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招魂 赏析


来源:遍地文学 作者:浅见

《招魂》一文的作者,历史上有不同说法。司马迁认为是屈原的作品,他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王逸在《楚辞章句》里认为是宋玉的作品:“《招魂》者,宋玉之所作也。宋玉怜哀屈原,忠而斥弃,愁懑山泽,魂魄放佚,厥命将落。故作《招魂》,欲以复其精神,延其年寿,外陈四方之恶,内崇楚国之美,以讽谏怀王,冀其觉悟而还之也。”

招魂

先秦:屈原

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

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

上无所考此盛德兮,长离殃而愁苦。

帝告巫阳曰:“有人在下,我欲辅之。

魂魄离散,汝筮予之。”

巫阳对曰:“掌梦!

上帝其难从;若必筮予之,

恐后之谢,不能复用。”

巫阳焉乃下招曰:

魂兮归来!去君之恒干,

何为四方些?舍君之乐处,

而离彼不祥些!

魂兮归来!东方不可以讬些。

长人千仞,惟魂是索些。

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

彼皆习之,魂往必释些。

归来兮!不可以讬些。

魂兮归来!南方不可以止些。

雕题黑齿,得人肉以祀,以其骨为醢些。

蝮蛇蓁蓁,封狐千里些。

雄虺九首,往来倏忽,吞人以益其心些。

归来兮!不可久淫些。

魂兮归来!西方之害,流沙千里些。

旋入雷渊,爢散而不可止些。

幸而得脱,其外旷宇些。

赤蚁若象,玄蜂若壶些。

五谷不生,丛菅是食些。

其土烂人,求水无所得些。

彷徉无所倚,广大无所极些。

归来兮!恐自遗贼些。

魂兮归来!北方不可以止些。

增冰峨峨,飞雪千里些。

归来兮!不可以久些。

魂兮归来!君无上天些。

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

一夫九首,拔木九千些。

豺狼从目,往来侁侁些。

悬人以嬉,投之深渊些。

致命于帝,然后得瞑些。

归来!往恐危身些。

魂兮归来!君无下此幽都些。

土伯九约,其角觺觺些。

敦脄血拇,逐人伂駓駓些。

参目虎首,其身若牛些。

此皆甘人,归来!恐自遗灾些。

魂兮归来!入修门些。

工祝招君,背行先些。

秦篝齐缕,郑绵络些。

招具该备,永啸呼些。

魂兮归来!反故居些。

天地四方,多贼奸些。

像设君室,静闲安些。

高堂邃宇,槛层轩些。

层台累榭,临高山些。

网户朱缀,刻方连些。

冬有穾厦,夏室寒些。

川谷径复,流潺湲些。

光风转蕙,氾崇兰些。

经堂入奥,朱尘筵些。

砥室翠翘,挂曲琼些。

翡翠珠被,烂齐光些。

蒻阿拂壁,罗帱张些。

纂组绮缟,结琦璜些。

室中之观,多珍怪些。

兰膏明烛,华容备些。

二八侍宿,射递代些。

九侯淑女,多迅众些。

盛鬋不同制,实满宫些。

容态好比,顺弥代些。

弱颜固植,謇其有意些。

姱容修态,絚洞房些。

蛾眉曼睩,目腾光些。

靡颜腻理,遗视矊些。

离榭修幕,侍君之闲些。

悲帷翠帐,饰高堂些。

红壁沙版,玄玉梁些。

仰观刻桷,画龙蛇些。

坐堂伏槛,临曲池些。

芙蓉始发,杂芰荷些。

紫茎屏风,文缘波些。

文异豹饰,侍陂陁些。

轩辌既低,步骑罗些。

兰薄户树,琼木篱些。

魂兮归来!何远为些?

室家遂宗,食多方些。

稻粢穱麦,挐黄梁些。

大苦醎酸,辛甘行些。

肥牛之腱,臑若芳些。

和酸若苦,陈吴羹些。

胹鳖炮羔,有柘浆些。

鹄酸臇凫,煎鸿鸧些。

露鸡臛蠵,厉而不爽些。

粔籹蜜饵,有餦餭些。

瑶浆蜜勺,实羽觞些。

挫糟冻饮,酎清凉些。

华酌既陈,有琼浆些。

归来反故室,敬而无妨些。

肴羞未通,女乐罗些。

敶钟按鼓,造新歌些。

《涉江》《采菱》,发《扬荷》些。

美人既醉,朱颜酡些。

嬉光眇视,目曾波些。

被文服纤,丽而不奇些。

长发曼鬋,艳陆离些。

二八齐容,起郑舞些。

衽若交竿,抚案下些。

竽瑟狂会,搷鸣鼓些。

宫庭震惊,发<激楚>些。

吴歈蔡讴,奏大吕些。

士女杂坐,乱而不分些。

放敶组缨,班其相纷些。

郑卫妖玩,来杂陈些。

《激楚》之结,独秀先些。

菎蔽象棋,有六簙些。

分曹并进,遒相迫些。

成枭而牟,呼五白些。

晋制犀比,费白日些。

铿钟摇簴,揳梓瑟些。

娱酒不废,沈日夜些。

兰膏明烛,华灯错些。

结撰至思,兰芳假些。

人有所极,同心赋些。

酎饮尽欢,乐先故些。

魂兮归来!反故居些。

乱曰:

献岁发春兮,汨吾南征。

菉蘋齐叶兮,白芷生。

路贯庐江兮,左长薄。

倚沼畦瀛兮,遥望博。

青骊结驷兮,齐千乘。

悬火延起兮,玄颜烝。

步及骤处兮,诱骋先。

抑骛若通兮,引车右还。

与王趋梦兮,课后先。

君王亲发兮,惮青兕。

朱明承夜兮,时不可以淹。

皋兰被径兮,斯路渐。

湛湛江水兮,上有枫。

目极千里兮,伤春心。

魂兮归来,哀江南!

译文

译文

我年幼时秉赋清廉的德行,献身于道义而不稍微减轻。

具有如此盛大的美德,被世俗牵累横加秽名。

君王不考察这盛大的美德,长期受难而愁苦不尽。

上帝告诉巫阳说:

“有人在下界,我想要帮助他。

但他的魂魄已经离散,你占卦将灵魂还给他。”

巫阳回答说:

“占卦要靠掌梦之官,上帝的命令其实难以遵从。”

“你一定占卦让魂魄还给他,恐怕迟了他已谢世,再把魂招来也没有用。”

巫阳于是降至人间招魂说:

“魂啊回来吧!

