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单霁翔:修文物、补建筑、改制度,要把故宫完整地交给下个600年


来源:遍地文学 作者:本站小编

他是故宫的“守门人”,更是故宫的“开门人”。现在走进由舍得酒业与凤凰网联合推出的时代人物思维对话节目《舍得智慧讲堂》,听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为我们讲述他与故宫的七年“情缘”。

58岁时,他踏破二十多双布鞋

走遍故宫9371座房屋

推开每一扇尘封的宫门

清点每一件历史的珍宝

用脚步丈量中华文化的深度

在这里一呆

便是整整七年

65岁时,他仍旧穿着一双黑布鞋

走出故宫 卸下“守门人”的身份

但那一腔热爱 始终难舍

对他而言 这份宫里的差事

没有句号,只有逗号

他是故宫的“守门人”,更是故宫的“开门人”。现在走进由舍得酒业与凤凰网联合推出的时代人物思维对话节目《舍得智慧讲堂》,听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为我们讲述他与故宫的七年“情缘”。

本期嘉宾: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

从“枯禁”到“荣开”

为文物拂去万千尘埃观众打开尘封的宫殿

当单霁翔以故宫博物院院长的身份第一次迈进故宫博物院时,他抿起嘴角、皱着眉头,震惊于眼前的故宫与书中所介绍故宫之间他心中故宫的巨大差距不同。

故宫被称作“世界最大规模的木结构古代宫殿建筑群”、“世界最丰富的中国文物藏品收藏宝库”、“全世界来访量最多的博物院”,但这些光荣称号下的它并未散发出应有的文化魅力。白昼解不开它封锁的宫门,月色穿不透它层叠的尘埃。

有时,这里甚至被调侃为“供煤球”、“堆木头”、“做建材”的地方。

在单霁翔刚上任时,故宫有约180万件文物,但这些文物真正展出的比例大约只有1%。当他看到周恩来总理特别要求必须收藏一套的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布满灰尘、毫无尊严地“躺在”一个库房的台阶下时,一股不可置信的情绪与一阵难以言说的惋惜刺穿心头,他想着,“这些文物不该被这样对待”。

单霁翔接受凤凰网《舍得智慧讲堂》采访

也许每个人都是带着自身的使命来到世上。就在那一刻,单霁翔把“让我们五千年文明真正地惠及我们每一个民族众”视作自己的责任。在细细勘察故宫、清点每一件文物后,单霁翔推出提出“平安故宫”工程项目,包括世界遗产监测、“文物医院”文物修复、库房改造等。在国家拨款与社会各界的捐助下,故宫的各项修复文物保护工程事业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一件瓷器要是碎了,全世界都知道。但是一件文物锈蚀了,可能谁都不知道,谁都没责任。”即使在这样的风险与责任下,他还是倾尽所能,以一人之肩扛起巨大压力,力排众议地扩大故宫的开放面积、增设展览,将尘封的古建筑、文物悉数还给民众。

他认为,“真正好的文物保护,就是让文物藏品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中,使人们观赏到,研究它,看到它们能够获得感动启发。让这些文物成为有尊严、有魅力的遗产。”

他决心让人们憧憬的脚步踏进每一座历史宫殿,让无声的惊叹奉献于每一件文明典藏。在他描绘的图景里,故宫是“人民的故宫博物院”。

红墙黄瓦

有尊严地走进“时间”

一个万分寻常的下午,故宫面前走来了里来了一位西北老人。他带着一个装满开水的老旧行军壶,粗糙宽厚的手里握着几个白馍馍。他一屁股坐在故宫矮矮的台阶上,一边啃着,一边仰望眼前这座宏伟辉煌的宫殿。来故宫看一看,这是他想了很久很久的事。

单霁翔提起这位老人时,突然情难自禁地热泪盈眶。他的这种纯粹质朴的热爱令单霁翔心中涌上热血,但是,单霁翔又在拷问自己,“很多人舍不得吃、舍不得喝,省吃俭用就为了来故宫看一眼,许多人可能这辈子就来这一次故宫啊。但是你叫他来故宫看什么呢?他会失望地走?还是有所收获吗?”

