因而这一诗句得以广为流传,沈约的原诗反倒少为人知了。

纵观全诗结构,是以时间为线索串连起来的。第二句的“日暮”,是时间的开始;中间“烟断”“木平”的描写,说明夜色渐浓;至末句,直接拈出“夜”字结束全诗。通篇又可以分成写景与抒情两个部分,前六句写景,末两句抒情。诗人根据抒情的需要取景入诗,又在写景的基础上进行抒情,所以彼此衔接,自然密合。再次,第七句插入一个设问句式,使诗作结构获得了开合动荡之美,严谨之中又有流动变化之趣。最后,以答句作结,粗粗看来,只是近承上一问句,再加推敲,又可发现,句中的“噭噭”“猿鸣”远应前一句的“深山古木”,“夜”字关合篇首“日暮”,“夜猿鸣”的意境又与篇首的日暮乡情遥相呼应。句句沟通,字字关联,严而不死,活而不乱。

综上可见,此诗笔法细腻,结构完整,由于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又有含而不露的特点。这些,与笔法粗犷并与直抒见长的《登幽州台歌》比较起来,自然是大相径庭的。但也由此使读者能够比较全面地窥见诗人丰富的个性与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陈子昂

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陈子昂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女皇武则天重视,授麟台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度从军边塞,对边防事务颇有远见。38岁(圣历元年698)时,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陈子昂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罗织罪名,加以迫害,最终冤死狱中。

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

著名诗人陈子昂仕途多舛的一生

在武则天把持朝政时期,出了一位比较有名的诗人,他就是作品有“诗骨”之称的著名诗人陈子昂。青少年时期,陈子昂就十分关心时事政治,学习刻苦努力。二十四岁时,陈子昂进士及第,亦属意气风发之年。踏入政坛后,有才的陈子昂颇受武则天赏识,做了中央政府机关公务员,先后担任过麟台正字、右拾遗等职务。麟台是武则天时期秘书省的名称。右拾遗则是中书省低级谏官的名称,级别为从八品上。谏官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政策法规和相关制度,认为不妥的,有权向皇帝规谏。总之,在从政初期,陈子昂是侍奉皇帝左右的人物,级別虽然不高,但地位比较显赫。

武则天主政时期,发生过一起震惊天下的血案。御史大夫赵师韫在外出视察时,被一个名叫徐元庆的政府招待所(驿站)服务员刺杀。这么高层的官员遇刺,自然是一件爆炸性新闻,引得朝野关注、街谈巷议。徐元庆之所以要杀赵师韫,是为了替父报仇。他的父亲当年犯了事,被时任副县级干部(县尉)的赵师韫抓捕入狱,最后判了死刑。在如何处置徐元庆的问题上,朝中官员发生了比较激烈的争论。匪夷所思的是,当时占上风的观点,居然是徐元庆卧薪尝胆、替父报仇,是个大孝子。在倡导以德治国的大环境下,朝廷应当赦免徐元庆的罪行。

就在此案即将以这样的口径了结之时,陈子昂力排众议,写下了名文《复仇议》。这篇文章的核心意思是徐元庆犯罪事实清楚,按照法律必须判处死刑,不然就会破坏法律的尊严。徐元庆费尽周折替父报仇,其孝心倒也感天动地。为了引领孝义的社会风气,政府在处死徐元庆之后,可以采取一定方式,对他的孝行进行表彰宣传。最终,案子按照陈子昂的意见处理了。事情过后,陈子昂向有关部门提出要求,把他的《复仇议》编写成判例,“永为国典”。而他的意见,竟然就被采纳了。这件事说明,陈子昂是个自我感觉极好之人。

陈子昂是个直言敢谏的官员。在任上,他忠于职守,给武则天提了不少意见,比如不能过于信任酷吏、滥杀无辜,不能崇武好战多让民众休养生息等等。也许是有些话戳到了武则天的疼处,也许是方式方法不得要领,陈子昂不久就失宠了,一度还曾被以反对武则天的“逆党”罪名关进了大牢。之所以这样,大约也与陈子昂的性格有些关系。史书这样评价陈子昂:“褊躁无威仪。”意思是说,他的心胸比较狭隘,性格比较偏执。

出狱后,陈子昂曾两次随军出征边塞,征讨少数民族部落叛。其间,陈子昂写下了一些反映边地民众疾苦、抒发报国无门壮的诗篇。第二次出征回朝之后,陈子昂以父亲年老体弱、需要照顾为由,向上级请了长假。回家不久,陈子昂就遭了大难。陈家是个大土豪,比较有钱。他们家乡的父母官(射洪县令)段简,是个贪得无厌的家伙。陈子昂的老父亲去世之后,段简找茬向陈家索要巨额贿赂。无奈之下,陈家给段简送了一大笔钱。但欲壑难填的段县长依然不满足,随便找了个借口将陈子昂抓进了大牢。在狱中,陈子昂受尽折磨,最后被迫害致死,年仅四十二岁。“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首苍凉悲壮的《登幽州台歌》,倒是很切合陈子昂令人唏嘘感叹的一生了。

唐代文学家陈子昂为何被誉为“诗骨”?

一个人的外号,大多反映一个人的个人性格,特别是诗人的外号,基本上是反映了他的风格和思想。

李白风流潇洒卓尔不群,诗歌想象力若天外飞仙,所以被称为诗仙,杜甫是儒家思想的忠实践行者,一生忧国忧民,写了大量感叹民众悲惨生活的诗歌,所以被称为诗史或诗圣,因为圣人总是忧国忧民的。而初唐晚期的著名诗人陈子昂,被称为诗骨,则一方面反映了他的做人的风格,另一方面也是他诗歌精神的体现。

在了解他为什么是诗骨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著名文学评论家元好问的诗,他是这样评价陈子昂的:

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

元好问给了陈子昂极高的评价,认为他扭转了唐初以来宋齐梁陈的奢靡文风,是为唐诗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简直可以用黄金为陈子昂铸像。

那么,我们可以知道,在初唐时期的诗歌,一般是柔若无骨的,而陈子昂在诗歌实践上,是强烈反对这种柔弱无骨的文风的,他主张诗歌要有风骨。什么是风骨呢?我的理解是,诗歌要直抒胸臆,不去无病呻吟,要刚劲挺直而不是柔若无物,要反映大时代的时代精神,要反映时代的波澜壮阔,而不是靡靡之音。因此,陈子昂是推崇魏晋以来的魏晋风骨的诗坛领袖。

我们看陈子昂的诗歌,从一系列感遇诗到他的登幽州古台歌,都反映了这一点,这是从他诗歌的风格上来看的。

而从陈子昂的个人性格上来看,也称得上是个铁骨铮铮的人。他来自四川,带着四川人的豪情和骨气,他在那些当权的人面前,从来都是不卑不亢,从来不去卑躬屈膝。这种硬骨头也得罪了不少人,。他曾经两次被贬,越来越惨,最后在家乡被县令害死,尽管有人说是夺他的家产,也有人说是当朝的武氏派人暗杀了他。不管怎么说,是陈子昂的铮铮铁骨,成就了他的诗文,也要了他的命。

陈子昂生前没有留下诗集,他的朋友卢藏用帮他整理出版了诗集,据说在当时影响很大,简直可以和左思洛阳纸贵相媲美,这也是对诗骨陈子昂的一种安慰吧!

原文地址|http://www.bdwenxue.com/gudaiwenxue/tangshisongci/201908/10862.html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浅见

 
最新评论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