何必离开你的躯体,往四方乱走乱跑?

舍弃你安乐的住处,遇上凶险实在很糟。

“魂啊回来吧!

东方不可以寄居停顿。

那里长人身高千丈,只等着搜你的魂。

十个太阳轮番照射,金属石头都熔化变形。

他们都已经习惯,而你的魂一去必定消解无存。

回来吧,那里不能够寄居停顿。

“魂啊回来吧!

南方不可以栖止。

野人额上刻花纹长着黑牙齿,掠得人肉作为祭祀,还把他们的骨头磨成浆滓。

那里毒蛇如草一样丛集,大狐狸千里内到处都是。

雄虺蛇长着九个脑袋,来来往往飘忽迅捷,为求补心把人类吞食。

回来吧,那里不能够长久留滞。

“魂啊归来吧!

西方的大灾害,是那流沙千里平铺。

被流沙卷进雷渊,糜烂溃散哪能止住。

侥幸摆脱出来,四外又是空旷死寂之域。

红蚂蚁大得像巨象,黑蜂儿大得像葫芦。

那里五谷不能好好生长,只有丛丛茅草可充食物。

沙土能把人烤烂,想要喝水却点滴皆无。

榜徨怅惘没有依靠,广漠荒凉没有终极之处。

回来吧。

恐怕自身遭受荼毒!

“魂啊回来吧!

北方不可以停留。

那里层层冰封高如山峰,大雪飘飞千里密密稠稠。

回来吧,不能够耽搁得太久!

“魂啊归来吧!

你不要径自上天。

九重天的关门都守着虎豹,咬伤下界的人尝鲜。

另有个一身九头的妖怪,能连根拔起大树九千。

还有眼睛直长的豺狼,来来往往群奔争先。

把人甩来甩去作游戏,最后扔他到不见底的深渊。

再向上帝报告完毕,然后你才会断气闭眼。

回来吧,上天去恐怕也身遭危险!

“魂啊回来吧!

你不要下到幽冥王国。

那里有扭成九曲的土伯,它头上长着尖角锐如刀凿。

脊背肥厚拇指沾血,追起人来飞奔如梭。

还有三只眼睛的虎头怪,身体像牛一样壮硕。

这些怪物都喜欢吃人,回来吧!

恐怕自己要遭受灾祸。

“魂啊回来吧!

快进入楚国郢都的修门。

招魂的巫师引导君王,背向前方倒退着一路先行。

秦国的篝笼齐国的丝带,还有作盖头的郑国丝绵织品。

招魂的器具已经齐备,快发出长长的呼叫声。

魂啊回来吧!

返回故居不再离乡背井。

“天地上下四面八方,多有残害人的奸佞。

仿照你原先布置的居室,舒适恬静十分安宁。

高高的大堂深深的屋宇,栏杆围护着轩廊几层。

层层亭台重重楼榭,面临着崇山峻岭。

大门镂花涂上红色,刻着方格图案相连紧。

冬天有温暖的深宫,夏天有凉爽的内厅。

山谷中路径曲折,溪流发出动听的声音。

阳光中微风摇动蕙草,丛丛香兰播散芳馨。

穿过大堂进入内屋,上有红砖承尘下有竹席铺陈。

光滑的石室装饰翠羽,墙头挂着玉钩屈曲晶莹。

翡翠珠宝镶嵌被褥,灿烂生辉艳丽动人。

细软的丝绸悬垂壁间,罗纱帐子张设在中庭。

四种不同的丝带色彩缤纷,系结着块块美玉多么纯净。

“宫室中那些陈设景观,丰富的珍宝奇形怪状。

香脂制烛光焰通明,把美人花容月貌都照亮。

二八十六位侍女来陪宿,倦了便互相替代轮流上。

列国诸侯的淑美女子,人数众多真不同凡响。

发式秀美有各种各样,充满后宫熙熙攘攘。

容颜姿态姣好互相比并,真是风华绝代盖世无双。

娇柔的面貌健康的身体,流露出缠绵情意令人心荡。

俏丽的容颜美妙的体态,在洞房中不断地来来往往。

纤秀的弯眉下明眸转动,顾盼之间双目秋波流光。

肌肤细腻如脂如玉,留下动人一瞥意味深长。

离宫别馆有修长的大幕,消闲解闷她们侍奉君王。

“张挂起翡翠色的帷帐,装饰那高高的殿堂。

红漆髹墙壁丹砂涂护版,还有黑玉一般的大屋粱。

抬头看那雕刻的方椽,画的是龙与蛇的形象。

坐在堂上倚着栏干,面对着弯弯曲曲的池塘。

荷花才开始绽放花朵,中间夹杂着荷叶肥壮。

紫茎的荇菜铺满水面,风起水纹生于绿波之上。

身着文彩奇异的豹皮服饰,侍卫们守在山丘坡岗。

有篷有窗的安车已到。

步骑随从分列两旁。

丛丛兰草种在门边,株株玉树权当做篱笆护墙。

魂啊回来吧!

为什么还要滞留远方?

