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奉同张敬夫城南二十咏 赏析


来源:遍地文学 作者:浅见

朱子说:“人言读书当从容玩味,此乃自怠之一说。若是读此书未晓道理,虽不可急迫,亦不放下,犹可也。”读书和学习是一件辛苦的事,要达到良好的效果,就要下工夫、出力气,这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每一个学生都有阅读偏好,有喜欢读小说的,有喜欢读散文的……从培养习惯的角度出发,要将学生的兴趣作为培养阅读习惯的动力,鼓励学生要么不读,读了就要认真读,不要让阅读过程变成一场走马观花的游戏。

奉同张敬夫城南二十咏

宋代:朱熹

纳湖

诗筒连画卷,坐看复行吟。想像南湖水,秋来几许深。

东渚

小山幽桂丛,岁暮霭佳色。花落洞庭波,秋风渺何极!

咏归桥

绿涨平湖水,朱栏跨小桥。舞雩千载事,历历在今朝。

船斋

考盘虽在陆,滉漾水云深。正尔沧洲趣,难忘魏阙心。

丽泽堂

堂后林阴密,堂前湖水深。感君怀我意,千里梦相寻。

兰涧

光风浮碧涧,兰杜日猗猗。竟岁无人采,含薰祗自知。

书楼

君家一编书,不自圯上得。石室寄林端,时来玩幽赜。

山斋

藏书楼上头,读书楼下屋。怀哉千载心,俯仰数椽足。

蒙轩

先生湖海姿,蒙养今自閟。铭坐仰先贤,点画存彖系。

疏此竹下渠,漱彼涧中石。暮馆绕寒声,秋空动澄碧。

卷云亭

西山云气深,徙倚一舒 。浩荡忽搴开,为君展遐眺。

柳堤

渚华初出水,堤树亦成行。吟罢天津句, 风拂面凉。

月榭

月色三秋白,湖光四面平。与君凌倒景,上下极空明。

濯清

涉江采芙蓉,十反心无斁。不遇无极翁,深衷竟谁识?

西屿

朝吟东渚风,夕弄西屿月。人境谅非遥,湖山自幽绝。

淙琤谷

湖光湛不流,嵌窦亦潜注。倚杖忽琮琤,竹深无觅处。

听雨舫

彩舟停画桨,容与得欹眠。梦破蓬窗雨,寒声动一川。

梅堤

仙人冰雪姿,贞秀绝伦拟。驿使讵知闻,寻香问烟水。

采菱舟

湖平秋水碧,桂棹木兰舟。一曲菱歌晚,惊飞欲下鸥。

南阜

高丘复层观,何日去登临?一目长空尽,寒江列暮岑。

注释

①小山:即淮南小山。

②霭:笼罩。唐陈标《秦王卷衣》:“秦王宫阙霭春烟,珠树琼枝近碧天。”

③光风:雨止日出时的和风。《楚辞·招魂》:“光风转蕙,汜崇兰此。”

④杜:杜若,香草名。《楚辞·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猗猗:美盛貌。《诗经·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⑤欹眠:斜倚或斜靠着睡觉。欹,通“倚”。

⑥桂棹:用桂木制成的桨。木兰舟:用木兰树造的舟。二者皆美称。南朝梁任窻《述异记》卷下:“木兰洲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也。七里洲中,有鲁般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中。诗家云木兰舟出于此。”鲁般即鲁班。 ▲

评析

张栻,又名乐斋,字敬夫,号南轩,谥号宣,闲居长沙时,尝于城南结屋读书,撮其二十景一一名之。又作《城南杂咏二十首》及实景图,寄与朱熹。此诗即朱熹逐题依韵和之,作于淳熙元年(1174)秋。全诗抒写景物,讴歌出尘脱俗的隐居生活,崇尚古人的高洁志向,并暗含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意。语言晓畅清新,在意境上空灵超脱、闲暇萧散。何乔新《跋晦庵真迹》评此诗云:“其词浑厚和平,有盛唐风致,其字如孤松老柏,晋宋间以书名家未易及也。”《庚子销夏记》卷一《朱元晦城南二十咏墨迹》:“朱夫子和敬夫先生《城南二十咏》,字法俊逸,大有晋人风度,而诗之清远,亦非宋人所能及。”

伟大的思想家朱熹,到底是怎样一个存在?

