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古诗知多少——圆明偈 于谦


来源:遍地文学 作者:浅见

明月无挂碍,皎然在虚空。恒河沙世界,照耀一般同。

圆明偈

明代:于谦

明月无挂碍,皎然在虚空。恒河沙世界,照耀一般同。

相关阅读

于谦是明朝的大忠臣,为何明英宗容不下他?

导语:众所周知的夺门之变,想必大家都是知道主人公明英宗朱祁镇和于谦。毕竟他们的之间的恩怨仇恨是根深蒂固的。历史记载中于谦的个人贡献和位置是已经有定论的,他的存在是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毕竟他是忠臣和国家栋梁,可是朱祁镇用罪名诛杀了于谦。但对于这些,朱祁镇心中非常清楚明了。可无论怎样,他依旧要诛杀于谦。理由就是为了帝王之间的正统性。

或许有的朋友看到此有些不明白,皇帝席位原本就是朱祁镇的。只是如今复位了而已,那为何还需要担心复位正统性的问题。再者他已经是帝王了,为什么还担心呢?不过对于这些小编认为有两个原因,第一是政治上的不合理,第二是因为对自己的不自信。毕竟在古时,唯有指定太子和皇帝旨意的人才可以继承皇位。

朱祁钰是由大臣们推上皇位而没有任何旨意,所以是不符合规定的。可是他的皇位合法得到了文武百官的肯定,因此只有朱祁钰有立嗣的权力。到了后期他废掉了原太子朱见濬,改立自己孩子为太子。不过可惜的是自己孩子夭折了,后面见没有太子的情况下,群臣们都举荐朱见濬为太子,但却不答应。由此看来,朱祁钰在他自己个人思想上是不想把皇位给朱祁镇一脉。而朱祁镇知晓自己的弟弟是不会主动将皇位还予给他,因此便要夺回皇位。而借此理由来否定朱祁钰皇位的正统性。

当年将朱祁钰推上皇位的主要人物便是于谦,所以于谦不死那么就预示着朱祁镇认可当年于谦的行为是恰当的,使得否定自己现在夺位的性质。继而如此是不行的。因此于谦一定要诛杀。但这也只是一部分原因,接下来还有另一个原因。拥有皇位的正统性,而可以得到指定之外,还有一些是来自群臣的爱戴,朱祁钰的皇位合法性也就是这么来的。不过朱祁镇的退位,是因为他惹到了祸端,只要不小心就要使得明朝亡国。在当瓦剌人去勒索明朝,一开始还能够拿到钱,但到后面却什么都没有,想必就是因为这样,令他觉得大臣们可能会对他产生抛弃感。

被囚禁多年的朱祁镇,相对来说是和世界隔绝的。每年过节和朱祁镇诞辰时,都被要求去贺寿。可朱祁钰却没有答应。非常抗拒,因此在这么多年的时间里都没有人去探望他,所以这也就是因为为什么他会觉得会受到遗弃感。纵使是朱祁钰去世了,群臣也不会拥护他。

综合以上两点原因,令朱祁镇开始对于正统性有些慌张。由此在他认为自己的夺门政变是有必要的。但在实际上,所有群臣都向着朱祁镇。而主要就是有人有正统性在作怪。

但这些朱祁镇并不了解,当复位后就明白。外加上帮助他成功的人们里有些嚣张傲慢,令朱祁镇开始非常不满。直到后面逐渐开始思考,再由亲近的人对他诉说一通:“皇位本就是您的,夺门一词就不够稳妥,而且在当时朱祁钰身体病重又没有孩子,群臣肯定会拥护你的复位”这番话后便豁然开朗。于是就下旨不许用夺门这一词。

那么既然夺门一词已经没有需要,那根本就不用杀害于谦来说明正统话题。所以不论朱祁镇杀还是不杀,理由都是为了正统性质。于谦是明朝的大忠臣,为何明英宗容不下他?看了上面的介绍大家应该明白了吧,古代有些皇帝其实看的并不透彻,所以经常会做出一些常人难以理解的事情

相关阅读

明朝的文人都是铁骨铮铮?其实软骨头也不少

说起明朝,能够让人们记住的东西太多了,比如明朝的开国君主朱元璋,就很有说头。比如他的出身啊,亦或者是他当上皇帝以后的残暴啊,话题实在是太多了。今天我们要来说的,就是明朝的文人。或许大家对于明朝文人的第一印象,大部分都是富有气节,是一群铁骨铮铮的爱国人士。却是,在明朝这样的文人不少,但实际上还有相当多的人都是软骨头,今天我们就来详细地说一下。

