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临江仙·千里潇湘挼蓝浦 赏析


来源:遍地文学 作者:浅见

这首词和作者以感伤为基调的其他词篇有所不同,尽管偏于幽冷,却没有显得气格羸弱。全篇渗透楚骚的情韵,这在秦词中也是特例。

临江仙·千里潇湘挼蓝浦

宋代:秦观

千里潇湘挼蓝浦,兰桡昔日曾经。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瑟泠泠。新声含尽古今情。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千里潇湘之上,渡口水色青青,屈原的兰舟曾驶过。明月高挂中天,清风渐渐停息,玉露清莹,微波不兴,漫天星斗映寒水。

独倚高高桅杆,心中无限忧思,远远传来凄清的瑟声,低低诉说着千古幽情。一曲终罢人不见,江上青峰孤耸。

注释

《临江仙》:词牌。双调小令,唐教坊曲。上下片各有三处平韵,五十八字。柳永演为慢词,上片五处平韵,下片六处平韵,共九十三字。

挼(ruó)蓝:形容江水的清澈。挼蓝,古代按取蓝草汁以取青色,同“揉蓝”。

兰桡(raó):兰舟,船的美称。桡,桨,借代为船。

危樯(qiáng):高高的桅杆。危,高。

遥闻妃瑟泠泠:听到远处湘灵鼓瑟的声音。

参考资料:

1、姚蓉,王兆鹏选注.秦观词选:中华书局,2005年:90-922、张旭泉编著.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精品词鉴赏: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103-1063、程艳杰 靳艳萍编著.宋词三百首 精读·故事 (上册):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317-319

创作背景

此词乃绍圣三年(1096)秦观贬徙郴州途中夜泊湘江时作。“千里潇湘”,是词人的泊舟之处,也是昔日屈原等迁客骚人乘舟经行的地方。词人因被贬郴州而夜泊湘江,与当年屈原、贾谊等人因怀才不遇而行吟江畔,境遇何等相似。引发了作者的深沉感慨。

参考资料:

1、姚蓉,王兆鹏选注.秦观词选:中华书局,2005年:90-92

赏析

起两句总叙,写词人泊舟之处,用的是倒装手法。《楚辞·湘君》中有:“桂櫂兮兰枻”、“荪桡兮兰旌”句,即用桂木做的櫂,用兰木做的枻;或用荪草饰的桡,用兰草饰的旌旗,都是形容湘君所乘船的装饰。这里用“兰桡”代指木兰舟,暗指这一带正是当年骚人屈原的兰舟所经过的地方。这两句是写他从处州贬来郴州时,曾乘船经过清澈如蓝的千里湘江,犹如在步当年骚人屈原的足迹,在千里潇湘水上走着迁谪的苦难历程。词人和骚人,通过“千里潇湘”这一今古长流的中介,白然联系起来。从一开始,词中就引入了楚骚的意境与色调。

接着三句写泊舟湘江夜景。写这时月升中天,风停息下来,因为夜深,看两岸花草上露水开始凝结,在月光照射下晶莹透亮。整个潇湘水面是平静的,没有风也没有浪,满天星斗正浸泡在江水里,星星冷得似乎在发抖,写出了深夜的寒意。这是移情写法,把人的冷意由“一天星”表现出来。

词的下片写情。开始两句写词人泊舟湘江浦,独自靠在高高的樯杆上,静静地倾听远方传来的湘妃清冷的瑟声。“妃”,指湘妃。传说潇湘一带,是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哭舜南巡不返,泪洒湘竹,投湘水而死的地方。又传二妃善于鼓瑟,《楚辞·远游》有“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特定的时地,触发了词人的历史联想,从而写出了这潇湘之夜似幻似真的泠泠瑟声,曲折地透露出寂寞凄冷的心境。

