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诗文赏读 咏山涛王戎诗二首 其一 萧统


来源:遍地文学 作者:浅见

山公弘识量,早厕竹林欢。聿来值英主,身游廊庙端。位隆五教职,才周五品官。为君翻已易,居臣良不难。

咏山涛王戎诗二首 其一

南北朝:萧统

山公弘识量,早厕竹林欢。聿来值英主,身游廊庙端。

位隆五教职,才周五品官。为君翻已易,居臣良不难。

萧统

萧统(501年―531年5月7日),字德施,小字维摩,南兰陵郡兰陵县(今江苏省武进县)人。南朝梁宗室、文学家,梁武帝萧衍长子,梁简文帝萧纲、梁元帝萧绎长兄,母为贵嫔丁令光。

天监元年(502年)十一月,册立为太子,举止大方,爱好佛学。因蜡鹅厌祝一事,父子产生嫌隙。中大通三年(531年),英年早逝,谥号昭明,葬于安宁陵,后世称为“昭明太子”。天正元年(551年),侯景拥立豫章王萧栋即位后,追尊昭明皇帝。大定元年(555年),第三子萧詧建立西梁政权,追尊昭明皇帝,庙号高宗。

曾主持编撰中国现存最早的汉族诗文总集《文选》,史称《昭明文选》。

萧统是一个悲情太子,死前被萧衍疏远,死后儿子不得嗣位!

从唐初到唐末出现过八位姓萧的宰相,史称“八叶宰相”。这八个人实际上都是南梁后裔,南梁灭亡后,兰陵萧氏不但没有衰落灭亡,反而继续昌盛繁荣,在混乱的南北朝和大一统的隋唐继续发光发热,站在国家权力最顶端。而这八个人都出自同一先祖,即南梁昭明太子萧统,《琅琊榜》中太子祁王殿下的塑造便参考了他的。

一、死前蒙冤

萧统,字德施,是梁武帝萧衍长子、简文帝萧纲之兄。公元502年,萧衍称帝,同年十一月,年仅一岁的萧统被立为太子。萧衍的儿子们都继承了他身上优良的文学基因,萧统更是其中佼佼者,除了太子身份,他还是个文学家。

萧统三岁开始学习《孝经》、《论语》,五岁遍读五经,从小就是个爱读书的好孩子。长大后,与萧衍一样喜欢和读书人一起吟诗诵词,为此还专门出了一本《昭明文选》,记录这些诗词,“于时东宫有书籍三万卷,名才并集,文学之盛,晋、宋以来未之有也”。另一方面也是受萧衍的影响,萧统好佛学,经常请一些名僧讲学,参与编辑过著名的《金刚经》。

萧统宽仁富有同情心。十二岁就参与案件审理,总是对罪犯宽大处理,“平断法狱,多所全宥,天下皆称仁”。手下犯了错,也只是让他们及时改正,从来不打小报告。《南史》中记载了许多萧统爱护百姓、悲天悯人的故事,这对当时相对安稳的南朝政局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与萧衍修生养息的政治策略也是契合的。不过可惜的是,萧统死得太早,没有熬到继位的那天;或者说他比较幸运,没有经历后来的侯景之乱和兄弟残杀。

萧统的母亲丁贵嫔死的时候,萧统为她选了个墓地下葬,结果有个道士看了墓地就说:这个墓地对你不利啊,你得埋点东西禳灾。于是萧统听从道士建议,埋了一些腊鹅在地下,禳灾去祸属于巫蛊事件,在古代宫闱中是很敏感的事情,汉武时期的太子刘据、南宋时期弑君的刘劭都卷入过巫蛊事件。腊鹅事件后来被萧衍得知,萧衍大惊失色,你这是和妖人为伍啊,想从严处理这事,后被大臣劝阻,只杀了道士一人,萧统没有获罪,但此后一直羞惭不已,“至死不能自明”。此事不仅影响了萧统,还成为萧统死后、萧衍不立嫡孙而立三子萧纲的重要原因。

公元531年,萧统与爱姬在湖中荡舟,不小心摔伤大腿,伤势严重,但是萧统一直瞒着萧衍,不想让父亲知道。一个月后,萧统病情加重,不治身亡,萧衍大哭一场,谥其为昭明太子。

萧统是一个悲情太子,死前被萧衍疏远,死后儿子不得嗣位,让三弟萧纲白白捡了个便宜。从为人上来说,萧统以仁爱著称,是个善良的好人,死后也得到百姓爱戴,“都下男女……号泣满路。四方甿庶及疆徼之人,闻丧者哀恸”。

或许是好人有好报,萧统的这支兰陵萧氏在隋唐时期也一直繁荣昌盛。

二、子孙繁荣

1、西梁皇帝萧詧

萧詧是萧统第三子。萧统死后,萧衍没有立萧统的儿子,心里过意不去,再加上朝臣们的支持态度,所以对萧统的几个儿子格外优厚,长子萧欢被封为豫章王,次子萧誉被封为河东王,三子萧詧被封为岳阳王。公元546年,萧詧任雍州刺史,镇守襄阳。

