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诗文赏读 见姬人诗 萧纶


来源:遍地文学 作者:浅见

春来不复赊,入苑驻行车。比来妆点异,今世拨鬟斜。却扇承枝影,舒衫受落花。狂夫不妒妾,随意晚还家。

见姬人诗

南北朝:萧纶

春来不复赊,入苑驻行车。比来妆点异,今世拨鬟斜。

却扇承枝影,舒衫受落花。狂夫不妒妾,随意晚还家。

简介

(萧纶)少聪颖,博学,善属文,尤工尺笺。天监十三年(514),封邵陵郡王。

相关事件

普通五年(524),以西中郎将权摄南徐州事。在州轻险躁虐,喜怒不恒,车服僣拟,肆行非法。遨游市里,杂于厮隶。尝问卖<鱼旦>者曰:“刺史何如?”对者言其躁虐,纶怒,令吞<鱼旦>以死。自是百姓惶骇,道路以目。尝逢丧车,夺孝子服而著之,匍匐号叫。签帅惧罪,密以闻。帝始严责,纶不能改,于是遣代。纶悖慢逾甚,乃取一老公短瘦类帝者,加以衮冕,置之高坐,朝以为君,自陈无罪。使就坐剥褫,捶之于庭。忽作新棺木,贮司马崔会意,以輀车挽歌为送葬之法,使妪乘车悲号。会意不堪,轻骑还都以闻。帝恐其奔逸,以禁兵取之,将于狱赐尽。昭明太子流涕固谏,得免,免官削爵土还第。

大通元年(527),复封爵。

中大通四年(532),为扬州刺史。纶素骄纵,欲盛器服,遣人就市赊卖锦采丝布数百疋,拟与左右职局防阁为绛衫、内人帐幔。百姓并关闭邸店不出。台续使少府市采,经时不能得,敕责府丞何智通具以闻,因被责还第。恒遣心腹马容戴子高、戴瓜、李撤、赵智英等于路寻何智通,于白马巷逢之,以槊刺之,刃出于背。智通以血书壁作“邵陵”字乃绝,遂知之。帝悬钱百万购贼,有西州游军将宋鹊子条姓名以启,敕遣舍人诸昙粲领斋仗五百人围纶第,于内人槛中禽瓜、撤、智英。子高骁勇,窬墙突围,遂免。智通子敞之割炙食之,即载出新亭,四面火炙之焦熟,敞车载钱设盐蒜,雇百姓食撤一脔,赏钱一千。徒党并母肉遂尽。纶锁在第,舍人诸昙粲并主帅领仗身守视。免为庶人。经三旬乃脱锁,顷之复封爵。后预饯衡州刺史元庆和,于座赋诗十二韵,末云“方同广川国,寂寞久无声”。大为武帝赏,曰:“汝人才如此,何虑其无声?”旬日间,拜郢州刺史。

太清二年(548),位中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侯景构逆,加征讨大都督,率众讨景。将发,帝诫曰:“侯景小竖,颇习行阵,未可以一战即殄,当以岁月图之。”

纶发白下,中江而浪起,有物荡舟将覆,识者尤异之。及次钟离,景已度采石,纶乃昼夜兼道,旋军入赴。济江,中流风起,人马溺者十一二。遂率西丰公大春、新淦公大成等步骑三万发京口,将军赵伯超请从径路直指钟山,出其不意,纶从之。众军奄至,贼徒大骇,分为三道攻纶,纶大破之。翌日,贼又来攻,日晚贼稍退。南安侯骏以数十骑驰之,贼回拒骏,骏部乱,贼因逼大军,大军溃。纶至钟山战败,奔还京口。军主霍俊见获,贼送于城下,逼云已禽邵陵王。俊伪许之,乃曰:“王小失利,政为粮尽还京口。俊为托逻所获,非军败也。”贼以刀背殴其髀,俊色不变,贼义而舍之。俊,中书舍人灵超子也。