接着第三句,进一步描写对瑟声的感受,湘妃的瑟声是清凉哀怨的,抒发了她们对舜帝思念的深情,这是古今有情人共同的心声,不仅是湘妃的,也包含了词人的幽怨。词的歇拍两句,写听完曲子,抬头寻找湘妃,她已悄然不见踪影了,只有江岸无数座青青山峰巍然耸立,更进一步写出词人的怅惘之情和刚毅不屈的性格。 结尾全用钱起《省试湘灵鼓瑟》成句,但却用得自然妥帖,仿佛是词人自己的创作。它写出了曲终之后更深一层的寂寥和怅惘,也透露了词人高洁的性格。

这首词和作者以感伤为基调的其他词篇有所不同,尽管偏于幽冷,却没有显得气格羸弱。全篇渗透楚骚的情韵,这在秦词中也是特例。

北宋后期的情歌王子--秦观

秦观是宋代婉约词派的一代词宗!在婉约派中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秦观是和晏几道齐名的情歌王子,并称古之伤心人,更是当时歌女们眼中的白马王子!说秦观是一个忧郁的文艺青年,是因为他纤弱秀丽的词风。秦观是北宋后期婉约派一代词宗,与晏几道一起被称为“古之伤心人”,是一个忧郁得没有一丝水分的情歌王子。的词在北宋流行乐坛很受欢迎。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在KTV中点唱率很高。据说很多歌女以能见到秦观一面为荣,她们认为秦观的爱情词作音韵凄美,直指人心,若能得秦观一顾、填词一首,在京师娱乐界想不红都难。总之,他是文艺女青年眼中的白马王子。

2.女孩子喜欢他的词,但是好多评论家不喜欢,说他的词是女郎诗,这对秦观是不公平的!在评论家的眼中,秦观的词“首首珠玑,为宋一代词人之冠”。而那个写下“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元好问,评价秦观的诗为“女郎诗”,怎么听都有些讽刺的意味。这里面我以为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说秦观像个女人一般多愁善感,诗词有“女人味”;另外一层是说秦观词颇受女人们的喜爱。

3.你以为秦观是花样美男,其实他就是一个满脸络腮胡子的大汉!据他的同门晁补之说,秦观“高才更难及,淮海一髯秦”,说明他文采一流,胡子浓密。这分明就是一个身材魁梧、满脸络腮胡子的猛男。但就像赵传唱的“我很丑但我很温柔”一样,在粗犷的外表下,秦观有着一颗极其敏感柔弱的内心,仿佛内酯豆腐,一点就破一击就碎。

4.秦观是混错圈站错队,无助又彷徨,苏东坡一倒霉,秦观就更倒霉的人!秦观的悲剧也在于站错了队伍。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北宋文坛领袖苏东坡对他青眼有加,倾力提携,终于成就了他宋代婉约派一代词宗的江湖地位。但在政治上,苏东坡也是个失意者。他和新党旧党关系都搞得很僵,就像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无论哪一派上台,第一个就想把喜欢说三道四、仗义执言的苏东坡给贬到天涯海角去,耳边落得个清静。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与苏东坡同气连枝的秦观,自然免不了被贬的结局。除了短暂的在京城任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之外,秦观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被贬的过程。从杭州到处州,从郴州到横州,最后到雷州,和自己的老师苏东坡一样,越贬越远,一路向南。

5.他是一言不合就开怼,新党不喜欢,旧党也想搞死的人,反正是两边不受用!他曾经心怀天下,写下三十篇“辞华而气古,事备而意高”的策论,痛陈时事。以他的性格,我猜应该是这样的:在新党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写信给王安石,说宰相你搞得这个新法好,但是底层老百姓怨声载道,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你所用非人啊,你日理万机根本管不了下面的那些贪官污吏啊。经是好经,但是让歪嘴的和尚念歪了。用现在的话说是存在着很严重的“肠梗阻”现象。王安石不高兴,把他连同苏东坡等人一起贬了。等王安石变法失败,旧党领袖司马光上台后,秦少游又写信给司马光,说宰相你的旧法也很好,但你不能把事情做绝了,将新法和新党铲除干净,这也太不地道了吧?不能像您年轻的时候,为了救人一石头把缸给砸了,缸砸了还能再买,要是把这个国家给砸了,上哪儿找去?反正是把新法全废掉,那就是因噎废食。司马光也不高兴,又把苏门他们几个给贬了。

