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诗文赏读 《别毛永嘉》 徐陵


来源:遍地文学 作者:浅见

愿子厉风规,归来振羽仪。嗟余今老病,此别空长离。白马君来哭,黄泉我讵知。徒劳脱宝剑,空挂陇头枝。

别毛永嘉

南北朝:徐陵

愿子厉风规,归来振羽仪。

嗟余今老病,此别空长离。

白马君来哭,黄泉我讵知。

徒劳脱宝剑,空挂陇头枝。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期待你更加严饬风范箴规,他日回朝廷重振纲纪威仪。

叹息我这老病之身,此一别恐将永诀。

到时候你骑着白马来吊,我在黄泉下或难知晓。

徒劳你解下腰间的宝剑,空挂在我坟墓的枝头。

注释

毛永嘉:即毛喜(516—587),字伯武。为人方正不苟,直言敢谏,因得罪陈后主而放为永嘉内史。

厉:磨炼,砥砺。风规:节操、风范。

振:整肃。羽仪:本指仪仗中以羽毛为装饰的旌旗之类,此指纲纪法度。

长离:长久离别,即永别。

这两句用后汉范式、张劭事。《后汉书·范式传》:“范式字巨卿……与汝南张劭为友。邵字元伯……(张劭)寻而卒,式忽梦见元伯玄冕垂缨展履而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式帆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式末及到,而丧己发引,既至圹,将窆,而柩不肯进……移时,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式因执绋而引,柩于是乃前。”

陇头:即垄头,坟头。末二句用季札挂剑故事。春秋时,吴延陵季子聘晋,路过徐国,徐君爱季子所佩宝剑,希望季子送给他,但是不好意思说出口。季子从他的表情看出了他的心思,但出使大国,一时不方便相送,便打定主意从晋国回来就将剑赠送给徐君。但是当他再经过徐国时徐君已经死去,他便将宝剑挂在徐君的墓树上而去。

参考资料:

1、赵沛霖著.历代诗文名著新选 八代三朝诗新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07月第1版:第462页2、吕来好编著.古代送别诗词三百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4.09:第41页3、弘征,熊治祁今译.汉魏六朝诗三百首 二: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8:第486页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徐陵辞别好友永嘉内史毛喜时所写,大约作于开皇二年(582),徐陵辞官先归,深感自己年老多病,恐这次分别将成永别,所以写下这首诗。

参考资料:

1、本社编.先秦汉魏六朝诗鉴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第378页

赏析

这是作者别毛先归的留赠之作。

全诗八句,分两层。前四句写生前,后四句写死后。第一层,一、二两句写对毛喜的勉励,希望他砥砺风骨,恪守规范,为乡梓树立典型,为士林作出表率;三、四两句写自己的慨叹,为自己老境颓唐,病魔困扰,今此一别。恐成永诀而感叹。粗粗一看,这前后两句似乎有些互不相关。实则后者正直承前者而来。其之所以要对毛喜讲一番发自肺腑的临别赠言,是由于自己老病侵寻,后会难期,这才语重心长,殷殷叮咛,表示对老友的厚望。

第二层写死后。这只是作者的一种设想,这种设想是从第一层意思中引申出来的。诗人说,如果我在生前不对你提出要求,那么我死之后,即使你敦重友谊,像后汉范式驾着素车白马赶来祭奠亡友张劭那样来凭吊我,可是我已葬身地下,怎还能知道些什么。即使你也像春秋时季札那样,没有忘怀徐国国君心爱其剑的事,仍然在路经徐国时将剑送去,可是徐君已经死了,只是徒劳无益地把剑空挂在墓前的树枝上罢了。

全诗婉转蕴藉的情思,苍凉沉郁的格调,激越回荡的韵昧,读来令人伤怀。诗中用典浅近易解,如羽仪、白马、黄泉、挂剑等,或为世人所熟知,或为名作所习用,虽不注明出处,亦能联系上下文,从字面上获悉其用意所在。此种使事而不掉书袋、练句而不堆词藻的写法,确实值得称道。诗仅用字四十,一笔写下友谊的纯笃、身世的凄凉。其中“白马君来吊,黄泉我讵知”一联,系按流水格属对,意贯思邈,可见功力之深、构思之巧。