三年正月,纶与东扬州刺史大连等入援至骠骑洲,进位司空。台城陷,纶奔禹穴,东土皆附。临城公大连惧将害己,乃图之。纶觉乃去。至寻阳,寻阳公大心欲以州让之,不受。

大宝元年(550),纶至郢州,刺史南平王恪让州于纶,纶不受。乃上纶为假黄铖、都督中外诸军事。纶于是置百官,改听事为正阳殿,内外斋省悉题署焉。而数有变怪,祭城隍神,将烹牛,有赤蛇绕牛口出。南浦施安幄帐,无何风起,飘没于江。于时元帝围河东王誉于长沙既久,誉请救于纶,纶欲往救之,为军粮不继遂止。乃与元帝书曰:“道之斯美,以和为贵,况天时地利不及人和。岂可手足肱支,自相屠害?即日大敌犹强,天仇未雪。余尔昆弟,在外三人,如不匡救,安用臣子?如使逆寇未除,家祸仍构,料今访古,未或弗亡。夫征战之理,义在克胜。至于骨肉之战,愈胜愈酷,捷则非功,败则有丧,劳兵损义,亏失多矣。侯景之军所以未窥江外者,政为蕃屏盘固,宗镇强密。若自相鱼肉,是谓代景行师,景便不劳兵力,坐致成效。丑徒闻此,何快如之!”元帝复书,陈誉有罪不可解围之状。纶省书流涕曰:“天下之事,一至于斯!”左右闻之,莫不掩泣。于是大修器甲,将讨侯景。元帝闻其盛,乃遣王僧辩帅舟师一万以逼纶。纶将刘龙武等降僧辩,纶遂与子踬等十余人轻舟走武昌。沙门法磬与纶有旧,藏之岩石之下。时纶长史韦质、司马姜伟先在外,闻纶败,驰往迎。元帝复遣将徐文盛追攻之。纶复收卒屯于齐昌郡,将引魏军共攻南阳。侯景将任约袭纶,纶败走。定州刺史田龙祖迎纶,纶惧为所执,复归齐昌。行收兵至汝南,魏所署汝南城主李素孝者,纶之故吏,开城纳之。纶乃修复城池,收集士卒,将攻竟陵。魏闻之,遣大将杨忠、仪同侯几通攻破城,执纶,纶不为屈。通乃卧大鼓,使纶坐上杀之,投于江岸,经日色不变,鸟兽莫敢近。时飞雪飘零,尸横道路,周回数步,独不沾洒。旧主帅安陆人郝破敌敛之于襄阳。葬之日,黄雪雾糅,唯冢圹所独不下雪。杨忠知而悔焉,使以太牢往祭殡焉。百姓怜之,为立祠庙。岳阳王察遣迎丧,葬于襄阳望楚山南,赠太宰,谥曰安。后元帝议追加谥,尚书左丞刘珏议,《谥法》“怠政交外曰携”。从之。

性格特征

纶任情卓越,轻财爱士,不竞人利,府无储积。闻有辄求,既得即散,士亦以此归之。初镇京口,大造器甲,既涉声论,投之于江。及后出征,戎备颇阙,乃叹曰:“吾昔造仗,本备非常,无事涉疑,遂使零散。今日讨抄,卒无所资。”

初,昭明之薨,简文入居抚监,纶不谓德举,而云“时无豫章,故以次立”。及庐陵之没,纶觖望滋甚,于是伏兵于莽,用伺车驾。而台舍人张僧胤知之,其谋颇泄。又纶献曲阿酒百器,上以赐寺人,饮之而毙。上乃不自安,颇加卫士,以警宫内。于是传者诸相疑阻,而纶亦不惧。武帝竟不能有所废黜,卒至宗室争竞,为天下笑。

家庭子女

长子坚,字长白,大同元年(535),以例封汝南侯。亦善草隶,性颇庸短,尝与所亲书,题云“嗣王”。其人得书大骇,执以谏坚,坚曰:“前言戏耳。”人曰:“不愿以此为戏耳。”侯景围城,坚屯太阳门,终日蒱饮,不抚军政。吏士有功,未尝申理;疫疠所加,亦不存恤,士咸愤怨。太清三年,坚书佐董勋华、白昙朗等以坚私室酝酿,亟有烹宰,不相沾及,忿恨。夜遣贼登楼,城遂陷,坚遇害。

