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馆娃宫怀古五绝 赏析


来源:遍地文学 作者:浅见

此诗前二句对起,揭示了吴越的不同表现:一个通宵享乐,一个摸黑行军;一边轻歌曼舞,一边短兵长戟,在鲜明对比中,蕴藏着对吴王夫差荒淫误国的不满。三、四句就勾践亡吴一事,批评勾践只送去一个美女,便赚来一个吴国,“大有堪羞”之处,这是很有意思的妙文。吴越兴亡的史实,诸如越王十年生聚,卧薪尝胆;吴王沉湎酒色,杀伍子胥,用太宰嚭,凡此种种,诗人不可能不知。吴越的兴亡当然不是由西施一个女子来决定的。

馆娃宫怀古五绝

唐代:皮日休

绮閤飘香下太湖,乱兵侵晓上姑苏。 

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 

郑妲无言下玉墀,夜来飞箭满罘罳。

越王定指高台笑,却见当时金镂楣。 

半夜娃宫作战场,血腥犹杂宴时香。 

西施不及烧残蜡,犹为君王泣数行。 

素袜虽遮未掩羞,越兵犹怕伍员头。 

吴王恨魄今如在,只合西施濑上游。 

响屟廊中金玉步,采蘋山上绮罗身。 

不知水葬今何处,溪月弯弯欲效颦。

注释

⑴金镞(zú):金属制的箭头。

⑵屟(xiè)廊:亦作“屧廊”,即响屧廊。春秋时吴宫廊名。屟是木板拖鞋。吴王夫差命人将廊下的土地凿成瓮形大坑,上面用厚木板覆盖辅平,让西施和宫女穿上木鞋在上面行走,铮铮有声,所以取名响屟。今苏州灵岩寺圆照塔前有一个小斜廊,就是其遗址。

⑶郑妲:一作“郑旦”,是历史上一位刚烈女子。她与西施一样,也是被越王勾践选中献给吴王夫差的美女之一。

⑷罘罳(fú sī ):也作“罦罳”。古代一种设在门外的屏风;设在屋檐下防鸟雀来筑巢的金属网。

⑸伍员(yún):即伍子胥。春秋末期楚国人,后为吴国大夫。

鉴赏

七绝《馆娃宫怀古》共五首,又名《馆娃宫怀古五绝》。这五首思古寄慨之作,是皮日休在苏州任职时,因寻找馆娃宫旧迹而作。组诗咏怀古事以寄讽,以叙述和议论相结合,通过馆娃宫昔盛今颓的具体情形的对比,反映吴国的盛衰兴亡,籍此表达对世事沧桑、国事兴衰的慨叹。

组诗总体上是说昔日宫中的盛宴、美人、歌舞已经被硝烟弥漫所取代。诗人用歌舞升平的场面与战火纷飞的场景相对比,以史实为据,但使用翻案法,“出奇立异”,不落窠臼。王锡九《皮陆诗歌研究》认为,古代文人中的隐逸者,发思古之幽情,“亦是好以议论为诗者”(方岳《深雪偶谈》)。

比如第三首说烧残的蜡烛还为吴王夫差的悲惨下场滴下几滴泪珠,西施反不如蜡烛,没有一点悲戚的表现。这是反其意而用之。

这五首七绝以第一首最为著名。此诗首句“绮阁飘香下太湖”,完全从侧面着笔。它写馆娃宫,仅仅用一个“绮”字状“阁”,用一个“飘”字写“香”,这样,无须勾画服饰、相貌,一个罗縠轻扬、芳香四溢的袅娜倩影,便自在其中了。特别是“下”字很有分量。从“绮阁”里散溢出来的麝薰兰泽,由山上直飘下太湖,那位迷恋声色的吴王何沉浸其中,不能自拔,以至对越王的复仇行动,连做梦也没有料到,就不言而喻了。次句“乱兵侵晓上姑苏”,省去越王卧薪尝胆等过程,单写越兵夤夜乘虚潜入这一重要环节。“乱兵”,指吴人眼中原已臣服现又“犯上作乱”的越军。侵晓,即凌晨。吴王志满意得,全无戒备。越军出其不意进袭,直到爬上姑苏台,吴人方才发觉。一夜之间,吴国就灭亡了。这是令人震惊的历史教训。