徐陵 (南朝学者)

徐陵(507-583年),字孝穆,东海郡郯县(今山东郯城县)人。徐陵出身东海徐氏,南朝著名诗人和文学家,戎昭将军、太子左卫率徐摛之子。

早年即以诗文闻名。八岁能撰文,十二岁通《庄子》、《老子》。长大后,博涉史籍,有口才。梁武帝萧衍时期,任东宫学士,常出入禁闼,为当时宫体诗人,与庾信齐名,并称“徐庾”。入陈后,历任尚书左仆射、中书监等职,继续宫体诗创作,诗文皆以轻靡绮艳见称。

至德元年(583年)去世,时年七十七,赠镇右将军、特进、侍中、左光禄大夫、鼓吹、建昌县侯如故,谥号为章。 今存《徐孝穆集》6卷和《玉台新咏》10卷。

徐陵相关

徐陵(507—583年),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县)人。徐陵既擅宫体,亦为骈体大家,并都取得较高成就,是南朝后期重要的文学家。

徐陵幼小聪悟,“八岁能属文,十二通《老》、《庄》。及长,博涉史籍,纵横有口辩(《南史》本传),其父徐搞为萧纲的文学侍读,徐陵亦因之得以出入萧纲的府第。萧纲策立为太子后,徐陵被选作东宫学士。徐陵多有响应萧纲文学主张的诗作,如《乌栖曲》、《关山月》等,同时还奉命编纂推拥当时诗潮的《玉台新咏》。《玉台新咏》是我国继《诗经》《楚辞》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徐陵在《序》文中,说他是“撰录艳歌”,即搜辑描写有关妇女题材的诗歌,与萧统主持编撰的《文选》并行,反映了当时文学观念的某些变化,为文体新变张目。至于收录的作品,并非只是“艳歌”,其中有《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苦相篇》这类优秀诗篇,至今仍为研究我国诗歌发展的重要资料。至于徐陵为此书所写的序言,则是一篇优美的骈体文,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程杲说:“《玉台新咏》其徐集之压卷乎:美意泉流,佳言玉屑。其烂漫也,若蛟蜃之嘘言;其新鲜也,如兰苕之集翠:洵足仰苞前哲,俯范来兹矣”(《四六丛话叙序》)。许裢亦说:“骈体至徐、庾,五色相宣,八音迭奏,可谓六朝之渤獬。而是篇尤为声偶兼到之作。炼格炼词,绮绾绣错,几于赤城千里霞矣”(《六朝文絮》)。

梁太清二年(548年),徐陵兼通直散骑常侍,出使东魏。东魏让著名才子魏收作主客,魏收有意诘难徐陵,借天热说:“今日之热,当由徐常侍来。”徐陵迅即答道:“昔王肃至此,为魏始制礼仪;今我来聘,使卿复知寒暑。”使魏收瞠目结舌,羞惭难对。不仅如此,“齐文襄为相,以收失言,囚之累月”(《南史》本传)。但徐陵使魏不久,梁发生侯景之乱,梁武帝萧衍被幽絷而死,萧纲成为侯景的傀儡,而徐陵之父徐搞“因感气疾而卒”(《南史·徐摛传》)。国家破败,而梁又因此处于兵燹之中,徐陵不得不沦为异乡之客。徐陵在北朝曾写作《答李颙之书》、《与李那书》,抒写了沦落异乡的悲苦之情;此后梁平定侯景叛乱,徐陵先后写作了被张溥称之为“苏李悲歌,犹见遗则”的《在北齐与梁太尉王僧辩书》和“感慨兴亡,声泪并发”(《徐仆射集题辞》)的《劝进梁元帝表》,这些说明徐陵一直关注于国事,与梁的命运休戚相关,侯景之乱平,梁元帝称制江陵,南北之间开始修好,徐陵为之欢欣鼓舞,多次向北齐提出回国的要求,然而却遭到北齐的种种阻挡及诘难。徐陵无奈,不得不与北齐的宰臣杨遵义交涉,而写成《在北齐与杨仆射书》的长信,针对北齐的种种设词,持之以理,据之以实,贯之以情,逐条驳诘。其中“岁月如流,平生几何?晨看旅雁,心赴江淮;昏望牵牛,情驰情越。朝千悲而掩泣,夜万绪而回肠,不自知其为生,亦不自知其为死”一段话,荡心回肠,摇曳多姿。这篇长信,是南北朝骈文创作中不可多得的佳作。程杲说:“抑书之为说,直达胸臆,不拘绳墨。纵而纵之,数千言不见其多;敛而敛之,一二语不见其少。破长风于天际,缩九华于壶中,或放笔而不休,或藏锋而不露”(《四六从话叙序》)。张溥由此论及整个骈文:“历观骈体,前有江任,后有庾徐,皆以生气见高,遂称俊物。他家学步寿陵,菁华先竭,犹责细腰以善舞,余窃忧其饿死也”(《徐仆射集题辞》)。