弟确。

确,字仲正,少骁勇,有文才,尤工楷隶,公家碑碣皆使书之。除秘书丞,武帝谓曰:“为汝能文,所以特有此授。”大同二年(536),封为正阶侯,复徙封永安。

常在第中习骑射,学兵法,时人以为狂。左右或进谏,确曰:“听吾为国家破贼,使汝知之。”钟山之役,确所向披靡,群贼惮之。确每临阵对敌,意甚详赡,带甲据鞍,自朝及夕,驰骤往返,不以为劳,诸将服其壮勇。军败,贼使负炮,不之知也。确因隙自拔,得达朱方。及后侯景乞盟,惮确及赵威方在外,虑为后患,启求召确入城。诏乃召确为南中郎将、广州刺史。确知此盟多贰,城必沦没,欲先遣赵威方入,确因南奔。纶闻之,逼确使入。确犹不肯,纶流涕谓曰:“汝欲反邪!”时台使周石珍在坐,确曰:“侯景虽云欲去,而不解长围,以意而推,其事可见。今召我入,未见益也。”石珍曰:“敕旨如此,侯岂得辞?”确执意犹坚,纶大怒,谓赵伯超曰:“谯州,卿为我斩之。当赍首赴阙。”伯超挥刃眄曰:“我识君耳,刀岂识君?”确流涕而出,遂入城。及景背盟复围城,城陷,确排闼入启。时武帝方寝,确曰:“城已陷矣。”帝曰:“犹可一战不?”对曰:“人心不可。臣向格战不禁,缒下仅得至此。”武帝叹曰:“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幸不累子孙。”乃使确为慰劳文,谓曰:“尔速去谓汝父,无以二宫为念。”及出见景,景爱其膂力,恒令在左右。后从景仰见飞鸢,群贼争射不中,确射之应弦即落。贼徒忿嫉,咸劝除之。先是纶遣典签唐法隆密导确,确谓使者曰:“侯景轻恌,可一夫力致。确不惜死,欲手刃之。卿还启家王,愿勿以一子为念。”后与景猎钟山,同逐禽,引弓将射景,弦断不得发,贼觉杀之。

