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诗阅读 大姊索诗 袁枚


来源:遍地文学 作者:浅见

六旬谁把小名呼?阿姊还能认故吾。见面恍疑慈母在,徐行全赖外孙扶。当前共坐人如梦,此后重逢事恐无。留住白头谈旧话,千金一刻对西湖。

大姊索诗

清代:袁枚

六旬谁把小名呼?阿姊还能认故吾。

见面恍疑慈母在,徐行全赖外孙扶。

当前共坐人如梦,此后重逢事恐无。

留住白头谈旧话,千金一刻对西湖。

相关阅读

活在红尘里:被红尘拯救的才子袁枚

一个老男人,半生倥偬打造下偌大个商业帝国,后来繁华阅尽,实在放不下心中揣着的情怀,又闹着登山读书看世界,捎带着吃了两碗红烧肉,结果,整个世界都不安静了。

于是,当后来有个野蛮人不孚众望地来踹门砸场子的时候,满世界都响起了恶意的笑声。

这事儿搁今天好理解。你个盖房子的,不好好盖房子整什么情怀嘛!虽说房子盖得不错,可遍天下几个人住得起?你登上了世界的高峰,登上了人生的高峰,还要卯着劲儿在幸福的康庄大道上向着“十全老人”的方向不可遏制地狂奔下去,你让一众还挣扎在泥坑里的蜗人们、蚁人们看着你绝情而去的红尘背影作何感想?鸡怎么想?鸭怎么想?还有大鹅怎么想?你还让不让人家安安静静地做个美男子啦?!

您这么有文化肯定一早就猜到了,没错,我说的就是清朝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小仓山房集》和《随园诗话》的作者一一袁枚,袁简斋。

要说起袁枚,绝对称得上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中的异类。论写诗,历代诗人灿若星汉,袁枚不过是其中较亮的一颗而已,倒真算不得什么。但写诗而能开宗立派的就不多见了吧?既是文坛领袖又堪称政界明星的还剩多少?既能板着脸当官,还能提起笔骚情,更满肚子算盘珠子,做生意做得让人侧目的,恐怕不用掰脚趾头也数得清了吧。

横跨政商学三界,业余时间还不忘登山演戏当厨子做红烧肉,撩妹撩成祖师爷级的水平,试问攘攘天下其人几何?!

袁枚是一个。

袁老师二十四岁中进士,之后在溧水、江宁、江浦、沭阳任过七年县令。您可千万别想当然地把所有县令都看成县委书记喽。以江宁为例:纺织业是大清朝的主要税源,朝廷为此在江南设了三大织造局专营纺织,其中以江宁织造府为最,年入税银以千万两计。

曹雪芹家族就是因为从其曾祖父曹玺开始三代在江宁织造为官,才造下“山水横拖千里外”的大观园。也正因此,才有了繁华落幕后不朽名著的诞生。在这样一个经济重镇任县令,岂是同级官僚可比得?据说袁老师官做得也相当不赖,厉行法制,颇得赏识。可宝宝不开心,一赌气辞职了。

辞职了干什么?盖房子呀!

老袁在小仓山下花三百金买了块叫随园的园子,然后大加整饬。房子盖的怎么样呢?他曾写过一首诗描写园中景致:“造屋不嫌小,开池不嫌多。屋小不遮山,池多不妨荷。游鱼长一尺,白日跳清波。知我爱荷花,未敢张网罗。”是不是敢脚着这处私人会所除了点儿文人的小调调也没啥大不了的?呵呵,顺着诗人的话走还不把你忽悠瘸了?

我以前读辛弃疾的词,还觉得老诗人肯定饥寒交迫、贫病交加,被社会欺负得不行不行了呢。要不怎么会“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破纸窗间自语”呢?

后来看到稼轩生平,才知道人家先后任过江西、福建两路的安抚使,四品龙图阁待制,尴尬得我呵呵了足有十分钟。所以,袁老师说园子“屋小不遮山”,你要正确理解。再说,人家还写了另一首诗你咋不认真体会一下下?一一“放鹤去寻山鸟客,任人来看四时花”。听听,放鹤寻客,如果光是座四合院儿大概不会是这种口气吧?

讲白,这所园子袁老师原本就没打算只自个儿住,人家还要搞旅游开发呢。他拆掉了围墙,早早当了回开放式小区的先行者,然后邀请远近游客前来参观。慕名而来的游客玩累了咋整?吃饭呗!

袁老师就又写了本《随园食单》,将三百余种江南美食尽囊其中,大打袁氏私房菜的品牌广告。客人来了,不仅有水榭亭台、精肴玉馔,还有美女歌舞等文化演出呢。甭忘了,袁先生还是位出色的剧作家,自编自导并参与演出过许多脍炙人口的“三贴近”优秀剧目。您要还意犹未尽,那就花银子买套《随园诗话》等著作回家慢慢品读去。

这招可了不得,据说,连琉球国的人都专程过来买书,仅卖书一项就可年入白银三四千两。瞧瞧这“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路数,瞧瞧这房地产和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袁老师那,您低调点儿好兀啦,能不能给后人留点儿创意空间啊?……

我猜你肯定要矫情:那说好的红烧肉呢?我还真不吃抬杠,真的专门去查了回《随园食单》,现把袁氏私家“红煨肉三法”录于下:“或用甜酱,或用秋油,或竟不用秋油、甜酱。每肉一斤,用盐三钱,纯酒煨之;亦有用水者,但须熬干水气。

三种治法皆红如琥珀,不可加糖炒色。早起锅则黄,当可则红,过迟则红色变紫,而精肉转硬。常起锅盖,则油走而味都在油中矣。大抵割肉虽方,以烂到不见锋棱,上口而精肉俱化为妙。全以火候为主。谚云:紧火粥,慢火肉。至哉言乎!”