萧绎即帝位不久,即遭西魏入侵,国破身死。栖身于北齐的萧渊明为北齐护送归国,徐陵作为梁旧臣的人选,亦在返国之数。梁的余势王僧辩、陈霸先在萧渊明返国一事上相争执两端,结果陈霸先杀王僧辩,进而代梁立陈,擢徐陵为尚书左丞。徐陵纵然没有客死于异国,却毕竟成了贰臣。徐陵有幸于回南,又感于陈霸先的知遇,陈初一系列诏书文诰均出自他的手笔。徐陵于外交方面,主张与灭北齐的宇文周睦邻,还荐举吴明彻为北伐将帅,克淮南数十郡;于内政方面,在他为吏部尚书后,先后写作《在吏部尚书答诸求官人书》中阐明“提举纲维,综核名实”,彻底革除“冒进求官者,驰竞不已”的现象。他还裁抑陈皇室,对权倾朝野的安成王顼,亦不畏避。曾上表参奏陈顼的诸种罪行,使陈顼“仰视世祖,流汗失色”,“自此朝廷肃然”(《南史》本传)。张溥读史至此,不由拍案称奇,赞扬徐陵“非徒以太史之辞、干将之笔,豪诩东海也”(《徐仆射集题辞》)。徐陵的取邪正不两立的态度,也曾招致-势力的打击。太建七年,徐陵“领国子祭酒,以公事免侍中、仆射”(《南史》本传)。关于这件事的底里,徐陵曾在《与顾记室书》中叙述遭“盲书”谗毁的种种细节。然而他并没有被压倒,他在此后的《重答朝臣书》中再次表明:“老病属纩,不能多说。古人争议,多成怨府。傅玄见尤于晋代,王商取陷于汉朝。谨自三缄,敬同高命。若万一不死,犹得殿言。庶与群贤,更申扬榷。”由此可见徐陵鄂鄂当朝的一斑。

太建元年(569年),陈叔宝立为皇太子;太建十四年,即皇帝位,拜徐陵为左光禄大夫、太子少傅。陈叔宝与宫女、狎客“共贮新诗,互相赠答;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曲调,被以新声;选宫女有容色者以千数,令习而歌之,分部选班,持以相乐。其曲有《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大指所归,皆美张贵妃、孔贵嫔之容色也”(《南史·张贵妃传》)。陈叔宝沉浸于此风,也多有诗作,相示于徐陵。徐陵却嗤之以鼻:“都不成辞句”,为陈叔宝。“衔之”(《南史》本传)。遭陈叔宝所“衔”的还有毛喜。徐陵与毛喜同病相怜,作成《别毛永嘉》,悲吟到:“愿子厉风规,归来振羽仪。嗟余今老病,此别空长留。白马君来哭,黄泉我讵知?徒劳脱宝剑,空挂陇头枝。”不久即死去。

徐陵诗文,《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30卷,已佚。明人辑有《徐孝穆集》,今有清人吴兆宜注本。另,编有诗集《玉台新咏》30卷。

徐陵父徐摛(474—551年),字士秀,一字士缋,亦以诗名,与庾肩吾齐名,为宫体诗代表作家。作品多散佚,今存诗5首,文2篇,散见《艺文类聚》、《乐府诗集》及本传。

徐陵 (南朝学者)