此诗前二句对起,揭示了吴越的不同表现:一个通宵享乐,一个摸黑行军;一边轻歌曼舞,一边短兵长戟,在鲜明对比中,蕴藏着对吴王夫差荒淫误国的不满。三、四句就勾践亡吴一事,批评勾践只送去一个美女,便赚来一个吴国,“大有堪羞”之处,这是很有意思的妙文。吴越兴亡的史实,诸如越王十年生聚,卧薪尝胆;吴王沉湎酒色,杀伍子胥,用太宰嚭,凡此种种,诗人不可能不知。吴越的兴亡当然不是由西施一个女子来决定的。但写诗忌直贵曲,如果三、四句把笔锋直接对准吴王,虽然痛快,未免落套;所以诗人故意运用指桑骂槐的曲笔。他的观点,不是游在字句的表面,要细味全篇的构思、语气,才会领会诗的义蕴。诗人有意造成错觉,明嘲勾践,暗刺夫差,使全诗荡漾着委婉含蓄的弦外之音,发人深思,给人以有余不尽的情味,从艺术效果说,要比直接指责高明得多了。

唐朝诗人皮日休的故事:不以一眼废双眼

唐朝诗人皮日休写得一手好文章,但他的长相却令人不敢恭维,因为他有一只眼睛非常地不雅观。

一次,皮日休去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偏偏主考官郑愚有个毛病,喜欢以貌取人。当他阅读到皮日休的文章时,十分欣赏,认为皮日休是个难得的人才。于是就把皮日休招来进行面试。

郑愚本来满心想好好提拔提拔这个才华出众的皮日休,可是,当皮日休来到他面前的时候,郑愚不禁大失所望,原来皮日休的左眼是下榻的。郑愚刚才的欣喜之情一下子全被皮日休的眼睛给冲跑了,他想:“此人才华横溢,但相貌却是如此丑陋,真是可惜啊!”

于是,郑愚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口气对皮日休说:“年轻人,你很有才华,我也非常欣赏你的文章,本来是想好好录用你、提拔你的,将来你的前途也是不可限量的。可是为什么你的一只眼睛竟然会是这么个样子呢?”

当皮日休听到郑愚说自己的眼睛的时候,他并未感到有任何的尴尬和难堪,他一边揣摩郑愚的心理,一边机智的回答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主考官大人,我来参加考试,凭借的是自己的脑子和多年苦读积累的学问,而朝廷也是需要我的学问来治理国家的啊。听说您对小人的考卷颇为欣赏,假若您是由于我的相貌而埋没了人才,那您的一世英名不就全毁了吗。别人会认为您选材不力呀。我想主考官大人您不会因为我的一只眼睛而毁掉自己的两只眼睛吧。”

郑愚听到皮日休的话后,心中顿时对其产生了好感,态度也完全转变过来了,于是当机立断,判定皮日休金榜题名。

哲理点拨:人才的缺陷同时也是可以弥补的,他可以扬长避短,尽量发挥自己的长处,避免自己的弱点;整个社会群体也应该给人才提供发挥的空间和施展才华的最佳场所,合理利用人力资源,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作出贡献。

皮日休究竟是怎么死的?

