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诗文赏读 咏新月诗 萧纶


来源:遍地文学 作者:浅见

霜氛含月彩,霭霭下南楼。雾浓光若昼,云驶影疑流。

咏新月诗

南北朝:萧纶

霜氛含月彩,霭霭下南楼。雾浓光若昼,云驶影疑流。

简介

(萧纶)少聪颖,博学,善属文,尤工尺笺。天监十三年(514),封邵陵郡王。

相关事件

普通五年(524),以西中郎将权摄南徐州事。在州轻险躁虐,喜怒不恒,车服僣拟,肆行非法。遨游市里,杂于厮隶。尝问卖<鱼旦>者曰:“刺史何如?”对者言其躁虐,纶怒,令吞<鱼旦>以死。自是百姓惶骇,道路以目。尝逢丧车,夺孝子服而著之,匍匐号叫。签帅惧罪,密以闻。帝始严责,纶不能改,于是遣代。纶悖慢逾甚,乃取一老公短瘦类帝者,加以衮冕,置之高坐,朝以为君,自陈无罪。使就坐剥褫,捶之于庭。忽作新棺木,贮司马崔会意,以輀车挽歌为送葬之法,使妪乘车悲号。会意不堪,轻骑还都以闻。帝恐其奔逸,以禁兵取之,将于狱赐尽。昭明太子流涕固谏,得免,免官削爵土还第。

大通元年(527),复封爵。

中大通四年(532),为扬州刺史。纶素骄纵,欲盛器服,遣人就市赊卖锦采丝布数百疋,拟与左右职局防阁为绛衫、内人帐幔。百姓并关闭邸店不出。台续使少府市采,经时不能得,敕责府丞何智通具以闻,因被责还第。恒遣心腹马容戴子高、戴瓜、李撤、赵智英等于路寻何智通,于白马巷逢之,以槊刺之,刃出于背。智通以血书壁作“邵陵”字乃绝,遂知之。帝悬钱百万购贼,有西州游军将宋鹊子条姓名以启,敕遣舍人诸昙粲领斋仗五百人围纶第,于内人槛中禽瓜、撤、智英。子高骁勇,窬墙突围,遂免。智通子敞之割炙食之,即载出新亭,四面火炙之焦熟,敞车载钱设盐蒜,雇百姓食撤一脔,赏钱一千。徒党并母肉遂尽。纶锁在第,舍人诸昙粲并主帅领仗身守视。免为庶人。经三旬乃脱锁,顷之复封爵。后预饯衡州刺史元庆和,于座赋诗十二韵,末云“方同广川国,寂寞久无声”。大为武帝赏,曰:“汝人才如此,何虑其无声?”旬日间,拜郢州刺史。

太清二年(548),位中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侯景构逆,加征讨大都督,率众讨景。将发,帝诫曰:“侯景小竖,颇习行阵,未可以一战即殄,当以岁月图之。”

纶发白下,中江而浪起,有物荡舟将覆,识者尤异之。及次钟离,景已度采石,纶乃昼夜兼道,旋军入赴。济江,中流风起,人马溺者十一二。遂率西丰公大春、新淦公大成等步骑三万发京口,将军赵伯超请从径路直指钟山,出其不意,纶从之。众军奄至,贼徒大骇,分为三道攻纶,纶大破之。翌日,贼又来攻,日晚贼稍退。南安侯骏以数十骑驰之,贼回拒骏,骏部乱,贼因逼大军,大军溃。纶至钟山战败,奔还京口。军主霍俊见获,贼送于城下,逼云已禽邵陵王。俊伪许之,乃曰:“王小失利,政为粮尽还京口。俊为托逻所获,非军败也。”贼以刀背殴其髀,俊色不变,贼义而舍之。俊,中书舍人灵超子也。