最后,我引用我的一篇文章的结尾,这样评价秦观:

“秦观的人生就像他的词中写的,“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前途渺茫,仕途无望。“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心情就像在严重的雾霾中,无法呼吸。痛苦是文学的温床,“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在如此凄美婉约的宋词中,秦观,和他的忧伤,注定难舍难分。”

艺术成就

秦少游是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在谈到秦少游时,习惯上总是把他与婉约词联系在一起,却较少提及他的诗,更少论及他的文。其实,在秦少游现存的所有作品中,词只有三卷100多首,而诗有十四卷430多首,文则达三十卷共250多篇,诗文相加,其篇幅远远超过词若干倍。当然,评价一个作家的成就不能只看作品数量而不看质量,有的作家存世虽只有一部(篇)作品,但其影响巨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却是无可撼动的。尽管如此,要历史而客观地评价秦少游在文学史上的贡献与地位,如果只论其词,而不论其诗其文,尤其是不论其策论,不仅有失偏颇,而且也评不出一个完整的秦少游。

紧扣现实,不尚空谈

秦少游的策论共有50篇,其中进策30篇,进论20篇。认真分析这些策论的内容就可以发现,这些文章大都能紧扣当时的社会现实,较少作书生之空谈。这一方面与当时制科之文的要求有关,一方面也与其业师苏东坡的鼓励与点拨有关。苏东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创作的成就颇高,他的鼓励与点拨当然是经验之谈。

引古证今,说理透彻

策论是古代的一种特有文体,相当于现代的政论文,是臣向君提出的有关国事、朝政的意见和建议。它的阅读对象主要是帝王,因而在写作上不能长篇大论地泛泛而谈,篇幅要短,立论要明,论据要足,说理要透。既要注意一事一议、深入浅出,更要注意言而有理,言而有据,言而有序。统观秦少游所写的策论,基本上达到了以上几点要求,特别在引古证今、说理透彻方面更是无懈可击。

结构严密、章法井然

熙宁四年,宋神宗采纳王安石的建议,改革科举法,“罢诗赋及明经诸科,专以经义、论策试士”。为了应举,秦少游在策论的写作上下了不少功夫,他对策论写作的重视甚至超过诗词赋。他曾说“作赋何用好文章,只以智巧饤饾为偶俪而已。若论为文,非可同日语也。” 正因为如此,秦少游的策论无论长短都非常注意谋篇布局,注意结构和章法的变化。

铺陈排比,气足神完

先秦诸子百家的散文和后来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大都讲究运用“整句”铺陈排比,让人读起来感到有一股气势扑面而来,很有震撼力。秦少游在饱读大量经典散文的过程中,对散文中如何运用铺陈排比心领神会,加之他青少年时也写过《浮山堰赋》《黄楼赋》《汤泉赋》《郭子仪单骑见虏赋》《和渊明归去来辞》等,特别是为纪念苏东坡在徐州抗洪成功所写的《黄楼赋》就很得苏东坡的赏识,认为这篇赋“雄辞杂今古,中有屈宋姿”。他把赋中运用得驾轻就熟的铺陈排比又运用到策论中来,就使文章更加气足神完。综上所述,秦少游的策论立论高远、说理透彻、章法严紧、文笔犀利,有一种特有的艺术张力,完全可以用“辞华而气古,事备而意高”来一言以概括之。

其实,对秦少游策论的评价,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很高的。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至于议论文字,今日乃付之少游及晁、张、无己……”。苏东坡《辨贾易弹奏待罪札子》:“秦观自少年从臣学文,词采绚发,议论锋起,臣实爱重其人。”清代梁章冉《扪虱新话》:“……少游文学西汉,所进策论,颇苦刻露,不甚含蓄。若比东坡,不觉望洋而叹,然亦自成一家。”现代著名学者朱东润则说:“予于少游之书,尤喜读进策三十篇,观其所得,导源东波,所见益卓。其论选举与役法者,皆深造而有得,不为世俗之言。” 

原文地址|http://www.bdwenxue.com/gudaiwenxue/tangshisongci/201906/7668.html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浅见

 
最新评论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