南北朝的文化

经由魏晋时儒学独尊的地位被破除后,到了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已经形成多元化的思想。在诸多的思想流派中,出现了以法治国、务实求治的主张和“无君论”等有价值的观点,也产生了消极颓废、遁世游仙的思想,影响最大的是玄学思想。南北朝时代,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不同于两晋时期的新形势,玄学思潮归于沉寂,佛道二教继续发展。佛教大量译经,广泛流行,渗透到政治、经济、社会、民俗及文化的各个层面。儒学面临严峻挑战。由于佛教的急剧膨胀,使原来儒、玄、佛、道的相互关系及其历史格局发生新的变化。儒家学者在思想、文化上的批评焦点,由老庄玄学转向佛教,出现了大批反佛思想家。 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发展迅速,其中南朝风格偏向华丽纤巧,而北朝风格偏向豪放粗犷。南朝文学代表是骈文,讲究格律、词藻、用典,内容多脱离实际生活,抒发一些富贵闲愁,以庾信、应扬的文章为代表。而北朝代表人物是北地三才,即邢邵、魏收、温子升。叙事长诗以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和北朝的《木兰诗》为代表。民歌方面,由与南北文化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情调。《乐府诗集》即有“豔曲兴於南朝,胡音生於北俗”的说法。在文学研究方面,刘勰的《文心雕龙》成为中国第一部系统文艺理论巨著。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编选的《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这两部巨著都对后来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道教影响了中国艺术及科学。例如《游仙诗》等文学,描述神仙飘逸之妙或藉由神仙之说抒发情怀。道教名士陶弘景、陆修静均擅长神仙文学 。 南北朝继承了汉代以来设官修史之制。宋设著作官(宋齐梁陈时官名及分职屡有更改),负责撰修国史(本王朝史)及帝王起居注。齐始有国史与前朝史之分。北魏亦设著作官及起居令史,使修史官与起居官逐渐分职。北齐始设史馆(或称史阁),为专门修史机构,影响中国日后的官方修史制度。西魏、北周亦设著作官制度。南北诸朝又有大臣监修史书 。此外,南朝梁时始行编修武帝、梁元帝的“实录”,是为唐代开始一朝接一朝修实录的滥觞 。纪传体断代史书在南北朝史学仍占一席位。官修的有如沈约《宋书》、萧子显《齐书》、魏收《魏书》 ,私修的有如范晔《后汉书》 。反映社会各种状况的史书,亦在南北朝盛行。如范晔《后汉书》、沈约《宋书》当中新增“独行”、“逸民”(或“隐逸”)、“列女”等类传记各种人物面貌;宗教史籍有慧皎《高僧传》 ;记述寺院建筑的有杨炫之《洛阳伽蓝记》 ;地理类著作方面,以郦道元《水经注》为南北朝集大成之作 。少数民族历史亦因五胡各族建割据政权而深受重视,成就较高的有崔鸿《十六国春秋》 。谱学(或叫谱牒学、家谱学)在南北朝门阀政治影响下而大盛一时。各豪族郡望为求巩固社会地位和政治权利,乃撰修家牒,以彰显自身血统、门第及婚宦。继家谱出现后,又有了家谱学的研究,当时便出现“统谱”、“百家谱”等书籍 。南北朝的注史之学,具代表性的有如裴松之《三国志注》。裴注着重资料搜集、补充史事,不再局限于对音训及解释史文,对中国的注史方法产生有相当影响。裴松之对史料相互考异,日后史家有所继承,如司马光撰《资治通鉴考异》。裴注里又有对前代史家的评论,这推动了中国史学批评的发展 。 六国晚期出现改革道教的寇谦之,他受东晋灵宝派的影响,制作《云中音诵新科之诫》等经八十余卷,在精义经理方面无所创新,却明确声称要清理道教,除去五斗米道的三张(张陵、张衡、张鲁)伪法、租米钱税及男女合气之术,严格斋戒礼拜,使道教组织更为严密,道规教仪更为完备。南北朝时期的佛教于北魏开始流行。人们对菩萨的信仰十分流行。随著佛教的传播,发展佛像、壁画、石窟寺院等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其中敦煌千佛洞、云岗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成为中国造像艺术宝库之中的瑰宝。此后佛教又加入密宗、禅宗等新教派,逐渐中土化。 南北朝时艺术兴盛,南方以绘画为主,北方以雕刻塑像为主 。画论、画史在此时期已建立,如谢赫的《画品》,提出绘画品鉴的六法,而其中的“气韵生动” 说更被历代画评家奉为最高水准。在佛像石窟雕像上,北朝石窟造像,著名的有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天龙山石窟等 。石窟艺术最雄伟的是云冈20辜的座像。佛像容貌丰满,两肩宽厚,衣褶线条紧贴身躯而雕,庄严中寓有慈祥,表现出佛的胸怀气度。彩塑最好的是敦煌莫高窟第259窟的造像,含蓄微笑的神态,给人以恬静的美感。洛阳永宁寺塔基出土的北魏泥塑残像最为精致,面目传神。随著山水诗的出现,长期以来的以表现人物为主的绘画传统开始转变,山水景色也成为绘画的内容。南朝还有不少以人物画著称的画家,也有人在团扇上画出“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的山水。南齐谢赫撰著了研究绘画理论的《古画品录》,而他所总结的“六法”,已不仅限于人物画,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南朝陵墓雕刻方面,历代帝王、贵族陵墓前有神道石柱、石碑、石兽等。石兽又称避邪,由狮子造型演变而来,有驱邪、求福或升天之含意。其中已齐武帝陵前的天禄(双角石兽)、齐景帝陵前的麒麟最具代表。风格承袭汉代石兽雕刻,善于利用整块石材,以洗练的手法表现雄伟的气势。魏晋南北朝是楷书发展的青年期,其中南北朝的碑刻是楷书的宝库。北朝碑刻即所谓的魏碑书法,魄力雄浑,气象浑穆,体态多变,著名的有《龙门二十品》、《张猛龙帖》、《郑文公碑》、《石门铭》等,以及众多的墓志铭文。南朝有名的碑如《爨龙颜碑》、《瘗鹤铭》等 。

原文地址|http://www.bdwenxue.com/gudaiwenxue/tangshisongci/201909/15531.html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浅见

 
最新评论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