“家族聚会人都到齐,食品丰富多种多样。

有大米小米也有新麦,还掺杂香美的黄粱。

大苦与咸的酸的有滋有味,辣的甜的也都用上。

肥牛的蹄筋是佳肴,炖得酥酥烂扑鼻香。

调和好酸味和苦味,端上来有名的吴国羹汤。

清炖甲鱼火烤羊羔,再蘸上新鲜的甘蔗糖浆。

醋溜天鹅肉煲煮野鸭块,另有滚油煎炸的大雁小鸽。

卤鸡配上大龟熬的肉羹,味道浓烈而又脾胃不伤。

甜面饼和蜜米糕作点心,还加上很多麦芽糖。

晶莹如玉的美酒掺和蜂蜜,斟满酒杯供人品尝。

酒糟中榨出清酒再冰冻,饮来醇香可口遍体清凉。

豪华的宴席已经摆好,有酒都是玉液琼浆。

归来吧返回故居,礼敬有加保证无妨。

“丰盛的酒席还未撤去,舞女和乐队就罗列登场。

安放好编钟设置好大鼓,把新作的乐歌演奏演唱。

唱罢《涉江》再唱《采菱》,更有《阳阿》一曲歌声扬。

美人已经喝得微醉,红润的面庞更添红光。

目光撩人脉脉注视,眼中秋波流转水汪汪。

披着刺绣的轻柔罗衣,色彩华丽却非异服奇装。

长长的黑发高高的云鬓,五光十色艳丽非常。

二八分列的舞女一样妆饰,跳着郑国的舞蹈上场。

摆动衣襟像竹枝摇曳交叉,弯下身子拍手按掌。

吹竽鼓瑟狂热地合奏,猛烈敲击鼓声咚咚响。

宫殿院庭都震动受惊,唱出的《激楚》歌声高昂。

献上吴国蔡国的俗曲,奏着大吕调配合声腔。

男女纷杂交错着坐下,位子散乱不分方向。

解开绶带帽缨放一边,色彩斑斓缤纷鲜亮。

郑国卫国的妖娆女子,纷至沓来排列堂上。

唱到《激楚》之歌的结尾,特别优美出色一时无两。

“赌具有饰玉筹码象牙棋,用来玩六簙棋游戏。

分成两方对弈各自进子,着着强劲紧紧相逼。

掷彩成枭就取鱼得筹,大呼五白求胜心急。

赢得了晋国制的犀带钩,一天光阴耗尽不在意。

铿锵打钟钟架齐摇晃,抚弦再把梓瑟弹奏起。

饮酒娱乐不肯停歇,沉湎其中日夜相继。

带兰香的明烛多灿烂,华美的灯盏错落高低。

精心构思撰写文章,文采绚丽借得幽兰香气。

人们高高兴兴快乐已极,一起赋诗表达共同的心意。

酣饮香醇美酒尽情欢笑,也让先祖故旧心旷神怡。

魂啊回来吧!

快快返回故里。”

尾声:

新年开始春天到来,我匆匆忙忙向南行。

绿苹长齐了片片新叶,白芷萌生又吐芳馨。

道路贯通穿越庐江,左岸上是连绵的丛林。

沿着泽沼水田往前走,远远眺望旷野无垠。

四匹青骊驾起一乘车,千乘猎车并驾前行。

点起火把蔓延燃烧,夜空黑里透红火光腾。

步行的赶到乘车的停留,狩猎的向导又当先驰骋。

勒马纵马进退自如,又引车向右掉转车身。

与君王一起驰向云梦泽,赛一赛谁先谁后显本领。

君王亲手发箭射猎物,却怕射中青兕有祸生。

黑夜之后红日放光明,时光迅速流逝不肯停。

水边高地兰草长满路,这条道已遮没不可寻。

清澈的江水潺潺流,岸上有成片的枫树林。

纵目望尽千里之地,春色多么引人伤心。

魂啊回来吧,江南堪哀难以忘情!