徐陵(507-583年),字孝穆,东海郡郯县(今山东郯城县)人。徐陵出身东海徐氏,南朝著名诗人和文学家,戎昭将军、太子左卫率徐摛之子。

早年即以诗文闻名。八岁能撰文,十二岁通《庄子》、《老子》。长大后,博涉史籍,有口才。梁武帝萧衍时期,任东宫学士,常出入禁闼,为当时宫体诗人,与庾信齐名,并称“徐庾”。入陈后,历任尚书左仆射、中书监等职,继续宫体诗创作,诗文皆以轻靡绮艳见称。

至德元年(583年)去世,时年七十七,赠镇右将军、特进、侍中、左光禄大夫、鼓吹、建昌县侯如故,谥号为章。 今存《徐孝穆集》6卷和《玉台新咏》10卷。

徐陵相关

徐陵(507—583年),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县)人。徐陵既擅宫体,亦为骈体大家,并都取得较高成就,是南朝后期重要的文学家。

徐陵幼小聪悟,“八岁能属文,十二通《老》、《庄》。及长,博涉史籍,纵横有口辩(《南史》本传),其父徐搞为萧纲的文学侍读,徐陵亦因之得以出入萧纲的府第。萧纲策立为太子后,徐陵被选作东宫学士。徐陵多有响应萧纲文学主张的诗作,如《乌栖曲》、《关山月》等,同时还奉命编纂推拥当时诗潮的《玉台新咏》。《玉台新咏》是我国继《诗经》《楚辞》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徐陵在《序》文中,说他是“撰录艳歌”,即搜辑描写有关妇女题材的诗歌,与萧统主持编撰的《文选》并行,反映了当时文学观念的某些变化,为文体新变张目。至于收录的作品,并非只是“艳歌”,其中有《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苦相篇》这类优秀诗篇,至今仍为研究我国诗歌发展的重要资料。至于徐陵为此书所写的序言,则是一篇优美的骈体文,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程杲说:“《玉台新咏》其徐集之压卷乎:美意泉流,佳言玉屑。其烂漫也,若蛟蜃之嘘言;其新鲜也,如兰苕之集翠:洵足仰苞前哲,俯范来兹矣”(《四六丛话叙序》)。许裢亦说:“骈体至徐、庾,五色相宣,八音迭奏,可谓六朝之渤獬。而是篇尤为声偶兼到之作。炼格炼词,绮绾绣错,几于赤城千里霞矣”(《六朝文絮》)。

梁太清二年(548年),徐陵兼通直散骑常侍,出使东魏。东魏让著名才子魏收作主客,魏收有意诘难徐陵,借天热说:“今日之热,当由徐常侍来。”徐陵迅即答道:“昔王肃至此,为魏始制礼仪;今我来聘,使卿复知寒暑。”使魏收瞠目结舌,羞惭难对。不仅如此,“齐文襄为相,以收失言,囚之累月”(《南史》本传)。但徐陵使魏不久,梁发生侯景之乱,梁武帝萧衍被幽絷而死,萧纲成为侯景的傀儡,而徐陵之父徐搞“因感气疾而卒”(《南史·徐摛传》)。国家破败,而梁又因此处于兵燹之中,徐陵不得不沦为异乡之客。徐陵在北朝曾写作《答李颙之书》、《与李那书》,抒写了沦落异乡的悲苦之情;此后梁平定侯景叛乱,徐陵先后写作了被张溥称之为“苏李悲歌,犹见遗则”的《在北齐与梁太尉王僧辩书》和“感慨兴亡,声泪并发”(《徐仆射集题辞》)的《劝进梁元帝表》,这些说明徐陵一直关注于国事,与梁的命运休戚相关,侯景之乱平,梁元帝称制江陵,南北之间开始修好,徐陵为之欢欣鼓舞,多次向北齐提出回国的要求,然而却遭到北齐的种种阻挡及诘难。徐陵无奈,不得不与北齐的宰臣杨遵义交涉,而写成《在北齐与杨仆射书》的长信,针对北齐的种种设词,持之以理,据之以实,贯之以情,逐条驳诘。其中“岁月如流,平生几何?晨看旅雁,心赴江淮;昏望牵牛,情驰情越。朝千悲而掩泣,夜万绪而回肠,不自知其为生,亦不自知其为死”一段话,荡心回肠,摇曳多姿。这篇长信,是南北朝骈文创作中不可多得的佳作。程杲说:“抑书之为说,直达胸臆,不拘绳墨。纵而纵之,数千言不见其多;敛而敛之,一二语不见其少。破长风于天际,缩九华于壶中,或放笔而不休,或藏锋而不露”(《四六从话叙序》)。张溥由此论及整个骈文:“历观骈体,前有江任,后有庾徐,皆以生气见高,遂称俊物。他家学步寿陵,菁华先竭,犹责细腰以善舞,余窃忧其饿死也”(《徐仆射集题辞》)。