三年正月,纶与东扬州刺史大连等入援至骠骑洲,进位司空。台城陷,纶奔禹穴,东土皆附。临城公大连惧将害己,乃图之。纶觉乃去。至寻阳,寻阳公大心欲以州让之,不受。

大宝元年(550),纶至郢州,刺史南平王恪让州于纶,纶不受。乃上纶为假黄铖、都督中外诸军事。纶于是置百官,改听事为正阳殿,内外斋省悉题署焉。而数有变怪,祭城隍神,将烹牛,有赤蛇绕牛口出。南浦施安幄帐,无何风起,飘没于江。于时元帝围河东王誉于长沙既久,誉请救于纶,纶欲往救之,为军粮不继遂止。乃与元帝书曰:“道之斯美,以和为贵,况天时地利不及人和。岂可手足肱支,自相屠害?即日大敌犹强,天仇未雪。余尔昆弟,在外三人,如不匡救,安用臣子?如使逆寇未除,家祸仍构,料今访古,未或弗亡。夫征战之理,义在克胜。至于骨肉之战,愈胜愈酷,捷则非功,败则有丧,劳兵损义,亏失多矣。侯景之军所以未窥江外者,政为蕃屏盘固,宗镇强密。若自相鱼肉,是谓代景行师,景便不劳兵力,坐致成效。丑徒闻此,何快如之!”元帝复书,陈誉有罪不可解围之状。纶省书流涕曰:“天下之事,一至于斯!”左右闻之,莫不掩泣。于是大修器甲,将讨侯景。元帝闻其盛,乃遣王僧辩帅舟师一万以逼纶。纶将刘龙武等降僧辩,纶遂与子踬等十余人轻舟走武昌。沙门法磬与纶有旧,藏之岩石之下。时纶长史韦质、司马姜伟先在外,闻纶败,驰往迎。元帝复遣将徐文盛追攻之。纶复收卒屯于齐昌郡,将引魏军共攻南阳。侯景将任约袭纶,纶败走。定州刺史田龙祖迎纶,纶惧为所执,复归齐昌。行收兵至汝南,魏所署汝南城主李素孝者,纶之故吏,开城纳之。纶乃修复城池,收集士卒,将攻竟陵。魏闻之,遣大将杨忠、仪同侯几通攻破城,执纶,纶不为屈。通乃卧大鼓,使纶坐上杀之,投于江岸,经日色不变,鸟兽莫敢近。时飞雪飘零,尸横道路,周回数步,独不沾洒。旧主帅安陆人郝破敌敛之于襄阳。葬之日,黄雪雾糅,唯冢圹所独不下雪。杨忠知而悔焉,使以太牢往祭殡焉。百姓怜之,为立祠庙。岳阳王察遣迎丧,葬于襄阳望楚山南,赠太宰,谥曰安。后元帝议追加谥,尚书左丞刘珏议,《谥法》“怠政交外曰携”。从之。

性格特征

纶任情卓越,轻财爱士,不竞人利,府无储积。闻有辄求,既得即散,士亦以此归之。初镇京口,大造器甲,既涉声论,投之于江。及后出征,戎备颇阙,乃叹曰:“吾昔造仗,本备非常,无事涉疑,遂使零散。今日讨抄,卒无所资。”

初,昭明之薨,简文入居抚监,纶不谓德举,而云“时无豫章,故以次立”。及庐陵之没,纶觖望滋甚,于是伏兵于莽,用伺车驾。而台舍人张僧胤知之,其谋颇泄。又纶献曲阿酒百器,上以赐寺人,饮之而毙。上乃不自安,颇加卫士,以警宫内。于是传者诸相疑阻,而纶亦不惧。武帝竟不能有所废黜,卒至宗室争竞,为天下笑。

家庭子女

长子坚,字长白,大同元年(535),以例封汝南侯。亦善草隶,性颇庸短,尝与所亲书,题云“嗣王”。其人得书大骇,执以谏坚,坚曰:“前言戏耳。”人曰:“不愿以此为戏耳。”侯景围城,坚屯太阳门,终日蒱饮,不抚军政。吏士有功,未尝申理;疫疠所加,亦不存恤,士咸愤怨。太清三年,坚书佐董勋华、白昙朗等以坚私室酝酿,亟有烹宰,不相沾及,忿恨。夜遣贼登楼,城遂陷,坚遇害。