注释

1.朕:我,屈原自指。

2.沫(mei4妹):微暗。引伸为消减。

3.主:守、持有。

4.芜秽:萎枯污烂。

5.上:指楚王。

6.离:遭遇。殃:祸患。

7.帝:上帝。巫阳:古代神话中的巫师。

8.人:指楚王。

9.辅:帮助。特指上天辅助人间帝王。

10.筮予之:通过卜筮知魂魄之所在,招还给予其人。

11.掌梦:掌梦之官,实司其事。巫阳因其难招,故作托词。

12.若:你,指巫阳。

13.谢:凋落。按:“若必筮予之”三句作为上帝言语,首见项安世《项氏家说》,闻一多、陈子展从之。

14.焉乃:于是。按:“巫阳焉”属此句。“焉乃”连文用王引之《经传释词》说。

15.些:语尾助词,读音“唆”(suo)疑同今民歌中"啰"音。

16.离:同“罹”,遭。

17.雕题黑齿:额头上刻花纹,牙齿染成黑色。指南方未开化的野人。题,额头。

18.醢(hai3海):肉酱。

19.蓁(zhen1真)蓁:树木丛生貌,此指积聚在一起。

20.封狐:大狐。

21.虺(hui3毁):毒蛇。

22.儵(shu1舒)忽:同“倏忽”,忽然。

23.益:补。

24.淫:久留。

25.雷渊:神话中的深渊。

26.爢(mi3米):同“靡”,粉碎。

27.壶:通“瓠”,葫芦。

28.藂(cong2丛):聚集。菅(jian1坚):一种野草,细叶绿花褐果。

29.贼:残害。

30.增(ceng2层):通“层”。

31.九关:指九重天门。

32.从(zong4纵):同“综”,直。

33.侁(shen1申)侁:众多貌。

34.致命:上报。

35.幽都:神话中地下鬼神统治的地方。

36.土伯:地下王国的神灵。约:弯曲。一说,尾也。一说,肚下肉块。

37.觺(yi2疑)觺:尖利貌。

38.敦脄(mei2梅):很的背肉。疑为神怪名。

39.駓(pi1披)駓:跑得很快的样子。

40.参:同“三”。

41.甘人:以食人为甘美。

42.修门:郢都城南三门之一。

43.工祝:工巧的巫人。

44.背行:倒退着走。

45.秦篝:秦国出产的竹笼,用以盛被招者的衣物。齐缕:齐国出产的丝线,用以装饰“篝”。

46.郑绵络:郑国出产的丝棉织品,用作“篝”上遮盖。

47.招具:招魂用品,擅上文“秦篝”、“齐缕”、“郑绵络”等。

48.永:长。招魂者要长声呼唤被招者。

49.反:同“返”。

50.像设:假想陈设。

51.槛:栏杆。轩:走廊。

52.网户:刻镂网状空格的门户。朱缀:交缀处涂上红色。

53.方连:方格图案,即指“网户”。

54.宎(yao4要):深密。

55.径:直。复:曲,指川谷水流曲折。

56.崇:通“丛”。

57.奥:内室。

58.尘筵:铺在地上的竹席。

59.砥室:形容地面、墙璧都磨平光亮像磨刀石一样。翠翘:翠鸟尾上的毛羽。

60.曲琼:玉钩。

61.齐光:色彩辉映。

62.蒻(ruo4弱)阿:细软的缯帛。

63.帱(chou2筹):璧帐。

64.纂组绮缟:指四种颜色不同的丝带。纂,赤色丝带;组,杂色丝带;绮:带花纹丝织品;缟:白色丝织品。

65.琦璜:美玉。

66.兰膏:泛言有香气的油脂。

67.二八:以八人为行。二八十六人。

68.射(yi4义):厌。递:更替。

69.九侯:泛指列国诸侯。

70.迅:通“洵”,真正。

71.盛鬋(jian3剪):浓密的鬓发。鬋,下垂的鬓发。

72.比:并。

73.顺:通“洵”,诚然。弥代:盖世。

74.弱颜:容貌柔嫩。固植:身体健康。

75.謇:发语词。

76.姱(kua1夸):美好。修:美。

77.絙(geng4):绵延。

78.曼:长。睩(lu4录):眼珠转动。

79.靡:细致。腻:光滑。理:肌肤。

80.矊(mian3免):目光深长。

81.桷(jue2决):方的椽子。

82.芰(ji4技)荷:荷叶。

83.屏风:荇莱,又名水葵。一种水生植物。

84.文:同:“纹”,指波纹。

85.文异:文彩奇异。豹饰:以豹皮为饰,指侍卫武士的装束。

86.陂陁(po1 tuo2坡陀):高低不平的山坡。

87.轩:有篷的轻车。辌(liang2凉):可以卧息的安车。低:通“抵”,到达。

88.薄:草木丛生。

89.宗:聚。

90.多方:多种多样。

91.粢(zi1资):小米。穱(zhuo1桌):早熟麦。

92.挐(ru2如):掺杂。黄梁:黄小米。

93.辛:辣。行:用。

94.腱(jian4健):蹄筋。

95.臑(er2而):炖烂。若:与“而”意同。

96.吴羹:吴地浓汤。

97.胹(er2而):煮。炮:烤。

98.柘(zhe4这)浆:甘蔗汁。

99.鹄酸:据闻一多校。当作“酸鹄”。鹄,天鹅。臇(juan4倦):少汁的羹。

100.鸿鸧(cang1仓)鸿,大雁;鸧,即鸧鸹,一种似鹤的水鸟。

101.露:借为“卤”。一说借为“烙”。臛(huo4霍):肉羹。蠵(xi1西):大龟。

102.厉:浓烈。爽:败、伤。

103.粔籹(ju4 nv3巨女):用蜜和面粉制成的环状饼。饵:糕。

104.餦餭(zhang1 huang2张皇):即麦芽糖,也叫饴糖。

105.勺:通“酌”。

106.羽觞:古代一种酒嚣。

107.酎(zhou4胄):醇酒。

108.通:通“彻”,撤去。

109.涉江、采菱:楚国歌曲名。

110.扬荷:多作《阳阿》,楚国歌曲名。

111.酡(tuo2驼):喝酒脸红。

112.嬉光:形容撩人的目光。眇:通“妙”。

113.曾:通“层”。

114.被(pi1技):披。文:文绣。纤:细软。

115.陆离:形容色彩斑斓。

116.二八:指两队女乐。齐容:装束一样。

117.郑舞:郑国的舞蹈,比较放纵。

118.衽:衣襟。交竿:衣襟相交如竿。

119.抚:通“拊”,拍击。案:同“按”。下:似指弯腰下屈的舞蹈动作。

120.搷(tian2填):猛击。

121.激楚:楚国的歌舞曲名。或谓指激烈的楚歌之声。

122.吴歈(yu2俞):吴地之歌。蔡讴:蔡地之歌。

123.大吕:乐调名。

124.组:系佩饰的丝带。缨:帽带。

125.班:同“斑”。

126.妖玩:指妖绕的女子。

127.秀先:优秀出众。

128.菎(kun1昆)蔽:饰玉的筹玛。赌博用具。象棋:象牙棋子。六簙用具。

129.六簙(bo2伯):一种棋戏。可用以赌博。

130.分曹:相对的两方。

131.枭:博戏术语。成枭棋则可取得棋局上的鱼,得二筹。牟:取。

132.五白:五颗骰子组成的特彩。得此可胜。

133.犀比:犀角制的带钩,用作赌胜负的彩注。一说用犀角制成的赌具。

134.白日:指一天时光。

135.铿:象声词。簴(ju4巨):钟架。

136.揳(ia2夹):抚。梓瑟:梓木所制之瑟。

137.错:错落安置。

138.结撰:构思。至思:尽心思考。

139.极:极至,此当指极度快乐。

140.先故:先祖与故旧。

141.乱:乱辞,尾声。

142.献:进。

143.汩(yu4玉):形容匆匆而行。

144.菉:通“绿”。苹:一种水草。

145.白芷:一种香草。

146.贯:通。庐江:洪兴祖《楚辞补注》云:“庐江出陵阳东南,北入江。”谭其骧以为当指今襄阳、宜城界之潼水。春秋时,地为庐戎之国,因有此称。

147.长薄:杂草丛生的林子。

148.倚:沿。畦:水田。瀛:大水。

149.博:旷野之地。

150.青骊(li2离):青黑色的马。驷:驾一乘车的四匹马。

151.悬火:焚林驱兽的火把。

152.玄颜:黑里透红。指天色。烝:上升。

153.步:步行的随从。骤处:乘车的随从停下。骤,驰;处,止。

154.诱:导。打猎时的向导。

155.抑:勒马不前。骛(wu4务):奔驰。若:顺,指进退自如。

156.梦:指云梦泽。这一带是楚国的大猎场,地跨大江南北。

157.课:比试。

158.惮青兕:怕射中青兕。兕,犀牛一类的野兽。楚人传说猎得青兕者,三月必死。

159.朱明:指太阳。

160.淹:留。

161.皋:水边高地。

162.渐(jian1坚):遮没。

163.湛湛:水深的样子。

赏析

《招魂》一文的作者,历史上有不同说法。司马迁认为是屈原的作品,他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王逸在《楚辞章句》里认为是宋玉的作品:

“《招魂》者,宋玉之所作也。宋玉怜哀屈原,忠而斥弃,愁懑山泽,魂魄放佚,厥命将落。故作《招魂》,欲以复其精神,延其年寿,外陈四方之恶,内崇楚国之美,以讽谏怀王,冀其觉悟而还之也。”

令人多少有点奇怪的是,长期以来,汉唐魏晋宋的文人大多接受王逸的说法。直至明代学者黄文焕在《楚辞听直·听二招》中,才明确批驳了王逸的说法,并首次提出《招魂》系屈原自招其魂的观点。此后,清人林云铭的《楚辞灯》、今人游国恩的《屈原》等著作,均支持黄文焕的观点,认为《招魂》乃屈原自招其魂。

游国恩指出,古代有招自己生魂的事例,谢灵运《山居赋》“招惊魂于殆化,收危形于将阑”,杜甫《彭衙行》“剪纸招我魂”,即其例。此外,少数民族亦流传招活人魂的习俗,《文献通考》卷330引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今本无)记有当地风俗:“家人远而归者,止于三十里外。家遣巫提竹篮迓,脱归人贴身衣贮之篮,以前导还家。言为行人收魂归也。”(其实,这种迎接归人的习俗,在客观上具有减少返乡者把传染性疫病从外地传入的功能)。