萧绎即帝位不久,即遭西魏入侵,国破身死。栖身于北齐的萧渊明为北齐护送归国,徐陵作为梁旧臣的人选,亦在返国之数。梁的余势王僧辩、陈霸先在萧渊明返国一事上相争执两端,结果陈霸先杀王僧辩,进而代梁立陈,擢徐陵为尚书左丞。徐陵纵然没有客死于异国,却毕竟成了贰臣。徐陵有幸于回南,又感于陈霸先的知遇,陈初一系列诏书文诰均出自他的手笔。徐陵于外交方面,主张与灭北齐的宇文周睦邻,还荐举吴明彻为北伐将帅,克淮南数十郡;于内政方面,在他为吏部尚书后,先后写作《在吏部尚书答诸求官人书》中阐明“提举纲维,综核名实”,彻底革除“冒进求官者,驰竞不已”的现象。他还裁抑陈皇室,对权倾朝野的安成王顼,亦不畏避。曾上表参奏陈顼的诸种罪行,使陈顼“仰视世祖,流汗失色”,“自此朝廷肃然”(《南史》本传)。张溥读史至此,不由拍案称奇,赞扬徐陵“非徒以太史之辞、干将之笔,豪诩东海也”(《徐仆射集题辞》)。徐陵的取邪正不两立的态度,也曾招致-势力的打击。太建七年,徐陵“领国子祭酒,以公事免侍中、仆射”(《南史》本传)。关于这件事的底里,徐陵曾在《与顾记室书》中叙述遭“盲书”谗毁的种种细节。然而他并没有被压倒,他在此后的《重答朝臣书》中再次表明:“老病属纩,不能多说。古人争议,多成怨府。傅玄见尤于晋代,王商取陷于汉朝。谨自三缄,敬同高命。若万一不死,犹得殿言。庶与群贤,更申扬榷。”由此可见徐陵鄂鄂当朝的一斑。

太建元年(569年),陈叔宝立为皇太子;太建十四年,即皇帝位,拜徐陵为左光禄大夫、太子少傅。陈叔宝与宫女、狎客“共贮新诗,互相赠答;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曲调,被以新声;选宫女有容色者以千数,令习而歌之,分部选班,持以相乐。其曲有《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大指所归,皆美张贵妃、孔贵嫔之容色也”(《南史·张贵妃传》)。陈叔宝沉浸于此风,也多有诗作,相示于徐陵。徐陵却嗤之以鼻:“都不成辞句”,为陈叔宝。“衔之”(《南史》本传)。遭陈叔宝所“衔”的还有毛喜。徐陵与毛喜同病相怜,作成《别毛永嘉》,悲吟到:“愿子厉风规,归来振羽仪。嗟余今老病,此别空长留。白马君来哭,黄泉我讵知?徒劳脱宝剑,空挂陇头枝。”不久即死去。

徐陵诗文,《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30卷,已佚。明人辑有《徐孝穆集》,今有清人吴兆宜注本。另,编有诗集《玉台新咏》30卷。

徐陵父徐摛(474—551年),字士秀,一字士缋,亦以诗名,与庾肩吾齐名,为宫体诗代表作家。作品多散佚,今存诗5首,文2篇,散见《艺文类聚》、《乐府诗集》及本传。

原文地址|http://www.bdwenxue.com/gudaiwenxue/tangshisongci/201909/14306.html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浅见

 
最新评论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