我想儒家这一学派除去孔子,最被大家熟知的应该就是朱熹了吧。朱熹在这一方面的造诣也是特别的高,他虽然生活在南宋时期,但是他的思想一直都影响着元明清三个朝代。朱熹的思想并没有比孔子差很远,虽然说觉悟不及孔子,但是在其他的思想家里,也还是数一数二的。我们对于孔子的评价,好像还没有什么不好的,一直以来都是他说什么我们都认为是对的。

但是历史上对于朱熹的评价就不是这样了,有人说他好,也有人说他不好。有人就认为朱熹的思想道德修养的境界特别的高,但是也有人认为他无才无德。为什么差别会这么大呢?咱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历史上认为朱熹无才无德主要就是因为一直流传着四件事。首先第一件就是朱熹跟一个官员争一个青楼的女子。民间流传的是朱熹喜欢那个女子,但是那个女子并不喜欢他,而且还跟另外一个朝廷的官员混在一起。于是朱熹就伺机报复,就在朝廷上指责那个官员。但是真正的历史并不是这样子的,朱熹是一个特别正直的人。他在有一次查官员贪污的时候就发现那个官员不太正常。

于是他就把真实的情况上报给了皇上,这件事情把那个官员给逼急了。那个官员为了把他拉下去,就污蔑他跟那个青楼女子有关系,因为那个青楼女子喜欢的是自己而不是他,所以就用这件事情来报复自己。所以说事情的真相其实是这个样子的,很明显就算说朱熹这样一个大圣人喜欢青楼的一个女子,也是没有什么可信度的。

第二件事情就是朱熹对自己的母亲不好,舍不得给他母亲买吃的,给他母亲做饭的时候,用的都是不好的米。对于儒家来说,百善孝为先。肯定对自己的父亲母亲尽孝是应该的,如果自己作为儒家学派的一员,却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就真的太差劲了。但是也有历史书上面写的是他给他妈妈守陵守了六年。这个也不知道谁是真的,无从辨别,只是谣言一出,大众都被传言带偏了。

第三件就是朱熹爱上了武夷山的一个寡妇,但是小编觉得这种事情一听就特别的扯淡。没有什么可信度,难道人家的家乡在武夷山就会爱上武夷山的寡妇吗?当然不是这样子的,而且这件事情要真的跟传言说的一样,那他的名声早就坏了。

最后一件就更加的可笑了,在朱熹的儿子死了之后,他的儿媳妇又怀了孕,然后被人硬说是朱熹的。先不说是不是他的,就连他儿媳妇有没有怀孕都是个迷,更加别说是他的了,所以这些其实都是无稽之谈。

像朱熹这样的有名之士,肯定会有很多的流言蜚语,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选择相信也可以选择不相信。但是如果有那种一看就特别荒谬的就没有必要相信了,而且像这种一直以来都是别人的榜样的宋代理学家,一般也不会做出什么出格过分的事情。

古人是如何读书的?朱熹给我们最佳读书方法,赶紧学起来

朱熹作为继孔子、孟子之后最杰出的儒学大师,其一生都在为教育事业奋斗。朱熹的弟子汇集朱熹关于读书的训导编订的“朱子读书法”是古代最有影响的读书方法论,为后世提供了诸多借鉴。

古人的读书之道

在中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两人,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莫大声光,留下莫大影响。作为宋代理学集大成者的朱熹,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朱熹总结的《读书之要》,堪称读书方法之大成。其弟子根据《读书之要》,结合朱子平日有关读书的论述,整理汇集,终成著名的《朱子读书法》。

《朱子读书法》把读书法定为六条:曰循序渐进,曰熟读精思,曰虚心涵泳,曰切己体察,曰着紧用力,曰居敬持。

读书乃学者第二事。

读书是求学的第二件事,那么什么才是求学的第一件事呢?朱子随后提到我们读书是因为“未曾经历见许多”,圣人写书,是因为“经历见得许多”。这就告诉我们,求学最重要的是“经历”。从学习规律来看,学生最佳的学习方式是从生活中和经验中学习。但是个人的经历和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所有知识都可以从自身的经历获得。此外,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越来越趋向于书本和理论知识的灌输,学生越来越像考试和背书的机器。面对这样的现实,对于不能改变整个社会评价标准的我们,可以改变对学生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去体验、去经历。