此外,也有人认为《招魂》一文,是宋玉为招死去的楚顷襄王魂而作,或认为是宋玉为重病的楚顷襄王招魂。与此同时,在沅湘民间,至今仍然流传着,宋玉、景差在屈原死去一年之际,来到汨罗江,为屈原招魂的故事。

其实,宋玉、景差曾经为屈原招魂,宋玉或景差曾经为楚顷襄王招魂,屈原曾经为自己招魂,屈原曾经为楚怀王招魂,都可能发生过,而他们的这些作品可能都以《招魂》为名。但是,具体到流传至今的《楚辞·招魂》一文,则应当是屈原为楚怀王招魂时所作。

首先,司马迁在《史记》中明确指出屈原作品有《招魂》一篇。其次,招魂是一项严肃的活动,一般来说都是奉命而作,招魂的对象是死者或重病将死者。据此可知,《招魂》是屈原奉命为楚怀王招魂而创作,它是屈原任职三闾大夫期间所写的最后一篇职务作品。再者,《招魂》描述的主人公生活,不符合屈原的身份和实际情况,而是符合楚王的身份。

我们知道,公元前329年,楚威王死,在位11年,楚威王之子熊槐继位,是为怀王。公元前328年,为楚怀王元年。公元前299年,楚怀王入秦被扣留,在位30年;楚立太子横,是为顷襄王。公元前296年,楚怀王客死于秦。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逸周书·谥法解》,周公旦和太公望制定谥法,在君王、诸侯、大夫死后,子孙们要立庙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并根据死者生前的事迹和遭遇,对其评定一个称号,该称号叫做谥号。楚怀王即楚王熊槐死后得到的谥号,它是顷襄王与群臣根据熊槐在位事迹和遭遇而选定的,表示同情和怀念的意思。怀,本意是指胸前,引申为怀藏、想念、心意、归向、安抚、环绕、来到;对楚王熊槐谥号“怀王”,应当是寓意对熊槐客死秦国的悲惨遭遇的安抚。

这就充分表明,楚怀王客死秦国后,楚国曾为其举行过相应的正规的祭祀活动,《招魂》即官方祭祀活动的一部分。由于楚怀王被骗入秦,孤身滞留秦国三年之久,并最终客死秦国,他的遭遇曾令楚人举国哀之。因此,为楚怀王招魂的活动,可能进行过多次,而最隆重的招魂仪式应当是在楚怀王刚刚死去的时候,也就是说《招魂》应写于此时。

我国古代没有前身、后世的观念,也没有天堂、地狱的观念,只有灵魂不死和神鬼观念。中国古代所说的幽都与地狱的性质本不相同,幽都指地下空间的世界,而地狱则是灵魂接受审判、处罚并转世重新发配的地方。事实上,《招魂》描述天上有虎豹九关、地下有土伯九约,均没有天堂和地狱的概念。不过,在佛教传入中国后,幽都逐渐被赋予了地狱的功能,天上也有了玉皇大帝和天宫。

所谓灵魂不死,意思是灵魂可以脱离肉体而独立存在,凡是人睡眠时、重病昏迷时,以及死去时,都被解释为灵魂出窍,即灵魂脱离了肉体,要想让人活过来,就需要把灵魂重新招回到肉体之中。所谓神鬼观念,原本指人死去后的灵魂,好的灵魂就是神,坏的灵魂就是鬼(最初,鬼并无坏意,而是指祖先灵魂)。此外,除了人有灵魂外,其它自然物也有灵魂,例如山有山神、水有水神。大约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从原始的鬼神观念,又演绎出神仙观念。

在我国云南纳西族的习俗里,每家都悬挂着一个存放家庭成员灵魂的竹篓,姑娘出嫁到婆家,要进行灵魂从娘家转接入婆家的巫术仪式,只有这样才表示新人真的到了婆家,在当地的观念里该仪式甚至比转户口还重要。当有人去世时,则要为其举行招魂仪式,这时招魂的目的不再是让灵魂返回肉体,而是指引灵魂返回祖先居住的地方,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叶落归根。为此,纳西族的东巴(巫师),专门绘有“神路图”,上面写着本族迁徙路上经过的地名,这些地名往往多达一二百个,招魂时东巴要面朝死者的灵柩,倒退着一边走一边按顺序依次高声念出。台湾学者李霖灿先生(原台湾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曾考察过纳西族的神路图,发现地名都是真实的,而且晚近时期迁徙经过的地名仍然能辨认出来。

屈原所处时代的楚国招魂习俗,不一定与今日纳西族完全一样。但是,招魂的基本文化内涵应当是相同的,即引导死者的灵魂回归故里家乡。这在《招魂》中是非常明确的,例如“魂兮归来,入修门些。工祝招君,背行先些。秦篝齐缕,郑锦络些。招具该备,永啸呼些。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描述的正是巫师倒退着,拿着盛放灵魂的竹篓,引导灵魂返归家乡的场景。

值得注意的是,《招魂》最后一句话“魂兮归来,哀江南”。这是因为,楚国本来就地处江南,因此特别强调死者灵魂回归江南,也就意味着死者不是在楚国境内去世的。据此可知,《招魂》所招之魂,只能是客死秦国的楚怀王之魂。事实上,《招魂》全文长达282句,在屈原的作品中仅次于《离骚》和《天问》,显然这是在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举行招魂时所作,而其人非楚怀王莫属。

《招魂》全文可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是序篇,第二段是正文,第三段是尾声。序篇首先描述死者灵魂的哭诉,其中“长离殃而愁苦”,或以为是指屈原遭到放逐,其实是指楚怀王客死秦国。接下来描述,上帝同情楚怀王的不幸遭遇,命令巫阳为其招魂。然后描述巫阳以自己的职责是占梦解梦为理由,而勉强接受上帝的命令。

这种开场白,不能不让人怀疑其中藏有某种玄机,或许这是屈原在用巫阳暗指自己。我们知道,古代巫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知识体系,其内容包罗万象,因此巫师也要有所分工,以便各司其职,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然而,由于屈原与楚怀王有着不寻常的君臣关系,因此屈原勉为其难,决定亲自为楚怀王招魂。为此,屈原借怀王托梦上帝,再由上帝命令巫阳的过程,实现由自己来为怀王招魂的目的。事实上,在《九歌》里,招魂、收魂的工作是由大司命承担的,这应当是楚国的传统习俗。但是,屈原曾长期担任三闾大夫之职,他同时又是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巫师、学者和政治家,因此他才有可能革新招魂仪式,改由“巫阳”实施招魂。