和头大脖子粗的普通伙夫不同,袁老师做红烧肉也透着股浓浓的酱香文化味儿,人家不仅做出了香喷喷的红烧肉,还把饮食升华到人生的高度:“凡事不宜苟且,而于饮食尤甚。……厨者偷安,吃者随便,皆饮食之大弊。审问慎思明辨,为学之方也;随时指点,教学相长,作师之道也。于是味何独不然?”这哪是吃饭,分明是活生生地吃人生体验嘛。哎,还真应了那句话了,不想当人生导师的厨子不是个好地产商啊!

下面该聊登山的事儿了。我一直没搞明白,登山挺好的运动,有病治病,没病吹风,人家就是命蹇死在山上也用不着你去哭丧,为啥那么多人爱跌风凉话呢?老袁就是个爱山的人。年轻时忙事业忙挣钱顾不上,老了老了还放不下山林之约。67岁服丧完毕,老先生就一头扎进深山老林里,再没停下过攀登的脚步。

67岁他游历天台山、雁荡山。68岁登上了黄山。69岁正月出发,腊月底始返,从江西庐山一路行经广东罗浮山、丹霞山,再经桂林,过衡山。71游武夷山。77二游天台山。79三游天台山。80出游吴越之间,81岁还到吴江看风景……82岁,卒。多亏那时信息不发达,我猜想老头儿要是听说有座叫做珠穆朗玛的大山,没准拄着根棍儿也能捱到山顶上去。

我知道你迫不及待地想听袁老师撩妹的故事。但是抱歉,关于这事,淫者见淫,智者见智,还有思想家看出了男女平等。我只知道书上说,“美女下陈,殆不止金钗十二。”有人还把众多的随园女弟子也算在里边,这就有些诲淫诲盗、居心叵测了。

袁老师倚红偎翠的一生波澜壮阔,他自己倒也大大方方,他认为,“惜玉怜香而不动心者,圣也;惜玉怜香而动心者,人也;不知玉不知香者,禽兽也。人非圣人,安有见色而不动心者?其所以知惜玉而怜香者,人之异于禽兽也。……男女相悦,大欲所存;天地生物之心,本来如是。”

他还写了句文绉绉的诗抒发他夕阳红的情怀:“若道风情老无份,夕阳不合照桃花!”

传说还有一个故事,袁老师有一枚“钱塘苏小是乡亲”的私章,用的是唐人句。有次某位省部级高官向他借诗集,他就随手把这枚私印盖在书上。结果领导认为这严重冒犯他,大怒发飙。

袁先生正色反驳领导说,你以为盖这个章是侮辱你了吗?今天你身居高位当然觉得青楼女子出身下贱,但百年之后,人们只知道有苏小小,谁还记得有你这么一号人呢?您瞧出来了吧,但凡高手过招都是无招胜有招,撩妹撩到化境不一定非得拼颜值、使银子,关键是要讲道理!这个你服不服,怕不怕?

我一直觉得袁简斋能热热闹闹地活到寿终正寝实在是个奇迹。他论诗,讥讽神韵派是“贫贱骄人”,嘲笑格调派是“木偶演戏”,调侃肌理派是“开骨董店”,笑话宗宋派是“乞儿搬家”,一杆子把当时正红火的诗坛流派扫了个遍。

圣人说“君子远庖厨”,他非要乐而不疲地追求口腹之欲,还大谈“有目必好色,有口必好味。戒之使不然,口目成虚器”的歪理邪说;圣人说“君子寓于义小人寓于利”,他却敲锣打鼓地挣银子当土豪;圣人说“男女授受不清”,他呢,明目张胆地招收女学生,教他们写诗,帮他们出集,这才使得中国诗史于李清照、朱淑真外,又涌现出一大批才思燦然的女性诗人,也使得诗歌国度的招牌没有因为女性的大量缺席而过于失色。

圣人的话袁老师大概只听进去一句:父母在,不远游。

在那个处处壁垒森严的年代,袁老师痛痛快快地挣钱,畅快淋漓地骂人,潇潇洒洒地游历,随心所欲地写诗,站着活了一生。这并不是因为他多有性格或多有才情,按理说,在官场上混,以袁老师的为人秉性,恐怕还没吃到红烧肉坟头上就已莺飞草长了。

真正救了他的是走下庙堂、走进红尘的决定。活在红尘里,性灵派的诗才找到了源泉和归宿。

从此,诗歌不再仅仅是道德文章,只知道板着面孔教训人吓唬人,而是开始更多地关注饮食男女,关注内心情感和一花一世界;活在红尘里,他的桀骜任性就不显得那么的离经叛道甚至于犯上作乱,而是有了些许草莽江湖的烟火气和混不吝的小天真;活在红尘里,虽然招来不少踹门者甚至恶毒的谩骂者,满世界也都是坏坏的充满敌意的笑声,但也同样为他赢得了众多的追随者。

百年而后,仍有不少人愿意照着他的样子作诗做人。红尘世界不仅收纳了袁简斋,也成就了袁简斋。

万丈红尘,应该能放得下一湾山水,也放得下一碗红烧肉。

所以我有时候总悲观地想,现在的世道,比之百年前,也不敢说进化了多少。

原文地址|http://www.bdwenxue.com/gudaiwenxue/tangshisongci/201910/19408.html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浅见

 
最新评论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

推荐文章

-->
-->