襄阳城是军事战略要地,当年萧衍就是从这里发家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萧詧本人也心怀大志,因萧衍不立嫡孙而心怀怨恨,后来在与叔父萧绎的内斗中失败,寻求西魏帮助。再后来江陵城破,梁元帝萧绎被杀,萧詧于公元555年建立西梁政权,向西魏称臣。西魏在江陵一带劫掠人口财产,加上闹得不可开交的侯景之乱,江南经历了一场浩劫,萧詧地盘小、人口少、经济落后,还要依附于西魏(北周),这个皇帝做得很不爽。公元562年,萧詧忧愤悔恨中死去。

在《北史》中,萧詧被称作“僣伪附庸”,他的西梁是宇文泰立的傀儡政权。

萧詧死后,萧岿、萧琮相继即位。公元582年,萧岿的女儿嫁给了杨广,后来成为隋唐时期著名的萧皇后;公元587年隋文帝杨坚废除西梁,以萧琮为代表的萧氏在隋朝依然受重用,其中就有萧岿的七子、萧琮的七弟萧瑀;而萧詧第五子萧岩等人不愿入隋,而是投靠陈国,陈国亡后萧岩被杀,其孙子萧铣被赦免。

2、梁国国主萧铣

萧铣是萧詧曾孙,与萧瑀、萧皇后这支比较远,再加上萧铣的爷爷萧岩之后投奔了陈国,与隋朝为敌,所以萧铣在隋朝大一统后混得比较惨,只当了个罗县县令。

公元617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萧铣因为是南梁后裔而被推举为主,自称梁王,开始割据一方。次年,萧铣称帝,迁都江陵,恢复祖先荣光。但是萧铣手下多是桀骜不驯、出身底层的将领,萧铣镇不住这些人,这也导致了萧铣的梁国君臣猜忌,日渐衰弱。再加上萧铣将兵马遣散各处,只在江陵留下数千将士,所以当李孝恭和李靖率军打来的时候,救兵不至,萧铣被俘虏,后被李渊所杀。

3、诚臣萧瑀

在隋朝有萧皇后撑腰,萧氏外戚自然很风光,“诸萧昆弟布列朝廷”,在隋唐时期最有名的是萧瑀。另外萧瑀的妻子是杨坚的独孤皇后的侄女,李渊是独孤皇后的外甥,萧瑀与李渊、李世民是亲戚,关系十分密切,所以在李渊攻下长安后,萧瑀顺理成章地前来投靠。

唐朝建立后,萧瑀多次在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任要职,担任宰相。因性情耿直急躁,不讲私情,多次被罢免起用,李世民称之为“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萧瑀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其子侄后代在唐朝都官居要职,萧嵩、萧华、萧复、萧俛、萧仿、萧寊、萧遘都在唐朝任宰相,加上萧瑀号称“八叶宰相”,其实在朱温的后梁还有一个宰相萧顷。“凡八叶宰相,名德相望,与唐盛衰。世家之盛,古未有也”。

一个忘恩负义的小人,为何改变了南朝的历史进程? 

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都是小人物,在小人物当中,小人又比比皆是。可千万别把你身边的小人不当一回事,他们干出来的坏事轻则损人利己,重则祸国殃民。南朝一个名叫鲍邈之的小人物便是小人作大恶的典型代表。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黑暗的乱世之一,其中南朝的第三个朝代梁朝的侯景之乱带给人民的灾难又尤为深重。这个侯景逼着当朝皇帝封自己为“宇宙大将军”,杀掉朝中3000多名文武官员,又放纵手下大肆烧杀抢掠,让老百姓苦不堪言。

那么侯景为什么会如此猖獗呢?在一定程度上与皇帝过于懦弱有关。这个皇帝就是梁简文帝,名字叫萧纲,他一生唯一热爱的事就是搞文学创作,在政治上却完全是一个无能的软蛋。他眼睁睁看着父亲被侯景大军围困而活活饿死,自己当上皇帝后不但不能为父亲报仇,反而充当了侯景的傀儡,49岁时又被侯景害死。可以说,萧纲当皇帝完全是一个错误。

其实,本来做皇帝的应该是萧纲的大哥萧统,但萧统却死在一个小人手里,他爹梁武帝这才指定第三个儿子萧纲。那么,萧统到底是死在谁手里呢?

