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张爱玲《花凋》


来源:遍地文学 作者:浅见

《花凋》描写的是一个封建遗少的女儿的爱情和人生,爱玲静静的叙述着那段苍白无力的爱,完全不带主观色彩,理性的让人更觉得苍凉起来,一朵鲜花的凋零,凋零在腐朽颓败的家庭里,凋零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中。

张爱玲《花凋》

作者简介:

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原名张煐,笔名梁京,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中国现代女作家。7岁开始写小说,12岁开始在校刊和杂志上发表作品。1943至1944年,创作和发表了《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小说。1955年,张爱玲赴美国定居,创作英文小说多部,但仅出版一部。1969年以后主要从事古典小说的研究,著有红学论集《红楼梦魇》。1995年9月在美国洛杉矶去世,终年75岁。有《张爱玲全集》行世。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独具魅力的作家,她一生的创作涉及小说、散文、剧本评论,其中以小说成就最高。张爱玲小说超越了她所处的时代。她的小说无论是选材、立意,还是人物塑造、叙事结构和语言技巧无不显现出个人的特色,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她的小说无论是超越雅俗,还是对边缘化小人物的深入描写,都是20世纪40年代的其他任何作家无法比拟的。因此她的小说不能归于任何一个小说流派,而是个独特的存在,为中国小说史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张爱玲贡献了一批文学精品,创造了写实小说的新高,在中国小说史具有坐标的价值。

20世纪40年代,张爱玲以其《金锁记》《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小说,在那个“低气压的时代”的上海文坛引起一片哗然。可以不把她称之为文学大师,但谁也不能否认张爱玲小说继承传统又能超越传统,在小说表现技巧的运用上大胆创新,取得了一定意义上的突破,形成了“说书人的构思、冷静的叙述心态、参差对照的写实手法、感觉外化的心理描写、突出的个性化的直觉意象以及苍凉的美学意境共同组成了独一无二的张爱玲文体”。这一文体对人们的创作起着一定的文本示范作用,这是她对现代小说的最大贡献。

剖析战乱中的人性是张爱玲散文的又一个重要内容。张爱玲对人性的看法是偏向于恶的,她更多地描写了现世生活中鲜活的人性世界和人性体验,并毫不隐瞒地坦露了自己的冷漠无情。对张爱玲而言,她生于乱世,长于乱世,从小失去了正常的家庭与温暖,所以她总有无家可归之感。她把这种感觉以理性观念的方式直接注入到自己的散文文本之中,然而张爱玲并没有大肆的直接描写这种精神上的荒凉之感,而是更多地或热情或冷峻地描写了她所体的种种感性的家,借此给读者意味深长的启示。在张爱玲看似随意的散文艺术世界里,不断地有她对那个时代的人生、人性、文明的真知灼见闪现出来,于是,情、趣、理三者的水乳交融构成了张爱玲散文的艺术境界。

张爱玲散文所体现出的情、趣、理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同她在散文中所运用的独特艺术手段分不开。首先,在文体上,她采用了议论小品文的文体。其次,在语言的运用上,她采用的是形象的叙事语言和精警的议论语言交替的使用。在散文中,她常用的一个艺术手段就是采用一些物化的意象将人物、景物或心情传达得精致、细腻、形象可爱,充满着艺术的韵味和精致。

《花凋》为张爱玲创作的短篇爱情小说。描写的是一个封建遗少的女儿的爱情和人生,爱玲静静的叙述着那段苍白无力的爱,完全不带主观色彩,理性的让人更觉得苍凉起来,一朵鲜花的凋零,凋零在腐朽颓败的家庭里,凋零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中。它讲述了一位身患肺痨的可怜少女陨落的全过程。《花凋》的主人公是川嫦,也是家中最小的女儿。父母与诸位姐姐都不甚在意她,她们自己打扮的花枝招展,只把穿过的剩下的东西给她,并且说她还是打扮得朴素些好看。大姐成婚以后,通过介绍她遇见了留学归来的一个医生,并爱上了他,两人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她却突然病了,医生刚开始对她极尽温柔体贴,天天照顾她,说了等她病好就成婚,可是后来,看到她没有好起来的希望,就另寻了一个护士结婚了,但还是会来给她治病。川嫦因此而受了刺激,病情加重,甚至起了轻生的念头,自己买安眠药自杀未遂,回家后继续被家人照顾,但最终郁郁而终。

在《花凋》中,张爱玲擅长的对于亲情与爱情的冷漠与淡倦描写得很刻]骨。“笑,全世界便与你同声笑;哭,你便独自哭。”但整篇《花凋》也未见张爱玲对于导致川娥死去的她的家人的如泣如诉的控诉,她只是用她自己特有的活生生的讽刺的语言将川娥一家人的面目表现得栩栩如生,将美好的事物破坏给了我们看。