如果要让大家说出明朝最著名的文人,肯定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因为明朝著名的文人太多了,当然了,这些文人也是好坏均有,我们就先来说好的。在明朝英宗时期,就有这么一个文人,他的名字叫做于谦。进士出身的他,当的官也是一个很彻底的文官。后来明朝发生了一件大事,英宗被瓦剌给俘虏了!这个消息传到京城,朝堂之上一片哗然,谁也没有想到大明朝的皇帝居然成了那些蛮夷的俘虏,这下子没有皇帝压阵的朝堂一下子就混乱了。

就在这个时候,于谦站了出来,他力排众议,决定让英宗的弟弟暂代皇帝之位,主持朝政。这样一来,朝堂上就有了主心骨,那些大臣们也就镇定下来了。朝堂稳定了,接下来就得决定下一步的策略了,许多大臣都提议南迁,远离边关,求一时安稳。但是于谦却坚决反对,于谦的强势也让大臣们不敢再提出南迁了,大臣们不南迁了,代理皇帝朱祁钰也就放弃了南迁的想法,决定支持于谦坚守北京城。于谦作为一个文人,最后却亲自率领军队出城和瓦剌打仗,这样的爱国情怀怎么能不让人敬佩呢。

不过像于谦这样的忠义文人一般都聚集在明朝初中期,到了明朝后期,软骨头的文人就多起来了。到了明朝后期的事后,文人带兵打仗的例子就多了起来,比如说我们熟知的孙传庭、卢象升、史可法等人都是进士出身。这些人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不遗余力,都是铁骨铮铮的文人,但是还有一些人和他们实在是差的太多了。就比如洪承畴,洪承畴之所以会出名就是因为他背叛了明朝,投降了清廷。当初洪承畴是在辽东一带抗击清军的,还打过不少胜仗,如果就这个局势发展下去,洪承畴绝对会成为明朝依仗的救世之臣。

但是洪承畴并不是一个真心爱国的人,他在被清军俘虏以后,虽然有一段时间绝食明志,但实际上这不过是他演的一出戏罢了。他故意表现出一副宁死不屈的样子来,为的就是赢得皇太极的尊重,后来洪承畴“无奈”投降了以后,皇太极果然给予他重任,让他随军攻打明朝。后来洪承畴真的就跟着清军一块南下攻打明朝了,如果洪承畴真的是忠臣的话,特是绝对不会投降,也绝对不会攻打自己的国家的,由此可见,其实洪承畴就是一个软骨头,他因为怕死,所以投降了清廷,他就是一个不忠不义之人。

崇祯皇帝死后,南京那边又拥立了一个新皇帝,他就是朱翊钧的孙子朱由崧,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弘光帝。弘光政权中有一个叫做钱谦益的人,他也是当时东林党人的领袖。文人的领袖,自然都是有气节的,但是钱谦益的这份气节,却是他装出来的。钱谦益有一个小妾我想大家都很熟悉,他就是柳如是。在南京城即将被攻破的时候,柳如是就劝说我们的钱大老爷一块殉国。结果平日里一口一个忠君爱国的钱谦益大老爷却怂了,他其实就是一个怕死的人,在死亡面前,他的气节全部都化为泡影了。

后来南京城破,钱谦益就带着一家老小投降了清廷。清廷为了让汉人屈服,于是下令汉人必须要剃发,命令传到了南京,南京城内的很多人都非常抵触,不愿意剃发。等到命令传到钱家的时候,我们的钱谦益大老爷突然挠了挠头皮,并且说道:“我的头皮怎么这么痒痒啊。”说着就出去了,家人都以为他是去梳头发止痒去了,谁知道钱谦益顶着一条细长小辫就回来了。原来是钱谦益爱面子,借口自己头皮痒痒然后把头发剃了,真的是一个虚伪小人。

像钱谦益这样的软骨头在当时还有很多,这些投降清廷的文人以前总是把忠君爱国挂在嘴边,现在不但投降了敌人,而且还没有一点羞耻心,觉得自己这是择明主而栖,实际上就是卖国求荣,叛徒行径。一个国家,最悲哀的就是有一群表面臣子,看上去是大忠大义之人,实际上连三岁的小娃娃都比不上,百姓们都知道反抗,这些吃着百姓的粮食,花着百姓的钱的文人们却不想着尽忠,反而帮助敌人残害自己的同胞,实在是太可恨了。

原文地址|http://www.bdwenxue.com/gudaiwenxue/tangshisongci/201909/15728.html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浅见

 
最新评论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