害死萧统的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物,小人物之所以能害死太子,就因为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人。

此人名叫鲍邈之,出身很卑微,只是东宫一个小小的太监。此人善于随机应变,而且能说会道,因此萧统还是比较信任他的。

萧统虽然贵为太子,但也是个大孝子。他的母亲丁贵嫔死了,按照当时的做法要在宫中做“生忌”,需要有人在丁贵嫔灵前守夜。萧统并没有多作考虑就按排了鲍邈之去做这份差事。

鲍邈之去还是去了,但守在死人旁边是挺无聊的一件事,于是他做做样子就开小差了。干嘛去了?去跟他相熟的一名宫女鬼混了——他虽然是太监,但可能净身净得不彻底,还有一颗火辣辣的心。

没想到鲍邈之干坏事不够谨慎,偏偏在鬼混时被前来查岗的萧统给撞见了。本来按照宫中条律,擅离职守再加上行为不轨,即使不被处死也要严加惩治的。但是萧统宅心仁厚,没有重重责罚鲍邈之,只是象征性地处理了一下,但是从那以后对这个不守规矩的太监自然没有那么信任和亲近了。

按理说,鲍邈之应该对太子的网开一面感恩戴德才是,可他偏偏是个小人,小人做事就没有什么道德和良知作为约束,只要谁让他不爽,他就可能做出忘恩负义甚至伤天害理的事出来。

看到太子日渐冷落自己,鲍邈之心里越来越不是滋味,甚至产生了强烈的反感。本来自己是太子面前的红人,在一众太监面前也能狗仗人势、狐假虎威一番,现在太子不待见自己了,太难受了!他一想起来就恨得牙痒痒,由此产生了报复太子的心理。

怎么报复呢?只要有准备,不愁没机会。皇上宫中有一个姓许的老太监,鲍邈之跟他关系不错,经常在一起聊聊天。有一天,鲍邈之从许太监那里打听到当朝皇上梁武帝身体不舒服时,马上想到一个报复萧统的主意。

他有意无意地向许太监透露一个“绝密情报”:皇上生病与太子有关。许太监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向皇上禳灾祈福、邀功请赏的机会,马上让鲍邈之道出实情。

鲍邈之装模作样一番,告诉许太监:皇上之所以最近总是龙体不适,都是因为太子急着取而代之,于是请了一个道士作法,在其母丁贵嫔的墓地旁边埋了一只蜡鹅,诅咒皇上早点死,这样太子就可以早日登基。

许太监一听,此事非同小可,赶紧向皇上报告。梁武帝本身就是个信佛的糊涂蛋,一听许太监说得有鼻子有眼,而且据说这情况还是太子身边的人反映的,当然很重视,于是马上派人去查。一查还真在丁贵嫔坟墓旁边的地下挖出一只蜡鹅。梁武帝当时就龙颜大怒,马上命令把太子抓起来。

那么,这只蜡鹅到底是哪来的呢?还真是萧统派人埋下的,不过并不是用来咒梁武帝早死。

原来,丁贵嫔死时,萧大孝子曾派人去找块风水宝地埋葬母亲。但在安葬完丁贵嫔之后,有个萧统认识的道士找到他说,这块墓地好是好,但有一个大问题,那就是会对死者的大儿子也就是太子不利。

那时候封建迷信都很严重,萧统并不是什么无神论者,于是就问道士怎么办?道士说,办法倒是有一个,那就是由他做一场法事,在丁贵嫔墓地旁边的长子位下面埋上一只蜡鹅,还有其他法物,这样就能禳灾祸、去邪祟,太子就没事了。

其实这个道士的目的或许只是出于讨好太子或者想赚点做法事的钱,但既然他这么说了,萧统也不能当作没发生过。他想了一想,既然这事办起来并不复杂,那就由他去做吧,于是让他手下最信任的太监魏雅负责安排,给道士一点钱让他把这事给办了。可是魏雅办这事的时候,也没想着要藏着掖着,就让鲍邈之也知道了。

当鲍邈之产生报复太子的想法时,他马上想到可以利用蜡鹅这件事做文章,而梁武帝生病正是他苦苦等待的机会。

梁武帝一看人证物证俱在,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当即下令严惩太子萧统。好在当时有个正直的大臣名叫徐勉,他是个明白人,在他的再三劝谏之下,梁武帝总算没有把萧统给杀了,但是把他的太子之位给削去了,另立第三个儿子萧纲为太子。

萧统蒙受了这样的不白之冤,却无处申辩,当时心里极其愤懑不平,最终就这样极其郁闷地死去了,死时年仅31岁。

其实萧统如果继承了皇位,是有希望干出一番事业的。后世对他有种种评价,清代著名学者赵翼把萧统和梁武帝与曹操、曹丕父子相提并论,认为他们都是“创业之君兼擅才学”。明朝礼部尚书孙承恩则认为萧统“睿资天启,令德夙闻”,评价很高。除此之外,萧统还是一位人所共知的文学家和知识渊博的学者,由他主编的《昭明文选》至今是文学殿堂中不朽的经典之一。

如果是才识超卓的萧统而不是懦弱无能的萧纲坐上梁朝皇帝的位子,那么侯景之乱很可能不会发生,人民就不会遭受哪此深重的灾难,整个南朝的历史也就将重写。可这只是如果,说到底,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人,其实就是那个忘恩负义的小人鲍邈之,正是他改变了梁武帝之后南朝历史的进程。

原文地址|http://www.bdwenxue.com/gudaiwenxue/tangshisongci/201909/14754.html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浅见

 
最新评论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