弟确。

确,字仲正,少骁勇,有文才,尤工楷隶,公家碑碣皆使书之。除秘书丞,武帝谓曰:“为汝能文,所以特有此授。”大同二年(536),封为正阶侯,复徙封永安。

常在第中习骑射,学兵法,时人以为狂。左右或进谏,确曰:“听吾为国家破贼,使汝知之。”钟山之役,确所向披靡,群贼惮之。确每临阵对敌,意甚详赡,带甲据鞍,自朝及夕,驰骤往返,不以为劳,诸将服其壮勇。军败,贼使负炮,不之知也。确因隙自拔,得达朱方。及后侯景乞盟,惮确及赵威方在外,虑为后患,启求召确入城。诏乃召确为南中郎将、广州刺史。确知此盟多贰,城必沦没,欲先遣赵威方入,确因南奔。纶闻之,逼确使入。确犹不肯,纶流涕谓曰:“汝欲反邪!”时台使周石珍在坐,确曰:“侯景虽云欲去,而不解长围,以意而推,其事可见。今召我入,未见益也。”石珍曰:“敕旨如此,侯岂得辞?”确执意犹坚,纶大怒,谓赵伯超曰:“谯州,卿为我斩之。当赍首赴阙。”伯超挥刃眄曰:“我识君耳,刀岂识君?”确流涕而出,遂入城。及景背盟复围城,城陷,确排闼入启。时武帝方寝,确曰:“城已陷矣。”帝曰:“犹可一战不?”对曰:“人心不可。臣向格战不禁,缒下仅得至此。”武帝叹曰:“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幸不累子孙。”乃使确为慰劳文,谓曰:“尔速去谓汝父,无以二宫为念。”及出见景,景爱其膂力,恒令在左右。后从景仰见飞鸢,群贼争射不中,确射之应弦即落。贼徒忿嫉,咸劝除之。先是纶遣典签唐法隆密导确,确谓使者曰:“侯景轻恌,可一夫力致。确不惜死,欲手刃之。卿还启家王,愿勿以一子为念。”后与景猎钟山,同逐禽,引弓将射景,弦断不得发,贼觉杀之。

南朝文学的发展以追求新变为其特征,给后来唐代的诗派以重要影响

南朝文学的发展以追求新变为其特征。谢灵运扭转玄言诗风,开山水一派;鲍照则致力于七言诗的创作,并有意识地写作边塞题材;沈约把考辨四声的学问运用到诗歌创作中,创为四声八病之说,号为永明体,造成了古体诗向格律诗演变的一次关键性的转折;著名的宫体诗也是梁代文人庾肩吾“好为新变”的结果。

1.谢灵运与鲍照

谢灵运(385—433),小字客儿,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附近)人。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曾任永嘉太守、侍中、临川内史等职。

谢灵运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个大力摹写山水的作家。《宋书》本传说他寻山陟岭,心造幽峻,岩障千重,莫不备尽”。他的山水诗就是其游历的记述,饱含作者对山水白然深刻的体验和认识。

谢灵运的山水诗“窥情风景之上,钻貌草木之中”,表现出作者对自然景物之美的高度敏感和刻画,再造而使之成为精美的诗歌意象的能力。

正因为这一点,所以他的诗“各章迥句”很多,如这些诗句:“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池塘生舂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过始宁墅》)。总给人以“如初发芙蓉,白然可爱”之感,使人不得不叹服作者状物巧似的深厚功力。

山水也是谢灵运心灵的象征形式。山水的形态、流动、颜色都与他的个性和心境有关。如这些句子:“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过始宁亍野》);“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入彭蠡湖口》);“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登江中狐屿》)。其意境都以幽深、明丽、狐峭为特征,象征他那超拔流俗,孤芳自赏的情怀。

谢灵运诗的缺点是“颇以繁芜为累”。在写山水之后总喜谈玄说理,给人以终篇不协调的感觉,这说明谢诗尚未完全脱离玄言诗的影响。

但不管怎么说,谢灵运是这个时期扭转玄言诗风、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给后来唐代的王孟诗派以重要影响。另外,谢诗又尚雕章琢句,这为齐梁以后新体诗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鲍照(414—-466),字明远,东海(今江苏涟水县北)人。出身寒微,曾做过临海王萧子顼的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后子顼作乱,鲍照为乱兵所杀。