正文的内容可分为两个层次,其一描述东南西北、天上地下各有其害,呼吁灵魂不要到那些地方去,而是要返回故居。其二描述巫师引导灵魂返归故里的场景,特别渲染死者生前在故居生活的豪华舒适,诸如“九侯淑女”、“实满宫些”,显然是君王才会有的生活。

尾声描述主持招魂者,回忆当年春天自己曾与怀王到南方狩猎的欢快场景;紧接着对比今日,道路已被荒草遮掩,遥望千里之外的远方(应指怀王客死在秦国之地),伤春之心油然而生,并衷心发出“魂兮归来,哀江南”的呼唤。

有意思的是,我国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有男子(灵魂)驭龙升天图,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有龙凤导人(灵魂)升天图。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帛画,绘有天上世界、人间世界、地下世界等丰富内容。凡此种种,均表明在春秋战国以及秦汉时期,楚国楚地特别注重人死后灵魂归宿的问题,这也是诸子百家唯有楚国的文人学者会撰写《九歌》、《招魂》、《大招》的原因所在。

长沙是楚国首封之地,这里也是楚国先王的祖庙所在地。因此,楚怀王死后的灵魂,应当被引导到祖庙里。也就是说,为怀王招魂的仪式是在长沙举行的,屈原所作《招魂》也是在长沙脱稿的,而尾声中的睹物思情亦在情理之中。与此同时,楚怀王的遭遇、楚国的衰弱,也促使屈原对天命、对历史、对巫术产生了强烈的怀疑,《天问》的腹稿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起草。

屈原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辞赋之祖”“中华诗祖”。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屈原:一个值得仰望的文化高度 

端午,遥祭屈原。一个人与一个节日、一种民俗关系如此之紧密,中国历史上唯此一人。

屈原,一位让世代中华儿女年年记起的先祖,一个让历代文人仕子朝诵夜吟的巨擘,是我们这个民族灿烂精神篇章中的一个厚重的标题。

拂去历史的云烟,掸落鏖战的尘埃,一尊伟岸的独行者身影从遥远的两千多年前渐行渐近。屈原,是中华民族的一根铁骨。

历数古今中华先贤,列在前几位的,当有屈原。更有人认为,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具有纪念价值的爱国精神缔造者,第一个真正具有忠肝义胆、满腹才情,敢于以身殉国、以身殉道、以身殉志的爱国主义战士。

《离骚》之后无《离骚》

感谢司马迁,从浩浩汤汤的历史长河,从亘古不息的汨罗江中,打捞起这位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文学家,他在《史记》中用了1200多字让后世记住了那个不屈的脊梁。

屈原是战国后期楚国人,籍贯湖北秭归,生于公元前340年左右,卒于公元前278年。年轻时的屈原担任过楚怀王的左徒,伴随左右,深得器重,参与和执掌楚国 许多重要军政外交事务,起草宪令,修正法度,展示了高超非凡的治国理政才干。这一意气风发、豪情满怀的时期,确立了他事业的高度。

屈原人生的另一个高度是他的文学成就。他创作的《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耸立起中国文学风光雄奇的巅峰。《离骚》被公认为中国古代文学史 上篇幅最长、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政治抒情诗;《天问》以奇特的诘问形式、异常神奇丰富的想象力,一连向上苍提出170多个问题,涉及天文、地理、文学、 哲学等许多领域,既敬天尊神法道,又借天问道、借古喻今,叩问现实,质疑巫术的盛行,充满科学求索精神;在祭歌基础上提炼而成的《九歌》,结构精巧,斑斓 绚丽,美轮美奂,塑造了或优美妖娆或庄重典雅的云中君、湘君、湘夫人诸神形象,成为传世经典之作。《离骚》之后没有《离骚》,《天问》之后《天问》不再, 《九歌》之后难寻《九歌》,屈原之后的中国文化人都聚集在这座高山之下,刨挖文学的泉眼和思想的深井。

钢筋铁骨的屈原精神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溯寻中国文化的源头,都不能不端视屈原的身影,触摸“屈原精神”的钢筋铁骨。

一是国家至上。屈原志存高远,心系国家,襄理朝政,竭力勤勉。他主张对内变法图强、对外联齐抗秦,一度使楚国富足强盛,实力雄厚,威震诸侯。他“明于治乱, 娴于辞令”,“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对内对外都是一把好手。但他并非总是春风得意,他遭遇到了一个强劲的来自外部却深潜楚宫的政治对手。秦相张仪是中国 历史上着名的谋略家和纵横家,诡计多端、老谋深算、胆略过人。他一生有两件最得意的政绩,一是几度破坏楚齐联盟,为秦国成就霸业扫清了前障;二是成功地离 间了楚怀王与屈原的关系,使楚国驱逐忠良,丧失清醒,丢掉了雄起的基础和机遇,最终为秦所灭。这两件事合而为一,那就是张仪打败了屈原。张仪十分清楚屈原 是楚国唯一使他感到威胁的对手,他收买靳尚,设诡郑袖,蒙骗楚王,谗害屈原,可谓用心良苦,心机算尽。屈原清醒地认识到楚国真正的敌手是强秦,“横则秦 帝,纵则楚王”,不是楚吃秦,就是为秦所吃。但屈原贵在心系国家,失在忽视了小人的力量。两人较量的最终结果是,正不敌邪,屈原惨败。从一定意义上说,楚 秦之战实质上是屈张之争,屈死而楚灭,张狂而秦胜。尽管如此,屈原至死也没有放弃对国家的责任和对使命的担当。历史的篇章总是飞扬着流畅与滞涩的墨迹,正 邪不分、忠奸难辨的故事时常发生,让人嗟叹,但车轮总能曲曲折折歪歪扭扭地往前走。中国“大一统”的思想并非始于秦始皇,春秋战国诸侯之间的征战其实都是 统一战争,是诸多帝国梦的灰飞烟灭与推倒重来。屈原的政治见识使他看到了战争的性质,知道战争的赢输决定着国家的存亡,而不仅仅是一城一池的得失,因此他 的忧虑远比一般人要深沉、痛彻得多。国之将亡,已无暇计较个人恩怨了,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他不惜牺牲个人前途直至自己的生命。一切幻灭之后,他拼将生命全 部能量的最后一跃,也是以身许国。这种为国尽忠的信念,构成屈原精神的主体,渐渐凝成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核心。