《花凋》中关于亲情的描写充分运用了反讽的手法,使人读来感到可笑至极,又如严寒的冬季一般冷到人的心底。首先是郑先生与郑夫人之间。“郑先生是连演四十年的一出闹剧,他夫人则是一出冗长单调的悲剧”。郑先生作为前文所说的遗少浑浑噩噩的大半辈子,在外人眼里确实是一出“闹剧”,然而郑夫人身为女性,在那个时代没有多少能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只能依附于丈夫。然而郑先生显然并不如她的意,他恨丈夫的生活习惯,恨他轻轻松松就哄走了她先前辛辛苦苦积下的一点钱,恨他纳妾不允许他宠爱下堂妾所生的儿子。郑夫人绝望,遂抓住了“找女婿”这最后一根救命稻草。“那是她死灰的生命中的一星微红的炭火。”冗长的岁月里,只有一个女人毕生都在想方设法积下一点点钱的单调故事。其次是郑家姐妹之间。郑家姐妹之间的关系极为微妙。若说她们明争暗斗,作者在文中说“当着人,没有比她们更为温柔知礼的女儿,勾肩搭背友爱的姊妹”。若说她们相亲相爱,那么作者也说过:“小姐们穿不起丝质线质的新式衬衫,布褂子又嫌累赘,索性穿一件空心的棉袍夹袄,几个月之后,脱下来塞在箱子里,第二年生了霉,另做新的。丝袜还没上脚已经被别人拖去穿了,重新发现的时候,袜子上的洞比袜子大。不停地嘀嘀咕咕,明争暗斗。在这弱肉强食的情形下,几位姑娘虽是在锦绣丛中长大的,其实跟捡煤核的孩子一般泼辣有为。”川嫦是最小的女儿,相貌不如姐姐们美,因为姐姐们在选择美丽的资本时具有优先选择权,又加上姐姐们早早地被生活磨练得自私泼辣,使川嫦永远穿最旧的衣服,永远位于选择的末流。可姐姐们又深谙人情世故,懂得如何拿走本应属于妹妹的,又要让妹妹心甘情愿,还要念姐姐的好。于是连哄带骗地从妹妹身上省下来的开销自然而然地就成了姐姐们美丽的资本。在所谓的“温柔知礼,勾肩搭背”下,隐藏的是人性中最丑陋的自私、虚伪和虚荣,这些劣根引起了人与人之间无形而沉默的侵略。然而,川嫦也并非全然是一个善者,从她对待父亲下堂妾所生的幼子的态度可以看出,她说:“奶妈你端个凳子放在我背后,添一副碗筷来,随便喂他两口,应个景儿。不过是这么回事。”一句话折射出她也残留了父母的腐朽灵魂,在被人欺的过后,她又开始欺人了。她也走上了和父母,姐姐们相同的,人性的不归路。再者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父母在子女年幼时应当负起抚养子女的责任,教会他们生存的能力,日后子女方可脱离父母独自生活。然而由于郑先生仍然怀有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不懂得教育女儿们成为自食其力的新女性,使女儿们在成长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沾染了同自己一样的腐朽劣根,使女儿们一个个全部变成了“寄生虫”。郑家经济状况飘忽不定,有钱的时候,孩子们要什么给买什么,没钱的时候,却没有能力再去满足孩子们先前被惯出的贪婪欲望。子女们贪婪地向父母索求,却不关心家里的真实状况。郑家父母全心全意地希望女儿们找个好女婿,却是为了在经济上依附。这样便形成了父母与女儿们以金钱为维系的一种畸形关系。在川嫦病入膏肓,花掉了家里许多积蓄的时候,郑先生拒绝再出钱为女儿治病,这是促使川嫦走向死亡最直接的因素。

经典语句摘录:

1.笑,全世界便与你同声笑,哭,你便独自哭。

2.世界对于他人的悲哀并不是缺乏同情:秦雪梅吊孝,小和尚哭灵,小寡妇上坟,川嫦的母亲自伤身世,都不难使人同声一哭。只要是戏剧化的,虚假的悲哀,他们都能接受。可是真遇着一身病痛的人,他们只睁大了眼睛说:“这女人瘦来!怕来!”

3.风欲暖兮折春桃 

父愿小囡承花妙 

女儿红酒十八朝 

青杏初成是窈窕 

长街两岸新柳摇 

青砖千踏姻缘薄 

父望女嫁人家好 

故拒他人百般邀 

怎道 

竹马来悄悄 

相坐树下望月梢 

怎道 

青梅思来聊 

桃花盈地换情定 

汝尝品饮桃花雕 

汝可曾知谓花凋 

一坛情长两心烧 

三四语 

五六泪 

焉能诉尽情殇 

汝尝品饮桃花雕 

汝可曾知谓花凋 

若可以此换静好 

一坛酒 一声碎 

愿这一世不再尝

4.她姊姊泉娟说话说个不停,像挑着铜匠胆子,担子上挂着喋嗒喋嗒的铁片,走到哪儿都带着她自己单调的热闹。

原文地址|http://www.bdwenxue.com/haoshutuijian/zhongdiantuijian/201906/7559.html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浅见

 
最新评论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