鲍照的诗可分为五言古体和乐府体二大类。五言古诗内容多为记述行旅及赠答酬唱,成就不如乐府。乐府有五言和七言,而七言尤为杰出。

鲍照一生不得意,其乐府诗充满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之感,表现了寒门对世族大地主政治的不满。如《代放歌行》上半节写小人为利禄而奔竞,下半节设言贤君爱才,劝旷士出仕,以正言若反的语气曲折地写出了贤士受压抑的痛苦心情。

《拟行路难》第四、第五首则直抒胸臆,喊出怀才不遇者的悲愤和不平,表现了他孤直耿介的性格和对门阀社会傲岸不屈的态度。如《代出自蓟北门行》写将士为国捐躯的壮烈情怀《代苦热行》写战争的艰苦;《代东武行》写军中的苦乐不均;《拟行路难》第十三、十四首则写远离故土的将士对故乡及妻子的怀念。内容范围极为广泛,为唐代高、岑边塞诗派树立了样板。

在我国诗歌史上,鲍照的乐府诗创作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鲍照变乐府为七言歌行,创造了一种自由奔放、抒情性极强的诗体,开李白之先鞭。其次,鲍照的七言诗变逐句用韵为隔句用韵,并且可以自由换韵,为七言诗走向近体打下了基础,七言诗自他以后影响日深,在诗歌史上成为与五言诗并行的重要诗体。

2.沈约、谢眺与永明体

齐永明年间,周颙发现汉字的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同时的著名诗人,沈约(441—513)等人,又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句中声、韵、调的配合,指出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等八种声病必须避免,做到“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

一时诗人竞相使用沈约等人发现的诗歌音律,形成了新诗体,号为永明体。水明体的出现是我国诗歌史上的大事,它是我国格律诗的开端,沿着它的道路,我国诗歌由白由发展的时代走向了遵循一定规律的格律时代。

谢眺是永明体的参与者,可以说是新诗体最成功的实践者。谢眺(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附近)人,曾任宣城太守,尚书吏部郎等职,世称谢宣城。后为萧遥光诬陷,下狱死。

谢眺在谢灵运之后发展了山水诗,他一改谢灵运诗的富艳精工、典丽厚重,诗风趋于清新流丽,显得更为成熟。读谢眺的山水诗,其画面总给人以萧疏淡远的感觉。

如这些诗句:“余霞散成绮,澄汇静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天际识归舟,云中辩江树”(《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寒城-以眺,平楚正苍然”(《宣城郡内登望》);“余雪映青山,寒雾开白日”(《高斋视」事》)等等,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句,其白然秀逸,为后来诗人所折服。梁武帝就说:“不读谢眺诗,三日口臭。”沈约更称:“二百年来无此诗也。”

谢眺致力于新体诗的创作,做到了平仄调协,音韵铿锵,词采华丽,对仗工整,为五言律诗、五言绝句的最终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严羽《沧浪诗话》说:“谢眺之诗,已有全篇似唐人者。”说的就是他对五言律、绝诗形成的贡献。

3.梁陈宫体诗

《梁书·徐搞传》说:“摘属文好为新变,不拘旧体。文体既別,春坊尽学之,‘宫体’之号,白斯而起。”据此,可知宫体诗乃太子家令徐摘首创后则为太子萧纲为首的东宫文人竞相效仿,由此才大有名声。作为一种新诗体,它究竟有些什么特征呢?

《隋书·经籍志》是这样概括的:“清辞巧制,止乎衽席之上;雕琢蔓藻,思极闺闱之内。”意即宫体诗写的都是关于女性的内容,风格轻靡绮艳。这个概括是符合实际的,但值得注意的冋题是,宫体诗的创作的目的?近年来也有许多学者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原文地址|http://www.bdwenxue.com/gudaiwenxue/tangshisongci/201909/15533.html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浅见

 
最新评论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