二是忠君忧民。屈原身居庙堂而心忧天下,身居荒野却顾盼庙堂。他对楚怀王曾有深厚感情,一度几乎寄予了他所有的政治理想和事业追求;而又怒其不争、怨其不 察、恨其不用、哀其不幸,悲叹昏聩之君误国、蛊惑之佞亡国,可谓爱恨交织。即使屡遭离间、屡受陷害而被疏远、流放,他仍然一步三回头,期盼君王的幡然醒悟 和召回。在“楚才晋用”的时代,屈原有足够的理由选择离开,像春秋时期的孔子一样周游列国,一边寻找明君,开辟自己的政治试验田,一边传大道,宣扬自己的 政治和道德主张,但屈原宁死也不愿意离开楚国一步,对国家、君王的忠诚日月可鉴。即使对昏聩的新主顷襄王,屈原也同样抱有过幻想,浪迹荒野之时仍以诗赋寄 情,提醒朝廷,但终究是一厢情愿、枉自多情。屈原的忠君情结和爱民情怀并存,对民生有更多的体恤,在忠君与爱民的矛盾中备受煎熬。他“长太息以掩涕兮,哀 民生之多艰”,以民为本,敬天法祖体恤苍生,为民请命,对百姓充满深深的同情和哀怜。屈原身为宗室重臣,却站在劳苦大众一边,反对世卿世禄、限制贵族特 权,明知这样必定会触犯贵族垄断集团的利益,但他“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对民众、对王权的忠诚昭然若揭。两千多年来,屈原这种忧国忧君忧民的 情怀一直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

三是坚持真理。真理贵在发现,难在坚持。坚持真理是需要智慧的,屈原负责过许多国计民生大事,对政治、社会、文化、外交等领域有着自己的想法,他的倡导法 制、鼎新革故、推进民主、选贤用能等改革思想,对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楚国无疑是很有价值的。譬如他提出“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以奴隶傅说、屠夫吕 望、商贩宁戚成才的故事为例,说明不拘一格选用人才的重要性,这一人才兴国的思想在那个时代是具有先进性和开拓性的。坚持真理也需要勇气,屈原对“世溷浊 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的世俗污秽深恶痛绝,敢于剑挑楚国政治的失误、吏治的腐败、贵族阶层的贪婪,甚至胆敢指责楚 怀王、抨击顷襄王,威风凛凛,寒光闪闪,锐气逼人。坚持真理更需要百折不挠的毅力,屈原的远大抱负和政治理念一旦确定,便坚贞不改、矢志不渝,“虽九死而 犹未悔”。即使在遭贬放逐的路上,仍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来自励,像一个战士,义无反顾。屈原的耿耿正气,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为真理而斗争 的勇士。

四是情怀高洁。屈原有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高贵节操的坚守。“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这些葳蕤芬芳、烁金 泛银的精美文字,像镜子一样照映着他那纯净的灵魂与高洁的思想境界;“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精色内白,类任道 兮……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他以橘言志,表达了自己表里如一、坚贞不屈的品格;“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举世皆浊 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与清醒自重的秉持;“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表达了他爱憎分明、刚正不阿的浩然正气;“宁溘死以流 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表达了他对“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的昏暗时代的猛烈抨击和 对黑恶势力决不妥协,纵然招致灾祸也决不苟且偷安的坚定决心。

伟大的悲剧英雄

忠烈屈子,千年一叹!

一声赞叹,一声悲叹。屈原纵身一跃,将自己定格成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悲剧英雄。

楚 国社会千疮百孔时弊丛生,政权昏暗腐朽摇摇欲坠,政治生态险恶,官场上毫无清明正气可言,使屈原有生不逢时之感。他的真知灼见被君王视如草芥弃如敝屣,他 的才干遭到无能之辈的嫉妒,“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楚怀王授权屈原负责起草国家宪令,屈原草稿未定,而“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 与”,上官大夫便向楚怀王进谗诬告屈原,使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是魑魅魍魉们的“羡慕嫉妒恨”祸害了一代忠臣贤良。

更可悲的是,屈原遇上了两代昏君。

强秦兵临城下,弱楚危在旦夕,楚怀王却屡中张仪之计,违背盟约与齐断交,既恼羞成怒又不讲信义,既贪婪自私且鼠目寸光,终于孤立无援,求救无门。被晾在一边 的屈原看到了楚齐断交的严重后果,力阻无效,反而被逐出朝廷,流落到汉水之北。后来楚怀王终于被秦国诱捕,客死他乡。被流放的屈原“睠顾楚国,系心怀 王”,为故主的罹难而悲愤,更为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新主而悲哀,为新主听任满朝奸佞庸臣祸国殃民而愤怒。顷襄王更是心胸狭窄之人,他一怒之下将屈原驱赶 到更偏远、更艰苦的江之南。面色憔悴、形容枯槁的屈原披发行吟,顽强地写下一篇篇政治性的辞赋诗作,执着地诉说他的爱国忧民之情、救国济世之策,坚定地表 达他的楚国复兴之梦。无奈顷襄王在媚秦自戗的道路上越陷越深,楚国也就气数已尽,行将就木了。公元前279年,秦国悍将白起攻打楚国,引水灌城,一下子淹 死楚国军民几十万人,还攻占了屈原的出生地、楚国的国都郢。第二年的五月初五,一代爱国名臣屈原投江殉志,留下千古奇恨、千古沉冤、千古悲歌。

臣事明君,将遇良才,这是中国历代仕子所追求的昌明环境。国与国的较量实质上是王与王的对弈和对决,一国之强弱取决于一君之明晦。屈原经历三代君王、事奉两 代国君,但他们一个比一个昏聩,一个比一个素质差。楚怀王胸怀狭隘、目光短浅,朝秦暮齐、言而无信,低劣的政治品格、低下的政治智慧,使楚国的式微成为必 然;顷襄王更无理政智慧可言,耳聋目塞,纵容小人弄权,使楚国驶入了加速灭亡的快车道。两朝昏君,一般器量,是楚国的不幸,更是屈原的大不幸。作为一位政 治家,屈原从明亮转为黯淡,直至陨落,是他个人的悲哀,更是一国之殇。