朱红色的宫墙,明黄色的琉璃瓦,在这片近600岁的古建筑群间,岁月成碑。单霁翔希望,人们的生命中能被镶嵌上这一来自故宫的 “吉光片羽”。而“有尊严地”参观故宫游览,是实现这一期望的必备条件。

单霁翔接受凤凰网《舍得智慧讲堂》采访

于是,他化身为一个游客常常以观众的视角行走于故宫,将心比心。体会了故宫门口排队买票验票的艰苦后,单霁翔开设增设了32个卖票窗口,打开开启了24个宫门检票通道,赶走徘徊其中的黑导游和黄牛,保证人们三分钟就能买上票。走在坑坑洼洼的水泥地上,单霁翔担忧着游客们观众们脚底的安全,于是一块块平整的石板铺上了道路。看到人们逛累了却只能坐在铁栏杆或是阶梯上,单霁翔立刻安排设计适合故宫的游客座椅。发现女性同胞上厕所总是大排长龙,他又巧用大数据,将女性洗手间的数量设置为男性洗手间的2.6倍……

他所想的不是“以自己的管理为便”,而是要让“观众参观有尊严服务”成为理念中心。很多做起来千难万难的事,单霁翔却只觉得是“举手之劳”义无反顾。他说,“我不是一个改革者,我只是一个观察者”,纵使满身尘嚣,纵使路途遥遥。

甘之如饴

一肩挑起万千重担

单霁翔与故宫的缘分似乎冥冥之中早已结下。在早年赴日本留学期间,他开始从事关于历史性城市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研究工作。回国以后,他先后担任北京市规划局副局长,北京市文物局局长,房山区区委书记,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等职务。

单霁翔的工作与生活总在跟文物与建筑打着交道。路是人的足谱,他所踩下的每一个脚印,铺就了一条通往故宫的路。终于,在2012年1月,单霁翔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以故宫博物院院长的身份走进故宫。

单霁翔

这个职位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他在故宫的每一项行动都伴随着许多矛盾与压力。在单霁翔的一声令下呼吁和带动下,五百多年来没成功禁过烟的紫禁城从此禁烟,机动车也不再允许驶进开放区。有次,即使是时任法国总统的奥朗德也被要求在午门下车,步行参观。对此,单霁翔坚持,“这是一个文化尊严的问题。”

从火爆朋友圈的萌萌哒的明成祖朱棣的动画、到由单霁翔担任出品人之一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掀起的热潮、到如今已初成体系的故宫文创产业产品,单霁翔带领故宫走进新媒体时代,故宫成为一个大IP。在许多年轻人眼里,一个威严、高冷疏远的故宫博物院逐渐变得可爱动人、更接地气了。

一物千面,单霁翔做了一个先行者,为大家转动起这个巨大又沉重的“万花筒”。从此,抽象的文明与历史变幻出多种模样,故宫变得更“鲜活”了。

在成为“故宫掌看门人”之后的7年里,单霁翔十分积极地在经常会出现在各种电视节目、会议论坛活动中出现,但他的话题永远离不开宫里的大小事。演讲时的他,总爱“调皮”地使用各种“段子”,幽默的语言与他可亲的气质相得益彰。他被网友们爱称为“被工作耽误的网红段子手”。

但在人群背后,单霁翔始终谨记,“故宫是被一代一代人守护着过来的”。这句话里沉甸甸的重量令他每天殚精竭虑、如履薄冰、没有一天可以放松下来。作为院长,他需要对其中的每一砖、每一瓦、每一件文物负好责任,“把故宫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

单霁翔接受凤凰网《舍得智慧讲堂》采访

本应在60岁退休的单霁翔,已超期“服役”五年。直到今年的4月8日,单霁翔才正式从故宫博物院院长的职位上退下。大约一个月后,他又成了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与故宫的故事,没有终章,还还在继续。

一段旧故事是这样结束的,一个新故事也是这样开篇:

当一只只“御猫”悠闲地在倚在宫墙边打盹,当一个个“瑞兽”神气地守卫着宫门,当一朵朵文华殿前的海棠花盛放,当一件件宝藏再难掩饰光华,当一群群游人兴起而至、尽兴而归,当暮色渐渐西沉,当一盏盏昏黄的宫灯亮起,这位正在离宫的老人突然驻足,影子拖在地上,被拉得很老长老长。

他回过头,对着这里深深地一望再望。他知道,在明日的黎明爬起宫门开启时,他依然不会离开会再来……

来源:凤凰网文化

原文地址|http://www.bdwenxue.com/zixun/wenhuazixun/202001/27966.html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本站小编

 
最新评论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