皮日休究竟是怎么死的,说法不一:有人说,他是被黄巢杀害的,杀害他的原因,计有功在《唐诗纪事》里说得煞有介事:广明元年(880),黄巢攻进长安,建国号“齐”。封皮日休为翰林学士,并叫他写一首诗谶,皮日休当即写了这么几句,其中黄巢认为皮日休是讽刺他头形很丑,一怒之下,杀害了他。也有人否定这一说法,如宋人尹洙《河南集·大理寺丞皮子良墓志铭》和陆游《渭南集·老学庵笔记》都据皮光业碑说皮日休在五代吴越国钱镠下面做过官。

从时间来看,黄巢被李克用所袭,兵败后死于泰山狼牙谷是在中元四年(884);钱镠建立吴越国是在907年,前后时差有14年。如果说,计有功的话语之凿凿;那么,尹洙和陆游也持之有故。反正史籍无征,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吧。在诗歌创作上,皮日休最推崇李白、杜甫和白居易。他说“负逸气者,必有真放,以李翰林为真放焉;为名臣者,必有真才,以白太傅为真才焉。”他的文学主张受白居易的影响很深。

说他自己的散文作品“皆上剥远非,下补近失,非空言也。”《桃花赋序》也说:“非有所讽,辄抑而不发。” 在《正乐府十篇》的小序里,他更是明确地强调乐府诗的政治作用:“乐府,盖古圣王采天下之诗,欲以知国之利病、民之休戚者也……诗之美也,闻之足以劝平功;诗之刺也,闻之足以戒乎政。旗帜鲜明地强调诗歌的社会效益,反对那种不着边际的侈丽浮艳的靡靡之音。

在诗歌创作中,皮日休不但坚持现实主义传统,对历史上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也持辩证的历史观。如咏史诗《汴河怀古》。因主干在汴河一段,所以习惯上呼为“汴河”。正因为它工程浩大、耗费甚巨,所以历代诗人们几乎众口一辞,说这是导致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于是也就成了杨广的主要罪证。对此,皮日休有自己的评说先评说汴河:一个“赖”字,从时空两个方面肯定它对促进南北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今”,是就时间说,它自古及今,沾溉后世;“千里”,是就空间说,它沟通南北,泽被江淮。

再评说杨广:错就错在“水殿龙舟”的游幸上。当然,历史没有假如,诗歌却可以假若。诗人说,假若没有“水殿龙舟”游幸的奢靡浪费,杨广开凿这条运河的功绩,可与大禹治水相提并论,该不算溢美之辞吧!评说古代帝王的千秋功罪,不囿陈说,不“一棍子打死”。只是就具体事实辩证地作出客观的评价,我们能不服膺诗人宽广的襟怀和卓越的史识吗?

对历史题材诗歌的创作,皮日休不但在认识评价上敢于突破传统思维,而且在构思立意和修辞表达上,也十分幽默风趣。如《馆娃宫怀古》,馆娃宫在这建筑精美而又绮丽非常的馆娃宫里,空气中飘散着兰麝幽香,一个罗縠轻飘、芳香四溢的袅娜倩影,从山上直下太湖,这位既有几分风流潇洒,又一向迷恋女色的吴王,刚刚取得打败越国的胜利,就得到这样的绝代佳人朝夕相伴歌舞终霄,教他怎能不神魂颠倒,如痴如醉呢?

也就在吴王沉浸在甜蜜的爱情云雾里,醉醺醺、飘飘然的时候,天还没有破晓,越王勾践就率领一支“乱兵”,乘吴王没有觉察、更没有戒备的情况下,人不知鬼不觉地攻上姑苏台,一眨眼,偌大个吴国就这么无声无息地灭亡了。针对吴王在瞬间灭国的事实,诗人们谁不是直斥吴王的荒淫误国呢?

皮日休却偏偏开起玩笑来了,居然只用一个民间美女西施,就赚得吴国的大片江山;用这么微不足道的代价就获得无可估量的回报,连越王自己也感到有些不好意思哩!这一玩笑的背后不显然是说,越王只不过是投其所好,吴王的灭国完全是由自取!这种曲笔建议的幽默表达,不是比直面指斥更饶情趣吗?

原文地址|http://www.bdwenxue.com/gudaiwenxue/tangshisongci/201908/11027.html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浅见

 
最新评论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