朱子说圣人能写出书来,主要就是因为“经历见得许多”。我们不能为了考试分数,剥夺了学生成为“圣人”的机会。

读书要吃透。

大凡看书,要看了又看,逐段、逐句、逐字理会,仍参诸解、传,说教通透,使道理与自家心相肯,方得。读书要自家道理浃洽透彻。

读书是一个从容不迫、自我求取和满足的过程,就好像江海浸泡,油膏滋润,经过一个缓慢的过程,心中的困难和疑惑都会冰雪消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无论是学习知识还是学习道理,都是一个将外在的东西内化为个人思想的过程。“润物细无声”式的浸润会比“暴风骤雨”式的灌输好得多。学习知识,要有预习、学习、复习的过程,要考虑读者的接受程度。如果一味求快,那么不可能有好的效果。比如背唐诗,每天背5首、10首,不如每天背2首,剩下的时间复习巩固前一天所背诵的。这样学生才能记得牢,并且能获得成就感,学会坚持。

朱子认为:“圣贤之言,须常将来眼头过,口头转,心头运。”朱子的读书法,主要是针对儒家的经典所说的,因此他说如果看书看到和圣人的想法不一样的,就要对照自己反思改正,这就是假设书上总是对的,而自己总是错的。但是在知识爆炸,观念更新的时代,从书中读到和自己原有的知识、观念不同的内容,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应该鼓励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大胆质疑书上的内容,通过探索和钻研,寻求真理。遇到问题时,既要反思,又要记得“尽信书不如无书”,不能单单盲从书本,也要有独立的思考,深入探索知识。

读书是一种休闲娱乐还是一种人生追求?

朱子说:“人言读书当从容玩味,此乃自怠之一说。若是读此书未晓道理,虽不可急迫,亦不放下,犹可也。”读书和学习是一件辛苦的事,要达到良好的效果,就要下工夫、出力气,这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每一个学生都有阅读偏好,有喜欢读小说的,有喜欢读散文的……从培养习惯的角度出发,要将学生的兴趣作为培养阅读习惯的动力,鼓励学生要么不读,读了就要认真读,不要让阅读过程变成一场走马观花的游戏。读小说,不要光看情节;读散文,不要只关注优美的语言。

读书一定要读到位。

人言读书当从容玩味,此乃自怠之一说。若是读此书未晓道理,虽不可急迫,亦不放下,犹可也。读书要下工夫、动脑子、弄得懂、记得住。但有些学生每天都有做不完的题、看不完的书,成绩却没有进步。这就是因为功夫没有做到位。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目标和计划,只是为了完成家长和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学习的目的就是交作业和应付考试。如何才能做到位呢?要在学习过程中,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力求真正理解掌握。作业和考试只是检测学习的手段,而不是学习的目的。

读书太慢、看不懂时该如何呢?

读书看义理,须是胸次放开,磊落明快,恁地去。第一不可先责效。纔责效,便有忧愁底意。只管如此,胸中便结聚一饼子不散。今且放置闲事,不要闲思量。只专心去玩味义理,便会心精;心精,便会熟。

朱子说读书不要“责效”,不是说读书不要效果,而是说读书不能急功近利,要以理解和懂得道理为先。如果在开始读的时候就是奔着一个功利的目标读,就很难有成就。

读书就要一心一意地体会书中的道理,放下其他想法,让阅读和学习恢复本真的快乐,深入体会书中的道理,学到了道理,再用来指导自己的成长。一个多读好书、在主动探索中学习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才能真正学好知识,做好人。

诵读是一种重要的读书之法。

过去的私塾先生,教学生读书,不是先讲解,而是自己诵读几遍之后,让学生先跟着齐读,再各自读,反复读,直到学生熟读成诵。一般来说等到书能背下来,书上的意思就懂了一大半。学生不喜欢出声诵读,只习惯无声默读,而且往往是年级越高的学生,越不喜欢出声。就算在学校组织的早读课上,也常常看到学生不肯张口,不愿意出声。但是诵读具有一系列好处,比如说可以感受文章的韵律和节奏;可以锻炼发声,培养说话、表达、交流和演讲的能力;可以锻炼专注力,融入书本中。诵读时,要做到“口到、心到、眼到”,边看、边读、边听、边想,多种感官综合运用,就会增强记忆效果。

朱子认为,读书就是要踏实、深入地读到每本书的精髓,再主动融入自己的理解,才能真正有收获。如果只是死读书,被书上的内容束缚了理解,那么只会越读越糊涂,越读越茫然。

如何培养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意识和习惯呢?

首先,要知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学习中只有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才是关键,要积极动脑,主动参与讨论,力求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其次,要培养主动质疑的精神。大胆提出疑问,不要盲从权威,要主动思考。

再次,要能够主动把自己原有的知识储备和新学到的知识相融合,解决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问题。

原文地址|http://www.bdwenxue.com/gudaiwenxue/tangshisongci/201908/11154.html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浅见

 
最新评论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