屈原的悲剧,也在于他自身的不悟。

他或许没有意识到,他的壮志难酬除了有小人的嫉妒和陷害外,深层次的原因是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对立,而又缺乏一个强有力政治集团的统治。屈原所代表的士大夫阶 层与君王之间的矛盾,是改革与守旧、民权与君权、维权与专制、分权与集权之间矛盾冲突的集中表现,是他的改革思想与君王权力意志之间、国家利益与统治集团 利益之间矛盾冲突的深刻反映。而且这些矛盾在内外交困中迅速发酵激化、不断升级,使社会的分崩离析一触即发。外有强梁虎豹环伺,内有蚁蠹贪噬豪取,风雨飘 摇的楚国大厦安有不倾覆的道理?屈原满腔热情地想挽狂澜于既倒,无疑要成为矛盾的一方——这是势单力薄的一个人与一个腐朽势力、利益集团的对峙,文弱书生 想螳臂挡车,这是他的幼稚、天真与单纯。面对外腐内朽、苟延残喘的统治系统,屈原没有跳出专制权力的樊篱,没有号召民众摧毁专制统治的意识和力量。他不如 70年后的农民陈胜、吴广那么勇敢无畏,不如楚国贵族后裔项羽那么气魄盖世,不如流氓无产者刘邦那么无所顾忌。这三拨人都是楚人后代,是他们前赴后继、共 同奋斗,三年而灭秦,应验了屈原同时代先知的预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脱离政治系统使他失去了权力,脱离广大民众使他失去了根基,屈原的抗争无异于自 己抓起头发往上拔,即使拔光头发也无济于事。这是一种不彻底的反抗,但是,反抗总比不敢反抗好。

屈原的悲剧,还在于他文人式的愚忠。

怒也好、怨也罢,骂也好、哭也罢,屈原的忠君思想是不曾动摇的,他的死也证明了这一点。这源自他所受的封建传统的教化和传统文化的熏染,源自他的政治理想对 专制统治的倚重和依附、对君王权力的效忠与臣服,源自他的政治品德和人格操守。有人言其为才所困、为情所惑,那实在是看低了屈原。屈原的远见与胸怀是他的 同僚们无可企及的,只是他有着书生的意气与弱点,崇文而不尚武,有宏韬而少谋略,没有革命的勇气与能力,没有振臂一呼而应者云集的号召力,没有敢说敢为、 揭竿于阡陌之中的魄力。他把全部理想寄托在一个君王身上,一叶障目,看不到时代的趋势、朝代的更替、社会的规律、民众的力量,他的忠君思想显然具有浓厚的 愚忠色彩,是一种文人式的抗争,是那个时代无可铣削的胎记。

屈原以身自洁、以死明志的精神可赞可叹,但一己之净并不能换得天下之洁。他的投江,无疑是投向黑暗、腐朽、窒息、昏聩君主专制和污秽官场的一枚人体炸弹,有 惊世骇俗的一声轰鸣,但也只是一响而已,终究无益于国内政治矛盾的缓和与消弭,无济于民生的改善和楚国命运的起死回生,更无力撬动古代封建专制统治的沉重 铁板。他以自戕的方式,给一个国家的式微画上了一个富有预兆式的句号,所荡起的涟漪波及中华民族两千多年。

屈原从政治顶峰坠入人生的窘境,从政治家回归到落魄文人,从理想的贲张走到了惨淡的现实,这种落差使他的思维从博大走向了单一、从宏观走向了微观、从灵变走 向固执。他看到了楚国的末日,不愿意接受秦国即将一统天下的趋势,在奋起与隐遁之间,作出了痛苦和尴尬的选择。其实这是中国第一次实现大一统前夕的无谓挣 扎,在摧枯拉朽的历史车轮面前,一切都会被碾得粉碎。屈原稀里糊涂地充当了一个有节气的螳臂,既可敬,又可怜。为一个不值得的政治系统而殉情,这是屈原的 局限,也是屈原的悲剧。

屈原,是中华民族的一滴眼泪。

中国文化的精神巨雕

从 这个角度讲,屈原应该向比他年长210岁的“至圣先师”孔子学习。当年孔子周游列国不为重用,或者被供而不用,也曾郁闷过,但他看清了现实的无奈,并不过 多怨天尤人,只轻轻地一声叹息后,便一头扎进典籍诗书中,梳理上古时期的经典思想,集成和开创了博大精深的儒学思想。孔子的思想如一轮明月,映照人类文明 的长河2500多年。人类文明史上影响时间之长远、影响力之深刻、影响范围之广的思想家,唯孔子为最,他在奠定历史文化高度的同时,成就了自身的精神高 度,后世无以企及。苍天有眼,巨擘如风,总是在重重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为你轻轻推开一叶窗。只是屈原没听到风吹窗启的吱呀声儿罢了。其实,人生原本就是多元、多彩的。

屈原的刚和孔子的柔,都是民族的骨骼,都是民族的性格,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巨雕和英雄史诗。

之所以感谢司马迁,是因为他敢于真实客观地评价屈原。像屈原这样一位不得志的贬官,在当朝的史官笔下是很难有真相可言的,如同对中国历史上许许多多被始用终 弃的文臣武将的评价一样,历史是胜利者的历史。但是司马迁不同,他在屈原愤然投江150年后伫立汨罗江边凭吊先贤,那时的他只有20来岁,一样的满腹经 纶,一样的家国情怀,“余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泪”。他高声诵读屈原的诗辞歌赋,志趣相投,英雄相惜,涕泪长流,所以他笔下的屈原才那么真 实、那么有神采。司马迁的垂泪,是屈原溅起的水珠,是接续古今情感的一脉清流,因为25年后的公元前99年,司马迁因“李陵事件”而触怒汉武帝,出于同样 的悲剧、同样的悲情,他发出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慷慨悲歌。我想,司马迁把屈原的死应该看得很重,而把自己看得很轻,因为他要着书 立说,留住历史,记录包括屈原在内的悲剧英雄。从这个意义上说,屈原还应该向比他小210岁的司马迁学习。孔子、屈原、司马迁,各有志向,都是中国精神的骨骼。

挡车螳臂也是英雄,以死抗争也是战斗。水柱擎天,英气断流,屈原用生命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上,矗立起一尊令后人仰望千年万年的丰碑。

仰望是需要载体的。文化的盛宴无须山珍海味,一枚粽子足够,加上驱邪的雄黄酒、奋进的龙舟队,更好。棱角分明,粽叶幽香,年年端午,款款深情,咀嚼和回味的 是一种精神。有意思的是,中国人选择了在孔子的诞辰纪念日祭孔,亦选择了以屈原的忌日为节日,从此,中华民族的文脉里,弥漫了一种淡淡的忧思,以及绵绵的诗意。

来源: 光明日报 2013年06月14日 作者:刘汉俊

原文地址|http://www.bdwenxue.com/gudaiwenxue/tangshisongci/201908/11333.html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浅见

 
最新评论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